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王?”李隆基的头忽然有点大。他这才想起,董延光是庆王之人。不用说,他一定是找庆王求情去了。

“还有呢?”

“还有,就是董延光又找到了京兆府少尹鲜于明叔,他们在一起商谈了半个时辰。”

“传联的旨意,宣庆王和京兆府少尹鲜于叔明锐见。”

这时,殿外传来了高喝,“安西中郎将李庆安已到,在殿外等候。

“宣他进殿!”

“圣上又旨,宣安西中郎将李庆安炮见!”

随着侍卫的高喝声,李庆安匆匆走进了大殿,他也听说了董延光被刺杀一事,令他又喜又忧,喜是董延光被杀,大仇得报,而忧是这下手之人手段毒辣,就在自己即将被封赏的前夕杀人,让自己背上了嫌疑,显然是为了影响自己明天的封赏。此人会是谁?

他上前躬身施礼,“臣李庆安参见陛下!”

李隆基注视着他问道:“李将军,董延光被杀一事,想必你也知道了,联只想问你一句话,董延光是否你所杀?”

“臣虽恨董延光,恨不得亲手杀了他,但陛下曾答应过,会给安西军一个交代,所以臣在等待陛下的处罚,绝不会擅自杀人,董延光绝不是臣所杀。”

“陛下,老奴也可证明董延光不是李将军所杀。”

高力士慢慢走了出来,道:“李将军的亲随昨晚都在我府上,一直未离开过,老奴亲眼所见,而董延光虽然被二百人所杀,但应该和李将军没有关系。”

李隆基又瞥了一眼李林甫道:“相国以为呢?”

李林甫轻叹一声道:“李庆安可用之人皆已阵亡,臣同意高大将军所言。”

李隆基这才点点头道:“李将军,你否认杀了董延光,联相信你在联面前不会说谎,你退下吧!沐浴更衣,等待明日早朝。”

李庆安一颗心落下,“臣谢陛下!”

他又对高力士和李林甫躬身道:“谢高翁和相国主持公正。”

他慢慢退下了,这时,一名宦官上前道:“陛下,庆王病重不能行,他请求改日上殿。”

李林甫和陈希烈同时交换了一个眼色,一定是庆王所为,董延光就是他的人,他怕董延光狗急跳墙暴露什么,便杀人灭口。

李隆基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他显然也想到了什么,大殿里鸦雀无声,气氛有些尴尬,这时殿外传来侍卫高喝:“京兆少尹鲜于叔明觐见。”

这一声喊来得非常及时,打破了大殿的尴尬,李隆慕立刻道:“宣他觐见。”

“宣京兆少尹鲜于叔明觐见!”

鲜于叔明快步走了进来,董延光这一死。他便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一劫。他心中悔恨不已,他的一时义气,竟然将自己陷于死地。

他一进殿便跪下道:“臣鲜于叔明叩见陛下!”

“鲜于少尹,联不想再和你解释什么,昨天董延光找你做什么,你都做了什么?你从实招来吧!”

李隆基心中已经动了杀机,董延光之死他必须有个交代,但哥舒翰和李庆安他都不想动,庆王自然也不会问罪,只有这个鲜于叔明,他又是京兆少尹,有条件将二百黑衣人安排进长安,他便是最好的替罪羊。

鲜于叔明也听出了李隆基口气中的不善,他吓得连忙道:“陛下,臣与董延光私交很好,他自知罪孽深重,欲出一万贯钱和一千亩上田脱罪。因为臣认识剑南节度府长史杨钊,他便请臣牵线,请杨钊帮他说话。”

大殿里所有人的心都霎时悬了起来,这个鲜于叔明当真是不想活了。居然把杨家也扯进来了,李隆基眼中的杀机更加凛冽,他按了按腰间玉带,冷冷道:“然后呢?”

鲜于叔明满头大汗,他也知道死神离他越来越近了,他索性心一横道:“杨中承不肯帮忙,说要考虑一下。但不到半个时辰,他便派人送来一张纸条,让臣和董延光去找光禄寺卿杨锗。”

不等李隆基的喝断声喊出,他摸出怀中纸条,又急道:“杨结收了董延光的一千两黄金和一千雷田地契,一口答应帮忙说情,这就是杨钊写的纸条,请陛下明辨。”

他一口气说完,将纸条高高举起。这张纸条本来是杨钊写给杨结的介绍信,但杨铅听说有贿略,纸条根本就没要,现在成了鲜于叔明手中的证据。

正是这张纸条奇峰突起,将李隆基拖出去技毙的怒喝堵住口中,大殿上一片寂静,事情居然把杨家也扯进来了,而且是公开受贿,连陈希烈也暗暗叹息,这个杨结何其之蠢。居然敢收董延光的贿赔,太自以为是了。

一名宦官接过鲜于叔明的纸条,呈给了李隆基,纸条是杨钊手书,上面只有一句话:董延光不死,重创李庆安。

李隆基渐渐眯起了眼睛,好一个杨钊,果然是无毒不丈夫,竟把祸水引到了族兄身上,不错,果然够心黑手狠。

李隆基忽然一声怒喝:“好一个京兆少尹,竟胆敢公开贿略大臣,又利用职权引贼人入京,杀人灭口。来人!将他拖出去技毙。”

“陛下,臣无罪,杀董延光不是我!”

已经没有机会给他分辩了,数十名侍卫一涌而上,将他一把拖了出去。

“臣冤枉!臣无罪!”

待鲜于叔明的喊声渐渐远去。李隆基又道:“杨钊之意是劝阻杨结不要受贿,但杨结鬼迷心窍。令人抚腕叹息。他虽是皇亲,但联也绝不姑息,传联的旨意,革除光禄寺卿杨铅一切职务,贬为庶民,并没收其所收董延光贿赔,董延光在陇右之战中擅自违抗军令,导致安西军斥候营几近全军覆没,其死有余辜,革除其一切爵位,没收全部家产其家人流放岭南。”

李隆基以雷霆手段不到半天便处理了董延光被杀案,尽管人人都明白鲜于叔明做了替罪羊,但所有人都知道,现在谁敢再言此事,就是死路一条,董延光的议论声便在鲜于叔明的惨死中戛然而止。

紧接着,李隆基又下旨,正式升姚州都督、剑南剑南节度府长史杨利为新三任剑南节度使兼御史中承。

董延光之死令庆王李综乱了手脚,他网派出人,还没赶到保宁坊,便传来了董延光被杀了消息,他派出的人全部逃出了长安城,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所以当李隆基传他去兴庆宫面质时,他吓得魂不附体,以为是自己派出的人被抓住了,便称病不敢去。

此刻,李综正在对他儿子李俅和幕僚阎凯大发雷霆,正是他们的劝说。才让自己起了杀人灭口之心,不料被别人抢先一步,弄得他狼狈不堪。

“你们两个笨蛋!蠢货!自以为聪明,现在可好,董延光死了,我又平白添了嫌疑。你们以为父皇不知道是我干的吗?现在你们让我怎样去给父皇解释?”

李综气得面红耳赤,连拍桌子大吼。李俅和阎凯低着头,一声不敢吭,他们也没料到会有黄雀在后,使他们陷于被动,半天,阎凯才低声叹道:“殿下,不是属下无能。而是这个下手之人太高明,在节骨眼上杀了董延光,若不是圣上不想碰安西军和陇右军,这一次李庆安和哥舒翰都难逃嫌疑,殿下可以对圣上一口否认,只说自己是为了回避董延光案才称病不去,向圣上请罪,圣上会网开一面的。”

李琮觉得有理,他怒气稍平。对他二人又道:“现在我给你们二人三天时间,给我查清杀董延光的真凶。究竟幕后之人是谁?我决不能白白替人背了黑锅,听到没有?”

大家猜一猜是谁干的?

天下正文第一百四十七章临朝大封

四更刚过,天还未亮,黑沉沉的夜色依然笼罩在长安上空,忽然,轰隆隆的鼓声响彻了长安全城,今天是正月十三,是上元节放假前的最后一次上朝,也是天宝八年的第一次大朝。

大街小巷的灯火依次亮了,川流不息的马车在街头辚辚而行。

李林甫和往常一样,四更正从府中出发,他乘坐一辆宽大的马车,近百侍卫守护在马车两旁,之盏插红色的灯笼挂在马车旁,灯笼上黑色的“右相国。三个字格外明显。

李林甫今天心情不是很好,昨天圣上不准董延光案过夜,以一种强横霸道的方式,硬生生了结了案子,这个他可以理解,毕竟陇右大赏关系到振奋军国民心,决不能让董延光影响到他策划已久的大事。

但杨家之事却让他忧心,虽然圣上以革除杨铅之职的方式处罚了杨家,但杨家并没有伤筋动骨,相反,杨钊却获得了剑南节度使之职,革除杨铅反而是一种去其腐叶。培植杨家壮大的手段,令李林甫暗暗叹息,杨钊以一种不可逆转之势,加速向相国之位而去。

自己该如何遏制他?李林甫不由想到了李庆安,这是似乎是唯个可以与杨钊相抗衡的人物,也是自己可以利用之人。

想到“利用。二字,李林甫嘴角又泛起一丝苦笑,他发现自己走错了一步棋,同样是拉拢,高力士却比他高明得多,以一种细润的方式,牢牢将李庆安拉在他身边,而自己却将李庆安当做一架风筝,现在风筝越飞越高,线越拉越紧,他已经感觉到李庆安即将脱离他的控制了。

他还剩下什么手段?姜舞衣各,李林甫自己都没把握了

从平康坊出发,马车转了弯便上了大路,远远的,十几辆大臣的马车徐徐而行,马车上的灯笼在夜色中格外明亮,“相国!”一辆马车飞驰而来,两边跟着二十几名身材魁梧的侍卫,马车上也有一盏灯笼,上书“范阳安。三个字,是安禄山的马车。

安禄山也是进京述职,今天同样要参加早朝,安禄山的马车飞驰上前,停在李林甫马车前,他从车里艰难地走出,躬身施礼道:“轧牵郎参见相国。”

李林甫拉开一条车帘,温和地笑道:“安帅什么时候进京的,我竟不知道?”

“相国,卑职三天前进京,感恙病倒,未能来拜见相国,请相国恕罪!”

“哦!病了,那身体好点了吗?”

李林甫那似笑非笑的表情让安禄山后背一阵阵发冷,他强挤谄容笑道:“回禀相国的话,卑职身体已经好多了,多谢相国关心。”

“把身子养好,多为国立功。这次陇右立了大功,本相希望下一次就是表彰范阳军。”

“卑职一定多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