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兴华夏-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点了点头。

“徐桐!你可知罪?”同治皇帝转头看着徐桐,大声喝问道。

听到皇太后和皇帝全都是直呼自己的本名,不再尊称自己一声“师傅”,徐桐心知不妙,他听到皇帝问自己是否知罪,有心想要再为恩师宋晋之死抗辩一番,但不知怎么心下发虚,结果保命保官的想法一时占了上风,于是赶紧应声道;“臣……知罪!”

“你目无君上,信口开河,本该重罚,朕念你年老糊涂……”想到徐桐现年不过五十四岁,朝中年纪比他老的大臣有的是,也没象他这样语出荒悖,同治皇帝更加想笑,他又回头看了母亲一眼,说道,“不予严责,你上书房的差事,这便免了罢!再罚俸一年,降二级调用!”

“臣……谢恩!”徐桐用颤抖的声音回答道。

“以后说话,想好再说!下次再敢如此,你就自己个儿了断吧!”同治皇帝丢了一句狠话,又令徐桐战栗不已。

“我们累了,这便歇了。”慈安太后怒瞪了依然跪在那里的徐桐一眼,和慈禧太后一起站起身来,刘诚印和李莲英赶紧上前,分别扶住了她们的手,搀着她们下了金阶。

“朕也累了,你退下吧!”同治皇帝瞟了徐桐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也不等徐桐答话,便自顾自的去了。

一阵簌簌的太监宫女的脚步过去后,大殿里安静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徐桐抬起了已然磕破了额头皮有些晕乎乎的脑袋,四下望去,皇帝和太后都已然不见了踪影,只有殿内的几个太监,正站在那里,面带耻笑之意的望着自己。

徐桐心中气恨难消,他想要站起身来,却因为跪得久了,一双小腿已然麻木,他试了两次,竟然站不起来,不由得暗暗后悔,皇帝叫自己平身时没有及时起来。

而此时大殿里的几个太监,象看笑话似的看着自己,没有一个人有打算过来搀自己的意思,更令徐桐恼怒不已。

可能是怕他赖在这里不走,又过了一会儿,两名小太监缓步上前,一左一右的拉住了徐桐的胳膊,扶他起身,而徐桐这一次,也没有了刚才拒绝李莲英扶自己的骨气,赧然接受了这些他从来视为“贱等”、“阉竖”的人的帮助。

“林义哲……我和你不共戴天!杀师之仇不报,我誓不为人!”徐桐咬牙切齿的暗暗心道。他不敢记恨皇帝和皇太后,只能把火发在了林义哲身上。(未完待续。。)

ps:  两朋友年底偶遇。

甲:发了好多钱?

乙:发个牙刷,你呢?

甲:发个铲铲。

乙:你们单位福利好哦,发的东西贵得多。

后来经权威机构一调查,各大单位年终所发福利五花八门,有发个屁的,有发个锤子的,有发个毛的,发个卵的,更有甚者发个妹的,奢侈至及。最恐怖的就是发个鬼!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三百七十三章 漫漫求和路

这一次徐桐在皇太后皇帝那里碰得灰头土脸,不但没有达到让皇帝撤回圣旨的目的,反而贬官两级,被罚俸禄一年,本来徐桐对“以夷变夏”的林义哲就十分痛恨,这一次又加上了“杀师之仇”和“贬官罚俸”之辱,更令他切齿不已。

可能是恨得太过,徐桐竟然不自觉的在嘴里念叨起来,浑没注意到身边扶着他的两个小太监眼中的厌恶之色。

送走了徐桐,两名小太监回来的时候,瞅着四下里无人,悄悄的低声私语起来。

“宫里头上下都在为西佛爷万寿庆典忙活着,这徐老儿却偏赶着这个时候儿跑来报丧,你说皇太后皇上能给他好脸子么?他也不动脑子想一想,真是蠢到家了……”

“就是!今天本来事儿挺顺的,冷不防他跑来报丧!真是晦气!”

“刚才听着没?还恨上林大人了!要不要把他这话儿,报给二总管?”

“得说!二总管不是吩咐过了么!凡是和林大人相关的,都要留心着点儿!瞧今天这样儿,这老杀才将来定是会给林大人找麻烦!得让二总管知道这事儿!”

两个小太监计议已定,预备下了值差便去李莲英处打小报告,而此时的徐桐,并不知道,今天的事情对他的一生来说,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时的林义哲,并不知道在宫里发生的这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一幕,而是在积极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恭亲王奕忻和军机大臣文祥的会面。

而在大海另一端的日本。也有一群人,在准备着和另一个重要的人的会面。

东方刚刚现出淡淡的鱼肚白。孤零零的漂在海面上的日本炮舰“摄津”舰甲板上却已是一片忙碌景象,一群**上身的水兵正努力的擦洗着军舰的木质舱面,他们劳作的时候显得异常沉默,甚至没有一个人对正走过他们身边的伊藤博文看上一眼。

伊藤博文掏出怀表看了一下——这是他出访美国时保留的一件重要的印记——凌晨5时45分。

熬了一个通宵翻看《万国公法》,此时他的眼睛都感觉异常酸涩,但看到“摄津”舰上这些忙忙碌碌的水兵时,不由得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在他的记忆中,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海军自草创之日起。便一直效仿西方确立了极为严格的作息制度,无论官兵,每天早上很早便要起床,由士官组织水兵洗刷舱面,然后是开帆具,整理绳索,擦洗各种铜器铁器。劳作之后才开早饭,之后又是洗刷下舱等一系列勤务,直到晚间值更军官点名完毕后,忙碌了一天的水兵们才能得到短暂的休息。

只是,自从“无冕天皇”山县有朋掌握军权后,一直排在陆军前面的海军便丧失了原来的地位。“海陆军”变成了“陆海军”,而自海军卿一职空缺后,丧失了具有领导权的主官,彻底沦为陆军的附庸,海军的日常训练和军纪从此日渐废弛。甚至许多军舰连日常的维护保养都经常应付了事。

而不重视海军的恶果,此时已经彻底的表现了出来……

拥有亚洲独一无二的两艘铁甲舰的日本海军。面对腐朽的大清帝国几年之内刚刚惨淡经营建立的一支仅由巡洋舰和炮舰组成的蒸汽舰队,竟然会全军覆没!

虽然他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两次海战的详情,但面对这样悲惨的事实,他从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相信!

他知道,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海军,虽然比起西方国家的海军来,可以说不值一提,但面对亚洲大陆上那个腐朽没落的邻居,却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他原来的设想,是台湾之役,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海军保护陆军撤回日本本土,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海陆军竟然全部被中**队消灭!

“国与国之争,真的不能冒险啊!……”伊藤博文自言自语的说道。

现在的他,对当初没有阻止甚至纵容了山县有朋和西乡从道的军事冒险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懊悔。

因为这冒险的代价,不但是五六千日本海陆军将士的性命,很有可能将赔上日本的国运!

想到自己这一次所肩负的使命,伊藤博文禁不住打了个寒噤。

他这一次出海的目的地,便是中国。

“摄津”号上搭载的,便是这一次日本官方的和平外交使团。

在确定了尽快和中国议和的决策后,明治天皇便多次召开御前会议,商量派出使团前往中国求和的事,以及如何与中国议和的问题。作为政府首脑,大久保利通的态度显得十分为难,他认为“清国政府很可能会提出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对于割地,大久保利通干脆采取了回避的方式,只字不提,只是说“如果清国政府提出的赔款数额过多,日本的财政将无法承担”。大久保利通的话让明治天皇很是恼怒,见到势头不妙,掌握财政大权的大隈重信赶紧接过了话头,表示只要能够不割地,再多的赔款大藏省也有办法筹措。但是西园寺公望和伊藤博文都认为,中国方面很可能会提出割地的要求,如果不答应,很可能会引发全面的战争,还是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一次的御前会议没有什么结果,而且使得明治天皇过于忧虑,竟然病倒了。但随后他勉力起行,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商量议和的问题。这一次大久保利通表现得很是积极,他要求亲自前往中国谈判,并带上精通国际公法的一大队专家,准备利用中国方面不了解国际公法的这一弱点和“番地无主论”,“争取不需要向清国割让土地”。甚至力争“不需要向清国赔款”。见到大久保利通说得很有道理,似乎有不割地赔款的把握。明治天皇十分高兴,连病势看上去也好了许多。明治天皇接着对大久保利通勉励了一番,询问使团成员还需要谁,大久保利通当场邀请伊藤博文和西园寺公望同去,伊藤博文慨然允诺,西园寺公望也表示了同意,但大隈重信认为“清国人不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认为西园寺公望虽然在日本身份尊崇。但太过年轻,害怕他去后会受到轻视,有损日本贵族的尊严,并举了柳原前光在北京碰钉子的事,建议请木户孝允和西乡隆盛出山,明治天皇也表示了同意,并请伊藤博文去做已然解职赋闲在家的木户孝允和西乡隆盛出任使团成员。前往中国谈判。

伊藤博文领命后,先去请木户孝允出山,木户孝允慨然允诺,丝毫没有计较前嫌和个人声誉的意思,明治天皇听到伊藤博文的回报后十分欣慰,立刻任命木户孝允为外务卿兼任文部卿。并召他进宫,亲自予以勉慰。

接着伊藤博文便亲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长信,派人火速送到了鹿儿岛县,请西乡隆盛出山,但西乡隆盛的回信却令他失望。西乡隆盛以“病势沉重,难以远涉重洋”为理由。拒绝了他。

由于时间紧迫,在得知西乡隆盛拒绝出山的消息后,明治天皇便下令使团出发,并将海军硕果仅存的一艘西洋炮舰“摄津”号拨给了使团乘座。

但在“摄津”号出发后,伊藤博文左思右想,还是希望西乡隆盛能够借此机会复出,于是便和大久保利通等人商议,建议去一趟鹿儿岛县,当面见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