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月 2006年第04期-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用政治家的目光来观察诸葛亮的行为方式,也真让今人有些不好的看法。咱们试着分析分析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一个精英人才,因为一直不肯将就着就业,一直在社会上闲散着没找着合适的工作。忽一日,被刚刚成立的一个民营企业,正忙着四处招工的老板刘备发现了,天,这不一个人才吗,咱们得用啊。上门找他去。于是刘备亲自出马,三顾茅庐(那是茅庐吗?大院子住着,几室几厅,还有用人使唤着。家里有钱啊,要不怎么不急着找工作呢)。诸葛亮当然不会轻易就答应,他得端着点儿,刘备还得来第三回,诸葛亮懂得事不过三的道理,如果再端着,人家刘备或许就不来了,那岂不是真的成了把诸葛亮给晒了。好,第三次,刘备总算见着这位诸葛亮了。读者注意,这时候诸葛亮还是端着,表示自己真是不愿意上班就业。他就要的这个劲儿,刘备好说歹说,总算把这位诸葛亮先生给高薪聘请了出来,诸葛亮由此正式在刘备的企业里上班了。读《三国》读到这里,都得佩服诸葛亮聪明狡猾。这样牛哄哄地出来就业,老板肯定不会低看。当代的一些文人,真是不及人家诸葛亮万分之一,狗肚子装不下二两香油。甭说“三顾”了,领导还没有“顾”的意思呢,伯:就嚷嚷得满大街都知道了。别说领导亲自找上门来了,领导也就是在大会上虚乎着夸奖几句,还不一定认得他是谁呢,他就得激动得要犯心脏病,就赶紧着往前凑合了,出示学历证明了,出示获奖证书了,盼着领导提拔,显得浮浅。诸葛亮是什么人?人家知道上赶着不是买卖,人家得看看刘备是不是真心实意,头两回根本就见不着面,刘备扑了两次空,也一定留下话了,也留名片了,也一定留下电话号码了,可是人家诸葛亮并不回电话。 
  诸葛亮在刘备的公司就业之后,还真是努力工作,出谋划策帮着刘备跟曹操对着干。这也说得过去,谁让你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呢?用现代话讲,企业之间竞争嘛,不把你曹老板的企业整垮,我们刘老板这个企业怎么生存呢?这里边没有双赢的空间。市场份额就这么大,谁嘴大嘴快谁沾光,谁吃着了算谁的。优胜劣汰嘛。可是诸葛亮鼓动着刘备跟东吴闹事,就真有点说不过去了。你处心积虑地借了人家的荆州住着,到期赖着不还,每月的租金还不交,这不是欺侮人家老孙家里人老实吗?把人家的大管家周瑜活活气死了。后人都说周先生气量狭窄,这事搭在谁头上谁不说难受?让人家赖账不还,还不许生气,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周瑜也是够冤的,被人欺侮死,还落个小心眼儿的名声。这事儿还不算完呢。周瑜死了,诸葛亮还真好意思大着一张脸去参加周瑜先生的追悼会,还在追悼会上一个劲地哭丧。这不是明摆着猫哭耗子吗?直哭得东吴的将军们一个个心里发酸也跟着抹眼泪。书读到这里,谈歌真是悲愤交加啊,你说这东吴的干部们不都是一群傻蛋吗?莫非一个个的脑子都进水了?没进水?那就是让门给挤了?让驴给踢了?我喜欢听京戏,可就是不愿听这一出《卧龙吊孝》,诸葛亮在这段唱里边一个劲地虚头八脑地表扬人家周瑜。可这真是一段好唱,还特有听众缘。据说当年要听言菊朋先生一出《卧龙吊孝》得多少多少大洋。言先生唱得真好,余生也晚,无缘谋面,我可是听过言先生的录音唱段,那的确是大师级的水平。可是我就是不喜欢听这出《卧龙吊孝》。我就弄不懂,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听猫哭耗子。这不明摆着做假吗?拿着孙权和他的部下当傻子捉弄,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作为一个政治家,这就是不讲诚信。说句不好听的话,政治这东西,本来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可就是让诸葛亮这些人物给弄脏了。 
  刘备临死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一个劲跟诸葛亮哭着说,哥们儿啊,我是真不行了,你跟我也多少年的交情了,咱哥们儿谁不知道谁啊?咱谁跟谁啊,如果刘禅的能力不行,你老兄就干脆把他免职了,你自己就当一把手算了。读《三国》读到这里,心里真是长气,人都快死了,还玩这套虚活儿?有人猜测说,那老刘是试探诸葛亮呢,看你诸葛亮怎么表态。其实帐后面藏着刀斧手呢,那砍刀和斧子都磨得快着呢,你诸葛亮敢答应接班儿,就当场把你给剁巴了。我不相信这种猜测,刘备跟诸葛亮相处多年,已经考察他多少年了,早把诸葛亮看得通通透透的了。给你几句好话,是为了让你保着我儿子,别跳槽,也别撂挑子。诸葛亮听了一劲儿磕头,一把鼻涕一把泪,表示自己坚决不能当第一把手。刘总啊,您这话说到哪儿去了?您就放心走吧。我自打进了您的企业,就从来没有过外心啊,我一定会紧密团结在以刘禅董事长为核心领袖的周围,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胜利。刘备这才一闭眼,算是放心地走了。 
  可是刘备千算万算还是失算,他就是没有考虑好问题的另一方面,诸葛亮不是一把手(宰相相当于总经理,董事长是刘禅),可大权都他一个人拿着,他就成了实际上的一把手。诸葛亮早把这账算清楚了。当不当皇上的,我说了算就是了。刘禅当了几十年的皇上,屁本事没有。说好听点,都是让诸葛亮给宠的惯的,说难听点,刘禅一接班儿就让诸葛亮控制起来了,没有实践的机会嘛。后人猜测,刘禅董事长也肯定跟诸葛亮谈过这个问题,丞相啊,您看啊,我还年轻,得长本事啊。您看有什么工作,也让我亲自处理一下,长长工作经验嘛!诸葛亮会怎么说?他肯定会说,您啊,就是皇上,您还想干什么啊?吃喝玩乐享福得了,剩下的事儿我来做。您就不用费心了。这话听着受用,可是真害人。诸葛亮大权独揽,一手遮天。书上说他是事必躬亲,这话得分析,其实就是小小不言的事儿他都得做主儿,下边来人吃个客饭,食堂想雇用个临时工,估计也得他批条子。这刘禅还有什么戏唱啊。他等于是一个橡皮图章了。开会讨论时,刘禅光剩下举手了。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啊。就算诸葛亮不死,一旦人家诸葛亮甩脸子,或者跳槽走人,你刘禅可就给晾在岸上了。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可不能把宝都押在一个人身上。诸葛亮在位的时候,就没让刘禅插手工作过,这位刘后主,什么深入基层啦,联系群众啦,调查研究啦,连前线视察工作都没有去过一次。诸葛亮死后,刘禅傻眼了。现代企业制度里,无论聘用的总经理多么能干,董事长是不能不管事的。说实话,这是刘禅家里的买卖啊,怎么能让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呢?人们读《三国演义》,都骂刘禅窝囊,其实这里边刘禅的责任并不大,想想看,刘禅接班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多岁,正是一个浑身是劲的热血年龄,阳光青年。这般年纪的青年人,任凭干什么工作都不会怵头。怎么可能窝窝囊囊的啥也干不成呢?他能不窝囊吗?他什么事儿都主不了,什么事儿都不知道,什么也不让他干,他等于是让诸葛亮给架空了,软禁了。他一点实践的机会都没有啊。写到这里,想到我所在地的一家民营企业,生产一种环保设备,挺畅销,经营了十几年,成了当地的一家名牌企业,创业之初从北京聘请了一个总经理,这位总经理精明能干,十年下来,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董事长倒是挺放心,可是这位董事长不幸出车祸去世了。董事长的儿子接班了,可是这董事长的儿子年纪小啊,才二十多岁,企业里的什么事情都不懂,他想介入一下经营上的事情,可是总经理就是不让他介入,他就跟总经理发生了矛盾。两个人争论了几回,这一下,总经理生气了,拍屁股走人了。并且带走了一大帮企业的技术人才,还把一些业务关系都带走了,在南方另起炉灶,开了一家同样的企业,就把小董事长的这家企业弄垮了。这叫什么事儿啊?你说,这小董事长是不是跟刘禅似的啊?如此说,诸葛亮把刘禅给害苦了。 
  再说诸葛亮伐魏这事儿,怎么听着都玄,且不说魏蜀吴这三家,蜀国是最弱的一家。而且刘备伐吴这一仗,倾国而出,已经被烧了一个连营七百里(一说八百里),这得多少钱啊,不说倾家荡产吧,国库也差不多都空了,财政不定出现多少赤字呢。总得休养生患些年头啊?也就是说,得缓缓劲啊,得发展生产啊。可诸葛亮不管不顾,一个劲地穷兵黩武,哭着闹着要伐魏。就蜀国那点家底子,老百姓还不够吃不够喝呢,没闹出农民起义来就不错了,诸葛亮还弄了个六出祁山。这得多少军费开支啊?我的天。如果不是诸葛亮这么一通折腾,就蜀国那个富裕地方,也不会闹得国民经济滑坡,让司马炎早早收拾了。这伐魏的事儿真是误国误民啊。用句现代的词儿,那一阵子蜀国的“三农”问题肯定少不了。 
  正确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句话讲得千真万确。反过来说,错误路线决定之后,干部也是决定的因素。如果这时有人抵制诸葛亮的错误路线,或许蜀国还有救。可这话是废话,谁能抵制诸葛亮呢?诸葛亮是一言堂啊,连刘禅都管不了。关键是诸葛亮亲自制定了这一条错误路线,不执行到底行吗?北伐中原,实在是一个经营方向上的错误,没有一点利润可言。如果承认了这一点,那么,诸葛亮干得越欢,就距离正确路线越远,刘家的企业就距离破产越近了。你诸葛亮倒是落了个虚名儿,鞠躬尽瘁,千古绝唱,可蜀国的老百姓就倒霉啦。甭说小康了,就咽菜吃糠吧。 
  中外历史上,这种教训实在不少。作为掌权者本人,魅力无限,神采飞扬,风度翩翩,要谈吐有谈吐,要威仪有威仪,他可以不贪不占,艰苦朴素,吃次的,穿旧的,也灿烂,也辉煌,走到哪里,都是一片片掌声欢迎.着,一束束鲜花簇拥着。可是这种场面和热闹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