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植-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庇谟$簟6杂诖耸拢聿悄谌撼家彩悄狭恕
    外部问题虽然暂时得到解决,但曹操深知自己实力一日不如袁绍,一日都要受其兵锋威胁。因此在和袁绍谈妥之后,曹操立即以朝廷的名义,征辟天下名士,基本上大汉各地只要少有名气的人,都会受到征辟。
    虽然被袁绍安上了国贼之名,但曹操一系列的表现却是得到不少名士的认可。加上其大肆推广印刷术,有大功于士林,因此对于曹操的征辟,天下不少名士都响应了。
    这次受征辟的,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北海孔融。却是去年公孙瓒大败,而青州那边袁谭也进展顺利,驱逐了公孙瓒麾下的田楷,整个青州大部分都为袁绍所占。而北海国,由于孔融名声很大,袁谭也不敢贸然开战,但是一些小手段却是不断,让孔融不胜其烦。不过袁绍对于治下之民还是不错,百姓跟着他也不会受苦,对此孔融也是十分满意。
    只不过孔融到底是北海相,若是就此将城池让给袁绍,岂不是于礼不合,这对孔子后人来说是绝不允许的。面对这等尴尬的场面,曹操这征辟却是来得十分及时,正可让孔融将北海国让过袁绍,而自己又可以抽身。因此,孔融可说是第一个响应曹操征辟,而名气大得可以的名士。
    对于孔融的给面子,曹操也投桃报李,给了孔融一个少府之职(九卿之一)。而除了孔融之外,还有不少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才响应征召。计有陈群、张既、杜畿、梁习、刘馥等十余人,这些人不少都是享誉一方的名士,他们的才能治理一州之地是绰绰有余。
    得了这么多人才相投,加上朝廷之内也有不少大才,曹操便开始对治下之地的长官重新安排。兖州乃是曹操起家之地,加上与袁绍的河北接壤,曹操很清楚这地方乃是日后与袁绍争雄的前线,因此派去的全是心腹之人。
    曹操委派心腹到各地,任兖州最高长官的,乃是心腹谋士程昱。程昱能文能武,加之吕布入兖州时表现突出,其威望又高。由程昱担任兖州最高长官,无论能力还是威望,都足够,其所驻之处,乃是东郡濮阳。
    而负责兖州军事的,则是在定陶一战中,被吕布部将射瞎了眼睛的大将夏侯惇。虽然成了独目将军,但夏侯惇勇武不减,还多了几分狠厉。作为曹操心腹之将,夏侯惇驻防兖州是最好不过,而有程昱节制,也不必担心他会过于冲动。
    随后那已经废弃的雒阳,曹操虽然还没有大肆重建的心思,但还是派了董昭这名能吏去担当洛阳令。而河东那处于袁绍、西凉残部包围之地,曹操则派了新投的张既过去。除此之外,由于故秦函谷关年久失收,早已失去了护卫作用。因而曹操决定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新建一座关隘,这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潼关了。曹操建这潼关,主要是为了防止西凉残部的骑兵可以长驱直进入关东。
    剩下徐州那一个半郡国,内政继续由毛玠负责,军事上则驻有已经颇有战功的大将于禁。至于总揽全局的,当然还是荀彧,除此之外,曹操也起用了救驾有功的钟繇以及新投的杜畿、梁习等人帮他一起处理政事。经过这次征召和起用,就文臣的数量和质量而言,曹操已经不比袁绍逊sè多少了。
    这点事曹植虽然知道,但毕竟与他无关,也就没有多理会。他唯一能指挥得动的司马孚以及文家几人,由于许昌城的扩建基本完工,他们也能招一些工匠来,在许昌城的东市来修建酒楼了。不过现在只是初步动工,曹植去看过几次之后就交给司马孚他们处理了。
    缓缓来到曹操的书房之前,曹植凝声说道:“父亲,孩儿求见。”
    里面静默了一会,才传来曹操威严的声音道:“进来吧。”
    曹植闻言,直接推门而进。只不过刚走进书房内,曹植却是呆了一下。曹植原本还以为曹操是单独要见他,不想书房内却是坐满了人。二荀、郭嘉、刘晔以及曹昂、曹丕几人赫然在列,除此之外还多了几个新面孔。
    曹操也没有怪曹植迟到,淡淡地说道:“坐下吧。”继而指着那几个生面孔的人为曹植介绍道:“这位乃是颍川钟元常、颍川陈长文、冯翊张德容……”
    听着曹操的介绍,曹植却是从这几人面上一一扫过去,脑海之中也同时涌起他们的资料。
    钟繇,字元常,颍川人,现在已然四十余岁,一直在朝廷任职,与曹操乃是同辈之人,内政能力突出。历史上为曹操镇守长安十数载而无大乱,其尤擅书法,历史上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
    陈群,字长文,颍川人,此时年近而立之年,历史上汉末三国时期有数的内政达人,影响两晋南北朝数百年的“九品中正制”便是出自其手臂。陈群早前在刘备手下任职,只不过刘备不听其规劝,选择去接任徐州牧,陈群心灰意冷之下返回老家颍川许县。曹操迁都许县,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本地大才了。
    张既,字德容,左冯翊人。如今只二十许岁,也是内政能手,历史上与钟繇一同镇守长安,治理关中,其当县令时政绩名列三辅第一。
    贾逵、梁习、杜畿……
    一个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现在就坐在曹植的跟前,唯曹操之命是从。曹植总算是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曹操麾下当真是人才济济。
    介绍完众人之后,曹操脸上lù出淡淡的笑容,说道:“这次将诸位都叫来,只是为商议颍川书院之事。早前伯宁已经派人送来消息,城外方山之上的颍川书院已然重建完成,随时可以开课授徒。诸位皆是当世名士,要开课授徒自然难不倒大家,只不过颍川书院当年乃是由慈明公(荀爽)主持并担任祭酒。现在慈明公早已仙去,只不知诸位以为,何人能接任颍川书院祭酒一职?”
    曹操此问一出,众人总算明白过来,现在重建的颍川书院是关乎曹操在士林中的影响力,确实不能马虎。而颍川书院的祭酒则是重中之重,当年的荀爽乃是世所公认的海内大儒,现在若然找一个名望不够的人来主持,怕是会堕了颍川书院的威名!
    '  '
第二百三十八章 祭酒人选
    第二百三十八章祭酒人选
    曹操这话的意思,众人当然明白,特别是这里面几乎有一半的人,都与颍川书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荀、郭嘉等人自不必说,钟繇跟程昱、司马徽相似,也曾在颍川书院当过一段时间的教习。陈群跟二荀等也有几年的同窗之谊,只有刘晔、张既、贾逵等不是颍川郡之人跟颍川书院没太大关系。
    只不过现在重建的颍川书院,跟曹操息息相关,他们也不能不重视。静默了一阵,贾逵却是当先说道:“说起当今大儒,其实为数已然不多。最著名者莫过于康成公,其次便是元节公(张俭)。这两位资格最老,若能请得他们来担任祭酒,颍川书院的名声肯定不降反增。”
    众人闻言,齐齐点头,郑玄自不必说,乃是当世儒宗,两汉四百年来,怕是只有董仲舒能比。至于张俭,乃是党锢之祸的核心人物,与李膺、陈蕃齐名,比之荀爽亦分毫不差。而张俭作为硕果仅存的几名经历过党锢之祸的人物,能请来担任祭酒,怕是比之荀爽主持之时名声更响。
    刘晔闻言,苦笑道:“康成公现居徐州,主持栖迟岩书院,加上主公早前与他闹得有些不愉快,只怕很难请来。至于元节公,现居于兖州山阳郡,要请来不难,然而晔早前拜访于他,见他身体并非太好,只怕其难以长途来许昌。”
    刘晔说的问题,曹操也知道,因此他转而问道:“除了他们两位之外,诸位可有其他人选?”
    这两个应该算是大汉里面少有的跟荀爽同辈之人,而且还是距离许昌比较近,能请来的。如若撇除他们两个,剩下的就只有从小他们一辈的人里面选了,不过这么一来,范围就大了许多。
    只见在雒阳时已经投了曹操的董昭接口说道:“除了他们两位之外,有能力与名望继任慈明公的有北海管幼安、文若的族兄荀仲豫、当年曾在颍川书院担任教习的司马德操、以及荆州名士宋仲子几位。”
    董昭提的这几人,都是已经辞官归故里或是一直都没有出仕,然又享誉一方的名士。其实与这几人同辈,既享誉一方,学问又足够的人并不少,如杨彪、钟繇、程昱等几人都可以。然而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担任老师的必须是淡泊名利之人,这么一来就限定了不能出仕,能选择的人就少了一大批。
    董昭点到这几个都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只不过要请来也不容易。管宁虽然是北海人,但因为黄巾之乱的缘故,现在避居辽东,姑且不论说他肯不肯来,就算要接他来也不容易。至于司马徽,他现在于荆州开了鹿门山书院,他本就淡泊名利,书院已经开了,目的达到,没必要跑来许昌这里。
    倒是荀彧的族兄荀悦和荆州名士宋忠有些盼头,前者自不必说,现在居于颍川荀家之中,有荀彧这层关系,加上颍川书院也是由荀爽创立,用要荀悦继承叔父荀爽的遗志这个借口,请动他的可能xìng很是很大的。
    至于宋忠,他乃是荆州地区比较出名的名士,虽然现在出仕于刘表,但却不受重要。而且学问奇高,要请来应该还是有些把握的。
    曹操沉吟了一下,目光投向荀彧,问道:“文若可能劝服乃兄仲豫?”
    荀彧也不敢将话说满,只是拱手道:“彧尽力而为。”
    曹操这话一出,显然已经道出了心意。下面的荀攸却是眉头一皱道:“主公,伯父他的学问,的确足够担任颍川书院的祭酒。然而颍川书院人才辈出,乃是当年的天下第一书院,不是攸妄自菲薄,实在是由伯父担任祭酒,恐怕会让天下人觉得颍川书院大不如前。”
    荀攸这话,确实有其道理所在,徐州那边刘备是在大力扶持郑玄的栖迟岩书院,虽然郑玄不是经常去讲课。但哪怕郑玄三个月,乃至半年、一年才去讲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