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免得让娘娘等得心焦。”

“好。请公公前面引路。”张瑄拱了拱手。

杨贵妃的寝宫。

宽大的大殿上,陈设极其精美奢侈,可以说是美轮美奂到了一个极致,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杨玉环换了一袭内居的华丽睡裙,头上的堕马髻和各种珠光宝气的头饰却是卸了,乌黑如云的长发倾泻在脑后,倾国倾城的美丽容颜上挂着慵懒而娇柔地恬淡微笑。

张瑄进来的时候,杨玉环正半躺在软榻上,由几个宫女服侍着用些时令的瓜果。见张瑄进来,她抬头望去,酥胸半掩,高耸的丰盈几乎要呼之欲出,粉嫩脖颈下那一抹令人惊艳的雪白看得张瑄有些心旌摇荡。

张瑄心头一紧,赶紧定了定神,垂下头去,不敢再看。

在宫闱之中,面对这么一位美艳绝伦风情万种而又高不可攀的绝世丽人,他不敢有任何的怠慢。一个差池,他的前途命运就要毁于一旦。

“张瑄拜见娘娘。”张瑄躬身拜去。

杨玉环轻轻一笑,长袖飞扬间却是坐直了身子,轻轻道,“免礼,赐坐。”

“谢娘娘。”

张瑄恭谨地趺坐下去。见张瑄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恭谨样子,杨玉环先是一怔,旋即格格娇笑了几声,“你这瑄哥儿,年纪不大,腹中的弯弯绕绕可真不少。好了,汝不要紧张,本宫传汝到此,只是有几句话要嘱咐你。”

“娘娘请吩咐。”

“汝今日所言字字句句语含机锋,似有所指。本宫虽然不太关注国事政事,但也听明得明白。安禄山——大唐重臣,位高权重,几乎是皇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杨玉环笑容一敛,慢慢斟酌着又道,“汝之前痛斥李林甫还情有可原,可今日指摘安禄山就显得有些不着边际。安禄山并非大度之人,如若得罪安禄山,对汝将来登堂出仕不利。”

“瑄哥儿,本宫实在是爱你之才,不愿你重蹈当年李太白的覆辙。文士风流令人可喜,但狂生放纵却不讨喜。”

杨玉环笑了笑,将声音放缓了下来,“当然,汝年纪还小,一时失言也在所难免。汝且宽心,本宫已经派人向安庆绪垫过话了。有本宫在,谅安禄山父子也不会不给本宫这个面子。但本宫可以护汝一次,却不能次次护汝……这个道理,汝可知晓?”

尽管一切并非如杨玉环所想,张瑄今日之言行乃是深思熟虑下有意为之,但杨玉环话语中的拳拳爱护之意,张瑄怎能听不出来?

因此张瑄默然起身深深拜去,“谢娘娘厚爱,娘娘教导,张瑄谨记在心。”

杨玉环见张瑄听从自己教诲,心下欢喜,就摆了摆手道,“好了,这是本宫嘱咐你的几句私密话,你记在心上就好。”

杨玉环深深凝望着面前这个年轻英挺的儒雅少年,见他坐姿端正,清秀精致的五官勾勒出坚毅的弧度,耳旁似乎又回荡着当时张瑄在虢国夫人府上吟诵《太真仙子赋》的清朗之声,心中悄然滋生出某种异样的情感。

“以汝之才,春闱夺魁乃是必然。不过,本宫昨日听皇上说,有意荐拔你入朝做官,不必等到来年春闱了。”杨玉环又轻轻一笑,“本宫今日见国忠对汝甚是赏识,怕是用不了几日,杨相亦会上奏皇上,荐拔汝为官了。”

张瑄吃了一惊,不经春闱就直接荐拔入朝为官?得到皇帝赏识直接入朝,这种事情在唐时比比皆是,但落在他自己头上,他还是觉得很是突然。

他本来做好了明年春闱后再出仕的各种思想准备,并以此为依托谋划好了今后的人生之路。而如果是现在就入朝的话,那么他的人生规划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了。

“来人,给瑄哥儿上一盘小点心。”杨玉环笑了笑,凝望着张瑄半开了一句玩笑道,“怎么,莫非汝不愿为官?”

张瑄赶紧起身恭谨回道,“张瑄一身所学,自当立志报国。诚所愿也,不敢辞尔。只是皇上、娘娘的隆恩提点,张瑄感激涕零……”

……

……

张瑄的身影刚从杨玉环的视线中消失,大唐皇帝李隆基就慢慢从后殿的帐幕中踱步而出,脸上悬挂着让宫女太监不可捉摸的淡然笑容。

杨玉环头也没回,却是轻声笑道,“三郎,张瑄这小厮还是颇堪调教的,奴家该说的话可是都说了……只是奴家不明白,三郎前番不是说不经春闱直接荐拔为官,早了些嘛!”

李隆基慢慢趺坐下来,眸子里的精光一闪而逝。

他摆了摆手淡然一笑道,“听了这小厮霖德殿上的一番话,朕突然就改变了主意……以朕看来,此子的文采风流与其权谋心智相比,其实倒是算不了什么了。”

“此子有胆有识,难得看问题很有远见。他今日所言,又何尝是信口开河?……”

杨玉环一怔,旋即吃惊道,“三郎,难道这安禄山父子真的有不轨之心?”

李隆基冷冷一笑,“不轨之心、谋逆之心,倒也未必。但是野心,肯定是有的。不过,朕既然重用他、赏他赐他,就不怕他有野心。在朕之下,他不敢有任何动静。”

“世人都道,安禄山阿谀奉承投机钻营,谋得朕和娘子的欢喜,这才加官进爵权势冲天……岂不知,朕又岂是那种昏庸无能之君?朕之所以重要安禄山,乃是制衡李林甫,如无重权藩镇在外,内相挟权自重,朕又该如何?”

第一卷长安风云第068章杨玉环的隐忧和李隆基的试探(上

第068章杨玉环的隐忧和李隆基的试探(上)

“再者,朕重用安禄山,不过是以胡制胡矣……”

“总体而言,安禄山功大于过。只要他在朕面前不敢逾矩,他那些贪赃枉法好色贪财的小毛病,朕都可以容忍。至于些许野心膨胀,朕随时都可一把火烧过去,灭了他不该有的野心。”

李隆基说到这里,面上神光湛然,大唐天子、天可汗的威势四射。

杨玉环默然听着,心里却是幽幽一叹。

她跟了李隆基这么多年,太过了解他多疑、专权和刚愎自用的性情了。杨玉环其实很怀疑,安禄山坐大至斯,这皇帝真的还能牢牢控制住他吗?

李隆基很少真正彻底相信哪一个臣下,无论是之前的张九龄、李林甫,还是如今的杨国忠、安禄山,都不曾得到他全部的信任。

扶植安禄山在外,看似昏庸纵容佞臣,其实是暗中布局。安禄山在外越是得宠,就越会牵扯牵制到朝中的李林甫。而慢慢培养杨国忠起来,同样还是为了制衡李林甫。

而如今李林甫一死,安禄山存在的价值,显然就由制衡李林甫变成了制衡杨国忠。杨国忠本是制衡李林甫的棋子,却转眼间又变成被他人所制衡的对象,这种身份置换怕不是杨国忠所能洞悉的。

李隆基的权谋之深重,玩弄大唐臣属于股掌之中,由此可见一斑。

也就是说,李隆基目前已经对渐成势力的杨家起了猜忌之心。虽然重用杨国忠,但现在又准备开始从容培养将来抗衡杨国忠的“马前卒”——而张瑄这小郎君,怕正是皇帝此刻看中的人选,或者说是人选之一。

想到这里,杨玉环试探着笑道,“三郎,以奴家看,何不让张瑄先在国忠署理的礼部做个小吏,然后缓缓培养,看看他将来是否能成大器。”

李隆基哦了一声,却是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娘子就莫要操心这些朝中的闲事了,这个事儿,容朕再想想。”

“朕去御书房批阅奏折,晚间再来与娘子一道用膳。”说完,李隆基长身而起,大步而去。身后,一群宫女太监赶紧慌不迭地跟紧。

“送三郎。”杨玉环起身呼道,妩媚的脸上却是悄然浮荡起一抹幽怨来。

望着李隆基离去的背影,杨玉环站在哪里,心思缥缈却又柔肠千结。

她其实也并不喜欢杨国忠其人,嫌弃他粗鄙。但她进宫这些年,看似恩宠无比,其实却因为没有子嗣,隐藏着无言的危机。

这是她无法被李隆基立为皇后的关键因素。如今红颜犹在,皇帝倍加恩宠还好说,可当韶华逝去青春不再,失却了万千姿容的她又将指望什么?

所以,在她心里,皇帝未必能靠得住,只有杨家这些族人,才真正是她在长安城里的依靠。

可与几年前相比,皇帝最近明显对杨家人的权势开始有打压的情绪。虽然李隆基再三掩饰,但心思细腻的杨玉环又岂能察觉不到?

在杨玉环看来,这是她恩宠日减的某种迹象。一旦杨家人失势,同时也就是她这个大唐贵妃失宠的时节。

想到这里,杨玉环幽幽轻叹,落寞地转过身去,挥了挥手,“来人,本宫要沐浴更衣。”

****************************************

对于张瑄来说,命运的急转直下、机会的到来,太过迅猛,并没有给他留出太多斟酌衡量的时间来。

第二日朝会上,果然不出杨玉环的所料,杨国忠上表提出荐拔张瑄为官。

张瑄的有胆有识以及他对安禄山隐隐流露出来的“敌意”,深得杨国忠的欢心,他觉得这样年轻有为的士子如果加以栽培,他日必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况且,张瑄出身名门,身后不仅有张家,还有崔家这种世家门阀以及玉真公主这种超级靠山,将张瑄收归门下,对杨国忠而言,对于稳固他的权力地位和拉拢朝中清流一派,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在杨国忠看来,由他这个百官之首的宰辅提名荐拔,张瑄又才名远播深得皇帝欣赏,这件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可他没有想到的是,闻奏后的李隆基面无表情,即没同意也没反对,态度显得有些诡异。

……

……

上午,张瑄正在院中“操练”身体。

这具身体太过柔弱,张瑄每日早起负重疾行出城,在城外奔行数里,尔后才又缓步走回城中,一来一去约花去一个时辰,已经坚持了很久。如果不出意外,他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是在这个乱世将至的大唐王朝,张瑄把这事儿看得很重。

回到府中,用过早饭是读书半个时辰。有时候裴徽会赶过来与张瑄一起温书,而裴徽不来的时候,张瑄便在院中似模似样地打着前世记忆中的太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