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大智若鬼,不可测度。
  鲁肃大智若愚,平淡处见灿烂。
  贾诩大智若水,最擅长利用形势随机应变。
  对这三个人,太史慈乃是真心的佩服。但是太史慈却知道,天下间的计谋之士并不仅仅是这三人。《三国演义》把太多的杰出人物给淡化了。
  若是按照罗贯中的说法,那诸葛亮就是大智若仙,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逃出诸葛亮的算计,当然这是虚构出来的,“亮长于治戎,短于奇谋,理民之才优于将略”,陈寿这属于后三国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陈寿眼光有限,不明白军事乃是为政治服务的道理,诸葛亮在政治方面的才干和军事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才是诸葛亮真正厉害的地方,只看诸葛亮可在刘备死后独立支持蜀国这么许多年,就足以令人惊讶了,虽然没有“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也算得上是“阻狂澜于既倒”了。
  试想,若是换成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被人杀死,到底曹操手下的哪个谋士可以避免曹魏集团的四分五裂,更辅佐曹丕成其大事?孙权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单就这份本领,其他谋士那根本就是望尘莫及了。
  当然诸葛亮也仅仅是个谋士而已,他缺乏做君主的眼光和胸襟,只看他不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只知“用”人而不知道“养”人上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的短处所在。
  所以太史慈现在才会那么注意对诸葛亮的培养。
  但除了这几人外,太史慈最看重的谋士中就有周瑜。
  周瑜乃是大智若雅,彬彬有礼下暗藏无数杀机,在极静中有极动。
  当然,还有司马懿的大智若懦、荀彧的大智若稳、庞统的大智若浪,都是太史慈深所敬畏的。
  至于陆逊、徐庶、戏志才、程昱、荀攸、田丰、沮授、陈宫、虞翻、邓艾、钟会、陈登等人虽然有不逊于以上几人的潜质,但始终未卓然成大家,皆有破绽可寻。
  可是现在却没有人知道周瑜名字。太史慈甚至有点担心自己的老朋友曹操会在周瑜的手下吃败仗。
  正是出于这种担心,太史慈才想要竭力地避免孙策对荆州的注意。
  这时,一直在思索的于禁对太史慈道:“主上,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不妨和张允多僵持一段时间。”
  太史慈点了点头道:“文则之言深得我心。”心中却在苦笑,他当然了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孙策,但是现在却是鞭长莫及,毕竟自己同时要应付的敌人太多,唯有暂时抛开孙策不管了。
  荆州去不了,扬州打不下,又不想依附于袁术,看来孙策唯有南下了。
  看来扬州和荆州的南部要乱上好长一阵子了。
  抛开这些烦恼,太史慈看向于禁,说道:“这些事情先不管,我们先拿下河东郡再说。”
  许褚早已经气闷了半天,见太史慈终于说到了打仗上,兴奋地站了起来,于禁笑道:“我这就去准备。对了,主上,您呢?”
  太史慈神秘一笑道:“我则要写封信到冀州去。”
  于禁一愣,太史慈悠然道:“田丰和沮授想必也已经清闲得不耐烦了吧?是该让他们活动一下了。”
  于禁和许褚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太史慈之心,真的难以揣度。
  · 第二部天下第七卷·
~第九章破敌(十二)~
  
  太史慈看着两人,像是自言自语道:“河东战事到现在已经大体结束,而与刘表的战争将会进行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必要待在这里,反倒是兖州局势错综复杂,令我放心不下,虽然张燕剽悍勇猛,为人机灵,高顺锐不可当,但是都非是出谋划策之人,对上袁术,难免有万一,我怎能放心得下?”
  顿了一顿道:“贾诩在长安,奉孝、虞翻在徐州,鲁肃在幽州,各个独当一面,抽身不开,徐庶现在在青州了解我青州军的军制,毕竟他才从长安回来,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所以哪里还有人帮助高顺两人出谋划策?我岂可不去?”
  于禁皱眉道:“可是主上不是说有田丰和沮授先生吗?让他两人到兖州不是正好吗?”
  太史慈摇头道:“文则你还是不了解这两人,他们虽然是足智多谋,但是有时却未免太过君子,更重情重义,我能够收服两人实在是拜奉孝所赐,若是派两人去解决兖州的事情,真的多有不妥。”
  看着眼前依然大惑不解的两人,太史慈耐心的解释道:“你们有未想过,兖州和豫州的事情并非我们和袁术之间的决战那么简单,我们在消灭袁术的同时还要限制袁绍,不能令袁绍在豫州发展起来,莫忘记袁绍现在一直在等待我们和袁术两败俱伤,一旦袁术溃败,袁绍一定会趁势而起,取而代之,但是袁术这许多年来在豫州苦心经营,怎会没有人帮助他呢?所以袁绍和袁术的内都是可以预期的。”
  两人点头,实际上太史慈一直都在利用这一点,虽然袁绍在青州的手中吃了不少亏,更是实力大损,而且最近张扬军和王匡军更是屡遭败绩,表面看来袁绍的确是没有什么实力了,但问题在于袁绍既然可以拿出几万人来做诱饵,意图把你于禁拖在并州和司州,那即是说袁绍在暗地里还有相当的实力,而且这一段时间内,袁绍虽然没有和太史慈正面为敌,但是却处处有他的影子。
  在幽州,袁绍和公孙瓒一直相互勾结;在长安,袁绍和王允乃是暗地中的盟友;在荆州,袁绍正在派人追杀赵云装扮的太史慈;在豫州,袁绍又在谋夺袁术的基业,更在等待郭图预期的郭嘉的“反叛”;在河东又有王匡和张扬“拖住”青州军,所以说这个袁绍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轻视。
  太史慈之所以假装失踪,又把烟州的局面弄得这么乱,无非就是希望袁绍逐渐摊开所有的底牌,然后一并消灭,剪除袁绍这个祸患。
  太史慈对两人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田丰和沮授到了兖州会发生什么事情?”
  两人陷入了沉思中,太史慈沉声道:“田丰和沮授的才智不在徐元直之下,他们当然知道我现在这么做的居心,更知道袁绍现在在豫州正在积聚实力,两个人对袁绍还有一定的情意,若是这两个人到了兖州,虽然不可能真的去帮助袁绍,但却会出于本能的不自觉的帮助袁绍。”
  许褚冷哼一声道:“主上对他们这般信任,他两人若是做出这种事情来,我许褚第一个不会放过他们。”
  太史慈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道:“仲康你怎可以这么想两位先生?这两人乃是信人,从决定投靠我太史慈开始起,就对我忠心不二,你这么说是对两位先生的大不敬!”
  许褚从未见过太史慈对自己这般疾言厉色,不由得吓得把头一缩,不敢作声。
  太史慈看着许褚这般样子,失笑道:“我并非针对仲康你,乃是一时有感而发,‘虽九死而不悔’,屈原先生的诗歌说的就是田丰和沮授这样的人了。”
  心中同时想起来这两人在历史上的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心中恻然。
  于禁却在边上感叹道:“若是两位先生看见主上刚才那般模样,一定会感动非常的。”
  许褚也点着头说道:“我从未见主上对主上这么大的火,这样子吧”许褚作出对不起的模样,想着冀州的方向鞠了两下躬,高声道:“两位先生,我许褚对不起你们了,在这里向你们赔罪了。”
  太史慈和于禁摇头失笑,心道这许褚现在还是一副孩子的模样,真是可爱得很,太史慈对许褚笑道:“对了,仲康,你也老大不小的了,等我们平定了北方,让你的几个嫂子给你做媒,找一个好人家的姑娘,结束你的单身生活如何?”
  许褚闻言,连连摇头道:“不可以的,主上的几位夫人都是娇滴滴的大美人,认识的姑娘大概都是娇生惯养的千金大小姐吧?我可受不了,再把人家姑娘吓着。”
  于禁忍不住笑道:“若是许褚你能养成每天洗脚的好习惯,我看那些女孩子还是能够接受你的。”
  许褚闻言,一张大脸红了起来。
  太史慈却笑道:“既然仲康这般说,我看让李仙儿给你介绍如何?”
  “什么?”许褚的一双虎目此时瞪得比牛眼还大,对太史慈叫道:“若是李仙儿给我找,那找来的岂非都是悍妇?我可受不了!我宁可面对吕布,也不愿意对上这等悍妇。对了,这话不要告诉杜远,否则他又会找我来算帐。没见过这种人,把受虐待当成一种享受。”
  太史慈和于禁闻言哈哈大笑,好半天,才平复下来,太史慈又道:“好了,我们不说仲康的终身大事了,其实我最怕的就是田丰和沮授到了兖州就是对袁术一阵急攻猛打,连根毛都不给袁术剩下,那袁术回到豫州还凭什么和袁绍斗生斗死啊?”
  于禁这才恍然,原来太史慈是在担心田丰和沮授出于本能猛攻袁术,这实际上就等于帮助了袁绍,使得袁绍在豫州的发展全无阻力。
  太史慈沉声道:“所以我才要亲自到兖州去去督战,至于田丰和沮授,当然到河东来协助于禁你了,有这两人在,我看司州的事情和张允军应该都在我们的掌握中。”
  于禁一听太史慈为自己准备了两个顶级谋士,不由得大喜过望,连连点头。
  太史慈对于禁道:“等解决掉闻喜城和安邑的事情,我便马上赶往豫州。”
  两人闻言一起点头,太史慈看向许褚道:“仲康,你就不要离开这里了,文则身边无猛将,你留下来协助他好了。”
  于禁更是欣喜若狂。
  太史慈长长出了一口气,解决掉了河东事情,再解决掉幽州的问题,一旦统一了北方,就再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挡住自己统一中国的脚步。
  闻喜城外,黄烟漫漫。
  那夏风中带着一种血腥的气息。
  八千精锐的青州军缓缓来到了闻喜城外,为首的当然是张晟,太史慈就在张晟的身边,一直到现在,张晟还以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青州军的主帅于禁,太史慈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