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智慧-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在生产自救。救灾费应先拨一些,实事求是地发给那些确实买不起粮的灾
户。”

1965 年华北干旱,1966 年初旱情仍在发展。1966 年3 月8 日、22 日,
河北邢台两次地震。对当时的旱灾、震灾,周恩来都强调要生产自救。他到
震区的每一个群众大会上,都要号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
建家园”。他说:“恢复了生产,恢复了力量,就对得起死去的人。”1966
年4 月5 日,周恩来在邯郸磁县,对抗旱打井、海河工程,提出了“干劲要
大,步子要稳,讲究实效,实事求是”的总要求。他说:“救灾离不开生产,
生产自救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整个邯郸干劲是大的,精神是好的,但要
强调生产自救”。“生产自救,整个说来就是自力更生”。

为什么救灾工作要立足于生产自救?第一,避免单纯救济的做法,克服
依赖救济的思想,使国家救济能真正发挥作用。1966 年3 月15 日,他说,
关于地震救灾款,我批了,现在我还有点不安心,这样做究竟是办了好事,
还是办了坏事?拿3500 万元倒不是难事,问题是就怕一宣布,给群众造成一
种依赖思想。我不吝啬钱,也不吝啬物,就是不要使群众认为来得太容易了,
把自力更生精神丢掉了。第二,减少国家财政对救灾的支出,以便集中财力
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1963 年9 月7 日,周恩来在8 省生产救灾会议上说。
“我们要建立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国
家,必须下几十年的功夫,争取在本世纪内建成社会主义的强国”。因此,
“特别要强调节约,要搞生产自救”。否则都要靠国家救济,就要影响国家
积累,影响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第三,单纯救济只能解决眼前的和一部分人
的困难,杯水车薪,救济有限;组织灾民恢复生产与发展生产,提高自救能
力,既可以尽快渡过眼前的困难,还可以为克服来年的困难打下基础。1951
年9 月26 日,他说,救灾一定要跟生产相结合,使农民得到了救济以后,又
能够为明年的生产打下基础。这样做会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同时,对于全
国发展生产、巩固财政来说会有决定性的意义。1953 年5 月16 日,周恩来
签署的《政务院关于加强增产粮食和救灾工作的指示》指出:“只有帮助灾
民搞好生产,才能安定灾民情绪,缩短灾荒困难时间,渡过灾荒”。邢台地
震时,他对灾民们说:“家里丢的,地里收回来,才会把我们家园重新建好。”

怎样进行生产自救?周恩来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具体措施。首先,从季节
上,夏季损失要力争秋季补上;冬季加紧积肥、沤肥、保护牲畜、修补农具、
备好种籽;春季多种早熟作物与果菜。周恩来说,要不误农时,抢季节,分
先后,抓重点。干旱面前,只要下一点雨就要及时抢种;洪涝面前,只要水
一退就要组织生产。其次,在农业受灾后,要因地制宜,恢复与发展副业、
手工业、运输业、渔业等等。开展运销事业,变人养牲口为用牲口赚钱来养
人。在沿海沿河湖泊地区,组织灾民捕鱼、打捞水产。他说,尽管是灾年,
粮食减产了,副业和多种经营可以多搞一些,粮食少了,其他收入多增加一
些也好。再次,有震抗震,有旱抗旱,有涝排涝,通过人事努力减少受灾损
失,反对被灾害吓倒、听天由命、悲观失望的情绪。对于水旱之灾,他强调
要组织灾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井,开渠,截潜流,挖水窖,平整土


地,修梯田、台田、园田、坑日,长期打算,有阵地的前进。另外,开展节
约互助运动,号召灾民省吃俭用。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周恩
来多次指出,在灾区实行生产自救以后,实在困难的,国家还要帮助解决。
救灾拨款,一是给灾民解决吃、穿、住、烧和治病问题:二是恢复农业,堵
口复堤;三是工业交通受了影响的,校舍、行政机构房屋损坏了的,要加以
修复。1966 年初,面对华北旱灾,周恩来提出要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援抗旱斗
争。他列举了物资支援、地方自助、工业支援、三清(清设备、清材料、清
资金)支援、财粮准备、运输调动,他支持余秋里的建议:要减少一些自行
车的生产,增产一些胶轮车,支援抗旱,并指出,要抽调一些车辆支援抗旱。
地方挂钩,他提议天津市与天津专区、承德专区挂钩,北京市与张家口专区
挂钩。

在各方面的援助中,周恩来还提到贷款的有偿援助方式。


长期坚持多难兴邦——防灾抗灾的恒心与信心

周恩来指导防灾、抗灾,同他指导整个经济建设一样,主张把理想和现
实、故略和战术、当前和未来、目标和步骤,既重视长期坚持的恒心,也重
视多难兴邦的信心。

1950 年8 月18 日,周恩来主持第46 次政务会议,讨论全国民政会议综
合报告。会上,他指出,对自然灾荒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还不能
控制它,只能做到防止它和减少所给予我们的灾害。同年11 月3 日,在讨论
治淮报告时,他又指出,治淮的过程是由有灾到少灾,由少灾到无灾,一步
一步来。1953 年8 月20 日,在186 次政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看见灾就
想战胜”的急躁行为,指出,中国地方这样大,每年没有灾是不可能的。改
造大自然不是短期的事。农、林、水利3 个部的工作是长期的奋斗,我们要
提高警惕,不可高枕无忧、盲目乐观。1954 年9 月23 日,他在一届人大一
次会议上指出:“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是我国人民的一个长期的艰苦的任务”。
1957 年4 月24 日,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改造自然是一个长期斗争。拿
水来说,要把黄河的灾害、淮河的灾害、长江的灾害、珠江的灾害、辽河的
灾害、松花江的灾害克服了,而已控制它了,那不晓得要多少世纪,决不是
20 世纪能够完成的。

“大跃进”期间,经济建设贪多贪快、急躁冒进的倾向,对防灾抗灾工
作也有影响。1959 年10 月,全国水利会议上曾设想提出在3 年内基本解决
水旱灾害的口号。当文件草稿拿到周恩来那里时,他哈哈大笑地说:“3 年
内要基本解决水旱灾害?太积极了一点。”经他再三说服,水利部修改了这
个口号。同年11 月,周恩来听取王化云汇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初步
方案时指出:规划口号要提得恰当,过去认为作了水上保持工程和措施,保
水保土就解决了,现在看来距离还很大,祖宗欠下的债我们一定要还,但水
土保持是长期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提出,备荒是长期的事情,
总得一步步来;抗旱防涝,步子要稳,要有长远打算,不能一锤子买卖,不
能太急太热。

防灾、抗灾的长期性,归根到底决定于人类认识、掌握自然规律的长期
性。周恩来说:“任何经济建设总会有些未被认识的规律和未被认识的领域。
这就是恩格斯说的,有很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必须不断地去认识,
认识了一个,解决一个,还有新的未被认识”。他以治理黄河为例,“我们
的认识还有限,经验也不足,因此,不能说对黄河的规律已经部认识和掌握
了”。但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悲观失望、听天由命的消极无为观点,周恩来
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防灾抗灾工作,一定能最终实现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我们总要逐步摸索规律,认识规律,掌握
规律,不断解决矛盾,总有一天可以把黄河治理好”。

新中国成立之初,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加上底子薄、美帝国主义封锁,
人民政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对此,1949 年12 月23 日,周恩来说:“要迎
接困难,‘多难兴邦’”。

60 年代初,由于连续3 年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的人为灾祸,
我国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当时,周恩来反复指出既要正视困难,又要有克服
困难的信心。“懵里惜懂,怕说困难,一听说困难就泄气,这不是马克思主
义者。革命就是要认识困难,摆出困难,提出办法,克服困难。共产党就是


在克服困难中取得胜利的。革命战争是这样,社会主义改造是这样,社会主
义建设也应该是这样”。在危难关头,周恩来一边同老百姓一起过艰苦的日
子,一边精心领导经济调整工作,终于使国家赢得了考验,渡过了难关,出
现了60 年代中期的繁荣。

1966年3月邢台两次地震。周恩来两次深入震区。他每到一处都要谈1963
年水灾,1964 年涝灾,1965 年旱灾,现在正在抗旱又来了地下的灾——地震,
并由此指出:“要贯彻自力更生精神,多难兴邦”。

中国自古是多灾之国,特别是水、旱、震灾如影随形地威胁着中华民族。
然而,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一次又一次地显示了她的凝聚力。
在洪水横流面前,大禹率众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劳累得大腿上没了肉,
小腿上没了毛,终于赢得了夏的振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河大堤,始
于东晋时代的荆江大堤,开创于东汉时期的江浙海塘,造就了著名天府之国
的四川都江堰,创造了塞外江南奇迹的黄河河套灌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
多难兴邦的标记。近代中国,外侮日深,内乱不已,水利失修,自然灾害与
社会动乱形成恶性循环,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人
民政府高度重视防灾抗灾工作,全面整修和新建江河湖海的堤防共计20 万公
里,修建水库8 万多座,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大大提高了防洪、防旱能力。三
门峡、丹江口、葛洲坝。。一座座水利枢纽在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