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大军阀-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国形势暗流汹涌,可是各省军政府首脑各怀鬼胎,国民党在上海又出现了分裂,一时间反袁形势不见其好,革命军力量也一盘散沙。
    这段时间吴绍霆在广东积极筹备政府储备金,三月中旬即向民间发行了六十万政府公债,同时又以中德张盛霆军械公司合同利益的名义,向德华银行提出二十万美元的借款要求。德国方面认为吴绍霆的抵押条件不够吸引,于是以德华银行属于五国银行团成员的理由,拒绝贷款。这时英国领事伯力安带着渣打银行总经理拜会了广东都督府,表示只要吴绍霆答应以粤汉铁路为抵押,可提供二十万英镑的低利息贷款。吴绍霆拒绝。
    三月底的这十天里,广东都督府最繁忙的并非是参谋部,而是财政部。吴绍霆要在未来三个月之内筹集一百五十万的资金,以保证国内变局到来之际能够妥善应付。经过李煜堂的详细测算,广东省去年一年最大的开销还是在军费上,纵然陆军军费可以降低,水师部队大小三十艘舰艇却是十分伤财。
    财政厅公共办公室,李煜堂站在吴绍霆面前愁容满面的说道:“都督,本来去年一年我们广东全省收入是可以持平的,只要减少两艘炮舰或者十艘鱼雷艇即可。去年财政赤字几乎全部是在海军军费上。”
    吴绍霆靠在一张会计员办公桌边缘,翻看着去年财政的报表,脸色也不太好看。虽然广东统一了,各县各镇的税收严格缴纳,可是广东省养了三个师的部队和一支厦门舰队两倍规模的广东舰队,占去了相当大一部分开支。
    李煜堂接着又道:“别说未来三个月能否筹集到一百五十万,如果广东省的开支不做调整,每年财政都将是赤字呀。”
    吴绍霆无奈的摇了摇头,继而问道:“难道张盛霆公司的收入难以支持?”
    李煜堂叹息的说道:“去年张盛霆公司全部收入占了财政的六成,如果没有都督您的公司,咱们广东省之能靠捐款了维持了。”
    政府企业在这个时代没有严格的定义,掌权者利用职权给自己的生意便宜几乎是人之常情,所以李煜堂一直没把张盛霆公司当做所谓的“央企”,向来只称呼是“都督您的公司”。广东全省对吴绍霆的崇拜之情,几乎有一大半是源自张盛霆公司,因为老百姓一致认为他们的吴都督用私人公司的收入支撑政府的运作。正因为张盛霆公司每年上缴那么多红利,才免除了不少苛捐杂税。吴绍霆也没有打算跟老百姓解释什么是“央企”,既然大家认为自己好,那就继续保持下去好了。
    “李部长,那你有什么办法?”吴绍霆叹了一口气,向专业人士请教道。
    “问题已经显而易见,吴都督完全可以裁掉几艘舰艇。将这些舰艇卖掉,反而还能大赚一笔。我前天晚上与海军高部长攀谈过,高部长分析说广东水师保护广东境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若要出省作战则十分困难。换言之,都督完全可以对广东水师精兵简政,编成一支近海、内江防护的舰队。”李煜堂认真的说道。
    “关键是我很担心水师官兵会不满。最近听说北京政府已经在收编全国水师部队了,我广东水师自革命首义以来一直归属都督府管辖和供给,如果北京政府趁机笼络广东水师,岂不等于在自家后院埋下炸弹?”吴绍霆忧心忡忡的说道。
    李煜堂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为难的说道:“前天与高部长谈时,我也曾试探过高部长。高部长显然不愿意缩减舰队编制。不过,我认为都督您在这个时候应该拿出一省首长的权威,一定要雷烈风行。我对比过广西、江西、福建、贵州四省军费,我广东省一年军费几乎是四省军费合计的七成,是贵州的三倍。”
    吴绍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说道:“李部长所言极是,我会安排处理海军事宜。”
    李煜堂说道:“都督有这等决心,不可不谓是果断之举。前不久发行的六十万公债,我已经联络了诸县乡绅和一些在香港的私人朋友买下了。”说到这里,他稍微变了变语气,试探的问道,“都督,您不会像其他省的首长那样,利用公债……”
    他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描述。
    吴绍霆笑了笑道:“你是我有借无还?那我还在广东怎么混下去?李部长你动用私人朋友来承担这笔公债,已是对我个人的信任,我绝不会做那样卑劣的事情。公债不单单是钱的问题,也代表我广东都督府的诚信。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李煜堂十分欣慰,赞叹道:“吴都督年轻有为,正是我中国省府长官的表率。”
    就在这时,一个侍从官跑了进来禀告道:“都督,秘书处接待了一位北京来的客人,说是要亲自见您。”
    吴绍霆怔了怔,奇怪的道:“北京来的客人?”他虽然疑惑重重,却没有多问下去,如今这个时节北京政府与全国各省的关系十分紧张,从北京到各省督府的客人只怕不会简单。
    他向李煜堂告辞,出来后才询问了侍从官来者姓名。
    侍从官说道:“那人名片上的名字是徐树铮,似是陆军部军学司司长。”
    吴绍霆再次吃疑,徐树铮?这小子来广东作甚?
    徐树铮,字又铮、幼铮,号铁栅,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江苏省萧县(现安徽省萧县)官桥镇醴泉村人,自幼聪颖过人,才气横溢。3岁识字,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有神童之称。1901年,徐树铮弃文从武,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陈述经武之道,未得赏识。后被荐为段祺瑞记室。1905年,被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就学。1910年,学成回国。回国后在段祺瑞的部队任清朝第六镇军事参议,第一军总参谋。1912年至1914年,徐树铮先后任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将军府事务厅长等职。1914年5月,徐树铮任陆军部次长,年仅34岁,为次长中最年轻者。
    吴绍霆知道徐树铮现在还未发迹,不过再过几年就会成为皖系军阀重要人物之一,如今徐树铮应该还依附在袁世凯麾下,同时还与昔日主子段祺瑞保持着密切关系。他实在想不通广东方面与皖系有什么关系,又或者徐树铮是奉袁世凯之命前来公务,可国内政治人物都知道,自己与革命党关系密切,不会跟北京政府有任何交叉点才是。
    不管怎么说,见上一见就知道了!他暗暗想着。
    随即他吩咐侍从官将徐树铮带到国宾会客厅,自己先一步前去等候。
    十分钟后,徐树铮在国宾会客厅见到了吴绍霆。徐树铮穿着一身西装,看上去十分风尘仆仆,头发都显得干枯缺水。吴绍霆站起身来不冷不热的迎接。一番政客般的寒暄之后,两个人各自落座。
    “徐大人,此番只身一人来广东吗?”吴绍霆先问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
    徐树铮不疾不徐的笑了笑,说道:“在下此番来粤,既是私事也是公事,为了能公私兼顾,只好是只身前来了。”
    吴绍霆暗暗忖道:这徐树铮果然会说话!他微笑道:“是吗?敢问徐大人公事所谓如何,私事所谓如何呢?”
    徐树铮不急着回答,他先看了看陪同坐在一旁的两名侍从官,露出了一个深意的笑容。
    吴绍霆于是吩咐道:“小李,你们先下去吧。”
    两名侍从官起身退出了会客室。吴绍霆从搁在茶几上的烟盒里取出了一支卷烟,慢条斯理的点燃吸了一口气,随之才问道:“徐大人有什么话直说吧,我这人心直口快,不喜欢转弯抹角,如果徐大人喜欢旁敲侧击的话,只怕今天的谈话就不愉快了。”
第246章,窗户纸
    徐树铮微微笑道:“吴都督果然血气方刚、快人快语。既然如此,那在下就不说闲话直奔正题。此次树铮专程前来拜访吴都督,公事是代表北京政府非正式转达吴都督授予勋位的通知。袁大总统于年初刚刚颁布中华民国勋位制,吴都督是广州首义大功臣,也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经铨叙局一直裁定、袁大总统亲自批准,特授予吴都督勋一位衔。”
    中华民国勋位制度与前清、西方爵位制度对比,勋一位对应的爵位即是公爵。辛亥革命之后获得大勋位者只有袁世凯、孙文、黎元洪,勋一位者是唐绍仪、伍廷芳、黄兴、程德全、段祺瑞、冯国璋六人,武昌首义领袖孙武特授予勋二位。如今吴绍霆成为了广州首义功臣,原本应该是勋二位却破格提升为勋一位,这已经算是中国勋爵制上的一朵奇葩了。
    只听徐树铮接着说道:“只怕吴都督有所不知,我中华民国新颁布的勋位制度是对比西方爵位制度而立,勋一位即是欧洲王公国家大公爵之位。吴都督年方二十五即获此殊荣,树铮敢断言未来百年之内,自吴都督之下再无第二人能有此奇功伟绩。”
    吴绍霆不冷不热的笑了笑,他一点都不关心这个所谓的勋位制度,除了每年多一千多块的年金、一枚大勋章和一条绶带之外,中华民国的勋位制度根本没有前清时期的任何特权。笑完了之后,他忽然开口问道:“徐大人,我有一事十分不解,何故叫作非正式转达通知呢?”
    徐树铮见吴绍霆对勋位一点都不感兴趣,心中不禁有几分惊讶,庚戌革命之后全国上下有多少人巴不得窃得一份元勋的名誉,这种东西多不压身、少则无谓,无论如何都是有胜于无。他现在发现吴绍霆这个中华民国最年轻的都督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多多少少有一种猜不透的意味。
    “吴都督果然直爽,”他调整了一下笑容,更显得客客气气的说道,“勋位是个人荣誉得到认可的证明,既然是大总统亲自批准的授勋,理所当然会通过正式的仪仗转达通知,然后举行隆重的授勋仪式彰显吴都督风采。”
    “你的意思我还得去北京领这块铜勋章?”吴绍霆想当然的质问道。
    “当然,勋章将由大总统亲自颁发给吴都督。”徐树铮颇为汗颜的说道,他极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