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为患?!”这样的话皇帝赵顼还是头一次听到。往日询问的时候,仅郭逵这样正面和党项人作战过的将领也直摇头,就连王静辉也承认李清是个劲敌,怎么这个时候变成“为患”了?
    皇帝赵顼知道王静辉从来口出虚言,好奇的问道:“李清治军严谨,是为夏主谅祚亲自提拔,朕听闻郭逵曾夸奖泼喜军也是战力非常,爱卿有何良策了代朕除了李清?!”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李清过是强弩之末,臣有的是办法来对付他,过最简单地方法便是造谣!臣听闻党项梁太后自谅祚在大顺城死后,便开始淫乱宫闱,党项民间亦知,但碍于梁氏在党项实力庞大敢言,梁太后也是甚为忌讳,圣上只需要让那些‘党项和尚’多嘴几句,还怕李清除?!就算李清自此敢回兴庆府,在此党项内乱之时,李清身为一个汉人也要被梁太后视为眼中钉,而李清颇有华夷之防,一直和其国内的党项贵族和,圣上或可策反,或可陷害,李清迟早要把人头丢在西夏!”
    “就这么简单?!”
    “有些事情战场上办到的,那就在战场之外做文章!昔日秦赵大战,秦军过就是一句谣言便活埋了四十万赵军,赵国自此一蹶振,今日用在李清身上亦足为奇!”
    皇帝赵顼笑着说道:“人说小王驸马温谦如古之君子,现在却有如此诡异奇谋……”
    “为我大宋百姓永免刀兵之祸,为蛮人奴隶,臣这颗头颅都可得,区区声又有何用?!”王静辉正色说道,“过圣上应早下决心,提高伎术官员的地位,免得到时候水烧开的时候,却发现无米下锅!”
    “朕是辩过爱卿的,过朕相信爱卿之策能中兴我大宋。朕今天就应了对爱卿的许诺,过正如爱卿时常之言——饭要一口一口吃,伎术官员地位低下也并非是一日两日之事,便是我大宋历代祖宗也是如此,朕需要时间一步一步的来。过朕答应爱卿,这会让爱卿等上太久!”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皇帝赵顼终于开始下决心全面提高伎术官员地地位,这仅仅是因为在今天他终于弄明白驸马长大以来所布局地原因,解决了许多令人非常棘手的问题,更是因为从驸马的经历上看,伎术官员在推动大宋国力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王静辉的坚持未必是正确的,但这种坚持却打动了皇帝赵顼,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交锋,皇帝赵顼想要看到能够将守城士兵降低一半却依旧能够稳守城池的火炮,他想看到伎术官员创造的社会财富。这一切都要以提高伎术官员社会地位,激发其奋发向上之心为前提。以前他还可以敷衍王静辉,过一旦走到得做出决策的十字路口前地时候。皇帝赵顼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大宋熙宁元年腊月十五,皇帝赵顼在和驸马见面畅谈国事后地第二天,便向中书、门下两省发布诏谕——伎术官员可配鱼。中书省政事堂的相公们接到诏谕后心中为之振动,以往这样地诏谕会引起这么大的振动,但在政事堂中的人都是宦海沉浮中最后的优胜者,他们从中嗅到了皇帝有意提高伎术官员地位的味道。联想到驸马王静辉和司马光在几个月前的嘴上官司,可想而知皇帝赵顼终于在这个问题上偏向了驸马王静辉,提高伎术官员地位,这条诏谕只是第一步而已!
    “圣上,这只怕于礼和!”
    司马光手持诏书语气平和地对皇帝赵顼说道,但目光却集中在特准进入政事堂的驸马王静辉。经过几个月之前司马光、文彦博与驸马王静辉在《大宋明镜报》上的一段嘴仗,天下人没有一个知道提高伎术官员地位待遇的倡导者是小王驸马,王静辉作为倡导者被皇帝赵顼特准随同一起去中书省政事堂。过此行对于王静辉来说并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这是最后一战,也是开端之战!
    “自雍熙元年开始。内外升朝文武官皆佩鱼。紫者佩金鱼袋;赐紫者则给金涂银;赐绯者亦有特给。甚至连京官、幕职州县官赐绯、紫者,亦佩。但是,伎术官却没有这项待遇。大中祥符六年五月,真宗皇帝下诏规定:伎术官见佩鱼者,特许仍旧。自今未至升朝官,赐绯、紫者,赐鱼袋!”司马光博学多闻,对于本朝典故烂熟于心。旁征博引之下使得众人在心中认为这确实是驸马有些多事了。
    宋代,“绯、紫者必佩鱼,谓之章。”而伎术官即便是赐绯、紫者亦能佩鱼。按照宋人的说法:有而无章,殆与吏无别。可见,伎术官地位之低下,简直能与士大夫同日而语,只能同胥吏相提并论。王静辉靠着强大的记忆力自然知道司马光所说的都是事实,并且他也做足了功课,对宋朝的官职体系下了一番功夫。
    “君实相公,学生以为提高伎术官员地位待遇之后,可更好地激发其潜能,发明出更大威力的武器,这与国有利之事为何谋?!”
    “哼!过是子无须有的火炮而已!”
    王静辉听后笑了笑说道:“火炮正在试制当中,这本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学生也敢用此说事。过还请诸位相公能够听在下算上一笔帐——当今天下土地兼并一日甚过一日,大量农夫无地可种,每每盗贼断,大宋律法诸位相公都知道,平常百姓谁愿意为贼?!过是迫于生机被断,无奈之下得已才为贼!”
    “难道提高伎术官员地位便可以避免百姓为贼吗?”
    “非也,但却是其中解决问题的关键!诸位相公都知道在下喜欢做些稀奇之物,但诸位相公可曾想过这些稀奇之物背后的寓意如何?!”
    王静辉从袖子中拿出一块橄榄皂肃容对所有人说道:“这是在下杭州的时候发明的,用来清洗衣物和清洁洗澡之用地肥皂。按照大宋常规每户五人计算,一户每月至少要用一块,大户人家更多,要满足一个五万人的城市所用的肥皂,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百人的肥皂作坊,但大宋超过二十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三四十座之多,汴都开封的肥皂作坊更是在千人以上!可以预见靠这小小的一块肥皂,大宋便可以吸收几万人的闲散劳动力,换句话说若是用在厢军身上,便是可以轻而易举的裁掉几万厢军,这还包括销售、采购原材料、各地运输等等所相关的从业人员。诸位相公,当冗兵成为大宋的三大弊政之一,朝廷无可奈何的时候,各位可曾想过用着小东西来解决大宋的大问题?!在下只是一个脑袋,若是大宋所有的伎术官员的脑袋全部思考起来,那做出的东西更多,解决的问题就更大,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第一第二百五十三章三策之辩
        
    “啪啪!”一个掌声响起,众人望去却看到王安石在那里鼓掌:“精辟!王改之此策愧是奇思妙想!某以为自己精于为国理财,但今日才知这过是个笑话,驸马才是国士!”
    皇帝赵顼笑着点点头,过司马光却说道:“难道改之就没有想过粮食吗?百姓都进入作坊做工,那还有谁来种田?如此下去粮价必然飞涨,百姓进入作坊所挣得的金钱还够买粮度日,那又该如何?一旦发生天灾,那将堪设想!”
    王静辉笑着说道:“下官和君实相公一样担心粮食问题,对于粮食问题下官另有三策来解决,只要朝廷日常重视对常平仓,尤其是广惠仓的管理,使其过度亏空便可。至于君实相公所担心引起粮食减产的问题,在下却敢芶同——君实相公以治史严谨素为大宋士林所推崇,自然可知自有史以来粮食的亩产产量一直是向上的,秦汉亩产过一两石,唐时达到了三四石,反观我大宋亩产普遍都能够达到四五石,现在楚州所推广的双季稻却能够使亩产普遍达到了七八石之多,在在下的试验田中,由专人精心护理的稻田甚至可以达到亩产十石的水平!”
    王静辉停了一下说道:“可见粮食亩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完全在于农业耕种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断改良,再加上高产作物的广泛推广才导致如此趋势的出现。君实相公可知前日《大宋农书》一百三十余卷终于在三千多人全力参与下编制完成?!下官相信,今后大宋的伎术官员完全可以靠着前人地经验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并且广泛推广《大宋农书》也会将大宋的农业水平带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些都需要伎术官员的努力,所以在下力主朝廷应该提高伎术官员的地位。而是把伎术官员和胥吏甚至是娼妓相同!”
    “一百三十余卷的《大宋农书》?!”在场的所有政事堂官员心中都直犯嘀咕,这才想到这是三年前驸马上书朝廷所编写地,没有想到这部农书居然集中了这么多人来编写,更没有想到的是长达一百三十余卷的农书居然这么快便已经完成了。
    与其他人同,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所有人中对《农书》编写进度最为关心的人,他们心中自然清楚这部农书的意义决非简单的邀功工具,更何况这部农书是由驸马所提倡编写的,在这上面花费的精力、财力更是巨大,依照驸马地为人是绝对可能看着这部农书编写完成后就等着飞尘堆积其上。一定有办法在最短地时间内将这部农书推广出去。
    过在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眼中,显然刚才王静辉所说的解决粮食问题还有三策最为显眼,这仅仅是他们两个人所关心的,更是皇帝赵顼所关心的问题,只要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那很多社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现在大宋各地大大小小的旱灾水灾已经弄得大宋统治高层有些焦头烂额,若是驸马早先预定下的广惠仓再起作用。并且驸马本人及其与之有关联的大宋富豪商家如同散财童子一般地四处调拨粮食前往灾区赈济灾民。恐怕各地的小型起义已经烽烟四起了。
    “爱卿所说的三策是做何指?怎未听爱卿说过?”皇帝赵顼笑着问道,在这件事当中,恐怕也唯有他心态最为轻松,对于伎术官员的地位问题他本就是十分关心,若是驸马在这个问题上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