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到古代搞建设-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王。。。,是孩儿不孝,累父王不得享受。”赵轩凝望着自己父亲感动。

“太子!切以吾家社稷为重,赵氏子孙,当得如此!”赵王苍老的手轻拍儿子。

“孩儿定不负父王厚望。”

赵轩和父亲交谈时,楚朝辉和郑钰铭商量对策。

“看来赵吴间得来场战争解决贸易争端。”楚朝辉向来信奉拳头说话。

“能不起战端最好,现在咱们可没法将赵国吞下。”郑钰铭翻来覆去看霍思中、卫青、曾游发回的急报。“赵国好似只是封锁边境,没有挑起战端的意思,还是允许他自己国家的商人进吴国选购商品。”

“那也是有限制的选购吧?”

“不错!”郑钰铭忽然笑起来。“赵国的太子想得挺美,既不许吴国赚赵国的钱,又想从吴国得到必要品,哪有这样的好事。”

楚朝辉摸摸下巴:“你说赵国从吴国大量购买廉价盐?”

“是的,东海之滨的盐价比其他产盐国便宜一半,又可大量供应,赵国全国食用的食盐全部从吴国进口。”

“这么说来,不需要调军队发动贸易战了。”楚朝辉朝郑钰铭充满意味的一笑。

“正是如此,咱们不跟赵国动武,只来场没有硝烟的商战!”郑钰铭最爱楚朝辉和地方,就是不用说出口,对方就明白自己的意思。

没有硝烟的战争,往往跟有硝烟的战争起的作用一样。

第142章

赵国通往吴国的咽喉口边境小道;本来往来商队络绎不绝,如今却行人寥寥;小道上的积雪因为没有人踩踏;依然厚厚;一队人马走在上面非常吃力,因为驽马行走已经费力,骑马的人都下马牵着马行走,节省驽马体力。

“加把劲;争取蜡祭前回王都。”

马队中的一位中年矮胖子吆喝着;他是赵国的大商人,本来家中商队去吴国采买不需要他亲自出马;可最近两月,盈利丰厚的几大商品竟然不可采买到;采买不到货物就没利润,没利润就没财富,作为主家不得不亲自走上一趟解决这个问题。

中年矮胖子见手下还是提不起劲,不由用物质刺激。“大家动作快点,去咽喉口集贸市场采买到货物,每人赏十斤吴盐!”

听到有十斤吴盐的奖赏,牵马的家丁和伙计像活过来一样,整个马队行走速度快了起来,最近赵国市场上食盐紧缺,食盐的价格如火箭般飙升。

商队在天黑前到达赵国边境关卡,边境关卡的虎贲头目一看到商队中的中年矮胖子,连忙跑过来。

“武东家怎么亲自出来采买?”虎贲头目之所以对中年胖子殷勤,是因为中年矮胖子是赵太子赵轩宠信的舍人武铣的族兄。

“那边集市还开吗?”武商人答非所问。

“没开,自上个月关闭,集贸市场的大门一直没有打开。”关卡虎贲头目转头看了看西边不远处的军营,眼里满满的是不高兴。自赵轩派了那支军队驻扎在关卡检查来往的商队后,关卡处的收入顿减,相应的,他们这些关卡护卫的好处费来源也断得干干净净。如今吴国边境内的集贸市场关闭,国外的商人不能进入赵国,赵国自己国内的商人到吴国也采买不到货物。在关卡虎贲头目眼里,赵轩的封锁政策就是两败俱伤。

“一直不开了吗?”武商人很忧郁。

“听吴人说是不会开了,咽喉口城以后不卖东西给咱们了,许多商人走别的路径去天子都售货。”

武商人眉头皱得更厉害。“不卖东西给咱们?那盐什么的都不卖?吴人不需要用盐换金?”

“武东家。”虎贲头目凑近武商人低声透露。“吴国的海盐又好又便宜,别的诸侯国抢着要呢,那些盐商走水路去天子都,所需费用差不多,只是时间长点。吴国的盐根本就不愁卖不掉。”

关卡虎贲头目这么一说,武商人的感觉更加不好,就在武商人还想跟虎贲头目多探听点消息时,虎贲头目远远跟一位从吴国边境来的锦衣人行礼,锦衣人骑着匹好马,身边有五位随从,随从也骑着马。“卑职见过子爵大人!”

“嗯。”锦衣人鼻子哼了一声,显得无精打采。

“大人,武某这里有礼了!”武商人认识这位锦衣人,锦衣人是赵国王族宗亲,封地靠近卫国,赵王取消大臣的封地后,锦衣人的封地被王庭收回,只是爵位之外的私田得以保留,锦衣人的私田有几千亩。

“原来是武东家。”锦衣人抬眼,发现面前的中年胖子是赵国最富裕的商人。

“大人去吴国咽喉口城池有何事?”武商人很奇怪王族宗亲显贵会在寒冬季节跑到边境,没听说这个宗亲经商啊。

“唉,一言难尽。”锦衣人摇头叹气。

“大人,不如我们去客栈说话。”武商人见天色要黑,咽喉口城池必定已经关闭城门,只能先在赵国边境处的客栈住下,赵国边境处的客栈是专门为往来商人建造,原来住得满满,现在冷冷清清。锦衣人刚从咽喉口城池归来,武铣想从锦衣人那里听到吴国的消息。

“天寒地冻,可饮酒叙话。”锦衣人对武商人也有所求,欣然应邀。

客栈店主见来了一大队人马,喜出望外,最近他的生意越来越差,客栈店主天天对着空空的大堂叹气。

客栈房间升起火炉,武商人叫了酒菜跟锦衣人对饮。

“武东家来此地是想采买货物吗?”锦衣人一杯热酒下肚,感觉寒气驱走了一大半。

“怎么,不妥吗?”武商人听出锦衣人言词中有种意味。

“不错,很不妥,武东家是白袍一趟了,上个月开始,吴国不向赵国出售任何东西,吴国那边的关卡也跟咱们这边一样,不许任何货物通过。”

“这可如何是好?王都要无盐可用了!”武商人那个后悔,他的商队从吴国盐商那里购买了大量食盐,因为盐商手中货源充足,武商人将盐贩运王都的食盐全部出手,要早知道咽喉口边境会封锁,贩运到王都的食盐就囤积待价,现在王都食盐价已经翻了两倍,看情势,这价还得再涨。

“哼哼,想我们英明神武的太子肯定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锦衣人几杯热酒下肚,说话开始不顾忌。

“大人来此何事?”锦衣人是宗亲,辈份比赵轩大,对赵轩发几句牢骚没什么事,武商人却不敢这么做,他的家族依赖武铣得赵轩信任,才在赵国上流社会有一席之地,赵轩是武氏家族的靠山。

“唉,我是来找吴国西北郡守霍郡守的,想让霍郡守通融,不要阻止商人收购吾农庄上的棉麻,可是西北郡守却托辞吾太子不让吴国商人去经商,他无法可帮。”锦衣人三千多亩的良田种植的都是棉花和亚麻,种植棉花和亚麻卖给吴国商人获得的收益比种植小麦和粟米多一倍。

武商人听完一惊,他知道赵国东部靠近咽喉口城池的贵族庄园都种植这两种作物,如果吴国不收购的,这些作物光凭赵国手工纺织是纺不掉。周围诸侯国纺织工艺都差不多的落后,也不需要纺织原料,这些封主收获的棉麻无人采购就得烂掉。

“太子毕竟年轻,做事冲动。”锦衣人边喝着酒边打量武商人神色,他想武商人回去说动武铣,由武铣向赵轩进谏,想法劝说赵轩改变对吴国的边境政策。

武商人因为赵轩派大军封锁咽喉口边境,经济上受到巨大损失,早就对赵轩的封锁政策不满,听到锦衣人对赵轩的评价,深有同感。“不错,太子这事莽撞了,跟吴通商对赵只有好处。”

“唉,吾这次腊祭将面见大王,会向大王进言,请求大王不要封锁边境。”锦衣人准备回去后联络其他种植纺织原料的贵族,一起到赵王面前给赵轩上眼药。

武商人点点头,他也准备回去后跟族弟说说,让族弟想法扭转赵轩的想法。

大秦最隆重的节日就是腊月的腊祭,赵轩是赵国的实际掌权人,准备置办腊祭物品的王宫管事不停的到太子府请示。

“禀太子,献祭的锦帛缺少。”管事俯拜在赵轩面前。

“怎么会缺少?难道没有钱帛购买?”赵轩脸色很冷,最近他的心情不好,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待下人变得易怒。

管事头低得更低。“最好的锦帛是吴国所制。”赵轩封锁了咽喉口边境,不知道为什么,在陈国和楚国经商的吴国商人,也不卖东西给赵人。

“原来用的不是楚国的?难道楚国锦帛比不上吴国?”赵轩现在一听到吴国头就疼。

“原来是楚国丝绸最精美,现在楚国丝绸比不上吴国南埠所制。”管事心里也痛苦,他知道买不到吴国货物就是拜眼前之人所为,腊祭献给天神的祭祀用品必须是最好,所以买不到吴国的锦帛,管事也不敢买楚国的次档东西对付着用,那是对天神的不敬。

赵轩阴沉着脸。“孤知道了,你去太子妃那里,太子妃会解决这个问题。”

太子府府库中有许多吴国锦帛,都是以前嫒姬购买,自赵轩发怒嫒姬的爱好,嫒姬受太子妃惩罚后,嫒姬被迫将自己房间的吴国用品都上交给太子妃,太子妃将这些东西封存在府库中,其中就有许多精美华丽的锦帛。

“今天的米饭为何这么粗燥?”赵轩等管事走后,让厨房上中午膳食,不想他喜欢吃的米饭盛上后,却发现和原来不一。

“禀太子,吴国大米没有了。”侍者小心翼翼回复。

赵轩神色一窒,才想起自己近两年来,吃的米食都是从吴国南埠购买,吴国不向国外销售梗稻,只销售脱过壳的大米。

赵轩勉强用了午膳,门外有通报,武铣和文宰求见。

“殿下!王都各处缺盐缺得厉害。”武铣率先开口。

“缺盐可以至唐国购买。”赵轩肚子里有一股子气。

“唐国之盐太贵,是吴的两倍,而且量少。”唐国因为采取煮盐法,花费大量人力,周围的火柴都被使用干净,煮盐的干柴需要从远处运去,加大了成本,又因吴国廉价海盐冲击唐国市场,唐国煮盐所需的代价竟然高过吴盐价格,高价盐根本就无处销售,这迫使唐王不得不让盐场减产,赵国就是高价收购,唐国也没有多少盐可以销售。

“太子殿下!不要禁止吴国货物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