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折花-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回光返照的情况,应战迂回取巧。
  “鞑子擅于分进合击,我军可投其所好,集中兵力诱其分散,届时他们必定留中间一路兵马引我们上前,然后再退,待他路兵马相策应,夹击我军。我军须先他们一步,以迅雷之势击破其留于中路惑敌之兵马……”朱祈良与其他将官讨论的结果,决定改守为攻。
  料想不到的是。鞑靼虽如预期分散兵力,却抢在守军之前骤然后撤,避开正面交锋,然朱祈良这方战鼓已响,为免再而衰、三而竭,也只好领着军队追上去,能杀一个是一个。
  “鞑子长于骑射,因此我军前线战士最好以盾兵为主,辅以绊马索,威力较大的骑兵殿后,伺敌军前方阵式溃散后,予以迎头痛击……”
  待守军追得近了,赫然发现鞑靼更换了军队部署,在前的已非精良的骑射部队,代之以奇巧取胜之步兵。鞑靼惯用弯刀,使起来俐落迅捷,相形之下守军的盾兵显得笨重迟滞,绊马索更是一点儿功用都没有。被攻破一个缺口后,鞑靼军摧坚破固,突围纵深,守军只胜在兵马众多,一时之间尚难分胜负。
  “若能迅速除去鞑子中路之军,我军则立时化实为虚,将主力掩至敌之一翼,以局部兵力优势击敌之弱,如此奇正交错,必可制敌而无败者。”
  战况持续了两天一夜,鞑靼终于寡不敌众,奔逃大半。守军在原地短暂休息后,随即兵分三路,打算奇袭鞑靼另一路军。正想着战事顺利时,诅料鞑靼早有准备,鉴于古北口及居庸关久攻不下,便放弃该基地,集中所有兵马于紫荆关一役。
  朱祈良将军队化整为零正中了鞑靼下怀,他领兵的那一路即碰上了回头的鞑靼军,烽火一起,鬼哭神号的战事惨烈展开,尸骨积山,碧血涌浪。
  突发的状况令朱祈良一时无法应变,由于己方兵力分散,损兵折将节节败退,及至杀红了眼的守军将兵拨暇一看,大将刘可藩早已不知去向,能战的兵马也所剩无几……
  “撤退——”朱祈良大惊失色急忙下令,这屈辱的一役已毁灭他的信心。
  铩羽而归的军队把头鼠窜,慌慌张张地往回跑,最后逃回紫荆关城内的兵马早已不到出征前的十分之一了。
  “皇上!”留在城堡里的容华一见朱祈良狼狈归来的样子,全身血迹斑斑,惊得从椅子上跳起来,直奔他身边。“皇上,您受伤了?”
  “我没有受伤。”他挫败地跌坐在原先她坐的椅子上,虚弱地任由容华替他除去盔甲。“太可恶了!鞑子军简直将我军的动向摸得一清二楚,这次就怕要守不住了。”
  容华无语地替他拭去脸上的脏污,不敢表露出内心的哀痛与沉郁。
  朱翊他狠绝了,始终没伸出援手……
  “派去调晋军的命令已发出三次,看来是全部被坑杀在半途。”他烦躁地抓乱了发髻,“怎么办?怎么办?”
  匆忙的脚步声突然从外头传来,一名士兵冒冒失失地闯入,看到朱祈良便没头没脑地跪下,急得连话都说不好,“禀皇上,京城……京城内谣传皇上此役被鞑子军掳走,内阁首辅赵大人不顾摄政大臣庄大人的阻止,拥立皇上的嫡子为帝,日前已举行了登基大典——”
  “你说什么?!”朱祈良差点儿从椅子上跌下来,“朕被掳走?朕……朕什么时候又多了个儿子了?”
  容华脸色瞬间凝结,这……这就是赵元任要她引开朱祈良的目的……
  “没有吗?”禀告的士兵也是一头雾水,“可是……可是皇宫里传出来的说法是,皇上因为只有这一个龙子,为了保护他,所以出生时秘而不宣……”
  “这简直是造反了!赵元任胆大包天,朕马上回去揭发他的阴谋!”话说完便激动地起身。
  “皇上!您不能回去啊!战事尚未结束,您这一走,军队群龙无首,我们该怎么办?”士兵一把抓住他的脚。
  “放开!”一脚踢翻了他,朱祈良怒气冲冲地往外走,又险些跟另一个仓皇跑入的士兵撞个正着。
  “皇上,您要去哪里?外头危险哪!”后来的士兵挡住朱祈良的去路,又带来另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紫荆关门……已被鞑子军攻破了!”
  
  “退!快退!”守紫荆关的残将余兵在朱祈良的带领下,边抵挡着鞑靼凶猛的攻击边往北京退兵。
  由于太行山忽然起了大雾,遮蔽了敌军的视线,朱祈良等人得以顺利躲过鞑靼的追击。然而雾茫茫的前路同样迷惑了大批退兵,带路的将领又对山路不熟悉,在绕过几道弯又爬过数个小山头后,他们迷失在某座树林里。
  “皇上,先在此地休息一阵,等大雾略散之后再行吧!否则路愈走愈偏,回北京可能要花更久的时间,最怕是走了回头路。”带路的将领这么说着。
  朱祈良虽担心鞑靼追上来,也只能无奈颌首。
  以往上太行山都是游憩、避暑,立在山头上遥望美好的江山;曾几何时他的江山也被这片白茫茫的大雾挡住,看不清楚前方了?
  容华缓缓走到朱祈良身边,想说些什么安慰他。但一眼瞥见他空洞呆板的表情,什么话都梗在喉咙里。
  他本是尊贵无匹、万人之上的君王啊!一下子失掉了天下、失掉了尊严,被追到穷途末路却无人伸出援手。心力交瘁的折磨刻画在朱祈良身上,尽是沧桑与凄凉。
  “宁妃……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他茫然地问。
  她听出了他的惶然无助,一个九五之尊的惶然无助。一阵酸意顿时涌上,“不,皇上,您还有我,还有这些忠心耿耿的部众们。”
  “是啊,朕还有你们,还有你们……”口中喃喃自语,像是丧失了心志,不断重复同样的话,“还有你们,还有你们……”
  一种浓浓的哀戚袭上,她再也无法释怀心里的愧疚。今天他会变成这样,她虽不是元凶,却脱不了关系。如果不是她,他可能不会御驾亲征;如果不是她,朱翊会派兵支援;如果不是她……“皇上!是臣妾的错!一切都是臣妾的错!如果臣妾没有力劝您亲征——”
  “坐在皇宫里等鞑子打来,结果还不是一样?”他悲愤地笑了,笑声震天,“宁妃,告诉朕,朕是不是个很差的皇帝?”
  “不!您只是看错了人。您错信赵元任,所以他夺了您的位;您错信臣妾,所以您被鞑子逼到这座山头上来。”她忍不住想全盘托出,“其实——”
  举起一只手止住她的话,朱祈良惨然一笑,“朕困住你了对不对?宁妃。”
  对不对?容华愣住。答“不对”,未免太矫情;答“对”,又会残忍地刺伤他。望着朱祈良凄沧而惆然的面孔,一个决心逐渐形成……她微微笑了,像花一般灿烂的笑,在巨雾之中仍看得清清楚楚,“皇上,恕臣妾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臣妾保证,日后倘若臣妾办得到,不惜牺牲生命也要帮您夺回皇位,驱逐鞑子。”
  这句话绝对真心,不是同情朱祈良的遭遇,而是一种物伤其类的共鸣。
  “你真心的笑容真的很美。”他一手抚上她的脸,迷蒙的眼中闪着异样的情愫,“朕怎么会现在才发现?”
  她终于得到了……得到了朱祈良的爱怜……容华笑着流下了泪,感受着颊上细细的刺痛,她的心里却是遗憾,是怅然。一切都太晚了,早就把心交给了别人,早已没了最初的期待。
  雾,慢慢地散了……
  “皇上!”一名将领疾步朝朱祈良走来,话中带着疑俱惊恐。“山下有大批军队上山来了!”
  “是鞑子杀上来了?”他连忙带着容华走到那名将领刚才观望的位置,薄雾之中,果然见到绵密的军旅沿着山路蜿蜒而上。
  猜测、股颤、胆寒……各种情绪交错,朱祈良这方的所有人几乎是提着心看着山下大队人马。疲倦和恐惧战胜了人类的求生本能,天意亡我岂可建?要来就来吧,反正是逃不掉了……
  雾愈来愈淡,暴露出众人所在,正当情绪已落到绝望的底限,山下军旅高高扬起的旗帜陡然映入眼帘,山谷间霍地响彻着欢欣雷动——
  “是晋军!”

  第十章

  十天,只花了十天,由朱翊率领的晋军将鞑靼由太行山打出了紫荆关,退出了拒马河,他们这一路奇兵宛如疾风骤雨,无预警地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鞑靼军退出开外数十里,才勉强地挡住了晋军的攻势。
  朱翊带着胜利回到紫荆关城,城内经过烧杀掳掠已残破不堪,然而萧条破落的城垣下,却奇异地漾着喜悦的气氛。
  “皇兄!”一脚踏入堡楼,朱翊立即单膝着地,双手作揖,“恕皇弟救驾来迟!”
  “不!你来得正好!来得正好!”几天来。朱祈良都没法子好好和他说上话,现在见到他战胜归来,连战甲都还没脱下便跑来觐见,不禁激动地亲自上前将他拉起,“皇兄以为……再也见不着你了!”
  “皇兄派到太原的人都被狙杀在半途,因此我们拖到这么晚才来。”前半句话的确是事实,但后半句是否真是如此,恐怕只有天知道。
  他在叙述的当下表情淡漠,丝毫没看立在一旁的容华一眼。但容华却一瞬也不瞬地盯着他,相逢的惊喜逐渐被疑虑取代。
  他来了,纵使他声声暗示不会派晋军来救援,但仍在最后一刻赶到了。
  在太行山麓见到晋军的旌旗,她感动得几乎瘫倒在地;可是当他威武地逼退强敌,尽心尽力做着“七王爷”的工作,不像以前一般揪着机会便拨撩她、勾引她时,容华才真的感到心如悬旌,忧虑日日加深。
  他绝非容易放弃的人,这回她完全看不出他此举的目的为何,只有傻子才会相信他是大彻大悟。她为朱祈良捏了把冷汗,更为自己捏了把冷汗。
  “这次鞑靼大举南侵,古北口及居庸关都守得固若金汤,唯独紫荆关一役节节败退,皇兄可知道是为什么?”朱翊起身后,表情一下子肃穆起来。
  “朕也不明白。”明明情势一开始对己方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