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子风流-第7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就出在这里,徐景明洗不清。徐太后即便依旧还能维持住时局,可是人心却是散了,而眼下的徐家因为手握天下权柄,又与郝家媾和。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家的心腹大患。

徐景明禁不住颤抖,他突然明白,徐家覆亡。甚至可能只在这么一个小纸片上,一份奏书。整个原本还可和郝家抗衡的朝廷,只怕就要离心离德。

徐景明恨哪。其实他不是没有野心,可他是绝顶聪明的人,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会痴心妄想,他和自己的姑母谋划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走到今日这一步,谁知道被姓郝的打了黑枪。

一下子,原先握有的所有底牌全部丧失。

而很快,徐景明发现,此时徐太后狐疑的看着自己,显然自己这姑母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有这‘居心’,徐太后当然也清楚,徐家不可能出天子,所以她希望徐景明做周公和霍光,而一旦周公和霍光的人格遭受了大家的怀疑,外头又有强敌环伺,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不只是徐太后,坐在一边的黄淮人等也似笑非笑的看着徐景明,他们之中固然有软骨头,可是软骨头不代表他们愿意让徐家上位,大明朝虽然只是延续四代,可是这个印记却已深深地烙在了许多人的心里,他们和他们背后的人能接受徐太后主持大局,是因为徐太后代表的,本身就是朱明集团的利益,而一旦……

徐景明叹口气,虽然知道没法儿解释,可是不解释更加糟糕,他一脸诚惶诚恐的拜倒在地,道:“这篇奏书简直就是岂有此理,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郝风楼那厮分明是要离间微臣,微臣的忠心日月可鉴哪,可笑,实在太可笑了,这奏书,哈哈……便是三岁稚童都不会信。”

他很没底气的故作嘲笑状,仿佛那郝风楼就是个傻叉,只要一想到他,就想到了市井里被耍弄的猴子,以表示自己对于郝风楼的蔑视,撇清和郝风楼之间的关系,同时显露自己对这奏书的风言风语,浑然不在意。

说到这里,徐景明的眼里竟是开始闪动泪光,哽咽的道:“微臣何德何能,岂有非分之想,这个奏书简直就是其心可诛,是要置微臣于死地,微臣世受国恩,这一腔忠义绝无半分虚假……微臣……微臣……”到了后头,他开始吸鼻涕,哽咽的死去活来,连话都说不出口了。

可是呢,黄淮这些人却依旧还是似笑非笑的看他,没有半分触动。

说实话,徐景明如此剖白心迹,可谓是感天动地,若说他的这番言辞,乡野樵夫们信不信?信,当然信,徐景明的话语不但感人至深,而且他的面部表情完全看不出半分虚假,谁看了,都忍不住要相信。

可是黄淮这些人信么?显然他们是不信的,要知道,能坐在这里的人,哪一个都是玩阴谋和玩阳谋的高手高高手,每一个人都是最高级的演员,每一个人都是城府深不可测,徐景明这一套,他们自己都不知玩过多少次了,信你才怪。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徐景明就算把自己的心挖出来,对于这些阴谋家来说,也只是一笑而过而已。

虽说有个说法叫听其言观其行,可问题在于,在座的哪一个人,他们说的话,他们做的事,都未必和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合拍,一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会相信你徐景明么?

…………………………………………………………………………

老虎继续求支持求票呀,要求票呀,月票榜爬不上去很难过呀!老虎也需要一个好心情码字的,是不?

第八百七十七章:死定了

于是,徐景明病了,‘病’得很重。

这位仁兄虽然浑身一股子机灵劲,可是此时此刻,除了抱病,竟是一丁点办法都没有。

其实这就是聪明人的悲哀,人一聪明,有些事反而没法解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多半都是聪明人的感慨。徐景明感觉这一次被坑得厉害,从小到大没有吃过这样的亏,可是眼下,他除了晃晃悠悠的说几句徐某忠心日月可鉴,竟是半分法子都没有。

据说他病得口不能言,足不下地,一回到府上,身子一软,就直挺挺的倒下了。

紧接着就是请了御医来诊治,这御医给王公大臣们治病都有极丰富的经验,把脉一把,脉象正常,察言观色,似乎脸色还算红润,这御医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富贵病’,王公大臣们患这种病的人还不少,于是连忙开了药,嘱咐要好生休息云云,便匆匆去了。

而不出徐景明所料的是,真正的风暴终于来了。

当郝风楼的奏疏传开的时候,整个金陵已是陷入混乱之中。

必须得承认,这个世上总是有不要脸的一群人的,许多人便开始琢磨了,结合如今徐太后手握大权,又结合徐家如今如日中天,再结合徐景明和郝风楼那亲密无间的关系,于是许多人心里有了定论。

徐景明,想做天子。

而且还得到了徐太后和郝家的支持,现如今,这天下谁还有徐家和郝家强势?姓朱的?嘿……早就今时不同往日了。看来徐家和郝家之间已经达成了秘密的协议,也就是说。徐景明真要做天子了。

虽说徐景明再三否认,一副赤胆忠心的样子。又是称病不出,不过这不打紧,这一套把戏,上下数千年,早就玩过不知多少遍了,篡汉的王莽,不也是扭扭捏捏的么?龙袍加身的宋太祖不也是被乱兵用刀架着脖子,‘勉为其难’才坐的天下吗?这种事多了去了。

徐景明做天子的可能性极大,若是这时候。众人拾柴火焰高,自己可就是从龙功臣了。

从龙二字实在太过热乎,教人睡不着啊。

君不见张家、朱家、邱家,如今是何等的风光体面么?

于是,次日一清早,数十份奏书一起递入了宫中,言辞出奇的一致,这个说定国公天赋异禀,允文允武。那个说定国公观之有天子气,甚至还有人更加**裸,如今时局,理应效仿尧舜禅让云云。

抱病的朱高燧虽然‘口不能言’、‘足不下地’。可是对于外界的消息却还是极为关切的,当这些奏书出现的时候,他差点没气得昏死过去。

完了。这群软骨头,一群见风使舵的家伙。

徐景明感觉有一种悲哀。这世上怎么就有这么多小人呢。

有了小人,固然就有君子。

一时之间。天下哗然。

在别人看来,先是郝风楼上了奏书,这必定是和徐景明合谋,此后这些人纷纷劝进,更有可能是徐景明暗中指使的。

定国公简直是不要脸了,你们徐家世受国恩,就他娘的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

于是乎,天下大乱。

先是读书人纷纷暴怒,国子监还有一些读书人聚集的场所,士子云集,纷纷声讨。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诛杀国贼的条幅,却也不知是谁张贴上去的,这个国贼,不是徐景明是谁?

而此时,据说已经在半途上各路藩王竟都开始踟蹰不前了,比如即将入京的周王,他刚刚抵达了南通州,然后突然调转了头,转身就回他的开封去。

周王一走,其他各路藩王,有的就地观望,有的也掉头各回封地。

司马昭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藩王们现在入京,毕竟生命安全没有保障,谁知道这个时候,进了京师,会不会直接被姓徐的拘禁,甚至最后,直接被乱兵砍死。而这些藩王在大明都足以称得上军阀,他们有兵有粮,本来是要共襄盛举,现在这个情景,自是回到封地安全,一旦出了变故,为了祖宗基业,立即就可起兵讨逆。

比如那位周王殿下,乃是当今天下最近支的亲王,他是先帝的同母弟,本来这一次,他的世子是最有机会做天子的,因而在来的时候,周王的心情颇为愉快,皇帝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结果得知了这消息,周王先是勃然大怒,旋即便是禁不住的生出恐惧之心,他连忙与随同来的幕僚们商议,最后二话不说,扭头就走,而且还命人快马向开封传书,让藩地里的护卫,随时做好应变的准备。

他虽只有三万护卫,可是在河南、山东一带,声誉极高,一些远支的亲王、郡王都以他马首是瞻,只要他一声令下,北地便立即可陷入战火之中,一场新的靖难之战便可开始。

其他如楚王、赵王之类,大抵也都差不多。

而这些变故,朝廷又怎会不知,眼看着是风雨飘摇,无数人开始反扑了。

无数的官员大臣,请命的请命,上奏的上奏,都是痛陈徐景明无耻之尤,更是揭开徐景明一件件的劣迹,什么人品低下,什么乱搞男女关系,什么私通父亲的侍妾,什么敛财,侵人田地,无数的谣言到处纷飞。

徐景明的名声算是臭了,而人家摆明着,就是要让你徐景明的名声臭不可闻,只有如此,才能让你打消这痴心妄想。

甚至还有人直接大胆直言,在奏书中说太后必须还政于宗室,必须退居幕后,军政之事,岂可操持于妇人之手。

反扑的势头极大,牵涉到的人方方面面,在地方上,亦有士绅开始反击,他们连同本地父母官,署下万民书,对徐家给予了有力的回击。

徐太后的地位开始变得不太稳当了,以至于连徐太后此时也不得不称病。

徐家从老到小,所有人都‘病’了。

徐景明躺在床上,每日让人出去打听,都是各种人变着花样骂自己的言辞,他心里郁郁无比,偏生又不能出去解释,一解释,那些红了眼的疯狗只当自己怕了,反而更加落井下石。

于是乎,徐景明只得继续在病榻上躺着,好在虽然被群起攻之,可是大权总还握在这里,这其实就是一种怪圈,徐家得了大权,结果被人认为有图谋不轨之心,于是大家群起攻之,偏生这无法解释,越是无法解释,徐家就必须把手里的大权握的更紧,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时候,一旦让出权柄,会不会遭到清算,可你越是把手里的权利抓紧,天下人的疑心就越重,骂的就更狠,踩的就越凶,各路藩王,就越是磨刀霍霍,一开始还只是牵涉到徐景明本人,后来开始牵涉到太后,到了最后,连徐景明的祖宗竟也不能幸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