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的怒火甚至不惜下诏狱为襄说话的地步,他玩这一出究竟是什么用意?

不管是什么用意,对于田伯光来说,只要不影响他在京中的计划就可以了

囚车被推走,兴犹未尽的京城百姓犹自在议论,然而就在这时,又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紧接着,一个浑身肮脏不堪的人纵马而来

“又出啥事了?”有人问道

“谁知道,最近啥事出来,我都不奇怪”

田伯光摇了摇头,这座京城就象现在的天气,被无尽的阴霾所笼罩,让人心中一点都不塌实

他领着众人继续向前,目的地是皇宫,真要劫夺崇祯,不摸清皇宫周围的路径是不成的但他们才前进了不足半里,便又听得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不知从哪些地方涌出的百姓,都在哄传着一句话:“败了”

“什么败了?”田伯光惊讶地问道

“高起潜败了,高起潜在保定中了李闯之计”被拉住的百姓喊了一声,人就消失不见了

就在这时,紫禁城中,绵延的钟声响起,那是崇祯在招文武百官议事街头上涌出的百姓,几乎在一瞬间又消失了,田伯光他们数人站在街中,看着这一幕,一时之间,都不禁心生感慨

高起潜所率除了京师三大营外,还有孙传庭苦心孤诣保存下来的一万多精锐,一共是五万余人,他们这一败,京城中已经没有再可战之兵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从西面居庸关将总兵唐通与宣大监军太监杜勋调回,指望着他们手中还有保护京城的力量了

田伯光叹了口气,天空中的阴霾仿佛也离地面近了一些

“马上估计就要行街禁了,我们去范公公外邸,托人与他联系上,好方便我们行事”他并没有过多的感慨,身为俞国振从山‘东饥民中救出来的虎卫少年,他们对大明的感情原本就不深,只不过亲身站在历史的大潮之中,让人忍不住唏嘘罢了

范闲虽然这几年不是很得意,但因为要仰仗他与襄联络,所以他的外邸倒是没有谁敢来骚扰田伯光一行进了之后,直到夜幕快降临,范闲才一脸愁苦地出现在他面前

“田将军,劳您久等了”见着田伯光,他立刻长揖行礼,态度前所未有的谦恭,看他这模样,田伯光便能判断出,情况极不乐观

“我听到景阳钟响了,天子召百官议事,可议出了什么结果?”

“还能有什么结果,内阁首辅周延儒之前单独面见陛下,恳请宣南海伯入京勤王,陛下不仅不允,还因为周延儒言辞激切,将之投入诏狱,其余百官哪个还敢出声?”

“然后呢?就这样不了了之?”

“陛下又重申前言,要各官勋戚捐钱募兵,结果国丈周奎只捐了一百两,其余人等你十两我五两,凑了一千两银子,这群死要钱的货色,朝廷都快没了,他们还要钱有什么用”

被一个贪财怕死的太监骂死要钱的货色朝中百官的品行由此可见了,而且若大一个朝廷,总共才凑了一千两银子——就是一个虎卫队正,要拿出一千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这下皇帝气疯了,有没有多拖几人出去砍脑袋?”虎卫听得津津有味,对崇祯他们可没有太多的同情心

与其同情崇祯,还不如同情那位将主母赠送的首饰都捐出来充作军资的小公主呢听闻这小公主最为景慕主公,可惜,年纪稍小了些,否则主公便是再多出一位夫人又有何不可

“皇爷能如何,现在皇爷也不敢乱砍人脑袋,弄得不好,等李闯来了偷偷打开城门岂不坏事?皇爷便问究竟如何应对,还发脾气说既不出力又不出财,还不出计,养文武百官何用于是百官这才献计献策,有说要召居庸关总兵周通的,有说调关宁军的……争论不休,最后之策,便是请皇爷下罪己诏,停征天下三饷,皇爷气得都说不出话最后也只能如此”

“这皇帝当得窝囊身边都是群什么样的人啊”

“确实,难怪官人信不过那些儒生虽然咱们那边也有不少儒生,可是未曾在调研员位置上做出点实事的,一个个就是发点钱将养着这些儒生,除了贪污,便只有一张嘴了”

“反正死的不是他们,死的是百姓,是皇帝,换了一个皇帝,他们照样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虎卫们的议论并不是什么鲜论调,乃是在襄日报上经常会出现的一种观点为何平时大谈忠孝节义的儒生,在流寇与建虏面前每每屈膝投降者多,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从未视自己为百姓,他们以为,他们是天生的统治者,要高出百姓一头,对百姓来说兵荒马乱的乱世,对他们来说却有可能是争权夺利的机会

这种人,无论嘴里说得多么天花乱坠,襄体系之下,都不需要

范闲听得虎卫这些议论,忍不住就点起头来,他脸红脖子粗地道:“实在如此,外朝一堆清流儒生,平日里骂我们阉竖,结果捐的银子却还没有我们多,还是南海伯高瞻远瞩,早就看出这些人不是玩意”

“你们捐了多少?”田伯光好奇地道

“我捐了,咳咳……那个……诸位要接公主走的话,还得赶紧,若是再晚了,怕是就走不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这个太监或许捐的比朝官要多些,但他们本质上和朝官是一路货色,眼见着大明朝树倒猢狲散,朝官还可以去朝里混个名堂,反正无论是李闯还是建虏坐了天下,总得任命他们这些儒生去治理天下,他们照样有权可掌有钱可捞而宦官么,朝怕是不会要这么许多,所以总得积攒上足够的银子,好管自己下辈子

“我们正准备着,但如今城中街禁,许多事情都办不成了,范公公,你能不能帮我们弄到通行腰牌,好能在城中便宜行事?”

“此事不难,就要委屈田将军,先充一个锦衣卫小旗”范闲这个时候哪会犹豫:“只不知田将军何时动身,小人也好准备”

“外头都是流寇,我们要安排好撤退线路,你放心,我这些日子就住在你这,只要我走,你立刻跟着动身就是细软什么的,收拾好来,免得到时收拾不及”

这话让范闲稍稍放下心来

双倍月票要结束了,大伙还有没有,有就投啊

—://。。

第八卷五五九、一城阴霾压紫禁(三)

更新时间:2013178:34:06本章字数:4919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京师仍然是一片阴霾,一大早,崇祯便在大殿中等待前来早朝的百官,他已经安排王承恩提督京营,主持京城防务,又将文武重臣安排于京城各门,就象以前应对建虏入侵一般

他也算是衰运连连,登基之后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建虏频频扣关入侵,流寇将中原、南直隶一带搅成一团浑水种种事情,在这十五年中接踵而来,他虽然频频下罪己诏,可是他心中明白,这些事情不是罪己诏能够解决的

无非就是胡弄一些百姓罢了,只不过现在,终于到了胡弄不下去的时候了

“王承恩,你提督京营主持防务,城上情形如何,将士士气如何,城中百姓如何?”

百官没有到齐之前,倒是一眼血丝的王承恩来了听得崇祯的问话,王承恩跪倒在地:“陛下,城中兵马,已经被高起潜尽数带走,奴婢只能招募勇壮充作城丁,便是加上锦衣卫和内监,城上每个人都得守着五六个垛口,实在是人手不足啊”

“京城里百万百姓,就招募不到忠勇之士?”

“陛下,不是没有忠勇之士,而是……实在是没有银钱,如今守城之人,每日也只有十五文,只够买粥吃,陛下,还是得想法子凑些银子,将眼前的难关先过了再说啊”

“让朕去哪儿变银子出来,朕又不是南海伯”

崇祯险些就爆了粗口他看着眼前零星的官员,心中恼怒至极,让这些官员掏些钱出来,他们一个个比最吝啬的土财主还要小气,而崇祯自己已经是真的没钱了

感受到他愤怒的目光,众人都纷纷低下头

“唐通到了哪儿,从居庸关过来一天功夫足够了?”崇祯又问道

“大军行进,一天未必能够,皇爷放心他定然……”

话还没有说完,外边又传来了噪杂声,不一会儿殿前武士进来,脸色惶恐不安:“陛下,唐总兵……唐总兵兵败了”

“什么,唐通怎么会兵败,他从居庸关来,谁能拦他?”

“李闯骑兵夜袭唐总兵……”

还没有听完那殿将武士的报告,崇祯就觉得眼前发晕,整个人直挺挺向后栽了过去幸好后面是龙椅,他沉重地摔进了龙椅之中,人的眼光也变得木讷起来

“这不是真的”他心中想

他自认不是一个差皇帝登基以来,夙夜忧叹,勤勤恳恳,从不耽于美色歌舞,也极少铺张浪费莫说历朝历代的庸主就是那些开国或者中兴之君,崇祯自认为也不比他们逊色多少

但如今,他偏偏走到了亡国之君的地步

“不,我还有路可走,我可以迁都,我可以和谈我可以……可以……”

崇祯心中是想迁都的,京畿经过建虏三次入侵,已经残败不堪,不足以在财力上支撑京城和边防迁到留都南‘京去,借助富庶繁华的江南之地,休养生息,将北边的沉重包袱扔掉,无论是扔给建虏还是闯贼,都能拖住他们的脚步然后他便可以在南方徐图恢复,反正他还年轻,才三十余岁,哪怕是十年生聚十年复仇,他也可以在六十岁之前回来

可是他又不愿意承担丢弃都城和祖宗皇陵的骂名,必须有一个大臣出面向他这样建议,然后他才能半推半就地采纳这个建议自然,这个大臣在正式南迁之后,也必须承担起丢失京师和皇陵的责任崇祯在心中不知发过多少次誓,只要有人出面担下这个责任,哪怕一时间他不得不将之贬窜,日后也必然要厚厚加恩

只不过这个时候,崇祯就完全忘了,孙承宗、卢象升等一心为国,结果是个什么下场的事情

初时他是属意周延儒,没有比周延儒适合提出这建议的人了,抛出一个首辅替罪,天下儒生的清议应该满足了但是周延儒这厮却一口咬定要让南海伯来勤王,难道他不知道建虏、闯逆来了,还可以迁都避之,若是俞国振来了,连迁都都不可能吗

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