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军全军覆没,大将铁轱、桓义和十余名将领战死沙场。最终只有于禁一人幸免于难,孤身逃回宛城。然则此次攻打宛城。荆州军的好运气似乎用光了。乍一围上来就碰了硬钉子,先锋大将文聘率领帐下四万余步骑与南阳守将波才打了一场遭遇战。
当时。文聘大军两日间连下四城,奔袭两百余里,一路势如破竹,浩浩荡荡的直奔宛城而来。全军上下都以为波才会收缩兵力,据城死守,断然不敢率兵出城迎战,就连参军徐庶也不认为宛城守将敢于正面迎战。然而事实却与他们预料中的情形大相径庭,就在他们赶到距离宛城南门三十里处的西平坳时,从山坳两侧突然杀出一支人马。赫然是波才率领的四万武卫营步军。
是役,两军狭路相逢,文聘大军几乎来不及反应便与波才帐下武卫营展开厮杀。尽管武卫营是步军,而文聘帐下却有一支两万余人的骑兵,怎奈山坳狭窄,骑兵根本无法展开冲锋;加之波才早已准备,提前设下埋伏。于是战斗伊始,文聘大军就折损了数千将士,随后波才仅凭帐下四万步军打得文聘大军措手不及。在付出一万余将士的伤亡之后,文聘被迫率军后撤。
那场遭遇战让文聘折损了两万余步骑,再加上之前攻打邓县折损的四千余战骑,五万先锋前军五万伤亡过半。使得先前所取得的战绩毁于一旦,相当于马失前蹄,前功尽弃。
西平坳之战后期。波才并没有率军追击,而是见好就收。迅速收兵撤回宛城。等到庞统、黄祖率领中军与文聘前军合兵一处,进而逼近宛城南门时。却见宛城四面城门之外,距离城门百步远的地方,即护城河边筑起了八座碉堡,与城头上的守军遥相呼应,置身于城头弓箭手的射程之内,等于在城池之外又建起了一座专事防御的“外城”。
正是由于出现了这八座拱卫城门的碉堡,彻底打破了荆州军企图一鼓作气攻取南阳郡的美梦,让他们迎面撞上硬钉子,连续七天猛冲猛打,却愣是迈不过护城河,根本无法靠近城墙。连拱卫城门的碉堡都攻不下来,谈何攻城?
因此,严格说起来,荆州军连续七天七夜的攻城战之中,其实一直在攻打城外的碉堡,始终被挡在距离城门五百步之外,根本无法接近城门,更不可能对城头上的守军发起有效进攻。尽管荆州军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但是事实证明,七天下来他们除了付出三万多人的巨大伤亡之外,根本毫无建树,毫无进展。
当夜幕再次降临时,就是攻打南阳郡的第十天。半个时辰前,斥候传来消息,坐镇洛阳的西晋皇帝李利派遣十万大军增援波才,不日即可抵达宛城。最为重要的是,这十万增援大军全是西凉铁骑,奔袭速度奇快,据说一日夜便可奔袭三百里,从洛阳赶到宛城只需两天三夜。
宛城久攻不下,而今又要面对十万西凉铁骑,但这一消息泄露之后全军上下人心惶惶,就连许多将领都心生退意,俨然锐气已失,未战先怯。
事态紧急,形势严峻,三军主将黄祖当即召集各营将领前来帅帐议事,群策群力,共同商议对策。
待众将相继落座之后,黄祖没有过分寒暄,三言两语道出召集众将议事的目的,遂命令斥候校尉向诸将通报敌情。
斥候校尉不敢迟疑,首先证实军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传闻并非讹传,而后报出西晋增援大军的具体数量。紧接着,只见他恭声禀报道:“此次前来增援宛城的西晋大军名为十万铁骑,实际上远远不止十万兵马。诸位将军对西凉军各营兵马的人员配备应该有所耳闻,西凉军与我南汉军队的编制不一样。我军各营人马大多是两万或三万,甚至还有一万或五千人马亦称一营人马,但西凉军的一营人马最少三万三千人,部分主力战营多达五万之众。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军各营兵马全是校尉领军,统兵将领至少统领二至三营人马;而西凉军中各营主将和副将都是威震天下的名将或悍将,每个主力战营都有一名主将和两名副将,并各自统领一万兵马,各自帐下都有十名千夫长,即校尉。
此外,西凉军各营兵马中并不是单一的骑兵或步军,其中还有很多特殊兵种,例如战骑营中配备两千或三千重甲骑兵、五千弓弩骑兵和两千斥候,而统领这些兵种的将领一般都是中郎将或偏将。因此,晋帝李利麾下的各营兵马都能独自作战,且战力不俗,每支兵马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之师,其将领亦是成名已久的沙场宿将或西晋名将”
眼见帐下诸将听着斥候校尉的讲述后神色各异,坐在右侧首位的军师庞统突然开口打断他的话:“在座的诸位将军早已知晓这些琐碎的军情,所以你就不必赘言了。战事紧急,闲言少叙,直接通报敌情吧。”语气虽然平和,却不难听出庞统对这位斥候校尉十分不满。
因为此人的言语中无不透漏着对西凉军的畏惧和怯战,其中还有几分向往之意,倾向性太明显,颇有些吃里扒外之嫌。如果任由他继续说下去,就相当于西晋派来的说客,非但对眼前的战事毫无益处,反而会让帐内诸将愈发畏战胆怯,士气愈发低靡。所以庞统不得不打断他的话,提醒他注意身份和立场,问什么说什么,不可信口开河,蛊惑军心。
斥候校尉闻声色变,连忙跪拜请罪,索性庞统大人大量,不与他一般见识,摆手示意他继续通报军情。
被庞统稍事敲打一番后,斥候校尉再不敢卖弄口才,简洁明快的恭声道:“此次驰援宛城的西晋大军共有十二万大军,分别是:奋威将军吕布率领的五万狼骑军,张飞帐下朱雀营和马超帐下龙骧营。统率这支兵马的主帅是西晋后将军诸葛亮,随军长史是河内司马懿,随军主簿是朱雀营监军杨阜。此外,跟随诸葛亮出征的还有两名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和一位久负盛名的将领,他们是:孙礼、郝昭和关羽。”
说到这里,他语气一顿,随即又想起什么,连忙补充道:“据哨骑探报,两天前诸葛亮就已率军出发,最迟明天中午便可到达宛城。”说完收声,立刻退到一旁,再不言语。
随着斥候校尉缄口不言,帅帐内鸦雀无声,异常寂静,以至于斥候校尉站在大帐门口随时准备退出帅帐,但此刻他却清清楚楚地听到两侧统兵将领粗重而急促的呼吸声。
勇冠天下的吕布来了,神威天将军马超来了,虎牢三英中的张飞和关羽也来了,与他们一起前来的还有七年前便已扬名荆襄的“卧龙”诸葛亮,以及目前还籍籍无名的河内司马懿。十二万百战之师,清一色的沙场悍将,再加上一位自比管仲、乐毅的卧龙先生,这绝对是个超级豪华乃至奢侈的强大阵容。
这一个个闻名遐迩的名字如同铁锤一般敲打在帐内众将的心坎上,敲得他们脑袋嗡嗡作响,脑海里如惊涛骇浪一般剧烈起伏,浮想联翩,惊惧不已。
这一刻,帅帐内的三十多位统兵将领脸色各异,神情恍惚。但见一贯沉着冷静的庞统神情凝重,目光深邃晦暗,脸上的表情一变再变,阴晴不定;刘表从子刘磐自诩骁勇过人,但此时他却脸色灰暗,目光闪烁,显得魂不守舍,惊恐交加;自视甚高近乎目中无人的魏延脸颊潮红,呼吸粗重而急促,显得激动又振奋,但眼神却飘忽不定,显示出他此刻不仅仅是情绪激动,还有几分发自心底的畏惧?
第252章 龙飞凤舞(三)
“呵呵呵!”
忽然,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帅帐的沉寂,将正在沉思之中的将领们从思绪中唤醒,心神重新回归到帅帐议事上来。
顿时,三十多位将领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庞统,却见庞统神色自若的笑声道:“昔日我与孔明完成学业离开书院时曾戏言,日后若是战场相逢,自当各为其主,凤雏卧龙定要一决高下。不承想,时隔七年,当年之言居然一语成谶,此番便在战场相遇。此乃人生一大快事,庞某何其幸甚!”
果然,庞统这番话让诸将闻声色变,超过一半的将领脸颊微红,暗自惭愧;余下的将领则是神色惊诧,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庞统,似乎想要看透他的内心,看他是不是强颜欢笑,惺惺作态,故作镇定。
然而他们失望了,庞统神色坦然,笑容自然而真诚,俨然是打心眼里的高兴,绝非故作姿态,哗众取宠。显然,庞统对即将到来的正面交锋充满期待,期待着能与昔日的同窗诸葛亮一决雌雄,为自己正名。
如果最终是他胜了,那么自此以后,人们再提起他们俩的名号时一定是凤雏在前、卧龙在后,而不是当下众所周知的卧龙凤雏,无形中让他比孔明逊色半筹。至于失败,庞统眼下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比孔明差。
高居帅位的黄祖被庞统一番豪言壮语所感染,同时也知道庞统这番话的用意何在,当即长身而起。声若洪钟地朗声道:“军师一介文士尚且不惧强敌,我等身为统兵将领有何惧哉?”
此话一出。引起了帐下诸将的共鸣,使得帐内的萎靡压抑之气一扫而空。众将领神情振奋,纷纷出声附和,甚至某些好战将领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似是迫不及待的欲与孔明大军决一死战。
这一转变落在黄祖眼里,但见他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内心深处却是一阵苦涩。虽然他知道刘表的本意是想让庞统领军,却遭到蔡瑁、蔡和、蔡中和张允等蔡氏亲贵的强烈反对,又有蒯氏兄弟从中搅局。于是在这三方博弈争执之下,三军主将的位子才会落到他黄祖头上,让他捡了便宜。
既然坐上主将的位子,他黄祖就是说一不二的统帅,决不会甘心做个傀儡,毕竟他是最早跟随刘表平定荆州的元老级将领,百战沙场的军中宿将。是以他在内心深处对庞统怀有几分敌意,连日来刻意打压庞统的威信,从而抬高自己的威望。树立自己三军主将的崇高地位。
然而让黄祖感到诧异的是,面对他的蓄意打压,庞统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予以反击。反倒是逆来顺受,处处维护他三军主帅的地位。这让黄祖有种一拳打在空气里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