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抗衡的大军。
而在今天之前,李利一直对徐荣、胡轸等西凉旧将不太信任,既用之又处处提防,以免再起祸端。现在听了何莹的这番讲解,他终于明白了。徐荣、胡轸、董越、董璜、杨定等将领事先一定在董卓那里得到过暗示,而董卓必然透漏出对他李利的欣赏与推崇,促使这些人在西凉大乱中很容易接受他李利的收编,从而投到他的麾下。而李儒毫不迟疑地归降于他,就是一个极其鲜明的暗示,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反观李傕、郭汜、段煨等一众实力派将领,即便董卓生前暗示过他们,待董卓死后他们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归降李利。因为他们这些人手握兵权,实力不凡,而且他们心存侥幸心理,希望在动乱之中获取更高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们断然不会轻易归降于李利,不经过一番殊死较量,他们绝对不会臣服于李利。
事实也正是如此。
人心叵测,没有绝对强大的实力,谁也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心甘情愿向对方俯首称臣。
脑海里梳理了西凉动乱的前因后果,李利不禁对董卓心生感激,甚至有些接受不了。
董卓留给他李利的恩情实在是太大了!
自古有言:恩大反成仇。
面对董卓赐予的偌大恩情,而且人都死了,这让李利即使想表示感谢,都找不着人,根本无法偿还这份恩情。
不过,恰恰是因为董卓已经死了,李利反倒益发感激董卓的恩情,记着他生前对自己的提携之恩和西凉动乱中留下的助力。否则,如果董卓有幸活到现在,李利反而不知道应该怎样报答他这份巨大的恩情,甚至不知道如何和他相处。
躺在榻上,怀里搂着绝世妖姬何莹,李利思绪纷飞,回想起自己和董卓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
昔日董卓执意要把爱女董婉下嫁给他的时候,他被逼无奈之中向董卓提出三个条件,也就是后来被长安城百姓广为传诵的“嫁女三约”。当时这个三个条件提出来之后,满朝文武百官皆以为此举实属无稽之谈,荒诞可笑,认为李利太过矫情,恃宠而骄,不自量力。然而,董卓听了李利提出的条件后却沉思半晌,以至他竟然靠在太师椅上睡着了。
董卓真的疲乏至此,坐镇朝堂议政之时也能安然入睡吗?他的心真的这么大吗,不至于吧!
当初李利也以为董卓真是睡着了,呼噜打得十分响亮。但是,事后他终于想明白了。那一日董卓根本没睡着,只是他自觉在文武百官面前大失颜面,因此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借着身体疲乏打瞌睡,顺势迷迷糊糊地应下李利提出的三个约定。
正是因为这样,恰恰说明董卓对李利提出的条件十分重视,心中仔细斟酌过,既而对李利刮目相看。唯有如此,他才会爽快地答应李利的三个条件,极力促成爱女董婉与李利的婚事。而李利成为他董卓的女婿之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上升,直至上升到与他的义子吕布相提并论的高度。
事实证明,李利当初对董卓提出的三个条件是极为明智的。董卓死后,天下人果然没有将他和董卓牵连到一起,使得李利名誉丝毫未损,反而受到百姓称颂,认为他没有和董卓同流合污、助纣为虐,就连朝中百官对李利的印象也大为改观。
往事如烟,如今西凉局势已然大变,长安之乱中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也渐渐被人揭开。当初被许多官员都不看好的武威李利,纵身一跃,既而华丽蜕变,成为长安城乃至整个西凉二州的实际掌控者。这让很多官员大受刺激,一时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李利已然名副其实地雄霸西凉,完全接管了董卓死后留下的所有西凉兵马。
此时此刻,李利再度回忆此前几个月发生的一切,之前许多想不明白的事情赫然明朗起来。
毫无疑问,如果他没有得到董卓的暗中相助,他麾下的武威军就极有可能斗不过李傕、郭汜大军,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平定西凉,整编西凉大军。与之对应的是,西凉大势仍旧会按照历史固有轨迹运转。
此外,李利此时也十分清楚董卓对何莹所说的那些事情,大半都是真的,却也有模棱两可之处。
以李利现在看来,董卓当初的真正意图应该是做了两手打算。
一者,汉帝刘协禅位于董卓,让他加尊九五,改元开国,即皇帝位,君临天下。这是董卓梦寐以求的事情,自从执掌天下权柄之后,他一直做着皇帝梦。因此他将自己称帝的美梦寄托在吕布和王允二人身上,让他们着手操办,急不可耐地想要登基称帝。在筹办禅位和登基的事情上,董卓仍旧对王允抱有幻想,依然信任吕布,希望这两个人能够助他登上帝王之位。
二者,董卓执掌长安将近两年时间,而西凉又是他扎根多年的老巢。王允暗设连环计,利用貂蝉离间他和义子吕布的父子关系,这件事情或多或少都会传进董卓的耳朵里。否则他这个权倾朝野的相国就算白做了,对宫外之事两眼一抹黑,对王允一石二鸟之计居然一点不知情,那他真是老糊涂了。
事实上,董卓对王允图谋不轨之事已有察觉,但他自己不相信,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登基称帝之事,还想仰仗王允为他操办呢。
正是基于这种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董卓才会留下后手,以防不测,而他选定之人就是三女婿李利。毕竟翁婿一家亲,与其他自己遭遇不测后偌大的家业被别人占据,不如提前给自家女婿多留一点。如此,也不枉翁婿一场,多少留点香火之情,也好让李利记住他的恩惠,善待小女儿董婉。
揣摩着董卓临死前的真实意图,李利由衷赞叹董卓不愧为颠覆了四百年大汉江山的一代枭雄。即便是面临梦寐以求的皇帝大位时,他仍然留有后手,布局长远,没有利令智昏,彻底昏聩沉溺其中。现如今,他虽然已经故去,却让李利对他感激不已,牢牢记住他的这份恩情。
哪怕多年以后,李利十分健忘,不记得董卓曾经有大恩于他,却总不会忘记何莹这个绝世尤物吧。只要李利还记得何莹,就必然能想起董卓,因为若不是他董卓手下留情,世上再也不会有何莹这般颠倒众生的绝代妖姬。


第373章 情深义重
枕边风的威力绝对不可小觑。
昨天李利负气离开郡守府之后,一夜没回来,急得李暹找遍了整个后院,又派人在城中四处寻找,却始终不见大哥李利的踪迹。
入夜之后,还是滇无瑕劝阻李暹不必再找了。因为代替李挚贴身保护李利的副统领胡车儿和一百名亲兵都不见了,这就说明李利自身的安全无虞。
最后,滇无瑕含笑对李暹说道:“暹弟,你可别忘了,姑臧城是你大哥的老巢,郡守府方圆数十里之内的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说不定啊,你大哥在外面金屋藏娇呢,今夜便是出去和红颜知己私会去了!呵呵呵”
李暹闻言后,憨憨地傻笑,认为嫂子是在安慰他。不过,经滇无瑕这么一说,他倒也放心了,至少不用担心自家兄长的安危。
第二天上午,李利带着胡车儿等人回府之后,立即拉上李暹,带上几坛美酒直奔武威郡和金城交界处的武侯村而去。
樊稠生前是金城人,南郊战死后,却因金城尚未归附李利治下,樊勇便将他的尸身先运到武威境内,然后又经黑龙岭进入隶属金城辖下的武侯村。
武侯村,也叫武侯亭,名字极为响亮。
实际上,时下大汉境内唤作“武侯亭”的村镇极多,名头响亮,说出来有底气,让村民们感觉很有面子。
不过樊稠所在的武侯村却是有渊源的。概因樊家自称是大汉开国大将军樊哙的后人,而樊哙死后的谥号便是武侯,故而武侯村便由此而得名。然而,这个村子此后只怕是要换名字了,毕竟樊稠死得并不光彩,村民们为了不被牵连,自然要换个名称,何况如今天下动荡,更改村名也很容易。
“哒哒哒!”
前往黑龙岭的驿道上。骏马疾驰,马蹄飞踏,尘土飞扬。
“兄长,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呀?昨日兄长下令所有西征将领今天到郡守府议事,如今我们已经出城了,军政议事怎么办?”策马挥鞭之中,李暹扭头对李利大声问道。
“呵呵呵!”李利大笑着说道:“议事不急。刚才我已经让人传令下去。郡府议事推后两天,让各营将领暂在郡府厢房住下,歇息几日,待我们回来之后再行议事!至于我们此行的去处,难道你还不熟悉这条路吗?”
“啊!”李暹闻言微愣,既而欣喜地说道:“莫非兄长要去看望二哥?太好了。小弟早就盼着这一天呢!哈哈哈”
李利满脸笑容地扭头看了看弟弟李暹,笑道:“昨天你都亲自开口相求了,为兄岂能不给你面子!何况我和二弟终归是结义兄弟,不管他是不是还在埋怨我,作为大哥,我理应前去樊叔坟前祭拜一番,顺便看望二弟。”
李暹闻言呵呵直笑。诧异地问道:“一夜不见,兄长怎会转变得如此之快?莫非真如四嫂所说,兄长昨夜出去私会红颜知己了,今日才会心情大好?”
“啊!”李利闻言大惊,急声问道:“你说什么,无瑕知道我昨夜去哪儿了?她怎么知道的,是谁向她透漏了我的行踪?”
“呃!”李暹惊愕地扭头看着李利,神情愕然地说道:“昨夜嫂子对小弟说笑呢。随口这么一说,让我不用派人出去找你了。兄长,难道嫂子猜对了,你真的在府外金屋、、、呃,金屋藏娇?”
“金屋藏娇,你们可真会往外捅词儿!”李利脸上微微发窘,掩饰地说道。
随即他留意到弟弟李暹骑在马上不时扭头看自己。脸上还带着促狭的笑容。顿时李利知道自己刚才关心则乱,说漏嘴了,并策马靠近李暹,低声对他说道:“这事暂且不要声张。你几个嫂子都有身孕了,不能生气,万一她们气坏了身子,我拔了你的皮!记住了没有?”
“嘿嘿嘿!”李暹憨笑着说道:“兄长尽管放心,你不让小弟说出去,小弟保证不告诉任何人。不过、、、嘿嘿嘿!小弟就是有些好奇,这是第几个嫂子了,第七还是第八个?”
“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