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自己要进洛阳原本是意料之中,不过太史慈本以为那是要到灵帝死后,何进诏令天下诸侯齐聚洛阳剿灭十常侍时才会发生的事情。岂料在公元一八九年年初,太史慈便鬼使神差的得到了进入了洛阳的机会。
  谁能想得到,自己与刘选的婚姻惊动了远在洛阳的刘宠,这朝中的重臣居然在这时招自己进京,不过太史慈稍微一下思索,便已经明白了刘宠的意图。说到底,这桩政治味道极浓的婚姻还需要刘氏宗族上层的审视。
  但这却打乱了太史慈的计划,按照太史慈的意图,就是在这乱世速战速决,不要弄得像历史上的这个时代,乱七八糟了好多年。他早已经开始调兵遣将,要在未来的洛阳大展拳脚。
  不过现在自己却欲拒无从,否则实在与礼不合,自己如果不去见刘宠,只怕没有哪一个属下会同意自己这么做。难道自己能够告诉他们自己现在是在静观其变,等待京城大乱,自己在出兵有所图谋和收获?
  哪有人会相信自己说的话?
  更何况此次自己进京还有其它的事情,那个汉灵帝下令了,要求青州的济南郡要供应巫祀神女和五石散,这事情原本是孔义的事情,可是孔义这青州刺史自去年便生了重病,卧床不起,这任务当然就交由太史慈来做了,太史慈去见过自己的这位岳父,发现他的脸色实在是不好,一付酒色过度的样子,想想孔义那漂亮妻子,太史慈就全明白了。
  原本太史慈可以指派人手去,但反正自己也是要去洛阳,一事不烦二主,太史慈决定还是自己办了的了。正好和马上就要到京城当官的乔肃同行。
  世事难料啊,因为自己的关系,这历史已经越来越偏离了他的本来面貌。
  比如现在自己身边的乔肃此刻神气十足,几年的青州生活给他带来了足够的政治声望,加上家族的力量,使得他轻易地把自己的仕途开拓到了京城。
  再想想刘备,太史慈就越发的觉得好笑起来,张举被剿灭了,可是刘备却没有当上平原的太守。
  笑话,太史慈怎么可能收留刘备,不过令太史慈感到不安的事情是,刘备此刻因为没有当上平原太守而留在了刘虞的身边。
  这事情细细想来很不妙,刘虞此时因为剿灭了张举,所以名气极大,不过这人的军事才能几乎为零,否则日后怎会被公孙瓒这二流人物杀掉?刘备得无处可归到底会给这刘虞的命运带来何种变数这是太史慈所想不到的。
  刘虞加上刘备,配之以关张!相信就让人头疼。要知道刘备早期的发展最缺的就是人脉,在这注重出身门第的时代,像刘备这样的人要发展自己的实力实在是很难。
  像自己这种身份的人能够坐领青州实在是个奇迹,要不是自己趁乱而起,焉有今日的实力?
  不过这要感谢曹操,他才是自己的好老师,在历史上,这曹操不也是趁乱而起的吗?
  只是太史慈觉得未来越来越不好把握了。
  不过太史慈子经过临淄一事之后,就学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时刻要自己掌握主动权,坦白而言,临淄那场战役自己有很多的成分是胜在运气,虽然自己的谋划已相当不错,但随机应变的成分居多,而且太史慈也知道,洛阳不比临淄,这里的势力错综复杂,一个不好,自己就会翻船。他可不想变成历史上的马腾,进京的时候被曹操暗算,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所以太史慈早就暗中调动了人马,在自己出发后另潜大军到洛阳。
  不过领军的并非是高顺,而是新近归降自己的泰山人——于禁于文则。
  要知道几年来,青州的将领大部分已为外界所知,高顺的强攻、王豹的坚守、许褚的狂杀、臧霸的游击组成了青州太史慈军的四种特色。除了许褚试自己的近身侍卫长外,其他三人都是手握重兵的将领,如果青州此时消失了三人中的任何一人,都会引起有心人的疑虑。
  起用于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这于禁的领兵能力的却不错,也许进攻不如高顺,防守不如王豹,但于禁恰恰属于那种攻守兼资的人物,不用于禁又用谁来?
  太史慈回头看看青州的方向,心道:此刻于禁应该出发了吧?
  有王豹和高顺坐守青州太史慈放心得很,臧霸此刻一定很累吧?现在正在青州与冀州边缘的臧霸正在招降数目庞大的黄巾军,历史上这些青州的黄巾军有不少想要通过冀州到幽州去,不过却被公孙瓒所阻止了,而且还大杀特杀。要是太史慈不招降这些人,那可太过浪费了。
  虽然黄巾军中能人不多,但聊胜于无。
  不过太史慈唯一不放心的就是青州的世家大族,生怕他们搞出什么花样来。这也是太史慈下定决心要速去速回的原因之一。
  想想这些贵族老爷,太史慈头都大。就拿创办学校之事,要不是太史慈诱之以利,给他们展现出来令“贱民”们在学校中学习各种技能的好处,这事情能不能成功还在两说。
  现在的太史慈已经彻底的把自己在这时代所遭遇的人物和书中的纸片形象区分开来。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想一想自己初到三国时的天真想法,太史慈就觉得有些脸红。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中心,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许自己可以用强制性的手段来实现某些超越时代的东西,可是自己死后呢?
  每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前都会衡量这件事情对自己是否有利,如果无利可图,人家为什么会去做?在这时代,上位者的需要决定了国家种种政策。
  就比如自己在青州创办平民学校,如果不是自己许诺这样做会将给那些士族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有人会同意吗?
  太史慈是在妥协,不过太史慈却在寻找妥协的最佳支承点。实际上太史慈现在这么做还是在学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在无意中找到了解决世家大族操控政权的经济方法,那就是屯田。只有太史慈这种真正见过世家大族在土地上的绝对权力的人才会深切地感觉到曹操的屯田政策对世家大族的打击是何等的巨大。
  因为屯田这种经济政策根本就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之外。它使得大量百姓不在世家大族的控制之内,这实则是在打破世家大族的经济垄断。
  可惜曹操与真理擦肩而过,早早地又变回到了依靠世家来巩固统治的老路上来了因为曹操根本就是把屯田当成是自己争霸道路上的权宜之计。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看到这项政策的好处。
  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从汉光武帝刘秀开始起,中国就没有产生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方面的思想家。
  无论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他们都是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在这两方面的才干都是杰出的,但是他们解决乱世的方法却是非常的单一,几乎是毫无创举。他们的作为仅仅是恢复农业生产,由于他们都是平定乱世的人,所以在他们那时候、在他们的统治范围内,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因为战乱而缓和了。表面上看好像东汉的社会弊病似乎都得到了解决。
  但是,西晋统一中国后,日子一久,传承自东汉政治上的弊病依旧爆发。想一想吧:自东汉起、魏蜀吴、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哪一个不是或直接或间接的毁在控制了国家大权的世家大族的手里?
  不世说世家大族没有人才,而是世家大族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和平时代无法阻止世家子弟的堕落和无能。
  在这时代,你如果想要依靠世家大族建立王朝,那就是自取灭亡之道!或许会有一时的统一,但决不长久。
  太史慈不想走这条道路,所以他必须开创出新的经济模式,哪怕是雏形也好。他不想最终成为世家大族的工具,所以太史慈需要在世家大族之外,有一个强有力的阶层支持自己,那就是在这时代早早地培养出士族地主的终结者——庶族地主,甚至是商人阶层。
  太史慈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遭受到西晋那样的命运。
  不过这事情急不得,至少自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
  看看前方,太史慈抛开这些东西,因为洛阳还有另一场战争在等着自己呢!
  “山南水北谓之阳”。故东都洛阳在洛水东方河边的北岸。
  这伟大的古城与关中的长安遥相对应。南控龙门,北依邙山,东临虎牢,西凭函谷,实在是军事上的要地。
  洛阳初建始于周公旦及召公,后因身为摄政的周公旦经常到这里来会见诸侯,处理天下政务,洛阳城便成为中国政治和文化的重镇。后来平王东迁至此,文化及经济更为兴盛起来。
  不过这古城真正的繁荣却是在刘秀建立东汉后。因为根据五德终始说的预示,东汉是得火德以兴,所以刘秀宁愿在当时同样破烂不堪的洛阳建都,也不愿意回到长安。
  与临淄不同的是,洛阳的庶民居住在城外边缘处。百姓的活动被限制在洛阳城内外三个主要的区域,早就听管宁说过,洛阳城南宫西北方的金市,是唯一城内的住宅区,住有一些无官职的御用商人,及有钱的世豪。东郊的马市及南郊的南市,则为平民居住及中小商店的活跃区。
  太史慈到达洛阳时,就从洛阳繁华的城外景象注意到了这一点。听管宁介绍,这时的洛阳城人口,包括这城外部分大约有百余万之多。
  大雪已经停了,待要进城时,出乎太史慈意料的是居然有欢迎的队伍。
  来人竟然是自己的老熟人刘繇。
  看看自己这昔日的上司,太史慈不禁生出世事无常之感。连忙上前迎接。呵呵笑道:“正礼兄,别来无恙?”
  刘繇笑眯眯的骑马上前,开口道:“子义,你是否该叫我大兄才对?”
  太史慈一愕,旋即和刘繇笑了起来。
  刘繇一拍太史慈的肩膀,笑道:“我知道子义心中想些什么,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的七妹能嫁给子义,我这做哥哥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太史慈暗暗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