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棵柳树那院里拉出来几十匹俊马,一群母老虎夹着英华呼啸而去,在码头留下一地的乱马蹄印子和跌碎的眼珠子。
  那个红袍小将灰头灰脸从船上下来,杜十七凑过去跟他打招呼,说:“方才多有得罪,在下天长杜十七,请问少将军是……”
  “我知道你是赵元佑的狗腿子,一边去。不是给你们划了块地盘嘛,老老实实回你狗窝里缩着去,咱们用不上你。”小将赶他跟赶苍蝇似的,“别烦小爷。招小爷烦揍你啊。”
  天长杜家呀,前朝祖孙三状元,一门十进士的江南望族啊,便是金陵太守见了他十七公子,也只能拱拱手和他平辈见礼好吗。人都说沧州柳家号称沧州王,当家的柳老爷看到他也是客客气气的哇。到秦国公家这位小爷嘴里,就成了赵元佑的狗腿子!虽然做未来太子的狗腿子不丢人,可是官场上还要讲个虚面子好的吧,你干嘛要说的这么赤果果?十七公子的表情跟脸上被狠狠揍了十七拳似的难看。
  小将看他笑的比哭还难看,高兴地挺胸收腹站直指挥家将们下行李去了。
  秦国公家当众打了天长杜家的脸,效果那是杠杠地。虽然划分新京城地盘时,杜家占的地盘很不错,但是八公除了潘家以外,那几位治私宅都是找的柳家,而且来的都是女将,杜十七干脆都没敢朝边上凑。至于潘家,据说是潘妃回老家洛县养病,官家体谅她从小进宫侍奉先帝不曾奉养父母尊长,打发潘太师全族回洛县和潘妃共享天伦去了。所以呢,新京城只有七座国公府。这七座国公府加上天波府占了新京城东郊好大一块地方,武将们治私宅自然都朝那边去了——真不敢和文臣们靠一块住啊,孩子们出门打个架,把文臣家的孩子打坏怎么赔?还是大老粗们挤一块吧。
  本朝大长公主当年还领过娘子军,夫家也是大将军,她老人家的公主府自然不会跟文臣们靠一块,七位国公爷也很给面子,前头给她老人家留下的地方也足够大,她占了那块,姓赵掌兵权的自然也拢这边来了。治私宅是自己掏钱没错,可是当兵的都不是特别讲究那个什么雕梁画栋什么的,住的地方只要整洁体面、高大宽敞就足够了。他们占下了柳家的地盘,文官们能只在那两家的地盘上将就。
  文官们吧,住房子讲究个华丽精致,雕栏画栋那是必需的。围墙上扣几个窗,什么宝瓶式海棠式就算了,连窗洞底下的窗沿石上雕的花,都不肯和别家重样。将军府里东窗下种棵树只要冬天不挡太阳夏天有荫凉就使得,到文官们这里,芭蕉梅花青竹各人有各人好的那一口儿,还要避先祖父的讳,还要讨个好彩头。总而言之,杜家盖一栋七进宅院的功夫,柳家盖十栋宅院都没那么费劲。
  本来给官儿们盖房子就不是冲着赚钱去的,赚不到钱还要花许多精力,杜家揽总的中书门下两省官署又总是小毛病不断,新京城总管刘大人自家的房子还是杜十七孝敬的呢,他也没跟十七公子客气,把十七公子提出来臭骂了一顿,让他专心给大臣们治私宅去。在赵元佑那一系里,另外提拨了个钱家出来主持两省官署营造事宜。
  新京城的三块大饼有向四块大饼的方向发展,杜十七又要打压新出头的钱家,又要尽力奉承文官儿们,也没那个心情跟柳家斗了。柳家替武将们效力很轻松,马上就把主要精力转到了拆地回迁上——富春百姓眼巴巴等了两年了,总算有人出头管他们了。
  柳家主事的人是柳三娘,还有个熟知富春本地风俗的王翰林替她谋划,柳家打算在新京城外以五柳镇为样板再建一个新镇,新镇离新京城五十多里远,地价相对便宜,道路铺设好之后,单程用时最多一个时辰,完全可以做到早上坐车出门到新京城逛半圈吃个中饭再逛半圈回家吃晚饭。新镇预留商业街区,建成之后将依照占地的多少返还拆迁户,而且柳家无偿兴建小学教舍,供居住在小镇上的居民孩子上学使用。至于新京城范围内的土地,提供灵活多变的时价现金赎买和返地还屋相结合的办法。被占地的人家可以全部收取现金去价格略低的新城镇买大宅院,还可以土地折算部分现金在新京城盖房子。柳家提供各式宅院样板供暴发的富春地主们选择,还提供去外府外省买田地的导购服务。总而言之,只要你是地主,只要你想买房置地,柳家提供专业服务,把房子和田地送到你面前任你挑选,而且价格透明,基本上就赚你一个人工费。柳家二月底把这个消息散出来,三月初一就全府皆知。
  富春县的地主们算盘打的也精,新京城的房建好的就摆在那,大家都能去看看,屋舍院落都是窄的,乡下人住惯了大房子,住在新镇的大宅里多舒服,老亲们在一块挤着亲热,离京城远点好啊,正好叫儿孙们远离繁华认真读书。城里留两个商铺租出去,一年全家的穿用都够了。剩下的钱去外府买地,论数量也不会比原本的地少。这个买卖,划算,大小地主们算完,都乐呵呵的。
  原地主们腾出来了,新京城空着的大块土地,无数富商等着涌进来投资开店,盖楼居住,利润都在这呢,柳家也不会亏。
  三月初五柳家把内定在柳家地盘里的地主们的名单理出来了,在富春县城和曲池府城并周围各县城都张榜公布,请榜上地主到柳家设在富春县衙的办事处写合同,交割地契。名在榜上的地主们欣喜若狂不必细说,大家卷着铺盖带着盒饭到县城排队,又坐着柳家的马车,一队一队去新京城和新镇挑地方盖房子。
  那两家还没有动静呢,不在榜上地主们眼睛都红了,就隔一道田埂,人家已经坐着柳家的马车去外府买田去了,他们还在家苦守,杜家怎么还没动静呢?
  这日英华早晨去清凉山看工地进度,又和十七公子打了个照面。杜十七看到英华,老远就跑马过来,喊:“王家二娘子止步,杜十七有要事相商。”
  英华等他走近,笑道:“我舅舅已经回五柳镇了,杜公子有要事去镇上寻我舅舅说去。”
  杜十七笑道:“此事和柳家不相干,只和二娘子有干系,二娘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英华摇摇头,道:“公事去寻我舅舅说,私事请去三省草堂和我爹爹说。我就是个跑腿的,长辈们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别的事儿我不管。”
  “和二娘子的终身大事有关,二娘子也不听一听?”杜十七笑的真诚极了。
  “王家二娘子的终身大事遵的是父母之命。十七公子有什么话,请去和家父母说。”英华笑的也十分客气,“大长公主府的前殿今日上梁,舅舅叫我去看看,失陪。”
  杜十七候英华走远几步,才慢悠悠道:“听说最近有好几拨人在查三年前泉州的一桩命案,巧的很,我手里恰好有一点东西,说不定——有用。”
  英华转身,居高临下,笑道:“有没有用,你说了不算。你如果想拿这些鸡零狗碎来跟我换好处,我只能说,你找错了人。”
  “不换好处,白送。”杜十七露出两排白牙,“柳家行事的风格杜十七略知一二,杜家只想结个善缘。”
  英华笑了,“我虽为柳家做事,可是我姓王,天长杜家想结善缘,还当去五柳镇,寻我无用。”
  “二娘子心善,还请指一条近路。”杜十七拱手做礼,苦笑道:“我是真撑不下去了,我认输。”
  英华笑一笑,道:“西湖三月,草长莺飞,值得认输的人去走一走。”
  杜十七从怀里取出一个匣儿,随手丢在地下,苦笑着去了。英华命三叶嫂子把那个匣儿捡起来,提着到她娘的书房,当着柳三娘的面就把那匣儿打开。
  这个匣儿最上头是一本三年前泉州府学藏的出入登记名册,封皮上略有火焚过的黑斑。柳三娘亲自翻开查看,从年头到年尾都没有李知远的名字,他应当从没去过藏。梅家到泉州赴任是前一年的九月,那一年的一月起,梅家子弟就经常去府学的藏看书。泉州府学和女学相邻,共用一座藏。男女有别,藏每月下旬传供女学学生用。六月之前,每个月的二十日到三十日,都有梅十五娘的名字出现。六月二十三日登记名册上还有梅十五娘的名字,但是自那一日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去过藏了。后头几个月的名单上,梅家子弟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只是频率没有上半年多。
  英华歪头看了一会,奇道:“人不对啊。上半年梅家一共有八个人去过,下半年只得五人。那三个人哪里去了?”
  “名字抄下来,叫人马上把你姐姐喊来,就说我今日得空,想瞧瞧外孙。”柳三娘最是干脆。英华坐下来把名册前后翻翻,把三个人名记下来。柳三娘吩咐黄莺去接大小姐回趟娘家,回来接着翻寻那个匣儿。底下是泉州府女学守门的登记的女生家里送东西进女学的记录,柳三娘重点翻查六月前后几个月,梅家送东西的规律是三天一次,倒是和梅十五娘同住的那位小姐,四五六七四个月,日日家里都送东西进去。之前之后,或是半个月送一次,或是十天送一次。
  柳三娘在那位小姐的名字底下轻轻划了一下,道:“这个女孩儿有问题,闻惠娘?她家境如何,家里跟何人走的近,又嫁到哪家去了,得查她。”
  英华把闻惠娘的名字记下来,笑道:“这个别人不晓得,姐姐必定晓得一二。”
  少时王瑶华回娘家来,英华把梅家三个人的名字给她看,她脸色就变了,道:“这两个是梅家的八郎和九郎,他俩个是亲兄弟,家里太穷,跟着我公爹到泉州任上想搂点钱,不晓得怎么和萧三老爷搭上线,盗卖消息把萧家,结果萧三老爷损失了几船私货。他两个五月份的时候去看海潮淹死了,四郎说是萧三老爷害了他们的性命,呃——萧三老爷三年前的冬天死了的,听说是萧家内斗弄死的。”
  英华看着母亲发愣。柳三娘也愣了一下,指着第三个名字笑道:“那这一个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