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匡胤传-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成,野人自当隐身离去,以明心志,还望将军能仗义执言,申奏朝廷,免去新收复区本年钱粮,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则民心归顺,统一大业,当可指日完成也。此意还望将军深思。

下边却没有署名。赵匡胤、赵普看后,不由叹息不已。赵普道:“赵学究这个建议不可不申奏朝廷,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新克复一地区,应以安民为主,决不可忽视。将军应迅速申报。”

赵匡胤点头。因又说到近来,在四乡抓获的一批南唐散兵和匪盗,却掠百姓,应把他们处决,以安定地方,做一件有利百姓的事。

赵普说道:“可交我一一加以审问明白,倘若有被诬为盗的良民,糊糊涂涂处决,岂非草营人命吗?”

匡胤道:“还是先生思考周到,要不是先生早来几天,我就准备处决这批匪盗。万一其中有冤,我岂不成为千古罪人了吗?此事就请先生全权办理吧。”

匡胤见赵普办事细心,心便放心了,一切公事移交完毕。才又谈起赵弘殷的病体。

赵普道:“老将军主要是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又加受了风寒,寒气深入内腑,病情较为凶险,然而赵普略懂医道,在此相视,料无防碍,将军可以放心前去六合,一切由我承担好了。”

匡胤这才放下心来。即日吩咐部队整理行装,留下马全义和二千人马守滁州,自带三千,同了郑恩、石守信、罗彦瑰、张琼一行部将,径往六合而来。

那南唐六合县城,只有文官和数百兵马,闻知赵匡胤领兵到来,已连夜逃走了,匡胤便顺利进驻了六合。

与此同时,韩令坤的东进军,也顺利地袭取了南唐的东都扬州,南唐的东都留守贾崇弃城而逃,副留守南唐宰相冯延巳的兄弟‘五鬼’之一的冯延鲁被俘。于是,韩令坤又乘胜进军秦州,制置使耿谦投降,献粮二十万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连取南唐三州之地,周兵士气大振。

………………………………………………



第29章浴血战六合


赵匡胤手执宝剑,立于六合桥头,阻住扬州败兵退路,逼其反击,瞪目高喝:“扬州兵有敢退入六合者,一律斩断其双足!”

躲在西都金陵江宁府,每日饮酒赋诗的南唐皇帝李璟,得知江北三州失守的消息,吓得面如土色。只得派了翰林学士、户部分寺郎钟谟、工部侍郎、文学院学士李德明,奉了求和表章,带了御服、名贵药材和茶叶,金器一千两,银器五千两,丝五千匹作为贡品,又有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斛,到寿州城下,进谒世宗求和。

柴荣在下蔡镇水寨之中,亲自指挥将士攻打寿州,一直攻打不下,心中烦恼,幸有赵匡胤建议,开辟新的战场。才分兵南下车进,连续克服了滁、扬、泰三州,心中才略略有些喜欢。这日正在帐内与李谷、李重进议事,忽然有辕门官报进,南唐派了钟谟、李德明二人,赍了贡物和表章,将来劳军求和。

柴荣目视李谷,问道:“此二人何许人?”

李谷道:“南唐舌辩之士也。”

柴荣听了大怒,说道:“战败求和,不差宰相、三公前来,却派了二个舌辩之士,必然是想说动朕退兵,且先给他一个下马威!”

立即令李重进,凋一千名全副武装执枪的士兵,从辕门直至大帐,夹道排列阵势,再选一百名武士,个个钢刀出鞘,列于大帐之外,形成一道刀枪长廊,帐内,则列两行将军,按剑而立。一切均布置就序,才命令传令官,宣二人进帐。

那钟谟、李德明在辕门外等候良久,不见人来理睬他们,心中先自凉了半截。忽然只听辕门内喝一声:“带南朝使臣!”

这一声喝,有如提审犯人似地,二人又吓了一跳,顿时心中如敲起鼓来,咚咚地跳个不停。

直见那门内出来一位低级军官,戎装佩剑,走到钟谟,李德明跟前,冷冷喝道:“随我来!”

声声低沉而有威力,不多说一字。说毕,便转身在前带路,钟、李二人战战兢兢地跟在他后边,进得辕门,只见卫兵夹道而立,个个站得如同石像一般,纹丝不动,手中刀枪耀日,剑戟如林,他一人何曾见过这样阵仗,走着走着,不由吓得头上冷汗越直冒。

不一时,来到大帐之前,又看见一队武士,个个拔刀在手,高高举起,怒目而视,好像随时都可以劈下来似地,真是杀气腾腾,二人从刀丛之下慢慢走过,双腿开始发颤了,等到进帐,早已支持不住,四条腿一软,二人同时地跪倒在地,只是磕头。

三跪九叩之后,才呈上礼单,表章。内衣已被冷汗湿透,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站在那里,低头不敢仰视。

世宗也不吩咐为他们设座,便开言道:“你们主上自称是唐室后代,就应懂得礼仪,不同于割据一隅的杂姓伪国。可以你们与联的国家不过一条淮水之隔,却不愿与朕修好和睦,反而派人泛海千北上,与那契丹眉目传情,鼓动他们扰乱中原,还有一点讲道德礼义吗?如今朕大军压境,才想到派你们二人来,妄想凭你们三寸不烂之舌,来说动朕罢兵,实是可笑。朕绝非秦时六国蠢愚之君,岂能被你们二人花言巧语所迷惑?你们可回去告诉你们主子,让他本人速来见朕,当面谢罪,方可无事。不然的话,朕将亲赴金陵阅兵,取你们府库中的财帛,以犒赏朕的三军,届时,你们君臣可不要后悔。”

柴荣这一段话,声若洪钟,语言铿锵,词色俱厉。说毕,威严地盯着钟谟和李德明,使这二位平常自诩为能言善辩的南唐文士,吓得只剩战栗,那里还能说出一句话来。只是唯唯诺诺而已。

柴荣见已把他们二人吓住,才换了一副面孔,派人领他们出去吃饭,休息,示以宽大恩惠。

这时,柴荣又接到捷报,从西线出击的将领王审琦等,已攻下了南唐的光州、舒州、蕲州等地。柴荣以为出兵以来,已占有了南唐在江北的在大部分领土,成功在即,岂可半途而废,遂对南唐求和不予理睬,下令各地将领,继续向南唐在江北的各州进攻。另派苗训每天陪着钟谟、李德明聊天。这苗训久走江湖,凭着嘴中会说,来赚钱吃饭的人,钟谟、李德明如何能说得过他?久而久之,反而被苗训说动了,也相信南唐的日子不会太多了。

南唐皇帝李璟,见钟谟、李德明去了半个多月,音信全无。便再次派了宰相有仆射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带了重礼,再次来寿州城下谒见柴荣,这次带了的表章,又作了很大的让步。表示愿意削去帝号,向周称臣,并将江北的寿州、泗州、濠州、楣州、楚州、海州六州之地,割让给后周,每年再纳贡价值百万万两白银的贡品,请求柴荣罢兵。

那孙晟乃是南唐宰相,平素清廉正直,称誉卓蓍,所以柴荣对他十分客气,但是由于后周已得到南唐在江北的大部分领土,眼看就要全部占有领了,岂肯再退出一部分,只留下六州地盘。所以柴荣坚持要南唐献出江北所有领土,才肯罢兵。

孙晟自然不敢作主应允,谈判不成,柴荣便将孙晟、王崇质和先来的使者钟谟、李德明软禁一处。

李德明在周营月余,亲见周兵精壮英勇,文武将官忠于职守,上下一心。与南唐那些拉帮结派,只知养尊处优的官僚相比,简直是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心中暗想道:“好此局势和双方力量看,再战下去,南唐必亡,我既食南唐之禄,焉能见死不救,不如劝主上,依柴荣所提条件,将江北领土全部割让给后周,求得罢兵,以得喘息机会,再操练兵马,革亲政治,或者可以收复失地,延长国祚。”他这样想罢,便要求面见世宗。

柴荣当即宣李德明进帐。

李德明奏道:“臣蒙陛下盛情款待,在周营已居月余,亲见天兵精悍英勇,唐兵实非敌手。唐主所以迟迟不肯献出江北之地,是未知陛下兵力之盛也。请陛下给臣五日假期,臣愿回江南,说服唐主,献出江北之地,前来回报。”

柴荣听后大喜,当即同意李德明返回江南,并允许王崇质与之同行,又写了一道诏书.晓谕唐主,内容无非是说:“只要献出江北十四州全部领土,我军立即罢兵,如果仍然犹疑不决,则不必再谈判了。”

李德明,王崇质带了世宗诏书,径回江南而来。

李璟虽是个沉缅于诗酒歌舞的皇帝,但是江北频频失地,威胁到他的皇位安全时,他不能不关心下时局了。听到李德明、王崇质回来的消息。立刻召集了他亲信的大臣冯延巳、陈觉、魏岑、查文微、宋齐丘等齐集便殿,听取李德明和王崇质的汇报。

那李德明本是忠于南唐的人,他目睹周兵士气的旺盛,拥有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周主柴荣又十分英明,南唐实非其敌手,为了南唐能生存下去他便丝毫无隐地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最后,他说:“陛下,此仗不能再打下去了。为了我们唐室江山稳固,臣以为只有暂时答应周兵提出的条件,把江北土地割让给他,争取他退兵,发奋图强,等待时机,再出兵收复失地,此乃应付当前国势安危的唯一办法,望陛下明智决断。”

说毕,呈上柴荣诏书,叩头哭泣不止。

李璟拆看了柴荣诏书,心中不悦,又听李德明说周兵强大,要自己把江北土地拱手送给后周,心中更不高兴,登时沉下脸来,面罩寒霜,环顾众将臣,说道:“众卿以为如何?”

中书令宋齐丘,乃是李璟手下头号智囊,起着军师作用,他善于观察色,见李璟面孔变色,便不慌不忙地说道:“以臣愚见,割让江北之地以资敌,实无什么好处,首先使我国失去北方屏障,敌兵可以直达长江北岸,与金陵隔江遥遥相对,直接威胁到京都安全,古人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此其一也;再则淮场一带,富庶之地,每年可收大批赋税,以养军富国,一旦失去这大宗收入来源,我军如何维持;而把这大片生财之地让与敌国,无异与虎谋皮,为虎添翼。所以这种资敌的办法,决不可行,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