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非文学史-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起普遍的重视。小说写一个苏丹青年接受西方教育后,由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而引起思想上的矛盾,反映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阿拉伯人还面临一个严重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即巴勒斯坦问题,它是帝国主义一手策划造成的。上百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民切望回到自己的家园。为了收复失去的土地和民族权利,他们同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斗争。因此,巴勒斯坦问题也是现代阿拉伯文学作品反映的一个重要主题。格桑·卡纳法尼(1936…1972)是当代最著名的巴勒斯坦作家,他的小说《阳光下的人们》(1963)、《重返海发》受到普遍的赞许。小说《阳光下的人们》描写了属于老、中、青三代的巴勒斯坦人,藏在运水车的空罐内,偷渡到“黄金之国”科威特去的故事。车到边界,司机被一个官员无理纠缠,由于时间过长,在中午灼热的太阳下,三人终于窒息而死。恐惧和懦弱使他们在死亡临近时也不敢敲击水罐。小说通过写实与寓意,指出巴勒斯坦人消极逃避苦难是行不通的;他们的出路只有反抗。格桑在这部小说里,第一次提出了每一个巴勒斯坦人应该是一个战士的口号。小说出版后,震动了阿拉伯文学界。在格桑的创作中,巴勒斯坦这个命题总是贯穿整个作品的始终,他常用提示和象征的方法引导读者去思考巴勒斯坦问题,他为战斗的巴勒斯坦文学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现代阿拉伯文学中,与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反对本国专制统治相结合,反映人民群众的苦难、斗争和追求的倾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加强和发展。由于受到民族民主运动的鼓舞,用文艺这个武器及时地反映革命斗争的现实以及表现革命斗争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已经成为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的职责。他们在作品中,不论是小说、剧本、杂文或诗歌,描写了普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各个阶层的人物,表现了生活的脉搏和时代的气息。 
  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作家深入生活,置身于群众之中,他们站在进步、民主和社会公正的立场,创作出反映人民大众生活的作品,创作出表现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斗争的小说,这是阿拉伯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可喜现象。新的形势发展,为阿拉伯作家的创作展示了新的前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邵基   
  埃及现代杰出的诗人艾哈迈德·邵基(1869…1932),是继埃及大诗人巴鲁迪之后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的中坚之一,由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被誉为“诗圣”、“诗王”,在阿拉伯世界极享盛名。 
  邵基出身于一个贵族官僚家庭,他的家族杂有阿拉伯、土耳其、库尔德和希腊人的血统。他四岁入私塾,从小受良好的教育,受阿拉伯文学的熏陶。在中学就学写诗,称颂国王,显露了擅长诗歌的天赋。在学校里他不仅学习了阿拉伯语,还学了法语,他的家庭环境又使他懂得了土耳其语。由于掌握了三种外语,这对他博古通今、熟练地驾驭语言、日后成为一位大诗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邵基在法律学校毕业后,1887年去法国留学,广泛地接触西方文化,读了拉封丹、雨果和拉马丁等法国文学家的作品。回国后,他在宫廷中供职,任国王阿拔斯二世御前诗人达二十年之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宣告废黜埃王,另立一贯亲英的侯赛因?卡米勒为国王。邵基对此写诗表示不满,于是英国人把他放逐到西班牙。 
  战后邵基回到埃及,正值埃及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他发觉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久埃及恢复了部分独立,邵基也恢复了自由。从此他不再在宫中作事,专门从事诗歌的创作。 
  邵基博闻强记,聪颖过人。他有坚实的阿拉伯文学基础,他以阿拉伯中古时期大诗人艾布?努瓦斯,布赫图里、艾布?泰马姆和穆太奈比等的优秀作品为借鉴,掌握近代诗人巴鲁迪等诗作的精髓,汲取西方优秀作家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诗歌带有某种古风,但同时又体现出诗人的个性和时代的精神。 
  流放前,他在安逸享乐中生活,利用各种机缘歌颂埃及王室和奥斯曼帝国,写下大量宫廷颂诗,这方面和中古阿拔斯王朝的一些诗人相仿佛。有时也用“明珠玉杯镶,金银相辉映”的轻巧短韵,描写饮宴、歌舞的场面。他效仿古人,写了不少情诗、诔诗、饮酒诗、自豪诗等等。 
  不过,邵基毕竟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埃及民族运动蓬勃兴起、反抗外国占领的斗争年代。祖国的危难不能不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的许多诗篇抚今思昔,借以抒发对祖国的感情。著名史诗《尼罗河谷的巨大事件》(1894)就是受雨果《历代传说》的启发而描绘的一幅埃及历史的画卷,表达了他对祖先光荣业绩的崇敬,对国家屡遭不幸的沉痛心情。 
  诗人对祖国的重大事件,有强烈的反映,他写的《淡水洼的回忆》(1907)是一篇出色的诗作。1906年一群英国军官到淡水洼村猎取家鸽,遭到农民抗议。其中一个英国人中暑而死,野蛮的殖民者竟制造借口,进行了血腥的镇压。这次大屠杀,激起埃及人民极大的愤怒。邵基在诗的最后几行愤怒地写道: 
  噢,淡水洼村啊! 
  让完全明了这事件的人们相信, 
  这是起义,也是复仇, 
  它象巨流冲向全国各地。 
  人们的脸上带着悲愤, 
  憎恨正在母亲的心田里成熟。 
  诗作表现了对英国殖民者的仇恨和对敢于揭竿而起进行反抗的埃及农民的热爱,既揭露了英国殖民者的残暴,又对淡水洼事件的遇难者及其孤儿、寡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邵基在流亡期间(1914…1918)也写下不少著名诗篇,《尼罗河》便是其中的一首。他在诗中尽情讴歌礼赞自古以来哺育着埃及人民的神圣的尼罗河,倾注了对饱经蹂躏的伟大祖国的无限深情: 
  她象大海一样奔流, 
  用潮水 
  哺育人们 
  和人们栽培的庄稼。 
  她是食用的麦粒, 
  又是作衣裳的棉花。 
  她是我们欢乐和希望的 
  永不枯竭的源泉! 
  为人民造福—— 
  是她的生活准则, 
  她对一切人公正无私, 
  殷勤灌溉着每块土地, 
  不分贫富, 
  她一律带给丰收, 
  你一旦收获, 
  就赶紧耕耘吧!     
  她永远奔流不息, 
  乍一看——却象凝然不动。 
  一望无际的河水倾泻奔流,  
  是如此雄浑,又如此安详; 
  可是只要稍微激怒, 
  汹涌的水流便泡沫飞溅, 
  带着雄狮般的怒吼, 
  掀起惊涛巨浪。     
  象甜蜜的希望, 
  她的玉液琼浆对我们无比珍贵。 
  象龙涎香一样, 
  她的两岸碧波荡漾,四际芬芳。 
  尽管她泥沙浑浊, 
  却使世界上最美丽的江河黯然失色, 
  神圣、浩瀚的尼罗河啊, 
  是我们永恒的母亲! 
  邵基还以举世瞩目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兽等古迹为题材,抒发了同样的思想感情。他身处异乡,吟出“乐园虽向往,怎及祖国好。为何大树禁黄莺,杂类乌鸦乱聒噪?”的诗句,这不但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怀念与热爱,还倾吐了伤时忧国的心情。 
  流放归来后,在如火如荼的民族独立运动的感召下,邵基置身于运动之中。他不再为国王歌功颂德,转向描写人民的民族愿望和社会政治生活等等,这在他创作的道路上是一个转折。他不仅描写埃及人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伊斯兰的、阿拉伯的共同感情。 
  1924年,埃及各政党为了自身的利益,倾轧激烈。邵基为此写诗,尖锐地提出“分歧何时了?吵闹为什么?”号召各政党不要只顾闹矛盾,应该团结一致对敌。1925至1926年,叙利亚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斗争,诗人写道:“大马士革啊,我的泪在不住地流,我向你致以问候,它比巴拉达河上的微风还亲切。”诗人坚信“用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手,一定能打开自由之门。”1911年,利比亚人民在民族英雄欧麦尔?穆赫塔尔领导下,进行了反对意大利占领的斗争,后来被镇压,1931年穆赫塔尔被处以绞刑。诗人吟道:“沙漠中你的遗骸是一面旗帜,它日日夜夜在动员着沙谷里的人们。敌人竖起的是一座血的灯塔,它指引我们新的一代前进。”邵基以热烈的心情,参加他们的革命,表达了阿拉伯各国人民相互支援的战斗情谊。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在东方我们是同族同文的子孙,我们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我的诗是歌唱东方的欢乐,哀叹东方的不幸”。 
  邵基是出现于本世纪初的埃及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积极赞助者,他的许多诗篇表达了这样的主张:通过改革教育、发展文化、解放妇女、努力工作等途径实现民族独立的目的。他也用诗歌积极反映社会生活,如成立埃及银行,建立埃及大学和发起节约一角线运动等。他写的许多诗都能吟唱,有些成了爱国主义的歌曲,在青年中广泛流传。如歌唱尼罗河的小曲: 
  尼罗河啊,你多可爱, 
  象条褐色的饰带。 
  如黄金,似白玉, 
  真是千姿百态! 
  邵基在他的晚年以法国古典派戏剧为借鉴,创作了五部古典题材的诗剧、一部现代题材诗剧和一部古典题材的散文剧。其中以《克娄巴特拉之死》(1929)和《莱伊拉的痴情汉》(1931)两部最有名,前者讲的是公元一世纪末埃及抗击罗马侵略,最终亡于罗马的历史故事,后者是一部阿拉伯式的《罗米欧与朱丽叶》。邵基把诗剧介绍到阿拉伯文学中来是个创举,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