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风-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他闲适自若的样子,王坦之气不打一出来,忽然前一把抢过谢安手中的剪刀,远远的丢到院子里的草丛中,气呼呼的道:“我王坦之真是看错了你,没想到你也跟着瞎搀和,桓温得了九锡,我们还有好日子过么?你以为现在表示修好之意他便能放过你么?”

谢安拍拍手的污物,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笑呵呵的看着王坦之,王坦之气道:“你倒是说话啊,以前我见了你这样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总是钦佩,但今日我见了怎地如此嫌恶呢?”

谢安没有理他,缓步来到同样鼓着嘴巴坐在那里的张玄面前道:“张大人,你也和王大人一样对本人的行为颇为不齿。”

张玄梗着脖子道:“我可没说。”

谢安哈哈大笑道:“说就是不说,不说就等于说了,你们两个真是,哎,怎么就永远和本人没有默契呢?”

王坦之、张玄再笨,这回也能听出他话里有话,王坦之揪着谢安的袖子道:“谢公,别打哑谜了,我都快急死了,快跟我分析分析。”

谢安端坐案几之后,直盯着两人焦急的面孔道:“今日朝堂之,我等若奋起反对,胜算几何?”

两人想了想,均无声的摇了摇头;谢安道:“既然两位大人都觉得没有胜算,我们在强自出头岂不是自找麻烦。”

王坦之道:“那也不用表附议呀,我不开口便是表示有所保留,但附议则是赞同,难道谢公你赞同么?”

谢安正色道:“桓温的野心已经膨胀到这么大的地步了,我等和他争斗了这么多年,我赞同他岂不是自掘坟墓?既然反对无效,何妨顺水推舟,附议了便是,也落得个爽快。”

王坦之和张玄眨巴着眼,到现在他们也没搞明白,谢安的真正用意在哪里。

谢安叹了口气道:“据我看来,桓温如此着急,甘冒众怒要行九锡之礼,肯定是我北府军建军的消息已经为他所知,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此人权力极强,废黜先帝之时他自觉力量还能压倒我等,所以考虑颇多,怕拿到手的是个烂摊子,所以才和我等达成妥协;这一次北府军建立,已经直接对他造成威胁,假以时日我北府军壮大强悍之时,他便会沦为我等股掌之,这事他能甘心么?”

第二七二章恐怖之城

王坦之忧虑地道:“谢公所言极是,桓温一定是因为此事而恼怒,但您既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又为何附议赞成呢?需知九锡之礼一成,北府军和你我等人恐要灰飞烟灭了。”

谢安微笑道:“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郗超等人计划周详,早朝之事情已成定局,我附议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从现在到明年桓温生辰之日还有五个月的时间,这五个月是决定我等生死存亡的五个月,韩暮出使秦国未回,我估计最多一个月,韩暮必然返回京城,我等并非无拼死一搏之资本,张大人的禁卫军加韩暮的北府军近六万人,虽然桓温手头可控之兵近十万,而且随时能募集几万新兵充入军中,但是我对韩暮有信心,只需他回到京城,定有良策。”

张玄道:“谢公难道便是寄希望于韩暮归来么?万一他也无良策,那该如何?”

谢安道:“自然不能完全靠他,我等现在便要做好准备,我可命礼部侍郎袁宏拟《求九锡》文,但须我过目方可禀报,这样我便能找茬子将此事在第一道手续处截留住,王大人近日可联络朝中正直之臣,提起动议,在朝堂将此事反复辨议,这样可在第二道手续拖延时间,反正能拖则拖,只要能争取时间,什么办法都可以用;拖满这五个月便有可为。”

谢安捻起案几一角的围棋盘的一颗子把玩,淡淡道:“五个月啊!不长也不短,谁有知道在五个月的时间里不会出什么事呢?只要有事发生,便是我等转机之时。”

王坦之叹息道:“也只有如此了。”

谢安轻拍王坦之肩膀道:“文度兄,你我相识多少年了?”

王坦之见他忽然问起这个,微一迟疑答道:“自升平元年起你我便相识了,至今已有十五年了。”

谢安点头道:“这么多年来,我谢安可曾在某事某人判断失误过?”

王坦之仰头想了一会道:“还真没有,谢公一向智计超人,每每遇事总是在你揣度之中,未曾有一事谬误。”

谢安看着王坦之道:“文度啊,那你就再相信我一次,这次是我平生所遇最大危机,我虽无良策能渡过此劫,但我看人的眼光你是知道的,韩暮必有办法解决这等危机,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此子行事不可依常理度之,像你我这等老古董想不出来的招儿,他满肚子都是,所以相信我,做好本分,静待韩暮归来。”

王坦之苦笑道:“想不到你我二人居然也沦落到靠这小子出点子的地步了。”

谢安呵呵笑道:“不服老不行,以后是韩暮和张玄他们尽情施展手段的天下,我们这几个老骨头撑不了多久啦,桓温他想不开,他已经六十了,还不知足,天下平平安安能活到六十岁的能有几人,看不开便是他最大的缺陷,这也是他为何永远无法让人称之为名士的原因。”

两人唏嘘良久,张玄在一边一句话插不,但听着当世两大巨人言谈交流,张玄也似有所悟。

两人离开后,各自分头按计划进行,张玄主要的任务还是收拢手下军心,按照谢安的吩咐闲暇时往韩府多跑跑,毕竟韩府只剩下俊杰和几个女子,张玄身为韩暮大舅哥原也该常去走动。

新年在看似平静中热热闹闹的过去,年后官员们各自归岗,将手头积压的事务赶紧处理,谢安的吏部官衙案头也堆积这一大摞的公文需处理,但是他首先处理的却是袁宏写的《求九锡》,这个呆子急于表现,谢安头天晚告诉他要写这篇文字,特意嘱咐他慢慢写,此文很重要;但是这个傻瓜不明谢安之意,第二天一早便将熬了通宵的这篇文字呈了来;谢安看都没看,直接打回去道:“辞藻过于华丽,晦涩难懂,不适合。”

那呆子又熬了通宵第二日交稿,谢安再次找个理由打了回去重写,直到大年三十夜,他还在伏案疾,修改文稿;大年初一、初二、直到初五官员正式销假归衙为止,他已经熬得皮包骨头,头发蓬乱跟个疯子一样,呈来的文稿已经是第二十遍修改了。

谢安老实不客气的打回去重写,可怜那郭宏只因政治没觉悟,被这一篇稿子折磨的形销骨立不成人形,但是悲哀的是,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二十多稿还被谢安打回,这一点比熬夜撰写更让他倍受煎熬。

大年初六,中省衙门内,郗超和王珣正在传阅桓温的亲笔信,桓温在信颇有远见的猜测了谢安等人为何附议,最后却又要按部就班的按照古礼到五月方肯授予九锡;不得不说桓温的嗅觉很敏锐,他一针见血的点出谢安等人在拖延时间。

信叫郗超和王珣可以试探催促一番,看谢安什么反应。

针对桓温的这封信,郗超和王珣都有些不以为然,他们私下里也认为桓温太过急躁,朝廷既已答应,何必争在一时;但大司马之命二人不敢不从,他们着手试探调查。

通过桓派细作调查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从年前到年后十几天的时间里,谢安便将袁宏所撰《求九锡》一文打回重写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郗超命人偷偷从吏部将袁宏的底稿偷出,袁宏文章精妙,用词恰当,篇篇如珠玉,并无谢安所指谪的毛病,郗超和王珣终于明白谢安在捣鬼了。

但是此文必须经吏部审议方可报呈皇,郗超等人不便公开责难谢安,但一旦察觉谢安在拖延时间,两人便留了个心眼。

初七初八两日,郗超和王珣暗地派杀手再掉了几名虚职较高,但一股劲的反对桓温受赐九锡的官员,一石二鸟的既剔除几个拦路的石子又以此为名代大司马下令城禁,掉禁卫军外军进城协助城禁,他们的目的一来是威慑谢安等人别想做小动作,二来便是时刻将建康城控制在手中,九锡之礼一日未成,郗超打定主意不解城禁。

谢安等人虽极力反对,但朝廷命官被杀,城禁捉凶实乃必然,至于为何城里禁军不用城外的外军,郗超的解释是凶手在城内作案,城内禁卫军在眼皮子底下被凶手逃掉,难逃干系,恐内部有人通风报信,京城治安原本就是都尉府之责,都尉府请求禁卫外军协助理所当然。

另外外军只是把守城门,并不干涉城内事务,城内禁卫中军防区不变,也堵住了很多人的嘴;说白了就是这么个事,朝廷重臣被暗杀,京城治安堪舆,都尉府请外军协助抓人,如此而已。

可是这样一来,原本打算整理家当,举家迁移往巢湖城的韩府下再也挪不了窝了;韩府周围成天有不明人物出现,健康城各大非桓系官员的府邸周围亦有闲杂人等晃来荡去,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谢安等人此时虽性命无虞,但可以想象,一旦九锡之事出了岔子,桓温将会展开怎样的一番报复行动;健康城在数日之内将会变成一座恐怖的血流之城。

第二七二章狼来了

本来已经请假了,不料坐下来之后戴着温暖的脚捂子,顿时文思如尿崩,一会功夫码完了两千多字,今天就这么多了!

谢安等人不知计谋已被识破,在谢安第二十一次将袁宏的《求九锡》文驳回之后,郗超和王珣决定显示自己的手段和决心,杀鸡给猴看。

他们将目标锁定的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礼部这个清水衙门,礼部官员全部是中立骑墙派,平日清高自傲,从未表示过对桓大司马的亲近之意,是个不识抬举的部门;正好借此机会扫除这些眼高于顶的穷酸们。

正月初九日,王珣以包庇嫌疑凶手为名带领都尉府士兵抓获礼部侍郎宋水昌,当夜动大刑得口供一份。

正月初十日晨,按照宋水昌供词抓获礼部郎中秦钟,主事袁飞。

正月十一日,王珣在早朝之出示三人口供,后带兵将三人家产抄没,家中诸人沦为官奴。

正月十二日,郗超和王珣联名参礼部尚郭凯御下不力,请旨将郭凯降职离京,送到西南夷州做了一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