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有人说这是太史慈干的,理由是于吉抢了太史慈的风头,太史慈想要派人杀掉于吉。
  旋即有人反驳了这个观点,因为这么做对太史慈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有很多的坏处。不久之后,有人根据马腾和于吉闹得不亦乐呼而断定这件事情是马腾做的。
  到了后来,传言变得越来越多,有人甚至说是荆州派系下的手。理由是要搅乱长安的局势,以求太史慈无力南下。
  总而言之,总说纷纭,一时之间,长安城内疑云密布,人人自危。先是太史慈的手下和丁斐被杀,紧接着于吉这活神仙也险遭不测,而太史慈的嫌疑又被排除,那就意味着这两个超级杀手还潜伏在长安城内,一方面可以说是无法出城,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这两个人还有秘密任务要执行。
  太史慈等人则是笑破了肚皮,甘宁这小子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别人到哪里去找线索呢?戏志才等人却是心知肚明这前后两拨刺杀事件根本就是两伙人干的
  己方杀死丁斐是因为害怕丁斐泄露了曹操的大事,可是刺杀于吉的人又是谁呢?简直无从调查。
  不过他们还是把矛头集中到了马腾身上。
  马腾却是有苦自己知,他当然知道这事情绝对不是自己做的,可问题是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王子服等人更加疑神疑鬼,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怀疑。
  太史慈却不管那么多,现在的他关心的是和别的诸侯的生意。
  在一片疑神疑鬼中。太史慈和管宁或直接出面,或有那些大商人出面,和各地使者签订了许多合约。
  至此,一场前所未有地商业风暴开始席卷神州大地,以青州商人为代表,人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关注程度关注商业。在随后的几年中,因为契约精神的大规模运用,使得其他行业受到了相应的刺激。
  大战过后,民生凋敝。各种物资奇缺,而各地诸侯大规模的预订商品,便形成了卖方市场。农业和手工业开始繁荣起来,交通往来也受到空前重视。为了商业的方便,为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迅速流通,而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也渐渐多了起来。虽然故土难离,但是在物质诱惑下。他们也开始渐渐喜欢城里的生活。因此各个郡县之间的道路开始星罗棋布,青州的吗车和各地的马车成为许多地方的必需品。
  尤其在青州,因为手工业受保护的程度极高,原始的手工作坊日益扩大,继而便出现了在古中国决不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的加工厂,形成了最原始的流水线生产和批量成产。这种情况给青州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军工方面,青州军每一天都会有新式武器又或都武器改良的方案出现。
  虽然其他诸侯对青州这种情况知之不多,但是也意识到了手工业的重要性。开始像青州学习,注得手工业的发展,为了提高这些手工业者的积极性,他们也学着给那些手工业都自由,并且为他们地发明提供物质奖励。虽然他们起步很晚,并且对于给这些他们所谓的贱民这么高的待遇感到心痛,但是却不得不跟上形势的发展。青州军队的强悍令他们深深恐惧。
  青州军队的装备、青州军队的给养是独步天下的。
  的确,军队的强弱不能用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衡量,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因为有了这些装备,有了这种给养,使得青州军的战略战术更加神秘莫测。深明兵法的曹操、孙策、刘备不约而同开始了因地制宜的改革。
  马腾也有所动作,至于张鲁、李、郭汜、吕布,当然不会有此觉悟,依然过着原本的生活。
  同样的道理一样在其他行业中得到验证。
  诸侯们发现,自己要想和青州对抗就必须强大起来,而强大起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行青州的改革手段。概括起来就是重视各个行业的发展。
  以往被人忽视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军队的常备性的重要性第一次凸现出来。
  如果说新“五德终始说”以前除了太慈所统治的地区之外还是一个概念。那么这个时候,人们才在实际中真切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君子配五德”和“君子养五德”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种治国的方针。
  这其中,世家大族为了自己的生存进行了积极地思考,虽然最后妥协,开始向青州学习,并且觉得痛苦,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华夏大地的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兴起了改革之风。不战而胜,实现了自己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梦想,这正是太史慈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不过太史慈也知道,这仅仅是昙花一现,若是自己兵败身死,那么现在这些新生事物就会随着自己的消失而烟消云散,这种局面太史慈岂能容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大形势,所以太史慈所倡导的科举制度进行的顺风顺水。当然,太史慈不会把这种成绩放在自己的身上,他认为这完全是管宁的功劳。
  没有管宁,新“五德终始说”就不会被创立、传播和应用。
  而实际上。也的确如此,管宁在后世史学家地笔墨下,成为了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政治议论和实践家,“效古变法,兵不血刃,天下悠悠之口莫不赞颂,上至公卿,下到黎民均可惠利,虽古之圣贤不及也。孔丘、墨翟、韩非、管仲、吕相之流地下有知,岂有不愧乎?。。。。。。”当然,这是后话,今日之管宁完全料不到。
  在于吉刺杀事件的风波渐渐淡去之后。长安之会也渐渐告一段落。
  太史慈等人当然是心满意足,以为大多数目的已经达到。
  不过,也有一些事情令太史慈感到诡异。比如说孙策派来的使者实在是太安静了,完全不像周瑜这种胆大妄为的人的风格。
  也许自己没有发现吧。到了今天。太史慈实在不敢小看任何人。
  曹操的事情和龙女的事情自己都是无意中注意到的,尤其是曹操的事情,若不是自己对历史很了解,只怕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丁斐、来燕儿、王图、王则、于吉、尹氏,这些人居然都是曹操对付自己的手段,这份随风潜入夜、漫不经心的杀人手段实在是厉害。不过太史慈也很得意。在于吉这件事情上,自己算得赢了曹操一局。
  在刺杀案件发生不久之后,马腾就受到了越来越多人地怀疑,戏志才等人倒没有表现出对马腾的敌意,毕竟那样会被人看出曹操和于吉的关系。不过王子服等人就是气急败坏了,毕竟于吉对他们也很有帮助,是和太史慈争夺名望地主要法宝,现在,于吉声望大跌。自然令王子服等人不满,于是在朝堂之上,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弄得是不亦乐乎。
  太史慈当然乐的看笑话。戏志才也巴不得太吏慈误以为于吉乃是王子服的人;这样可以分散太史慈地注意力。
  马腾也自恼火;这明明在为别人背黑锅;但是却无处说理去;不管怎么说;自己惹人怀疑的地方太多;不说和于吉结下的莫名其妙的仇怨;那个神秘的用枪高手自己还是符合的;自己地儿子马超本身就是绝顶高手。太史慈却更高兴,因为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马腾刘备张鲁集团和长安王子服集团合作的可能性。即使两者为了对付自己勉强合作,那也会因为彼此猜忌而无法真正合作。
  更何况两者之间,还有一个贾诩这个假意忠于汉献帝,实际却是自己的心腹的心腹大患在,对自己就更有利了。最头痛的是汉献帝,原本这一次召诸侯使者进长安是为了联手诸侯,牵制对付太史慈,谁知道太史慈还没怎么样,这些诸侯自己先面和心不和起来了。自然郁闷,尤其是于吉的事情,令他相当生气,可是却无处发泄。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使者终于完成了自己在长安明里暗里各方面的任务,开始向汉献帝辞行。为此,汉献帝在宫廷之中举办了大型的告别晚宴。
  太史慈这等长安城内首屈一指地人哪能不出席呢?
  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太史慈和管宁等浩浩荡荡开往皇宫。
  甫一到场,太史慈一行人使吸引了全场的视线。太史慈那乃是天下间最有权势的人,又是学术领袖和战争天才,他的出现立时镇住了全场,很多大人物在太史慈出现的瞬间变得微不足道。
  那些已经准备投向青州的达官贵人们马上蜂拥而至,围上了太史慈,向太史慈打招呼。
  太史慈一一含笑回答。不过也有很多人的眼中射出了愤恨的眼光。不过这无所谓,所谓“不招人忌事庸才”。那些有机会到场的贵妇人,则趁自己的丈夫不在身边或低声诅咒所谓机会狠狠地盯着太史磁看。管宁则是当世大儒,又是朝中除了太史慈之外最具有权势的人,更因过人的风采,也引来了不少贵妇人的青睐。许子将自然不必说,作为相人之首,别人对他地尊崇是一种顶礼膜拜式的。
  徐庶与何琳的到来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徐庶原本就在长安住过一段时间。当时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的威力,但是现在徐庶的名望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郭嘉乃是青州第一军师,这个徐庶在青州的地位在外我看来仅次于郭嘉。
  经过兖州、徐州两场大战,徐庶的声望如日中天。
  要知道,当时地太史慈虽然在兖州的战场中,可是外人都认为太史慈正在亡命荆州,故此兖州战役在名认上还是徐庶指挥的。两场大战,徐庶消灭了二袁兄弟,这份本事实在是惊世骇俗。任何人都应该可以看出徐庶在太史慈心中的地位。
  而且何进的女儿何琳在长安城现身,太史慈要为两人主持婚礼的事情已经在长安不胫而走,这就更令人羡慕徐庶了。
  虽然何进已经是昨日黄花,时至今日。何氏家族对朝政已经没有半点影响,不过何琳儿乃是太史慈义妹的身份令人不敢轻视。有不少人都认为太史慈是在用何琳来拉拢徐庶。
  曹操也是这么想地吧,所以才会把尹氏派来。
  至于象陈群、诸葛瑾、张颍、桓范等人当然也会出场。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