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大军阀-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绍霆听得这番话,总觉得似曾相熟,仿佛与一年前的宋教仁遇刺案颇有相似之处。
    “就算我记得案发经过和细节,可是那些人的样子我根本就没看清楚!大总统若真要尽快抓拿凶徒归案,只怕要多费些神了。”
    “吴将军,这件事……大总统一定会给吴将军一个交代的。”张一鏖有些着急,连忙解释的说道,他听得出来吴绍霆对这次遇刺很有怨念,甚至似乎把矛头指向了大总统袁世凯。
    “有交代就好,如果没交代……那大总统可就要向国人交代了。”吴绍霆语气虽然虚弱,但是态度却有一种令人不敢正视的严厉。
    “请吴将军放心,这件事一定从严处理。大总统本打算亲自来探望吴将军,正是因为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所以此时此刻已然坐镇新华门,主持调查和缉拿工作。还请吴将军先安心疗伤休息,警察总部半个钟头前加派了人手在周边警戒,王长官也将您的警卫队带到这里,我们已经安排驻扎的事宜,保证万无一失。”张一鏖快速的说道,生怕少说了一个字似的。
    “驻扎?张先生真是有心了……”吴绍霆苦苦的笑了笑,脸上有几分不屑一顾,“在总统府门口都能遇到炸弹袭击,我看这北京是呆不住了。老王,你马上着手安排一下,我们尽快返回广东。”
    “可是都督,这件事难道……”王长龄十分诧异的问道。
    “老王,既然大总统亲自主持追查此案,难道我们还有不放心的吗?大总统就算不给我吴绍霆一个交代,也会给国人一个交代。怎么,你不相信大总统的决心?”吴绍霆冷冷的说道。他虽然刚刚苏醒,可是大脑思维早已清楚的列出了条条框框。
    虽然他不太相信袁世凯会策划暗杀自己,毕竟广东战争刚刚议和,而且还是在公开声援**北伐的新闻发布会之后。如果他在北京出了什么意外,对袁世凯的影响绝对不亚于宋教仁遇刺案的凶险,甚至比宋教仁遇刺案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宋教仁案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袁世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一个完全没必要的shi盆子扣在自己头上,只能说吃力不讨好。
    当然,他知道袁世凯一个旧派军阀,讲究的是实权效应,一旦真要拿自己开刀拔掉这颗眼中钉,自己也是无法预知的。既然袁世凯要杀自己,那自己留在北京肯定不安全,尽早返回广东反而会更能保全性命。
    假使这件事真与袁世凯无关,幕后黑手另有其人,尽管他很想知道是哪一派势力从中作祟,可无奈北京不是自己的地盘,人生地不熟实在难以施展拳脚。更何况从这次行刺的情况来,不仅有预谋,而且动作颇大,轿车、炸药一应俱全,更重要的还是在堂堂总统府门口下手,不得不说这帮人置自己于死地的心十分可怕。
    他不知道这些人还会不会有一下次,既然他们能从总统府门口行刺之后全身而退,可见单靠北洋军来保护自己是十分不靠谱的。
    他相信只要这件事不是袁世凯幕后主使,袁世凯是一定会竭尽所能侦查真相。这不仅仅是要还吴绍霆一个公道,更重要是先把自己给撇清楚。无论如何北洋政府是不可能再背上又一个暗杀国家要员的名声,这不但会让北洋政府彻底丧失信誉,说不定还会再掀风波,直接将北洋政府推到崩溃的边缘。
    因此,他留下来无济于事,还不如返回广东更加安全,权衡之下自然是要走的。
    王长龄见吴绍霆态度坚决,只好不再反驳什么,马上转身对自己的副手交代了下去。
    张一鏖对吴绍霆的这般态度不知道该作何感慨,很显然吴绍霆已经对北洋政府产生不信任,所以巴不得尽快离去。他当然不可能阻止吴绍霆,同时也认为吴绍霆留在北京未必有利于事情的进展。暗暗叹了一口气,他说道:“吴将军既然去意已决,在下稍后即转告大总统,大总统一定会为吴将军安排安全的回程路线。”
    吴绍霆微微的点了点头,表情不置可否,没有再回答张一鏖的话。
    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又转向王长龄问道:“王云他们怎么样?”
    王长龄叹了一口气,有些悲恸的摇了摇头,说道:“司机当场被炸弹炸死,警卫员小李受了重伤,双腿被炸得不成形状,大夫说只怕熬不过这几天时间。至于王主任肩膀受到重创,怕是左胳膊保不住了”
    吴绍霆同样叹了一口气,哀怨道:“真是让人痛心疾首。王云的疗伤就安排在北京,如果我们先返回广东的话,也要留一些人在北京照顾,等人恢复过来了再安排接回广东。”
    王长龄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第421章,北洋政府的嫌疑
    随着吴绍霆遇刺案如同传染病似的席卷北方,这位年轻的将军再次成为全国上下瞩目的人物,一种冥冥之中的剑拔弩张笼罩在刚刚太平不久局势上,继宋教仁案之后又一场惊天阴谋的政治谋杀很快被闹得沸沸腾腾起来。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北洋政府内部派系还是地方各个势力,在获悉此事之后无一不是震动和紧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广东战争不是已经达成和解,袁世凯究竟要唱哪一出?
    袁世凯应该不会那么傻大帽,在这个时候动手除掉吴绍霆,简直是狂胆弥天了?
    若是说另有其人,究竟是什么人要杀吴绍霆?
    一时间种种猜测纷争不息,虽然谁也不敢轻易下定论,但这次行刺案带来的波动效应已经让各方势力坐不稳。表面上所有人都不发表言论,拿出一副观望和等待真相的态度,可私底下的串谋和小动作早已是愈演愈烈。
    仅仅才过四、五天时间,南方诸省甚至开始讨论是否借着这个口实大干一场。陆荣廷、李纯、刘显世、刘存厚、唐继尧,甚至新官上任的汤乡茗,就在这几天里,他们相互直接的电报联络已经超过一年合计的数量,彼此之间先是试探,随后直接切入正题。他们都有大干一场的**,但这一场绝对不是针对北洋政府,而是重新划分南方诸省的势力分配。
    不过在事实尚无定论之前,他们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在等待着机会的到来,或者其他人率先煽风点火。
    没过多久,民间的舆论先一步起了声浪,虽然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可吴绍霆在北京遇刺,而且还是总统府附近,这怎么能不让人有所遐想?无论是有心机的,还是纯粹胡诌乱弹的,一时间添油加醋,让这件事炒的轰轰烈烈,而矛头虽然没有明示,可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与北洋政府脱不了干系。
    虽然民间声势的暴动,北洋政府前不久刚刚经营出来出兵北伐平定蒙古的气势,顿时全部被掩盖了过去。有人甚至在推测,会不会北伐蒙古的事只是虚晃一招,目的就是诱使吴绍霆北上进京,然后加以暗害!
    到了六月中旬,国内舆论的苗头越来越不妙,新华门内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压力倍增。
    怀仁堂后殿大书房,袁世凯纠结着脸色阅读手里的电报,这是今天一早刚送来各省情况的汇报,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没有任何大的动作。可他心里很清楚,有动作那才是顺理成章,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一点反应没有?
    放下电报之后,他一边伸手解开自己礼服的领扣,以便让自己的呼吸更舒畅一些,一边准备开口训话。可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侍从官高唱了一声:“外交总长陆大人到!”
    大书房内的所有人目光全部转移到门口,陆宗舆满头大汗的大步迈了进来,往日他还会十分讲究的拿着一根手杖,可是今日别说手杖不见了,就连头发都让汗水弄得凌乱起来。
    袁世凯豁的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直勾勾的盯着陆宗舆问了道:“东交民巷那边是什么态度?洋人们都说什么了?”
    陆宗舆一边掏出手巾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长叹了一口气,十分凝重的说道:“情况不妙啊,英国人和俄国人只说了冠冕堂皇的话,让咱们赶紧把凶徒绳之于法。芮恩施(PaulSamuelReinsch)没见到人,听说昨天晚上喝醉了,到现在还没起来。法国佬说不干涉这件咱们国家内部的政治事件;但是德国公使法宾斯态度很强硬,他说这件事太可耻了,如果大总统您不能给出一个交代,只怕……”
    他没有把话说完,而袁世凯也没有问下去。虽然袁世凯对洋人威胁自己很是不痛快,可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些细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相处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很显然这次事件已经闹得很严重,就连洋人们都不希望继续扩大影响,甚至惟恐避之不及。
    这时,一旁的段祺瑞忽然向陆宗舆问了道:“日本人是什么态度?”
    陆宗舆正想提及这最后一丝还算不错的消息,他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日置义公使的态度较之其他公使的态度算得上最好了,他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日本一定会力挺大总统阁下的立场。”说完,他脸色稍微恢复了几分镇定,自以为这个消息多多少少能缓解一下目前紧张的气氛。
    然而陆宗舆失算了,袁世凯冷冷的哼了一声,脸上的愁容一点都没有消散。
    “日本人也只会嘴巴上说说,总之一句话,这件事已经闹的很麻烦了,洋人们的态度不言自明,他们是很不喜欢这件事的。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究竟是什么人要栽赃陷害,他奶奶的就算要动手最起码也要挑远一点才是。”他发福的脸上涨红了一片,这是典型的生气模样。他早就知道吴绍霆是一个麻烦的人物,可偏偏没料到麻烦这么快就惹到自己头上,真是十足的晦气。
    “大总统,眼下我们还是要尽快缉拿凶手归案,以澄清我们北洋政府的嫌疑。警察总局已经有线索了,他们从案发现场找到不少目击证人,大致已经可以勾勒出凶徒的模样,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杨士琦劝慰的说道。
    “他奶奶个腿,这句话你昨天刚说过,他妈的就是没任何进展。”袁世凯大骂了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