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法归道-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心空无碍,则神愈炼而灵;身空无碍,则神愈炼而愈精。炼到形与神而相涵,身与心而为一,才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

古仙云:此际婴儿,渐露其形,与人无异,愈要含华隐耀、镇静心田者,若起欢心,即为着魔。婴儿既长,自然脱窍,时而上升乾顶,时而出升虚际,时而顿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没隐现,人莫能测。

修道必经之境,古哲处之,惟循清虚湛寂焉,是为潜养圣婴之至道。

南樵子曰:火候已定,圣胎已完,全赖灵父圣母,阴阳凝结以成之。

虽然,婴儿显象,尚未老成,须六根大定,万虑全消,而同太虚之至静,则婴儿晏居静室、安处道场,始能得灵父圣母虚无之祖炁,以养育之。养育之法:神归大定,一毫不染,开天门以采光天,闭地户以守神室,无昼无夜,刻刻堤防,勿令外缘六尘所侵,内贼五阴嗔魔扰乱,心心谨笃,三年婴儿老成,自得升超天谷,直与太虚不二矣。

偈曰:

含养胞胎须十月,婴儿乳哺要千朝。

胎离欲界升内院,乘时直上紫云霄。

闵小艮曰:青羊钞本,搀入门外汉语。如此章中,既云婴儿既长,穴不能居;又于注末搀入婴儿老成,自尾闾上升天谷。既长而穴不能居,是肉身耶,婴儿乃由尾闾钻上耶;且焉有玄窍嫌窄者,翻能透闾而上?自相矛盾乃尔,兹准山本订正之。

移神内院第九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移神内院章第九

尹真人曰:始而有作有为者,采药结丹以了命也;终而无作无为者,抱一冥心以了性也。

施肩吾曰:“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脱藩笼。”

夫冥心者,深居静室,端拱默默,一尘不染,万虑潜消,无思无为,任运自如,无视无听,抱神以静,体含虚极,常觉常明,此心常明,则万法归一,婴儿常居于清净之境,栖止于不动之场,则色不得而碍之,空不得而缚之,体若虚空,斯安然自在矣。

阴长生诗曰:

无位真人居上界,空寂更无尘可染,

有为功就又无为,无为也有功夫在。

所谓“居上界”者,盖即婴儿之栖天谷也;

“空寂明心’者,盖耶吕祖向晦晏息合道之法也; “无为也有功夫在”者,盖即太上即身即世、即世即心,遥相固济之宗旨。

其次盖即谭长真所云:

婴儿移居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

修道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

谓必移居天谷者,非必以地峻极于天,实以其纯一不杂,婴儿居此,自无一毫情念得起。但起希仙作佛之心,便堕生死窟中,不能得出。

夫此清净体中,空空荡荡,晃晃朗朗,一无所有,一无所住。心体能知,知即是心;心本虚寂,至虚至灵。 由空寂虚灵而知者,先知也;

由空寂虚灵而觉者,先觉也;

不虑而觉者,谓之正觉;

不思而知者,谓之真知。

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作空想,即是真空;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作定想,即为真定。

空定真极,通达无碍,一旦天机透露,慧性灵通。乍似莲花开,恍如睡梦觉,忽然现乾元之境,充满于上天下地而无尽藏。

此正心注常明,炯炯不昧,晃朗宇宙,照彻古今,变化莫测,神妙无方。

虽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明;匪易凡心,而同佛心之觉照。此由见性见到彻处,修行修到密处,故得一性圆明、六根顿定。

何谓六通?

玉阳太师曰:坐到静时,陡然心光发现,内则自见肺肝,外则自见须眉,知神踊跃,日赋万言,说法谈玄,无穷无极,此是心境通也;

不出庐舍,预知未来,身处室中,隔墙见物,此是神境通也;

正坐之间,霎时迷闷闷,混沌不分,少顷,心窍豁然大开,天地山河,犹如掌上观纹,此是天眼通也;

能闻十方之语如耳边音,能忆前生之事如眼前境,此是天耳通也;

或昼或夜,能入大定,上见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来劫及宿命所根,此是宿性通也;

神通变化,出入自如,洞见众生心内隐微之事,意念未起,了然先知,此是他心通也。

若是者何也?

子思曰:“心之精神谓之圣。”

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静而能知,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

功夫至此,凡一切善恶境界,楼台殿阁,诸佛众仙,不可染着。

此时须用虚空之道,而扩而充之,则我天谷之神,升入大虚,合而为一也。

再加精进,将天谷元神,炼到至极至妙之地,证成道果。

太上曰:“将此身世身心,融归入窍,外则混俗和光,出处尘凡,而同流俗;往来行藏,不露圭角,而积阴功;开诚普渡,以修以证,是正性命双修之妙用。”

究其旨归,不外皇极阖辟之玄功。

《易》曰:“先天而天弗违”者,盖言机发于心,两大之气机,合发而弗违也。此即人能宏道之旨。而功法不外神栖天谷,行夫不识不知、惟深惟寂。阳光不漏。故能愈扩愈大、弥远弥光,自然变化生神。生之又生,生之无尽,化之又化,化之无穷。

东华帝君曰:

法身刚大通天地,心性圆明贯古今。

不识三才原一个,空教心性独圆明。

是言当以普济为事,是即行满三千、功圆八百之旨。

又曰:

世间也有修元者,先后浑凝类圣婴。

若未顶门开巨眼,莫教散影与分形。

是言杂有后天。

后天有形。一纸能隔,况骨肉乎?若夫先天,金玉能透,何劳生开巨眼哉!惟其杂有后天,开眼而出,虽可变化无穷,未能与天合德,故须加以九年面壁之功,淘洗净尽,乃与天合。自然跳出五行之外,返于无极之乡,证实相玄之又玄,得真功全之又全,成金刚不坏之体,作万年不死之人;自觉觉他,绍隆道种,三千功满而白鹤来迎,八百行圆而丹书来诏,飞升金阙,拱揖帝乡。

《中和集》有云:

成就顶门开一窍,个中别有一乾坤。

然此顶门岂易开哉!先发三昧火以透不通,次聚太阳火以冲之,二火腾腾,攻击不已,霎时红光遍界、紫焰弥天,霹雷一声,天门开也。

吕祖亦云:

九年火候真经过,忽尔天门顶中破。

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称贺。

此言后天未净,破顶而出也。

至于积功累行,全在神栖内院之时。

余昔有云:

功圆才许上瑶京,无限神通在色身。

行满便成超脱法,飘然跨鹤觐三清。

而今金阙正需材,邱氏功高为救灾。止杀何如消杀劫,三千世界尽春台。

南樵子曰:吾师运心,何等之普?今之人得有一诀一法,秘密深藏,惟恐泄漏,知与吾师自较,岂不愧死?噫!渡人即是渡己,累行即是修仙,盖以普渡即性天耳!

闵小艮曰:按钞本此一章,大有改削,注不胜注,兹一准山本增之。

细体经文,直是医世入手功法,其间圆证宗旨,亦备示焉,第未说破医世之旨耳!驻世神人泥丸李祖,谓是书与山本所降《金华宗旨》,皆为医世而出,盖必上承元始法旨者。

然章中不露应运而说,迳谓旨归不外云云,是从太上所示体会而得。按真人在世以法显,未闻倡行医世之道,此经盖升证后宣示之文,亦运会使然也。

故神人李祖有“欲说未说”、“今将说之”偈,见于是经下章。

炼虚合道第十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炼虚合道章第十

尹真人曰:水邱子云:“打破虚空息亿劫,既登彼岸舍舟揖。阅尽丹书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说。”

李真人曰:“欲说未说今将说,即外即内还虚寂。气穴为炉理自然,行满功圆返无极。”

高真人曰:“此秘藏心印,皆佛佛相接,祖祖相承,迄今六祖衣钵,止而不传,请佛秘藏,于斯已矣!今值元会,樵阳再生,真道当大行,世所传炼神还虚而止者,犹落第二义,非无上至真之道也。”

樵阳者,古真人之号,姓王,不知何代人。王昆阳律祖,潞洲人,相传生时,有仙人过其门曰:“樵阳再生矣!太上律宗,从此复振矣!”载在《三山馆录》。

律祖于顺治、康熙间,五开演钵堂,付接太上三大戒,弟子三千余人,传戒衣钵,有《吕祖医世说述》,则得受者有三千余部,岂非真道之大乎?况律祖戒堂,开在京邸白云观,尔时佛道两宗传戒,非奉旨不得私开。

其所传,有律、有书、有手卷,卷中载历祖支派,自太上而下,所传戒偈,或五言、或七言、或四言,累代相承无缺。无所承者,则必属冒入,律必究送勿贷。

卷上录有谕旨,冠其卷端,而玄律亦极严,所以杜假冒耳!所传之书,义理本无所禁,然戒律郑重,恐人亵玩,故轻泄之律最严,是以律裔一概袭藏,而凡无人可授之裔,则必聚而焚之,此食古不化之流弊。

律祖三传而道逐绝。今嘉庆间所开演钵,邱祖戒本失传,近所传访诸净明宗教录,与邱祖所传,大同而小异也。我山先辈,亦守戒焚之,书则录本幸存,而卷律亡矣。先师太虚翁道及,必抚膺流涕,盖为此耳!

真人此书,直与医世妙用,一贯相通,循以修入太上宗旨,如示诸掌。不为注而出之,何以对我师?且任情不政,何以对真人?此(一得)不得已之苦衷,非好为饶舌也。龙门后学闵一得谨志。

禅关一窍,息心体之(此一句为开玄窍之枕中秘),一旦参透,打开三家宝藏,消释万法千门,还丹至理,豁然贯通,而千佛之秘藏,复开于今世。盖释曰禅关,道曰玄窍,儒曰黄中,事之事之,方能炼虚合道,乃为圣谛第一义、即释氏最上一乘之法也。

此法无他,只是复炼阳神,以还我毗卢性海,以烹以炼,浊尽清纯,送归天谷;又将天谷之神,退藏于密,如龙养颔下之珠,似鹤抱巢中之卵,即内即外、即气即心,凝成一粒;谨谨护持,无出无人,眼前即是无量寿国,而此三千大千世界,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