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城的主意,高干才信了。
  不管怎么说,王邑和杜畿的叛变,还有新绛城和皮氏城的丢失跟这几天局势的发展是完全的一致,没有理由不相信的,若是韩浩再暗中投降了青州军,只怕众人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且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袭击青州运粮队伍、建议王邑带一万援兵援助新绛和青州军为何可在韩浩的眼皮子底下渡过闻喜城北面的河流袭击王邑的事情,而韩浩居然全无察觉,这一切可疑之处都指向了韩浩。
  其实说到青州军过河这件事情,责任不在韩浩的身上,张琰这闻喜城的守将当然对韩浩严密监视闻喜城北面的河流的事情非常清楚,青州军若是想要渡河,再向北一些也是完全可以渡河,韩浩哪里有那么多的兵力去照顾这么广大的区域?但是现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张琰这一心想要把闻喜城据为己有的的小人在,韩浩像不变成王匡军的叛逆都难!
  王匡哪里知道张琰的真实身份?他只知道张琰乃是韩浩的心腹,连张琰都这么说,事情哪里还会有错?看着张琰大义凛然的样子,王匡非常的愤怒,按照他的想法当然是直接把韩浩叫来,然后杀掉韩浩。
  张琰却对王匡说这么作只会打草惊蛇,韩浩此时已经是心里有鬼,否则发生这么重要的事情韩浩为何不一起过来。
  王匡深以为然。
  高干则认为韩浩在闻喜城的军中威望极高,毕竟前一段时间带领王匡大军从西河郡突围的乃是韩浩,王匡军的士兵无不视韩浩为救星,所以即便是想要对韩浩动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只怕一个不好,闻喜城发生军中哗变,那就槽了。
  张琰则趁机提出了那几个亲兵说的主意,这样就可以骗韩浩出城,把闻喜城收回到自己的手里。
  王匡闻言大喜,当然同意这么办,不料高干却说这么做还是不稳妥,这么作等于增加了青州军的实力,不如在运韩浩渡河的船上做手脚,弄漏韩浩的船。现在河水暴涨,定可令韩浩的心腹军队死伤无数。
  王匡连声叫妙。
  于是,王匡便命令张琰带领安邑城的五千士兵会到闻喜城,准备接替韩浩防守闻喜城的任务。
  王匡当然不担心兵力过于分散的事情,毕竟按照那几名亲兵的说法,张晟的军队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了,张晟仅仅是弃城而逃而已,只要闻喜城韩浩被支出城去,张晟的大军马上就可以突围来到闻喜城和安邑,到那时,己方势力大增,只要严守城池,即便是青州军来了只怕也是无可奈何,又何惧之有?
  张琰带领五千士兵回到闻喜城,韩浩见到这五千士兵大为惊奇,一问张琰,张琰则说这是王匡派来的援军,只说青州军已经占领了新绛城,那么闻喜城的西门就会变得很不安全,这些人是为了加强闻喜城的守备力量的。韩浩闻听此言有理,心道这是好事,也不虞有他。
  第二天,韩浩便接到了王匡的命令,王匡命令韩浩带领本部人马渡河袭击闻喜城东面河的对岸到现在还没有撤走的青州军的人数的大营,目的是以多击少,以便振奋士气。
  韩浩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现在形势有变,现在河的对岸的青州大营未必是空营,很有可能是诱敌之计,希望王匡三思而后行。
  王匡现在哪里信他?韩浩这么说王匡却认为韩浩是在找借口想要替青州军占领闻喜城,马上严令韩浩出城攻击青州大营,为了要韩浩出城过河,王匡还对韩浩说早已经到青州的大营中侦查过,那里还是没有几个士兵。
  韩浩万般无奈下,唯有带领自己的本部人马五千人出城准备渡河攻击青州大营。为了不令韩浩生疑,韩浩命令张琰这个韩浩信任有加的手下协助韩浩,让张琰带领船队送韩浩渡河,在韩浩攻击过青州大营后,再负责把韩浩接回来,但其实却是命令张琰在送韩浩过河时凿漏韩浩的乘船。
  众人各怀心事,忙碌异常,尤其是张琰,所以没有人会注意到在来见张琰的亲兵中已经少了一人……
  大河上,声浪震耳欲聋。
  韩浩忧心忡忡地看着诃的对岸,深锁的眉头好像冬天的浓雾,根本无法散开。
  对于青州军,韩浩已经是彻底的怕了,明明是固若金汤的河东郡,现在才几天工夫,居然就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而现在,自己的主公王匡居然还要他去袭击青州大营,简直就是昏招嘛!
  可惜韩浩却毫无办法。
  更令韩浩不明白的事情是,就在昨天,韩浩认为既要左右都要袭击青州大营,为何不采取绕道安邑和夏县,采取迂回的战术从南面攻击青州大营,总比强行渡河打草惊蛇的好。
  可是王匡却说兵贵神速,本来青州大营就没有多少人,即便是从正面进攻也无不可,己方也没有什么损失,若是惊动了那少得可怜的青州军,那对方也只会选择望风而逃,若是说此,则更能鼓舞军队的士气。相反若是绕道而行的话,也有可能迟则生变,范围不好。
  韩浩听了这个理由不由得欲哭无泪:还迟则生变呢!难道现在王匡还看不出来吗,己方对青州军现在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出其不意,鼓舞士气?
  基于军人的本能直觉,在潜意识中,韩浩越来越觉得眼前的事情不对头,青州军绝对不会穷极无聊把一座空营摆在那里,那里面一定另有玄机。
  可是韩浩对王匡忠心耿耿,对王匡的话从来不怀疑,更想不到自己效忠的主公会有一天针对他,既然王匡十分肯定对岸的青州大营没有多少人马,那韩浩还有什么理由怀疑?
  即便是情报有误,韩浩也准备血战到底,既是为王匡尽忠,也是为杜畿报仇。
  张琰却在一旁东张西望,他正在等待着自己的人手给自己传来的消息,一旦准备就绪的话,就会有一只小船来接自己。
  这一次,闻喜城一共出动了六千人马,这包括韩浩的五千人马和王匡从安邑城调来的五千人马中的一千人马。
  韩浩的军队和王匡的军队当然是分开坐在不同的船上,按照命令,韩浩的军队在渡过河之后四千人跟随韩浩去攻击青州大营,剩下的一千人则和王邑的一千人马在河边护住船只,等待韩浩回来,再坐船撤回闻喜城。
  这个计划韩浩当然说不出什么来,韩浩哪里又想得到自己和自己的军队连河都渡不过去?现在韩浩担心的完全就是王匡大军的命运。
  河东郡是保不住的,即便是今天自己去偷袭青州大营取得胜利又有什么用?
  根据张晟那几个亲兵告诉自己的说法,皮氏已经被包围了,青州军在加紧攻打,那皮氏城根本就是守不住,一旦皮氏失守,青州军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挥军南下,攻打闻喜、安邑、夏县三地,王匡大军的溃败是早晚的事情。
  眼前的这些士兵是王匡的棋子,王匡又何尝不是袁绍的棋子?
  形势很明显,袁绍在利用王匡大军拖延青州于禁大军的脚步,更是在转移自己的弟弟袁术的视线,让袁术认为袁绍自己的实力已经损失殆尽,而不再对袁绍有防备。
  可是这么做有意义吗?青州军现在的确是疯了,只要是敌人就在打击报复,但是青州军却没有举止无常,青州军的攻击和计谋还是完美无缺。
  于禁,这个在幽州一直无所作为的青州战将给外人的印象只就是中庸之辈,但是从并州之战到河东之战,于禁的指挥才能已经表露无遗,现在天下人没有人敢轻视于禁,于禁已经一跃而成为高顺级别的人物。甚至犹有过之,至少在计谋的制定上乃是郭嘉级的。
  青州,果然可怕,随便一个人站出来便不可小觑。
  韩浩当然不知道在背后出主意的人乃是太史慈,否则就不会如此惊讶了。
  只怕天下无一人是太史慈的对手了。
  正思索间,一只小船从背后摇摇摆摆过来了,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张琰一阵大喜,知道一切已经准备妥当了,连忙起身来。
  韩浩也看见了这只小船,不过却没有放在心上,看了一眼,便又看向对岸。
  却不知道大难将至!
  · 第二部天下第七卷·
~第六章破敌(九)~
  
  张琰看了看韩浩,发现后者对这小船毫不关心,心中暗喜,连忙向那小船喝道:“什么事?”
  那小船上传来声音道:“张琰大人,我们那边的船上有士兵吃过早饭后口吐白沫,很有可能中毒了,请大人过去看看。”
  张琰一听,知道是与自己约定的暗号,连忙向韩浩道:“韩浩将军,您看……”
  韩浩现在心烦意乱,哪里有心情理会这些事情?对张琰道:“这事情你去替我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张琰心中涌起狂喜,点了点头,便快步来到船边,跳下小船,便向王匡军队坐的船行驶而去。
  韩浩不虞有他,继续望向对岸。军中士兵在吃饭之后口吐白沫中毒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行军在外,有许多吃的东西不干不净。
  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安慰士兵稳定军心,这工作一向都是张琰来负责,所以张琰现在去别的船只没有人会放在心上。
  不多时,韩浩船上的士兵突然有人惊叫道:“不对!我们的船漏了!”
  此语一出,船上的人全都慌神了。
  韩浩闻言也吃了一惊,霍然站起身来,喝道:“不要慌张!”
  就在这是,又有一人惊叫道:“韩浩将军,不好了,这里也漏了!”
  韩浩转过头来看向另一方,还未作出任何反应,又有几名士兵叫喊出来,说是他们站的地方也出现了漏水的现象。
  这时候,韩浩船上的士兵已经开始慌神了,明明知道无处可逃,可是仍然是大叫着来回乱跑,只有一些经验丰富的士兵开始了抢救的工作,开始拼命地把船中的水向外泼。
  可是这艘大船漏水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不是用泼水所能够挽救的。
  不多时,这只大船中的水已经漫过了士兵们的小腿。
  幸好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