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都很弱的话,那就不用争了,比如说刘表的两个儿子的斗争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刘琦和刘琮两个人原本没有办法相比,毕竟刘琦的背后乃是荆州土生土长的豪门地主——蔡氏家族,其他如蒯氏家族等更是站在刘琮的一方,可以想见,刘琦从一开始就注定争不过刘琮,甚至可以说有性命之虞。
  可是刘备的到来给荆州的斗争带来了不可揣测的变数,《三国演义》中刘琦向刘备和诸葛亮寻求计策的那一段明显是罗贯中一厢情愿的想法,莫忘记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已经制定下了吞并荆州的策略,而刘备却没有半点反对的意思,说穿了,枭雄刘备早就已经盯上了荆州,只不过他缺少一个理由,而刘琦恰恰给了刘备这个机会,刘备就是想通过支持毫无根基的刘琦来实现自己掌控荆州的目的,于是,在荆州大地上,刘备支持的刘琦和冀州地方豪强势力支持的刘琮进行了连番的政治斗争。从荡平江夏马贼到马跃檀溪再到刘琦江夏安身屯兵数万,刘备和冀州的地方豪强之间的冲突从未断过,正是因为和刘备势不两立的原因,使得冀州的豪强地主宁愿把荆州拱手送给曹操,也不愿意屈服于刘备,因为投向了曹操,毕竟自己的家族势力还可以保存,如果刘琦上台的话,野心勃勃的刘备就会对自己的家族高高扬起屠刀。
  然而可笑的事情是,刘备却被后世人看成是仁德的化身,荆州的世家大族却成了苟且偷生之辈,就连一直竭力平衡冀州本土势力和刘备之间明争暗斗的刘表都成了无能之辈,叫人大叹不公。
  纵观世家大族横行的整个时代,这种事情比比皆是,就是曹操也差点步袁绍的后尘,幸好多亏了贾诩的提醒才避免了一场大灾难,可是即便是这个样子,曹丕上台后仍然是腥风血雨,一言以蔽之,这时代的争权夺位说穿了就是各个世家大族相互内斗的结果。
  就拿后世消灭掉世家大族的唐太宗李世民来说,他之所以可以宣武门事变成功,本身就是有世家大族把持的结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要全力消灭世家大族,免得自己的后代被世家大族像牵线木偶一般被人控制在手里。
  太史慈现在要杜绝的就是这个事情,他不想让自己的后代为了争权夺利搅乱了天下。故此,太史慈对于婚姻有两个变革,第一个就是现在要实行豪门与寒门之间的通婚,第二个就是要避免自己的后代明争暗斗的发生。彻底不给世家大族死灰复燃的机会,免得自己辛辛苦苦的一番功夫,在自己死后,几个后代为了争权夺利,开始和世家大族勾结,再一次给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机会,那就真是”冤哉枉也”了。
  哼!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后代被世家大族控制起来,那对整个华夏民族的封建时代将是一种灾难,战乱和分裂以及被侵略无不与此有关。
  没有了妻妾之分,就不会出现袁绍与袁术的那种兄弟失和的情况发生,然后明确继承人,再加上对继承人良好的后天教育,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可以“配五德”的君子,应该就可彻底的完成自己对于世家大族的消灭,太史慈要让自己后代明白,一个国家的各个阶层,包括世家大族在内,都是一个上位者稳固自己统治的工具,而不是单纯的依赖于某一个阶层,那样的话,就会令某一个阶层的实力急剧膨胀,最后变成了一种从经济到政治上的失衡,使得皇帝的权力被分散,这在封建时代来看就是一个王朝覆灭的先兆,世家大族本身就是这么出现的。
  太史慈现在已经不再是政治上的门外汉了,他心里心知肚明,其实自己和自己后代的潜在敌人很多,任何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都是不可被原谅的,世家大族仅仅是因为权力过大才被自己打压的,若是日后,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商人阶层异样发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的话,太史慈一样会打压商人阶层,而自己的后代在登上皇位后会做同样的事情,这是一个封建皇帝不可逃避的宿命。尽管太史慈的心中有千般不愿。
  为了打击世家大族,太史慈已经完全地站在了一个皇帝的位置上来看待整个三国时代,而可笑的事情是,自己一手建立的王朝和制度终将会有一天变成中国发展的绊脚石,当新兴的阶层崛起时,自己今天所做的一切都将会被尘封到历史的记忆中,不过太史慈却一点都不感到悲伤,因为没有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是可以跳跃的,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左右时代的英雄,但是在事实的面前,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充其量就是像自己这样,使一个民族少走一些弯路罢了。至少,在这一点上,自己已经完全的超越了曹操等人。
  太史慈把新“五德终始说”抬出来说事。刘方当然就闭上了嘴巴,太史慈的母亲也是无话可说,在这时代,学术的力量的确超乎想象。
  太史慈心中冷笑,现在他似乎已经看到了世家大族的完全覆灭,一方面,在学术地位上,他们已经没有了发言权,不可能再把持政治,另一方面,太史慈刺激多种经济发展,尤其是鼓励新兴地主的崛起,这对世家大族的经济来源将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现在自己实行的这种打破身份地位的婚姻制度别看现在世家大族不能接受,但是要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会对太史慈感激涕零,在政治和经济上全无地位的他们在日益没落的时候只可能打破“身份内婚制”(讲究门第出身匹配的婚姻制度),去和现在他们看不起的没有地位却日益崛起的暴发户联姻,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世家大族所谓的高贵将会荡然无存。太史慈知道自己还要做一件事:在青州实现长子继承制和庶子财富制的结合。
  想到这里,太史慈对有些无计可施的刘方肃容道:“岳丈大人,孩儿知道您老人家在想些什么,我太史慈可以保证,若是璇儿为我太史家生下第一个儿子,那这个孩子就是我太史慈的继承人,其他的子女只可获得可保证他们衣食无忧的财富,不知道岳丈大人意下如何呢?”
  刘方知道这是太史慈对自己作出的最大的让步,若是自己一意孤行,还不知道太史慈有什么鬼主意在等着自己呢,想到这里,刘方一咬牙,对太史慈呵呵笑道:“子义真懂得体贴老夫,璇儿得夫如此,夫复何求,也罢,老夫就不再多事,只是子义一定要记住今天说的话。”
  太史慈大喜道:“多谢岳父成全。”旋即肃容道:“我太史慈说到做到,今日对岳丈说的话,我太史慈将会把他变成青州法令在青州实行,让青州百姓监督我,令全青州的人遵从实行这法令。不过有一件事情我要向岳父大人说明白,我太史慈只会立长子为我的继承人,若是长子并非是璇儿所生,而是悦儿又或者秀儿所生的话,我亦无可奈何,到时候还望岳丈大人见谅。”言罢,一双虎目一瞬不瞬地盯向刘方。
  刘方就知道太史慈会讨价还价,不过他现在没有心情和力气去反驳太史慈,因为他知道,现在不管说什么事情太史慈都有本领把话题扯到新“五德终始说”上去,在这种已经被青州所有百姓所接受的学说面前,刘方根本无力还击,索性保持沉默,也算是卖太史慈一个人情。
  太史慈见刘方全无异议,又转向自己的母亲,见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别的吩咐,心中涌出狂喜,当下向二老告别,便推门筹备婚礼去也。
  第二天,太史慈便颁布了新法令,在青州全面实行古已有之的“长子继承制”,不过,相应的却出台了“庶子财富制”,即是说在一家中,长子继承家业后,应该在财富上尽量的满足其他兄弟姐妹的花销,至于分割多少财产,则有明文规定,谁也不能更改,要么一次付清,则长子与其他子女再无经济上的瓜葛,今后庶子的富贵贫穷都是自己的事情,长子再也无权干预,要么按照庶子多的财产数量的多少定期拨给其他子女一定数量的财产,以便维持庶子的生计,当然,为了避免长子私自侵吞又或者挪用这笔财产,太史慈将会在青州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属于这种情况的庶子的钱财,然后这个部门像后世领薪水般在特定的时间内给这些庶子一定数量的银钱,直至发完为止。
  此令一出,青州自是议论纷纷,不过百姓一般都是看热闹的态度,因为这法令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大,虽然青州十分的富裕,但是只是相对于这时代而言,要知在青州一般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在长大后总是要自谋生路的,原本父母被也不会留下太多的东西,若是自己只会依靠一点微薄的家业过活,肯定日子十分的辛苦,现在青州遍地是谋生的手段,只要肯干,就没有会饿死的人,所以这法令对于他们来讲,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世家大族的子弟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原本家族内部后代间彼此的内斗就十分尖锐,现在太史慈的命令简直就是雪上加霜,那意味着除了长子,其他人根本就已经失去了在这个家族中活下去的根本,必须自己想办法才可活下去。
  其实,太史慈这也是为了青州的下一代着想,一个衣食无忧、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永远都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而太史慈实行了这种法令后,那就等若激发了每个人的生存欲望,要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无论是从长子那里一次性接受多少财富,又或者定期去领一定数量的银钱,都是一种寄生虫式的行为,这在青州绝对是被人耻笑的行为,没有人会看得起他们。
  太史慈当然不会给世家大族反对的机会,那些“说书先生”再一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借助人们对平原战役还未退去的余热,开始对袁谭的愚蠢嘻笑怒骂开来,用说故事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来分析袁绍和袁术两兄弟的关系,青州的百姓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妻妾制度和没有被好好实行的长子继承制度造成的袁氏家族的内讧,在叹息之余,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