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杨玉环一声惊叫,轻轻掩住嘴,“把公主一箭射死,这太可怕了。”

李隆基却眉头一皱,他记得奏折上说,吐蕃公主是从藤桥上跌入深涧而亡,并没有说是被射死,这是怎么回事?

他立刻回头对一名宦官道:“速去朕的御书房,把高仙芝的战报拿来。”

宦官飞奔而去,过了没多久,他取来了一本军报,李隆基接过,直接翻开第四页,只见上面写着:‘吐蕃公主奔至藤桥,唐军追至,吐蕃援军也到,山涧风急,吐蕃公主坠入山涧而亡,唐军遂断藤桥.....’

杨花花和杨玉环也凑上前看,杨花花忽然道:“四妹,你看出来没有,这段话里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杨玉环不解地问道。

“这写报告的人很狡猾,他怕写假话有欺君之罪,可又不想说实话,便打个马虎眼,说什么山涧风急,让人感觉吐蕃公主是被山风吹下去的,可实际上山涧风和吐蕃公主坠亡没有一点关系,他根本就没写吐蕃公主为什么会坠崖?不用说了,肯定是被那个李七郎一箭射死的。”

“很这个有可能,断桥的立功将领就叫李庆安。”李隆基自言自语道。

“不是很有可能,肯定是,因为那个大胡子说露嘴了,其他军官都很生气。”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微微一笑道:“朕倒很想看一看这个毫不怜香惜玉的李七郎,他长什么样子?”

“他额上....”杨花花欲言又止,她媚然一笑道:“这个李七郎真的很与众不同,圣上明天不妨自己看一看。”

.......。

天下正文第五十章大殿封赏(上)

次日凌晨,天还没有亮,轰隆隆的鼓声忽然敲响了,惊醒了沉睡中的长安,早朝的时间到了。

自从李隆基在天宝四年册封杨玉环为贵妃,他上早朝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从三天一次早朝,渐渐变成了现在的每月逢五上早朝,今天是十二月初五,是十二月的第一次早朝。

天色还是黑沉沉的,但大街上已是马车随处可见,马车右辕上,橘红色的灯笼上写有主人的官衔和姓,比如御史中丞杨,这就是御史中丞杨钊的马车了,或者户部侍郎杨,这却又是户部侍郎杨慎衿的马车,

马车一辆接着一辆,夹杂着骑马的官员,浩浩荡荡向丹凤门方向驶去。

此刻卯时未到,丹凤门广场上聚满了官员,他们正三三两两低声交谈。

安禄山昨晚在雪地里站了一个时辰,回去后便有点伤了风寒,如果是平常,他或许就请个假了,但今天是安西军的受封,他若请假,就有点......

安禄山昏昏沉沉地坐在台阶上,他谁也不想理睬,这时御史中丞杨钊远远走来,躬身施礼笑道:“安大将军,怎么坐在此处?”

杨钊就是后来的杨国忠,他是杨贵妃的族兄,身材高大,一表人才,去年刚进京,短短一年时间,他便从一个巴蜀小官混到了御史中丞,并兼任其他十几个职位,升职之快,已挤身进了大唐高层的行列。

安禄山吃力地站起身笑的:“让杨中丞见笑了,昨晚受了点风寒,身体虚弱,便坐下休息。”

“哦!原来如此。”杨钊上前一步,又低声道:“不知昨天小将军之事处理得如何了,要不要我帮忙?”

“多谢杨中丞美意,这件事已经平息了,没办法,今天是嘉奖安西军,我生病了来也得来。”

“哼!拿下个小小的边疆小国就如此兴师动众,大将军北拒契丹,立下无数功绩,也未见什么含元殿大赏,这未免也太厚此薄彼了。”

安禄山见杨钊居然不知道拿下小勃律的重要性,不由暗暗鄙夷,不过杨钊的口气中明显有讨好他的意思,他心中不由一动,这杨钊可是贵妃的族兄,如果能笼络住他,那岂不是就沾上了贵妃势力,自己怎么没有早点想到呢?

直到今天,安禄山才突然发现杨钊的重要性,心中又是懊恼又是惊喜,连忙笑道:“杨中丞,什么时候到我府上喝杯水酒,我给中丞看一看幽州的绝色美女。”

杨钊大喜,他早想和安禄山搭上关系了,而且还有绝色美女等候,他急忙道:“后天正好有空,我后天过来,如何?”

“那就一言为定!”

两人一起仰天笑了起来,这时,含元殿上传来一声浑厚的钟声,一名殿中监官员走出来高声宣道:“卯时一刻已到,升朝!”

丹凤广场上数千名官员立刻排成了两队,大唐的朝会有小朝、中朝和大朝之分,小朝主要是临时有要事才召集的朝会,这是由从三品以上官员参加,一般在紫宸殿或者延英殿举行,讨论军国大事。

而中朝一般是指每天早上的朝会,五品以上职事官都要参加,这是大唐最频繁的朝会,像今天逢五的朝会,也是属于中朝,大多在宣政殿举行,但今天在含元殿举行,官阶又降到七品以上,不限职事官,这就有大朝的意思了。

大朝是每年五月初一和外国使臣集体觐见时在含元殿举行,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

“百官进殿!”

二千余名官员分成两列,左列由门下侍中左相陈希烈率领,右列由中书令右相李林甫率领,按品级依次排列,走上高高的龙尾道,向气势恢宏的含元大殿鱼贯而去。

含元殿极为宽阔,南北长四百余步,东西广五百余步,可容纳万人,它巍峨地屹立于龙首原南沿之上,极目远眺,终南山清晰可见,长安街道尽收眼底。

进入大殿光线充足,但越往里走,就渐渐变得昏暗,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榻上,他可以清晰地看见群臣,但群臣却看不清他,这就显出大唐皇帝的神秘与威严。

群臣进殿,从三品以上官员都有席位,可坐听朝政,而四品以上官员都在后面站立,按三省六部九卿五寺以及散官的顺序依次排列。

大殿里窃窃私语,议论着今天早朝的内容,今天早朝就只有一个议题,嘉奖安西军小勃律之战。

李林甫闭目养神,可眼角余光不时瞟向坐在玉阶之上的一个男子,他头戴三梁冠、身着绛纱袍、腰系大带,目光沉静,嘴角带着一丝淡然的笑意,这个男子便是大唐皇太子李亨,从开元二十五年前太子李瑛被废而得册立开始,至今已近十年,一直便战战兢兢地生活在他父亲,大唐天子李隆基至高无上的皇权之下。

李林甫为拥立寿王李瑁为太子,曾不遗余力地反对李亨为太子,所以,当李亨被册立后,便成为李林甫的眼中钉、肉中刺,在李隆基的默许之下,他一次一次打击太子,天宝五年初,爆发了韦坚案,韦坚是太子妃之兄,刑部尚书,正月十五,他私会太子,被李林甫指使御史弹劾,又牵连进了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韦坚与皇甫惟明被流放后处死,太子李亨被迫休掉了太子妃。

同年十一月,杜有邻案又爆发,杜有邻是太子宠妃杜良娣之父,因被告发谋反而被杖毙,为了撇清与杜有邻案关系,太子又被迫休掉了宠妃杜良娣。

一年内休掉了两个妻子,使太子李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变得沉默了,极少离开皇宫,今天是逢五朝会,他按礼制前来参加朝会。

此时,李亨的心情十分平静,仿佛小勃律之战与他没有半点关系。

“皇帝陛下驾到!”

殿中少监一声长喝,官员们纷纷站起身,大殿里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李亨也站起身,他垂手而立,等待父皇驾临。

一声钟响,四十名宦官分两列进入,紧接着是近百名御前带刀侍卫鱼贯而入,腰挎银装仪刀,手执玉锤金戈,分列玉阶两边,最后是十六名宫娥,手握宫扇、罗盖,簇拥着大唐天子李隆基进殿。

今天是正式临朝,李隆基也不再穿常服,他身穿绣龙大裘,头戴天子衮冕,白珠九旒垂在面前,高力士怀抱圣旨,立在他身后。

李隆基坐定,环视了众臣一眼,众臣一齐躬身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整齐响亮,李隆基满意地点点头,一摆手,“众爱卿平身!”

“陛下有旨,百官归位!”

“谢陛下!”百官纷纷返回自己的队列,各位高官也坐了下来,趁这个空挡,李隆基笑着问太子李亨道:“皇儿最近身体可好?”

李亨连忙欠身道:“回禀父皇,儿臣身体尚好。”

李隆基点点头又道:“朕闻你已两月不出宫门,这也不对,你是太子,当遍访民情,知民间疾苦,况且马球大赛即将开始,朕也希望你常去看一看,散散心。”

“儿臣遵旨!”

这时,高力士低声提醒道:“陛下,开始了。”

李隆基收敛心神,对众臣缓缓道:“今天的议题,想必各位爱卿已经知晓,安西军攻占小勃律,威震西域,重振朕大唐天可汗的威名,其功在社稷,不可不赏,朕正式决定,主帅高仙芝取代夫蒙灵察,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并加封鸿胪寺卿、御史中丞,安西军赏钱三十万贯,绢十五万匹。”

说到这里,李隆基停住,由殿中少监高声宣布,“高仙芝取代夫蒙灵察,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并加封鸿胪寺卿、御史中丞,安西军赏钱三十万贯,绢十五万匹。”

李隆基微微点头,又道:“安西军能历尽艰辛,取得小勃律战役胜利,是三军将士奋勇杀敌所致,朕今天要特地封赏二十四名安西军有功将士,宣他们进殿!”

“宣安西军将士进殿!”

天下正文第五十一章大殿封赏(下)

“宣安西军将士进殿!”

......

“宣安西军将士进殿!”

......

呼喝声一声声传了下去,片刻从栖凤阁旁的便道上走出来一行人,正是安西军将士二十四人,他们有的身着军服,有的身着白衣,这是大唐的礼仪,无官职平民或士兵参见皇帝必须要身着白衣,白色是大唐的国色,白衣也就是尊贵的衣服。

李嗣业昂首挺胸,率先走进了含元殿,其次便是李庆安,排第三应该是大将席元庆,但席元庆率军驻守小勃律,无法东来受赏,跟在李庆安身后便是荔非守瑜、再其次是贺娄余润、荔非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