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全集-第8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壬彩且桓鍪绕迦缑募一铮钠辶Υ蟾鸥匮钕壬钠辶Σ畈欢啵徊还峁泶蚯蕉眩煌氖牵腔实郏源蠹揖鸵恢鹿扑贰
   
   
   恰到好处
   中国古时候的围棋是以棋力分「品」的,像当官一样,棋力高的当「大官」,棋力低的当「小官」。而政治上的大官,虽然只会鬼打墙,照样也当棋坛上的「大官」。南宋王朝建安王刘休仁先生是当时棋坛上的首领,谓之「大中正」(围棋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堪先生是副首领,谓之「小中正」(围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按照当时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度,把棋士们分为九品,曰;「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够得上「品」资格的,凡二百七十八人。后来「九品中正」没落,同时这种分法也太麻烦,随着政治制度改变,遂改为一品、二品……一直到九品。像王抗先生是一品,褚思庄先生和夏赤松先生是二品,羊保玄先生是三品,江学居先生是五品。
   ──这种一二三四五,数目越少,地位越高的顺序,传到了日本,被头下脚上的颠而倒之,「品」成了「段」,九品成了一段,一品成了九段,真是天下大乱。这种「九段最高」、「一段最低」的分法,对中国人来讲,最初真有点不习惯,依中国人的脑筋,第三名当然要升到第二名,第二名当然要升到第一名,天下哪有第一升第二的乎?不过孩子们在学堂读书,却是一年级升二年级,二年级升三年级的,当然,这只是习惯问题,把耳朵听顺啦,也就不别扭啦。不过「段」似乎没有「品」简单明了,现在中国却反过来跟着日本走,教人无可奈何。我希望后生小子将来一定要争口气,把国家弄强,届时使围棋恢复正统,去他娘的「段」吧。中国还是用中国的「品」,非小家子气也,而是名正言顺也。
   王抗先生既是一品,而刘彧先生勉强不过三品,但他却硬找王抗先生下,王抗先生奉命之余,只好每次都「佯不会」,输得恰到好处,刘彧先生洋洋得意之余,还发问哩,问王抗先生为啥挡不住他的攻势,王抗先生一脸忠贞学曰:「陛下飞棋,臣不能断。」有一次问得急啦,王抗先生曰:「俺的棋人臣第一,你的棋人君第一。」那就是说,我的棋在小民中第一,你阁下的棋在皇帝中第一。而当时正逢南北朝时代,只有南北两个皇帝,是好是坏,凭良心猜吧(幸亏刘彧先生猜不出,他如果发现王抗先生吃他的豆腐,恐怕御脸一翻,「你的棋监狱第一」了矣)。
   「饶」者,「让」也。但遇到大度量的尊官,有时候不让也行。古书上说,南宋王朝第一任皇帝刘裕先生,有一天跟黄门侍郎羊保玄先生下棋,告曰:「咱俩下棋,谁都不准佯不会,你如果赢啦,我派你当宣城太守。」羊保玄先生大喜之余,就恰当的赢了一子,当上宣城太守。不过有这种奇遇的人不多。
   每一个国家,都有关于灵魂的学问,前天报上不是报导英国的「灵媒」之学乎?灵媒者,中国谓之「圆光」,华洋用的方法虽有不同,其目的则是一也,那就是把死去亲友的灵魂,用法术召来,跟目前未翘辫子的活人见见面,以慰相思。不过在这方面,中国的花样要比洋大人来得多,也更玄妙。好比扶乩,洋大人恐怕连听说过都没有。「乩」,有些人说它音「机」,字典上支不支持这种发音,我不知道,但我却是念成「卵」的。扶乩之道,柏杨先生家乡最为盛行,在一个神秘的小屋之内,香烟缭绕,桌上放着一个沙盘(跟军营中用的沙盘一样,只不过完全装的细沙,好像把大戈壁搬到桌子上),两个小子分别站在沙盘两旁,各用一手架起丁字尺。坛主把黄裱纸焚烧如仪,要请关羽先生,关羽先生就驾到;要请董小宛女士,董小宛女士就驾到,大概除了玉皇大帝和耶稣先生,谁都可以请之(柏杨先生千秋万岁之后,你只要一请,我也驾到),然后丁字尺就在沙盘上猛烈搅动,尺端触着盘底,呼呼作声。这时候大家就知道神仙要来啦,连忙鞠躬(也有磕头的),然后丁字尺在沙盘上写字,如果书曰:「天理昭昭,天理昭昭。」大家就知道岳飞先生至矣,如果书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大家就知道来的是荆轲先生。
   既然什么样的神仙都可请到,则棋迷请大国手,一样可以在沙盘上对局。好比说,吴清源先生死啦(对不起,对不起),台北棋迷诸公,或中国围棋协会诸公,一旦要想讨教,那就比他活的时候还要方便,用不着送他飞机票,也用不着花钱招待,只要在沙盘前焚上一道黄裱纸,大家一鞠躬就行。《白鹤外史》上有这么一段故事,盛大有先生,国手也,有一次在昆陵扶乩,神仙不通姓名,只在沙盘上写了一个大字:「弈」。盛大有先生大喜若狂,就开始下棋,下了半天,丁字尺大动,批曰:「我已负一子半,阁下真行,请稍等一会,我去请高手来。」写罢寂然,盛大有先生就把棋盘填满,果然输了一子半。少顷,丁字尺又大动,高手神仙来啦,一盘下来,盛大有先生输了三子。丁字尺判曰:「你的棋力,乃人间第三品也。」盛大有先生曰:「阁下是第几品乎?」答曰:「天上第七品而已。」问曰:「那么,谁是天上第一品乎?」答曰:「南极仙翁。」又问曰:「王积薪先生是第几品?」答曰:「三品。」呜呼,人间一品,天上不过三品。吴清源先生人间九段,升天后也不过七段六段罢啦。
   
   
   棋王故事
   一个人的成功,普通情形下,大概要到四十岁,甚至要到五十岁,才能瞧出点苗头。太早的成功,谓之「少年得志」,好像在针尖上折腾,一失足就会摔得筋断骨折。太迟的成功则必须先有雄厚的基础,而这基础在四十岁至五十岁之间,就应该完成。四十岁至五十岁之间不能完成的话,恐怕活到一百岁也木法度。姜子牙先生八十岁遇到姬昌先生,立刻就抖了起来,但他的智慧和才华却是早就具有了的,姬昌先生是「发现」了他,而不是「发明」了他。
   但是,只有艺术家的成功,不被这种人生规律限制。棋士们往往在河里光屁股洗澡,甚至在更顽皮的时候,就有了异样。社会必须及早发现他,如果发现得太迟,天才就被淹没。再走运的姬昌先生,只能找到定邦安国的老头姜子牙,永找不到一个才华四溢的老棋手也。小芽如果不被灌溉培养,长大了后一定没没无闻,林海峰先生假使仍在台北国民学堂恶性补习,等他大学堂毕业啦,他的棋也就完啦。
   洋大人之国有这么一个故事,某一位农夫先生请客,为牛奶伤透了脑筋,盖家里没有那么大的容器,挤了出来的奶,往啥地方放乎?左思右想,得一妙计,像银行储蓄存款一样,索性就存到牛女士肚子里。她阁下一天有三加仑奶,俺十天不挤,届时岂不有三十加仑奶欤?谁知道等到十天之后,嘉宾临门,他再去挤时,不要说三十加仑,连一加仑都没有了矣,盖已经干瘪了矣。这故事流传得很广,一直被人引用,证明脑筋越用越灵。柏杨先生引用它,是想证明艺术天才跟奶一样,也不能储存,必须早一天出头。《世说新语》上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可是棋士必须小时了了,大时才能佳,小时不了了,长大后恐怕佳不起来;而且小时了了,一经培养,长大后一定能佳。棋坛上,似乎还没听说过谁大器晚成的。
   明王朝棋王王方新先生,史书上说他六、七岁时,坐在他父亲膝上看棋,常常插嘴,教他父亲某道可攻某道不可攻,老头不听(当然不听),结果输了个惨。客人曰:「这小子不安份,你爹要听你的话,输得还要见不得人。」王方新先生曰:「老头别嘴硬,你敢试试乎?」恢复原样再下,客人竟全军覆没,咦,客人说的话原文是:「本不可攻也。」却被流鼻涕的小娃攻啦。「本不可攻」者,是以他的智力和棋力标准,认为那是死路一条;但在棋高一着的神童看来,固可攻也,固是一条生路也。今年(一九六五)日本《读卖新闻》举办的名人赛,那坝一局,林海峰先生跟田荣寿先生之战,就发生了「本不可攻也」的场面。
   林海峰先生跟坂田荣寿先生,一个八段,一个九段,在那坝举行比赛,这是日本《读卖新闻报》主办空前轰动的「名人赛」的第二局。第一局林海峰先生输啦,这个第二局下了两天,于八月八日在那坝平和馆二楼百合厅开赛,第二天──八月九日结束。八月八日封棋后,台北于八月九日见报;八月九日完了后,台北于八月十日见报。我们要介绍的是八月八日的事,当天晚上,《征信新闻报》就敦请了三段张恒甫先生到报馆为编辑老爷开讲,而中国围棋协会高阶层衮衮诸公,也挤在协会恭听由远洋传来的战报。
   封棋时的战况是这样的,林海峰先生已占了四个角,而坂田荣寿先生则在肚子里发展,在围棋上讲,「金角银边草包肚」,角是最好地盘,盖它两面靠海,对方既没有军舰抄后路,则只要防守两面,用少数几个子就可占领一大片;「边」则就要防守三面矣;而「肚子」属四战之地,更为紧急,必须四边打墙才保得住。翌日中午,我到《自立晚报》,就看见几位编辑老爷在那里面红耳赤,一手执报,一手执棋,瞧着报上棋样照摆,摆来摆去,认为林海峰先生如果赢啦,是无天理;盖角虽然是金的,但如果只有四个小角,而让对手占了太平洋似的肚子,也同样完蛋。尤其是一位柏杨先生手下的常败将军,声嘶力竭喊曰:「坂田荣寿先生是个老狐狸,他如果没有打好算盘,他能让林海峰四个角乎?」我偶尔插句嘴,他就翻脸曰:「你懂得个屁,你那种鬼打墙,给坂田提鞋都不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