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长白山下 作者:长白山下的雪(起点vip2013.5.26完结,种田)-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客人,给你找了套衣裳,换上吧。你身上的那套太单薄了,咱这太冷,不行的。”云松见那人睡醒了,就把衣裳放在了炕上。

“你们也不问问我是干啥的,就敢留下我,就不怕我是强盗?”那人坐起来,看着云松问。

“啥强盗不强盗的,咱这片民风淳朴,哪家遇上了你这样的都会帮忙的。问啥?你要是想说的话,不用我们问早晚会说的。”云松笑了笑,说道。“你就安心在这养着,等你养好了,要想走的话,我们也不拦着,不想走,就留在这也行,咱村子临山靠水的,是个好地方。”

“谢谢你,也谢谢你的家人,还没问恩公贵姓呢?”那人听了云松的话,似乎警惕放松了些。

“啥贵不贵的,姓佟,我叫佟云松,这个村叫沿江村,刚才你看见的那些孩子都是我家的。”云松很实在的说。“以后可别叫啥恩公了,你也没啥事,就是饿了。”

“嗯,我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无论如何,你们家人救了我,就是我的恩人。恩人受我一拜。”说着就要跪下。

云松赶忙拦着,“您这么大的岁数了,可别这样,您这是折我的寿呢,快好好躺着吧,我再给你端碗粥去。”云松就要起身。

“我饿的久了,不宜多吃,还是中午再吃吧,小兄弟也别您啊您的叫我了,要是不嫌弃,叫我一声老哥就行,我姓袁,叫袁青云,叫我袁老哥就行了。”那人不让云松去拿吃的。

“不好吧,我看你岁数也不小了。”云松犹豫。

“哈哈,我十年来颠沛流离,受尽折磨,才会这么显老,我今年四十六岁,做你的兄长应该不碍的。”那人的笑声里,包涵了风霜和血泪。

“既是如此,就叫袁大哥好了,我会和孩子们说,叫你袁伯伯。云大哥,你且放心,到了兄弟这里,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别的不敢说,有我们吃的,就有你吃的。”云松拍着胸保证。

“谢谢佟兄弟了,我在这呆几日,过几天我就走。”袁青云说道。

“到时候再说吧,现在首要的是养好身子。”云松也不在意。

门被推开,玉娴端着一碗姜汤进来,“爷爷,我给你端了姜汤来,你快喝点吧。”

“玉娴,以后要叫袁伯伯,人家没那么大岁数。”云松在一旁纠正。

“哦,知道了,袁伯伯,你快把姜汤喝了,咋地也是在雪地里呆了挺长时间,着凉就不好了。”玉娴连忙改口。

袁青云接过姜汤,一饮而尽,然后把碗给了玉娴,却在看到玉娴面相时愣了一下。“你叫玉娴是吗不跳字。

“是的,袁伯伯,你可以叫我玉娴或者是小娴,怎么叫都行。”玉娴见他满面风霜,衣裳残破,但是却隐隐有种难以言说的傲气与智慧,心里倒是有点奇怪。

“不知是哪月生辰?”袁青云问云松。

“九月初九,怎么了?”云松有些疑惑。

“佟兄弟有福啊,此女他日,必定富贵至极。你一家的富贵,皆因她而起,只是姻缘不宜过早,佟兄弟切记。”袁青云神色郑重的说。

“哈哈哈,袁大哥,你这话我倒是相信的,玉娴可是我家的福星呢。要是没有她,我家哪能有今天的日子。”云松倒是没把袁青云的话放在心上。

“爹爹,别在那胡说了,我先走了。”玉娴急忙离开了东厢房,她怕再呆在屋里,会让袁青云看出底细来。自己家里的人早就习惯了她的言行,可外人不会。而且这个袁青云给她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恐怕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玉娴跑回自己屋里,看看昨天被放到了缸里的豆芽怎么样了。掀开缸上面的小被子,露出了里面黄色的豆子,小芽已经有半寸长了,长得很好。玉娴高兴的盖上被子,再有两天,豆芽就可以吃了,她挺怀念黄豆芽的味道,尤其是豆瓣越嚼越香,口水流出来了。转身跑到东屋,看见母亲正拿出一块布,要做什么。

“娘,你这是干啥啊?”玉娴爬上炕,坐到母亲身边。

“这都冬月十八了,离腊月快近了,娘想给你们做新衣服,好过年穿。”方氏向来是提前就打算好。

“娘,我弄的豆芽长得挺好的,快有半寸长了,再有两天就可以吃了,嘻嘻嘻,到时候娘尝尝,好不好吃。对了,娘,咱们今年不包粘豆包吗不跳字。以往没分家的时候,早就开始包了。

“今年咱家没有多少大黄米,就你姨父给送来了一百多斤,你奶那根本就没分给咱们一粒大黄米。怎么?馋粘豆包了?”方氏有点舍不得那点大黄米,来个客人啥的,那可是待客的好东西。

“嗯,有点,每年都吃,今年没有,不太习惯。娘,咱们少包点呗,就包三十斤米的还不行吗不跳字。玉娴怀念那种黏黏甜甜的感觉。

“行,那明天让你爹去磨点大黄米面吧,咱们少包点。”方氏心疼孩子,一听女儿馋了,咋地也得让女儿吃点啊,再说了,吃啥都一样,粘豆包还抗饿。

“太好了,有粘豆包吃了。”玉娴高兴的喊。

第七十六章 来历

玉娴坐在东屋的炕上,看着父母和哥哥们在那包粘豆包。自己的手太小了,包不了,只能在旁边看着。昨天和母亲说完后,方氏就让云松去磨了些大黄米面来。今天一早,方氏就烀好了一锅小豆馅,而父亲也把大黄米面都倒进了一个二缸里,加了水活好面,然后盖上盖子在那醒着。等大家都吃好了早饭,那面也醒得差不多了,方氏把小豆馅子盛在一个盆子里,也凉的可以了。一家人都坐在炕上,开始包粘豆包。

云松提前去弄了些玉米皮子洗干净,放到一边,一会包好的粘豆包要放在玉米皮子上面,要不然会沾到屉布上的。只见方氏拿了一块面,用手做成了小碗的形状,然后放进豆馅,再把面捏好口子,搓一下,一个粘豆包就好了。包好的粘豆包放到玉米皮子上头,然后再摆到盖着屉布的锅帘上,端着锅帘放到锅里萋熟,一锅又甜又糯的粘豆包就好了。玉娴别的也干不了,只是把大家包好的捡到锅帘上。然后小

三去烧火,把粘豆包蒸熟,因为小三包不好,其余人就连小四小五包的都比小三好些,所以小三在失去兴趣后,就负责烧火看锅。东西两个锅都烧上了火,轮着往里装粘豆包,小三烧火忙的不亦乐乎。一家人合作无间,一头午的功夫,就包好了。

蒸豆包要慢些,所以方氏留了一个锅,慢慢地蒸,另一个炒菜1

玉娴强烈建议下,方氏抓了好些豆芽,今中午炒豆芽吃。把豆芽用水洗了一遍,锅里放点油,放点葱花爆锅,然后倒进豆芽,翻炒一会儿后,添些水盹着,这豆芽越盹豆瓣吃起来就越香,等锅里的汤差不多了,再弄点干辣椒进去,翻炒几下就出锅了。中午的主食就是粘豆包,菜是炒豆芽,还有咸菜,一家人吃的特香。

“小妹,这豆芽还真不错呢,有了这东西,咱们也不用愁着没菜了。”小三边吃边说。

“是啊,小妹最厉害了,这豆芽可真好吃。”小四也说。

“哥哥,这豆芽不光这样炒着好吃,还可以和不少东西一起盹呢,就是跟咸菜一起,都很好吃的。”玉娴笑着说。

“这是谁的妹妹啊?可真聪明啊,能想出来用豆子责豆芽。”二郎笑着逗妹妹。

“当然是二哥的妹子啊。”玉娴也笑闹着。

方氏和云松看见儿女们有说有笑的,也挺开心,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们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成长。“一会儿拿点豆芽给咱爹送点过去吧,还有大伯和二伯他们,这是个新鲜玩意,让他们都尝尝。”方氏说道。

云松点头“行,我刚才想说来着,不知道家里还有多少?”玉娴听见了,就说:“爹,送倒是可以,不过我总共就泡了五斤豆子,现在豆芽还太短了,再等两天长的长点了你爱送给谁都行。”

吃饭前,大郎就给袁青云也送去了饭菜,这会儿吃完饭,兄妹几个都跑到袁青云的屋子里去看看他。

“袁伯伯,你今天怎么样啊?”一进屋,大家齐声问。

“好多了,好多了。”袁青云一见几个孩子,开心的不得了。这几个孩子都懂事,从昨天他醒过来,直到今天,孩子们有空就会过来陪他唠会磕,问问他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简直比自己家人还要亲。他孤身漂泊十多年,哪里享受过这样的日子,感觉就像在做梦一样。

“伯伯,今天的粘豆包好吃吗?”小四小五上了炕,坐到袁青云身边。“还有豆芽,味道怎么样?”

“嗯,好吃,粘豆包枯枯甜甜的,不错,那个豆芽也挺好吃。”

袁青云微笑着看着这一对双胞胎,昨晚他俩住在南间,睡觉前还特意过来看看他。自己有些奇怪,是这个村子的人都这么热情,还是这家人太热情了呢?真是弄不懂,可是却非常感动。“我已经好了,明天我就想离开了。”他怕在这呆时间长了,就会舍不得离开。

“不行,袁伯伯,你不能走,外面冰天雪地的,你能到去啊?就在我家吧,我喜欢伯伯。

”小五抱着袁青云的胳膊,不让他走。

这时,云松和方氏也进来了。

“爹,娘,袁伯伯说他明天就要走,爹,你快留住他,天寒地冻的,袁伯伯往哪走啊?”小四冲着父母说。

“是啊,袁大哥,这天会越来越冷的,你真的哪也去不了,就在我家吧。虽然我家日子一般,可是绝对不会让袁大哥饿着冻着,有我们的,就有大哥的。咱不说别的,这沿江村和西江村加起来也有六七十户人家,大哥却单单晕倒在我家门前,而我们搬到这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就是缘分啊。要是我们没搬过来,可能等大哥被人发现就都晚了,可就是这么巧,不是吗?大哥,听弟弟一句,就在这吧,那也别去了。要是大哥不想和我们住在一起,明年开春,想办法帮大哥盖间房子也成。

咱村子可漂亮了,人也好,你会喜欢的。”云松很少说这么多话,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袁青云就觉得亲切。

“袁伯伯,你看我爹都说了这么多了,他平常才没这么多话呢。

你就在这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