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非文学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穆罕默德及四任哈里发时期(610…661)。阿拉伯北方人赫然崛起,商业贵族为了加强统治,扩张势力,迫切希望打破部落界限,反映在意识形态上就是伊斯兰教的产生。 
  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571…632),幼年在游牧人中间度过;青年时期随着经商的驼队到过叙利亚,以慷慨、谦逊、勇敢、诚实等美德,被称为“阿敏”(忠实可靠的人)。根据传说,他中年时期曾在麦加东北的胡拉山修身悟道。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开始宣传伊斯兰教,反对多神教,号召人们信奉安拉为宇宙唯一之神。当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使部落贵州的富商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威胁时,麦加古莱氏部落的商贾巨富便起来反对,迫使穆罕默德及其门徒于公元622年(回历元年)离开麦加,到叶塞里布(后改名为“麦地那”)进行传教活动,并在那里奠定了教政合一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基础。公元623年,穆罕默德宣布对异教徒进行“圣战”,至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在穆罕默德的传教过程中,古莱氏部落的诗人利用诗歌攻击伊斯兰教,反对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也注意吸收诗人入教,创作适合于伊斯兰教新风格的诗。哈桑·伊本·萨比特(563?…674)早期的诗大多是颂扬加萨尼和希赖的。他后来在叶塞里布加入了伊斯兰教,用诗歌与古莱氏人进行斗争。他是支持穆罕默德最坚决的诗人,也是伊斯兰教杰出的诗人。 
  穆罕默德去世后,从公元632年到661年,先后由艾卜·伯克尔、欧默尔、奥斯曼、阿里四人为首脑,改称“哈里发”(穆罕默德继承人),历史上称为“四任哈里发时期”。 
  哈里发艾卜·伯克尔平定了反叛伊斯兰的战争,乘波期和拜占庭国势衰弱之际,出兵向外扩张,于是在诗歌领域产生了“征伐诗”。如盖伊斯·伊本·麦克肖在他的一首诗里写道: 
  萨那的千里良骥, 
  驼着全身披挂的战士, 
  猛狮般直捣古拉谷地, 
  攻克卡勒卡,再闯雅姆克, 
  转战叙利亚。(注:艾哈迈德·阿明、宰格·纳吉布·迈哈穆德:《世界文学简编》第1册,埃及1955年版,第369页。) 
  “征伐诗”主要反映阿拉伯人在对外扩张过程中的民族自豪感,但也有表达他们在他方异地思念家园以及悼念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等为题材的作品。 
  伊斯兰教的出现,对阿拉伯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的“圣典”,也是阿拉伯文学上独树一帜的第一部散文巨著。这部书是穆罕默德谈话和讲演的汇集。原来是他的亲信记录在零星的皮革上、骨片上、石片上和椰枣树的树叶上,有的默记在头脑里。哈里发艾卜·伯克尔为防止它散失,组织力量搜集整理。第三任哈里发为避免读法上的分歧,防止被人曲解、增删,下令用古莱氏部落的语言重新抄录,作为“正本”分至各地。 
  《古兰经》总共一百一十四章,六千六百二十三节,反映了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人思想、文化和生活情况,渗透了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和伦理道德,它使阿拉伯人的思想和道德标准发生了与蒙昧时期迥然不同的变化。穆斯林们认为:《古兰经》的内容和风格都是无法仿效的。正由于《古兰经》摆脱了蒙昧时期占卜韵文的束缚,语言清新,富有音乐美,对阿拉伯文学的发展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它的思想、语言、节奏或多或少地渗入了以后的文学作品。它对阿拉伯的语法学、修辞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被阿拉伯人看作是语言的最高典范。 
  《古兰经》在阿拉伯人征服的地区广为传布,使阿拉伯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圣训》是记录穆罕默德言行和他对有关问题所作的决定的一本书,主要是对《古兰经》的阐述和解说,选辑于八世纪。它的语言简练明畅,许多阿拉伯诗人、作家、演说家都曾从中汲取语言养料。 
  (二)伍麦叶朝时期(661…750)。阿里任哈里发时,伊本·左拜尔和伍麦叶家族出身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反对阿里。结果,阿里被杀,穆阿维叶立为哈里发,建立了伍麦叶朝,定都大马士革,改哈里发为世袭制,继续对外扩张。伍麦叶人统治时期,逊尼派、十叶派、哈瓦立及派、伊本·左拜尔派以及部落之间互相倾轧,各派在文坛上都有自己的诗人。此外,《古兰经》的注释者们,在考证解说时大量引证旧诗。哈里发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以优厚俸禄网罗诗人替自己歌功颂德。因此,诗坛又渐趋兴旺,新的政治诗应运而生。 
  艾赫泰勒(640…约708年)、法拉兹达格(641…733)、哲利尔(653…733)三位诗人,继承和发展了蒙昧时期讽刺诗的诗风,以“纳加伊特”(对口讽刺诗歌)而声名大振。他们用对方诗歌的格律和韵脚,还击对方。虽然在内容上仍恪守血亲为荣、赞颂自己部落过去和现在的功绩,而表达上出现了新的风格。如法拉兹达格在一首诗中写道: 
  安拉给我们建造了一幢大厦, 
  它的支柱,坚实、高大、挺拔。 
  建造者是主宰万物的安拉, 
  这建筑顺应天意,万古常存。 
  大厦的庭院里坐着我的祖先, 
  宰拉勒·曼加希和奈赫欣罗。 
  你家怎么能有象他们这样的豪杰, 
  即使能有一些也是微不足道! 
  你的家被蜘蛛抽丝结网封住, 
  圣典对此早已给你作出判断。(注:《法拉兹达格诗集》第2卷,贝鲁特书店1960年版,第155页。) 
  这里,诗人以“大厦”表示已获得的至高无上的荣誉,并以自己的祖先自豪,嘲笑对方,把对方的“家”,描绘成蜘网尘封的凄凉景象。 
  哈里发穆阿维叶为防止古莱氏人反抗,将他们集中在汉志,让他们享乐挥霍,以消磨他们意志。当时,那些贵族豪门经常轻歌漫舞。歌曲的盛行,引起了诗风的变化,于是,爱情诗(“厄扎尔”)在城市里风靡一时。杰出诗人欧麦尔·本·艾比·赖比阿(644…711?)以擅长爱情诗著名。他的诗以清新隽永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真挚的感情,摆脱了沙漠诗人粗犷的诗风。他的诗虽然也有以描写情人的旧居遗址开始的,但它不是开场白而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诗人盖斯·伊本·穆拉威特·阿米里叶(?…677)爱上了莱伊拉姑娘,写了不少倾诉爱幕之情的诗篇。由于女方家长不同意他俩的结合,他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最后,流浪在沙漠里,结束了短短的一生,被称为“莱伊拉的痴情人”。后人对他这种坚贞纯洁的爱情极为称颂,把他的事迹编成故事,广为流传。 
  在伊斯兰时期,诗歌虽然出现了新的意境和风格,但旧的传统和规律,还没有被突破。散文的进展比诗歌显著,特别是《古兰经》和《圣训》的出现和影响。 
  演说,在伍麦叶王朝是各派用来宣传自己观点的一种形式,也是用作鼓动士兵奋勇作战的工具。为使演说词更能吸收听众,除了援引《古兰经》的经文外,有的还配上优美的诗歌,箴言警句,音韵铿锵,因而它也是这一阶段文学散文的另一种形式。 
  书信,在“四任哈里发”时,是一种只求表达一定的内容,不讲究艺术性简短的文体。到伍麦叶朝,则渐趋成熟。阿卜杜勒·哈米德(?…750)被誉为“书信艺术的创始人”。他生于安巴尔,在库法城当过教师,后去叙利亚,任哈里发麦尔旺·本·穆罕默德的秘书。他使书信形式发展为长篇文章,以此宣扬礼仪,对王子、官吏和政府官员们提供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门知识。他善于运用排比,句斟字酌,笔酣墨畅,开创了新的文风。 
  纵观伊斯兰时期,为了适应多民族统一为大民族、多神教归到一神教的政治要求,阿拉伯人在占有波斯帝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基础上战败了东罗马帝国,形成了阿拉伯帝国。在文学上吸取东方各民族的优秀遗产,在反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阶级矛盾时,以穆罕默德教义为准则加以利用、改造,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学风貌。 
  三、阿拔斯时期(750…1258)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东起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成为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十叶派、哈瓦立及派以及其他民族对伍麦叶人的统治深为不满,连续发生大规模起义。公元750年,推翻伍麦叶朝,艾布·阿拔斯任哈里发,建立阿拔斯朝,迁都巴格达。 
  阿拔斯朝大量吸收巴比伦、腓尼基、印度、波斯、希腊、罗马的悠久文化的精髓,把它们的重要著作译成阿拉伯文。对希腊的哲学尤为重视。我国的造纸术在八世纪中叶传入撒马尔罕,指南针、火药也通过阿拉伯传入西方。阿拉伯民族的固有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合渗透,在为这一时期阿拉伯文化的主要特点。在哲学、数学、医学、天文、地理诸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也达到了高峰时期。 
  旧诗的风格和这一时期社会的发展显得很不和谐,诗人要反映现实生活,需要革新。在这过程中,伊朗出生的盲诗人白沙尔·本·布尔德(714…784)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时而效法古人的奇突艰深,时而又力求晓畅明白,韵律轻柔。他是多产诗人,但作品已大部分散失,留存的只是一些讽刺诗、情诗和颂诗。当时,诗人一般在宫廷中活动,或者投靠达官贵人门下,而白沙尔却敢于直接讽刺封建统治者。如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阿拔斯财富横溢, 
  内心吝啬得要命。(注:《阿拉伯文学和文学史简编·阿拔斯时期文学》,埃及知识书店版,第124页。) 
  由于他的诗充满冷嘲热讽,而且直指统治者。最后,这个第一位外籍阿拉伯语诗人被指控为伊斯兰的异端,惨遭杀害。 
  艾布·努瓦斯(762…814)生于波斯的阿瓦士,在香料店当过工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