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之门1619-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良玉一方面出于一种想要看看王书辉真正的练兵能力的考虑。一方面,也是急于看到自己恩师手下强兵风采的马祥麟的撺掇。她还就真的就对复兴军志愿营的士兵,下达了试探性进攻的命令。

因为早就已经达成了协议。秦良玉对部队有指挥权,但是白杆兵方面去不能插手复兴军的作战过程。所以,局面一时间成了一种,五百个训练有素的复兴军战士有条不紊的布置阵地,而已经结成防御阵型的五千白杆兵就在旁边看着的情况。

不知道秦良玉是怎么想的的秦民屏心中大怒。他以为这是自己的姐姐在辽东受了气,拿同样是辽东将门出身的王书辉的部队出气。

不过,秦民屏并没有跑到自己的姐姐那里瞎胡闹,毕竟,作为一个将领,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和主将闹意见的时候。他命令自己的部队做好准备,他要随时的接应王家侄儿好不容易弄出来的五百家丁。

(蓄养家丁是辽东将门的习惯。一般来说,兵甲齐备的部队,都是辽东将门花了大价钱、大投资,武装起来的。秦民屏看到复兴军战士人人穿胸甲,戴藤帽,用的又都是长火枪。就误认为他们是王书辉的家丁。)

与自己的母亲和舅舅不同,马祥麟对于复兴军的了解更加深入一些。他并不觉得自己便宜老师的五百精兵会有什么大的损失。毕竟,复兴军帮助他训练出来的五百火枪兵,在战场上有多牛b,他可是有亲身的体会的。

不过,对于王老师亲自练出来的精兵,马祥麟的兴趣是很大的。比如说,那五门看起来像是玩具一样的小炮(全重只有一千斤的格鲁森57mm山炮,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确实是小玩意一样的东西。红衣大炮都是两三吨重的东西,他们把那个玩意才当成是大炮)。在马祥麟眼里,好像是个玩笑一样的东西。

可是复兴军志愿营炮兵连的士兵们,却把她们奉为珍宝一样的对待。特别是他们拿着那些被刷成换黄颜色的炮弹时,一副满脸发绿,小心翼翼的模样。这让马祥麟对于这几门小炮特别的关注。

果然,只见复兴军志愿营,折腾了一个下午,用些杆子架子之类的东西,到处比划了好长时间之后(战场测量),复兴军志愿营才进入了预设阵地。

炮兵连的战士们把五门安装好的火炮,排放在阵地前。每门炮后面都有七八个人伺候。这时候,马祥麟还以为可以见识这些小东西的威力了呢。没想到,那些大炮后的人,又开始拿出千里镜之类的东西,互相比比划划呼呼喊喊起来(观测和瞄准过程)。

正在马祥麟和白杆兵的将领们全都彻底的厌烦,精气神全部懈怠了起来的时候。突然间,大炮打响了。在这之后,这五门小炮,就开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开始不断的,连续的向着佛图关的大门,猛烈的倾泻着炮弹。

苦味酸炮弹的威力不是很好形容。虽然复兴会的炮兵,使用的不过是小口径的工艺成熟的苦味酸填装的炮弹。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讲,苦味酸咋药的威力,是可以计算的。一斤苦味酸咋药的威力,差不多是一百斤黑火药的威力。

对于明代人来说,黑火药填装的开花炮弹他们都基本没怎么见过。那么,威力是黑火药一百倍的苦味酸咋药的威力,他们是无法理解的。

复兴会在实验生产阿司匹林成功以后,就开始尝试使用工业化的手段,进行苦味酸的生产了。这就是为什么苦味酸先被发明了出来,王书辉想要的以硅藻土吸附硝化甘油制成的达纳咋药,还没有出现在复兴会的原因。

惊天动地的大爆炸,难以想象的大火。不仅城关上的守关敌军,一瞬间就灰飞烟灭了,就是整个白杆兵,都产生了一阵巨大的混乱。

一时间,被惊呆了的白杆兵的将领们,都忘记了弹压部队,就那么放任部队的慌乱。

最先从巨大的震惊中恢复过过来的秦良玉,第一反应居然也不是下令安抚部队。这位经历了无数战阵,已经年近半百的巾帼女英雄,看着一声不响,满脸麻木的复兴军士兵们。再看着正在用一种和谐的频率,平静的继续发射着炮弹的复兴军炮兵们,心中没有任何胜利底定的高兴,而是一片冰凉。

她最先就想到的是:王书辉这个人,简直是无法抗衡的。

。。。

第173章审判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不要把地主在私下里杀掉。我们要对地主进行公开的审判。地主有没有罪,地主该不该死,我们让人民群众来决定。”

——1622年·王书辉·《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复兴会现在又有了一项新的举措。那就是在给地主开批斗会之前,要先“放告”。

所谓放告,指的是安抚群众,安置群众之后,搜集地主们的罪证。当然了,这里面还有这样一个方面的问题。一般在“放告”活动开始之前,大家都已经看过很多宣传剧目了。比如《白毛女》,比如《半夜鸡叫》,比如《收租院》(复兴会排练的话剧)等。

复兴会所有的政策制定,除了大的方针政策性的东西以外,大部分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现炒现卖。这不是说王书辉缺乏长远的规划。而是对于他这个穿越者来说,在明朝末年这个环境里,很多东西,都是在遇到了之后,他才能想得到的。

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办法。这就是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好在和那种“摸着石头过河”不同,王书辉知道河的对岸,是一条康庄大道。

过去,复兴会也有专门的针对地主的政策,比如开批斗会。但是,这些批斗会里虽然也有当地的百姓在台上诉苦追责的环节,但批斗会的主导者是复兴会。在王书辉看来,人民群众热情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更主要的是,王书辉对于让老百姓主导批斗会缺乏信心。他不是非常肯定,老百姓能不能狠下心来,和地主们决裂。

但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让王书辉改变了他的看法。他遇到了一个叫陈立的年轻人。

陈立今年十五岁,原本是大冶县人。他的父亲陈大保是个读书人出身。因为一直没能考上举人,这个陈大保就弃学经商,开始做起买卖来。

在封建社会里,商人的身份真的很奇特。在统治阶级内部,商人这个身份在嘴上被那些人所鄙视。说商人全都“囤积居奇”,“无奸不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做商人的人,往往都是这些嘴上骂着商人的人。

以在现在风头最盛的东林党来说,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东林党人,不仅是大地主,而且还是大商人。

这些商人主要从事是三个方面的生意。一个是纺织业,一个是盐业,一个是粮食买卖。

其中纺织业方面,他们贸易对象主要是针对老百姓的。其中一些大商人,还涉足对外贸易,把自己的产品远销外国。依靠着他们在朝廷中的代言人,打着“不与民争利”的招牌,他们一直对抗朝廷向他们征收的商税。

盐业买卖就不用说了。官私两盐他们都要插足,名垂明清两代的两淮盐商就是这么来的。

这些人做的第三项买卖才是最无耻黑心的买卖,那就是粮食生意。

为什么我们要说地主们的粮食生意最无耻最黑心呢。在这里,我们就说一说在张居正的改革之后,他们的做法。

张居正改革的核心,是不再征收实物税,对税收实现货币化。不再从老百姓手里收粮食,而是直接收银子。

如果你是个农民,你不是那些举人进士,可以完全的免税,所以你是必须要上缴皇粮国税的。

但是,作为一个农民,即使你获得了丰收,可是你也没什么钱啊。想要交税,你就必须把自己手里的粮食卖掉换钱。粮食一般卖给谁呢?只能卖给本地的粮商。

本地的粮商,就是那些大地主们。

在大明朝的南方地区,一般要收两次的税。一个是夏税一个是秋税。这两个税收,都是要在夏收和秋收之后开始征收的。我们在这里不说身兼地主和粮商的当地土豪劣绅是怎么把税收转嫁到自耕农和佃农头上的。我们只说这个税收的问题。

在夏收和秋收之后,老百姓手里有了粮食。为了能够交税,他们都非常着急的想要把自己手中的粮食卖掉。这个时候,就形成了卖方市场。

身兼地主的粮商们自己手中就有大量的粮食,所以,他们一定要努力的打压粮价的。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买入粮食,这就导致了农民不得不把更多的粮食卖给地主,以此完成税收。

这样一来,农民手中留下的粮食就变得很少了。

农民们留在手中的粮食不能糊口,一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向低价购买了他们粮食的地主兼粮商们,去买粮食糊口。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卖方市场。

地主兼粮商,就会用高价把他们用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的粮食卖给农民们。

很多地少的农民,和那些一点地都没有的佃农们,就必须向地主借高利贷。

高利贷是驴打滚的。一年过后,自耕农就变成了佃农,而佃农就变成了农奴了。地主,就是这样变成更大的地主,自耕农就是这样变成农奴,最后,整个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就都掌握在了大地主们的手中。

你看,卖布的人是地主,卖盐的人是地主,卖粮食的是地主,放高利贷的也是地主。这就是为什么说封建社会的核心是封建土地制度,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原因。

地主们手中掌握了人,掌握了物,掌握了一切生产资料并使农民们变成了依附他们生存的农奴。他们干什么都是获利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阶级社会是个赢者通吃社会的原因了。

陈大保可没有多少土地。作为一个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陈大保的个人能力也不强,可是他开的小店却生意兴隆。这不是没有原因的,那是因为他娶了个精明能干的老婆。

陈大保的老婆吴氏身世很离奇,她是在十六年前在一场大饥荒中,从外地逃荒到了大冶县的。虽然为了在灾年中自保,吴氏毁了自己的容貌。可是即使如此,吴氏艳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