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6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净除一切杂染故。永断一切疑网故。拔除一切希望故。灭坏一切爱著处故。】
  这一共有四句,四句都是讲成就的利益。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的「成何益,(第)一除集谛染,(第)二决道谛疑,(第)三拔苦希望,(第)四证灭爱处故」,这是大师给我们的提示。我们看经文,成益第一个。
  『净除一切杂染故』,杂染就是烦恼习气。怎么个除法?在这一大段经文里面,总共有十句,第一句是总说,其他九句是别说。别说里面又分成两段,前面五句是说出菩萨行愿怎么成就的。所以第一句讲「上继佛种」,一定要发心续佛慧命,经文上「令如来种性不断故」。怎样才能够续佛慧命?一定要生起慈悲心,救护一切众生。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一样,他是看到众生的生老病死苦,还有许许多多的折磨灾难,引发了大慈悲心。救护众生怎么个救护法?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所有一切苦难的业因,这个业因是烦恼恶业感召的果报。要怎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一定要让众生觉悟,特别是明了业因果报的理论与事实真相,这就是经文里头讲的「了知一切行故」。怎样帮助众生明了觉悟?这一定要说法,所以「演说一切诸法」,这一句是这一段里头的核心,最重要的这一句。底下这四句另外成为一段,这是讲的利益。
  闻法之后,觉悟之后,他得的什么利益?头一个断烦恼,「净除一切杂染」。我们想一想,我们学佛、闻法了,我们的烦恼有没有轻?断很难,烦恼轻智慧长,我们闻法得利益了。如果天天在学教、在听经,烦恼没有断,没有减少,甚至於不但没有减少,还在增长,那就错了,我们的学习方向目标那就偏差了。说得不好听的话,这不是在学佛。佛跟魔实在说一念之差,什么念头?觉迷。一念觉,我们走的是佛道;一念迷,我们走的是魔道。
  经典没有错,决定是正法,我们用什么心来学习?我们学习希望得到什么?这个重要!如果是用名利心来学习,我学佛希望将来成名,希望将来得供养、得大众尊敬,这个心不是佛心。大经里头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换句话说,经教里佛讲的这些话我们没听进去。果然听进去了,观念转变了,你对於整个宇宙人生想法看法跟从前不同了。从前想法看法总离不开自己的利益,利益总不外名闻利养,真正了解之后,名闻利养放下了。放下名闻利养,我们天天在这里学习,学什么?求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绝对不求名利。
  我们在讲席里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真的放下了,与这十六个字肯定不相应,这是正法;与这十六个字相应的话,我们不是在学佛,说得好听一点,把佛法当作世间追求名利一种学术来学习。这是世出世间法差别之处,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一句我们要常常记住,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每一天念念想想,我的烦恼习气有没有降低,检验自己修学的成果。这下面三句亦复如是。如果烦恼习气没有降低,甚至於还增长,那我们要提高警觉,要真正的忏悔,忏悔的方法还是要依教奉行。
  实在对於这个教理没有办法透彻的契入,这是事实,中下根性的人难处在此地。但是还有一个办法,读《高僧传》,读《居士传》、《比丘尼传》、《善女人传》,见贤思齐,这个有好处,能够激发自己的道心。修净土的同学,念《往生传》、念《净土圣贤录》,宋朝莹珂法师就是读《往生传》激发道心的。看到别人一个一个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菩萨作佛去了,他能,我为什么不能?仔细看看这些人,在这个世间我们跟他比比,并不比他差很多,为什么他能成就,我不能成就?从这些地方回头,放下万缘,一心专念专修而成就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当代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决定不是假的。我们在学佛四、五十年当中,接触到的不少,出家在家总有几十个人,这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些人真的去了。
  我们多看看,常常多想想,再仔细观察现前这个世间,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常常以佛陀教诲提醒自己,「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不止沧海桑田,所以只要稍稍留意,你就了解了。现在这个社会,整个世界动荡不安,人心没有依靠,没有安全感。所以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净宗欣厌二门,对现前这个世界一定要有厌离心,对西方极乐世界要生欢喜心、希求心。我们不求别的,我们只希求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的缘可以说是无比的殊胜,依大《华严》归《无量寿》,这个缘太殊胜了。我们主修的《无量寿经》,净土法门,《无量寿经》是我们主修,《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我们助修,我们用它来帮助。这个缘非常非常希有,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告诉我们,《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细说,我们用它做缘,做助缘。《无量寿经》是《华严》的精华,中本《华严》,《华严》的精华,容易受持;分量不多容易受持,拿它做为主修,一心一意的投入,现在人讲投入,我们佛学的术语叫契入,这样不难得念佛三昧。
  得少分的念佛三昧,你就会法喜充满,你的心神定了。这个世界怎么样动乱,环境怎么样不安,你的心神是安稳的,你可以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了,这个利益就不可思议。然后我们真正能够相信,佛在经上讲的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的利益,我们才会懂这句话。否则的话,看到经上这句话的时候,很不容易接受。
  今天大千世界七宝来供养你,你愿意要大千世界七宝?你还是愿意要这么一本《弥陀经》?我相信肯定你不要这个东西。不要说大千世界七宝了,现在有人要供养你一百万美金,告诉你,你把《无量寿经》、《弥陀经》放下,这两个在面前,你选择哪一个?肯定是选择那个一百万。由此可知,你学佛那个心不是真的。一百万就把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门抛弃掉了,还搞六道轮回,还去搞三途地狱,这不叫迷惑颠倒到所以然处!学佛学了十几年了,学了几十年了,学到哪里去了?所以要常常想到什么?生死轮回苦。
  生死轮回苦从哪里去体验?从自己这一生受报行业上去体验。再仔细观察这个世间苦人,世间人哪个不苦?没有福报的人受苦,有福报的人他在造苦因,后面苦果等著他,统统是苦。所以我们要细心观察一切众生他受的是什么报,他现在造的是什么业。经论上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自己常常想到,我这一生所受的,我这一生所造的是什么,就很清楚很明白,我来生还要受吗?还要造吗?这个造作很可怕!可怕在哪里?想想我自己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我想些什么?我说的是什么?我造的是什么?自己要反省,然后仔细观察别人,你就会觉得太可怕了。
  学佛之后才晓得这些道理,才知道这个因果轮回的事实真相。但是自己烦恼习气非常重,虽然听得不少,读得也不少,境界现前,自己还是做不了主,还是被境界牵著走,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自私自利,你说怎么办?这个世间什么人来劝你?什么人天天来告诉你?没有人。你的父母不告诉你,一般老师也不告诉你,你的朋友们只恭惟你、随顺你。我们真正不容易,遇到大乘、遇到一乘法,生真正的欢喜心。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共修,几个人就够了,不要求人多。老师同学也是过去生中的缘分,可遇不可求,有缘大家在一起,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我们都有成就。
  道场,要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什么样子的道场?经上讲的「普光明殿」,我们在前面读了,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个殿?没有。《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在定中说的。他在什么地方入定?菩提树下,这个经上讲菩提场。经上也有清凉大师给我们详细介绍,天人天王供养的讲堂,供养的宝殿,我们人间肉眼看不见,那是另一个维次的空间。我们一般凡夫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坐在一个草铺的坐垫上,但是经上讲释迦牟尼佛坐的是金刚宝座。天人看到是金刚宝座,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坐在草垫上。这个道理,现在我们也略略能够体会到了。
  佛菩萨没有身,随类现身,你是什么样的一个境界,你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身。正如同一九八二年,圣一法师他们几个人到普陀山去拜观音菩萨,潮音洞。圣一法师回到香港告诉我,他们三个出家人在梵音洞洞口拜了半个多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非常欢喜。离开之后,大家就问:你见到观音菩萨什么样子?三个人都不一样。圣一法师见到的观音菩萨是戴毗卢帽,全身都是金色的,另外一位法师见的是白衣观音,第三位法师见到的是个比丘,出家人。你看看同样在一个时间见到的,不一样!所以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我们凡夫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是凡人,天人看到释迦牟尼佛那不一样,跟我们看到的相貌不相同,确确实实他是坐在金刚宝座上;阿罗汉、菩萨来看佛的时候,又不相同。
  所以佛没有形相,形相从哪里来的?形相是见的人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相分,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生?是你自己的心想生,不关别人。每一个人心想,他感受的那个相不一样,就是他所见到的、他所感触到的不相同。正如同日本科学家实验这个水结晶,每一个人去看结晶都不一样,为什么?它随著你的心在变。我看随著我的心变,他看随著他的心变,怎么会一样?我们两个心是一样,那它变的结晶就是一样,这个不可能。在佛经里面只有说「佛佛道同」,两个人都是佛,他看的结晶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是菩萨,他看的很接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