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大军阀-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绍霆飞起一脚踢翻了一旁的茶几,上面的茶壶和书本全部打翻在地上。张志诚没有料到吴绍霆会动手,被这一举动吓了一条,不过很快又保持镇定。吴绍霆伸出手指狠狠的指着张志诚,憋着一股怒火说道:“张志诚,德国人为什么知道导气式枪机还不是拜你所赐!你现在好,拿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来训斥我。你可知道我为了争取我们最大的利益跟洋人僵持了一个月的时间!”
    张志诚脸色很难看,不等他开口说话,吴绍霆再次大声的说道:“导气式枪机必须尽快运用到武器装备上,你以为只有中国人能够研发自动步枪吗?德国人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发明了自动手枪,如果他们投入全力去研发,迟早会得到这一个技术。你说我出卖中国人的尊严,如果我真是这样的人,我不会跟德国人谈判,只要他们给我五万马克我就把图纸卖给他们了。我能争取到在广东设置生产线,这已经是在保全中国的利益!”
    他说完了这番话,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波动。
    张志诚哑口无言,他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吴绍霆,吴绍霆已经从各个方面把自己逼入了毫无反击的境地。这时他渐渐冷静了下来,仔细斟酌着吴绍霆刚才的话,他忽然意识自己确实太过激了。或许后面那些话完全是因为个人面子问题。
    吴绍霆看着张志诚,知道这个愤青已经让自己说的无言以对了。他不想耍什么脾气,这件事最好就这么过去,省的越闹越大,弄得大家都下不了台。他缓了缓气,平和的说道:“志诚,我知道你本意是好的,我也很欣赏你这种爱国情怀。可是有些事我们一定要跳出固有的圈子来思考和分析。今天的事我不怪你,不过我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闹剧。你和我都要记清楚自己的身份。”
    张志诚叹了一口气,神色有几分羞愧,更多则是无奈。
    接下来的一个月,广东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农民农耕卖力,工人工作勤快。警察学校业已培训完毕第一批现代化警务人员,他们配备新式的黑色警服,开始分配到各县城上岗执勤。狙击士官学校业已毕业了两期学员,挑选其中精英留校执教,其余则调回原部。
    黄埔军校于六月一日正式开班,第一期为速成班,学期十二个星期。第一期毕业生预计于九月三日离校,广东都督府在八月底时即派专员到军校进行宣传,动员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将才留粤任职。黄埔军校的制度与寻常军校一样,尽管校方会为毕业生分配部队,但毕业生依然有自主选择去留的权力,所以必须进行宣传引导,留下这批人才。
    吴绍霆看过第一期速成班的学员名单,上面有不少日后抗战的名将和国民党栋梁。如1909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贵州参加庚戌革命的何应钦;原本打算北上投考保定军校,却响应本省黄埔军校招生的陈铭枢;刚从日本振武学堂缀学归国,在广州中转时随即投考黄埔军校的商震;唐生智,因为湖北战乱,从武昌陆军中学堂缀学响应起义,后因战况急下又见黄埔军校招生广告,遂从湖北赴广州报名;蒋光鼐,革命军进攻南京时响应革命粤军第二师,后因为南京陆军中学学业未完,返回籍省投考黄埔军校。等等。
    这些人虽然并不全部是粤系一脉,可是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才。能在他们年轻之时全部网络到麾下,已经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恰好革命粤军军官缺乏,日后的名将加盟正是雪中送炭。
    吴绍霆召集了一批等待进入警察学校培训的士兵,人数五百人,与李济深特务营组成第一师教导团。等黄埔一期学员毕业之后,即挑选其中精锐进入教导团任职。教导团在这个时候还是一个新名词,吴绍霆特意对其做出了详细的阐释,指定教导团以培养实战指挥官、高阶士官及督导士兵为主要职责,教导团军官于行政、军校、军队之间流动执勤。
    除此之外,吴绍霆还命令原特务营下辖特务连改名“宪兵队”,负责第一师全军的军纪监督、军法执行工作。将宪兵队编在教导团也是因为宪兵兵种与监军分离,革命粤军上下要尽快适应和培训更多宪兵的作用。
    九月一日,吴绍霆前往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举行毕业典礼。自黄埔军校正式开班以来,他因为公务繁忙,又要处理都督府政务,又要前往狙击士官学校执教,还要协调各方面势力,很少有时间前往黄埔军校视察教学工作。为此他还有几分内疚,毕竟黄埔军校培养的是自己的嫡系将领,长久不闻不问只怕还会疏远彼此关系。
    不过每次只要有空,他来到黄埔军校都会与学员同起同坐,同吃同喝,有一次还在黄埔军校留宿,直接是在教官公共宿舍打地铺。
    毕业典礼上,吴绍霆没有准备任何演讲的草稿,用一种随意谈心的方式与众学员打趣了一番。他的年龄与在场很多学员相仿,为了鼓励学员们更有活力更有精神,他摒弃了迂腐的那一套。只是在最后他还是拿出了严肃的语气做了一番预祝陈词,毕竟这里是军校,大家都是军人,日后战场上由不得嬉皮笑脸。
    两日过后,学员各就各位,一部分成绩卓著者调入教导团,另外一部分调入第三师,余下个别几个有资质的学员则安排留校任教。
第235章,再赴上海
    【感谢多福大大,,无敌之拳等等打赏的大大。本书已经走过四个月,多亏各位大大的支持。今日儿童节,爆发一下】
    转眼间动荡的1910年过去了,中华民国的国民渡过了一个安稳的春节。
    开春的第一届国会选举成为最近热门的话题,就算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农作之余还会自以为是的议论一番。二月初,孙中山从日本返回上海,表面上全力支持宋教仁的参选工作,着手处理一些国民党的党务。
    宋教仁知道孙中山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归,正是想借机掌控部分国民党权力。只是在这个关键环节,宋教仁没有多余心思来应付这件事,尽可能的容忍了孙中山的分权。在孙中山离开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宋教仁顺利完成了对国民党权力重组,即便他只是代理身份,但孙中山早已经在党内被架空了。
    国会第一轮选举在二月底结束,国民党党员获得了五分之四的席位,堪称大获全胜。
    这个消息给南方诸省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各省军政府不希望看到北洋的独裁影响自己的利益,国民党当权之后的局面显然会更有利。
    北京总统府发来电报,恭喜国民党大选胜利之余,敦促宋教仁三月底之前北上组阁。
    吴绍霆在二月底乘船从广州出发,于三月十日不声不响的抵达上海。在此之前他没有通知上海方面,纯粹是私人出行。到达上海的当天,他在外滩第二天他专程拜访了海藏楼,除了郑孝胥未曾见面之外,与岑春煊、曾熙和李瑞清相聚一会。龙济光在去年年底就离开了,去向不知所踪。
    在海藏楼客厅里,大家各自落座,仆从们奉上了茶点。吴绍霆与三位老人寒暄了一阵,聊了聊阔别大半年来的近况,随后他郑重向岑春煊说了道:“云公去年资助广东督府十万元,绍霆以及全广东人民十分感激在心,当初未能亲自登门拜谢,实在是礼数不周。今日专程拜访首要之事便是向云公表达再三谢意。”
    岑春煊哈哈笑了笑,挥了挥手说道:“吴都督千万别这么说,授受不起呀。吴都督你如今贵为一省之首,我不过是白身一人,只要吴都督能真心实意用这笔钱做实事,已然让我欣慰之至,若还亲自登门拜谢那可真是让我诚惶诚恐了。”
    吴绍霆微笑道:“云公雪中送炭、慷慨资助的大义,是我吴绍霆的恩人,也是我广东的恩人,云公若连绍霆代表全广东人民表示感谢都授受不起,那绍霆岂不是要回广东号召一百名群众代表赴沪再谢了?”
    岑春煊连忙推辞道:“吴都督这么说,那就是逼着我搬家了。”
    众人相继而笑。
    笑罢之后,吴绍霆调整了一下语气,说出正事来:“今日绍霆前来除了专程拜谢云公以及见过两位国粹大师之外,尚且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意欲请教,冒失之处请云公、南宗先生和北宗先生见谅海涵。”
    曾熙和李瑞清十分客气的谦让了一番,岑春煊平静的问道:“吴都督请讲。”
    吴绍霆说道:“云公是远近闻名的大人物,昔日官场上皆称‘南岑北袁’,云公如今虽然老骥伏枥,却不该失掉千里之志。南宗先生、北宗先生是如今国粹泰斗,若是在和平鼎盛的年代,那应该受到政府支持,大力弘扬国粹文化才是,岂会屈尊到鬻字为生呢?”
    曾熙与李瑞清对视一眼,两位老人不禁有些脸红,显得十分尴尬。
    岑春煊沉思了片刻,心中已经猜出了吴绍霆的意思,不过他却与曾、李二人一样保持沉默,什么话都没有说。
    吴绍霆接着说道:“先前之言,是绍霆斗胆冒犯,但也是绍霆心中焦虑所在。如今上海虽然平静如水,可毕竟权利的氛围太重,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只怕不利于云公、南宗先生和北宗先生在此颐养。不论云公是否出世,也不论南宗先生、北宗先生是否迫于生计,绍霆愿意恳邀三位先生南下。”
    “吴都督希望我们去广东?”曾熙好奇的问了道。
    “正是,”吴绍霆点了点头,表情庄严,“虽然我广东不如上海繁荣富庶,然而南方气候宜人,加上广东去年业已完成统一,无论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适合三位前辈定居。除此之外,绍霆在一月份时与本省诸多爱国企业家、侨商会商,决议在广州成立国学院,旨在尽可能的保全和弘扬国粹文化。”
    他顿了顿,又说道:“绍霆年轻资浅,略懂带兵作战,却不谙民政治理。纵然云公淡然出世不愿入仕,然而云公若能迁往广州寓居,绍霆时常能拜访云公请教治政之道,于绍霆于广东都是一大幸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