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在明朝-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船只。那宽阔的河面之上,舟与舟相连,帆与帆相接,宛若水上街市,绵延至数里之外。

河岸两边已有不少勤勉的商人开始发卖货物,当然,也有不少步履匆匆,身着最华丽体面的衣衫,收拾得富贵一团地商人,自河岸两边的那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坐管弦楼中钻了出来。

如此景象,让苏瑾不禁想起刚刚读到过的,弘治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路过归宁府时,见运河上穿梭忙碌、两岸繁华无比的景象,感慨而作诗:“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

到这个时空这么久,苏瑾一直不知该如何形容她所在的这座城市。与名满天下的苏、杭、湖州、松江、南京不同,这个城市在前世她并未留意过,甚至不知道山东地界上竟然还有一座堪与苏、杭媲美的城市。但是它的起源,苏瑾是知道的。国朝初年,归宁府只是县制,是漕运五大水次码头之一,那时只有粮仓并无城池。直到景泰元年才开始于会通河北岸,以广积仓为基,修建砖城。此时,归宁府的主要作用仍然是粮仓。直到永乐十年左右,因成祖皇帝下令贯通大运河,自此,归宁府的显要地位才凸显出来。

分合于归宁府的三条水道,北达京、津;南抵苏、杭;西及开封。这样显要的位置成就了如今的归宁府。大运河南北通杭之后,原本只有一万多人的归宁县,迅速扩张到三万人、九万人,人口激增,旧城狭小空间日渐见拙,许多商贾和市肆、楼宇被迫向外滋生,沿运河岸线在旧城外生长,成为真正的商业繁华和运输中心,这便现在的新城,如今她脚下的这块地方

当地人口的增加,再加上十倍于本地人口的外来客商,数百万的人群,成就了现今归宁府的繁茂。

有人统计说,归宁府大大小小的商铺加起来有上千间,而每日在归宁闸口通行的船只计以万艘,苏瑾没考证这个数据是否真实。但这几日她因将要开始在更广阔的天地之中奔走,为了更快速的了解这个时空的商业,叫人到书市上为她买得一本《归宁府志》,在这本书中,她看到了一组数字,万历年间归宁府钞关所收船钞商税达八万三千余两,超过京师的崇门纱关和杭州钞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

所以那些商铺的数字是否真实,她并不特别在意。有脚下这条运河在,有户部统计的真实税银数目在,她开始相信,这片城池在商业上并不输苏杭、松江、两京等地

下了永清桥再行百十步,便到了苏家的新铺子。此时,苏士贞正陪着三个中年人立在店铺门前,对着店铺的上方的大片红绸指指点点。

“爹爹。”苏瑾下了轿子,款款走到众人身后。与苏士贞说话的几人听见她唤,齐转过头,这三人中,有一人苏瑾是认得的,正是常贵远,她连忙上前行礼,“见过常叔叔”

“瑾儿来了!免礼,免礼”常贵远哈哈笑着,洪亮的声音中透着愉悦,仿佛是自家的新铺子开张一般。

苏士贞又向她介绍另两位,“瑾儿,这位邱伯伯,便是上次我与你说过的,在城郊洪官营开着一间大织坊的那位。这位冯叔叔,做的是茶货生意,在鳌头矶南南边有两家茶庄。”

苏瑾连忙向二人行礼道谢,在归宁府里,象她家这样的小铺子每天不知开几家关几家,本是无足轻重,这二人能亲自来贺,苏瑾是心存感激地。

邱老爷听得苏士贞的介绍,哈哈一笑,“苏老弟又打趣儿,哪里是什么大织坊,少少的二三百张织机而已贤侄女快起身”声音中透着微微地炫耀。

而那位姓冯地茶商,却似不喜多言,只是客套了一两句,仍旧和苏士贞三人说这鞋铺子。

苏瑾与二人行了礼,便乖巧地立到苏士贞身旁。眼睛盯着自家的新铺子,实则注意力却在这几人的谈话上。这两人早年与苏士贞一样也是行商,不过运道却比苏士贞好些,再加经营有方,各自都有不错的家业。而苏家现下的日子还不如以往苏士贞行商时,因而中间有四五年没怎么走动。这次因苏瑾提过,要苏士贞找找以往的旧相识,置买或者专程定织黄麻布地的事儿,苏士贞才去各家走动了走动。

“小姐,秦家小姐差人送了礼盒来。”苏瑾听边上几人谈话,正听得入神儿,梁小青悄悄走过来,扯了扯她的衣袖道,“还有那位张小姐也差人送礼来了姚小姐家的跑堂伙计在咱们来之前就过来了,送来的是两盆时令花。已放在铺子里了。”

苏瑾闻言转头,只见张荀正与两个拎着礼盒的青布衣衫小伙计说话儿,笑了下,“昨儿备好的红包不在你那里?塞一个给他,叫他给秦小姐带话儿回去,就说改日我专门设宴谢她们。”

“哎”梁小青应了声,匆匆跑过去,与那两个小伙计各塞了一个红包。

刚送走秦家伙计,又有一位姓蒋地小姐派了人来,梁小青依照着方才苏瑾说地,将礼收下,塞了红包送人走。回来苏瑾身边儿,笑呵呵地道,“小姐学里的小姐们今儿还真来了。那天姚小姐到咱们家说起,我还以为她是随口说说呢。”

苏瑾淡淡一笑,望着自家两间门面的小铺子,“等我们将来赚多多的银子,旁人对我们会更热情地。”

说完瞥见梁小青的小鼻子一皱,似是不满意她这样看待旁的人好意。便决定暂时先不祸害单纯的小姑娘,又笑道,“你去问问张荀可有什么要帮忙地。”

“好”梁小青欢快地应了声,身形轻巧地如一只小燕子般,投到铺子里去。

辰时正,苏记鞋铺铺开张的时辰到了。张荀和栓子、全福三人将早准备好的炮仗挂起来。阵阵鞭炮声过后,大红的绸子扯落下来,一面黑漆暂新黄铜字的大招牌显露在众人面前,上书“苏记鞋铺”四个大字儿。

苏家的铺子在街西,金黄的晨阳投在崭新黄铜大字上,反射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茫。苏士贞拉着那几人笑呵呵的对着铺子又一是番品头论足,才招呼众人进了铺子。

苏瑾随在众人身后,踏着地上一层厚厚的红纸屑跟了进去。因初时想好这铺子的里铺子是专卖给船工挑夫们地,里面布置的也没太过讲究,倒是姚玉莲送来的时令鲜花给铺子添了不少的生机。

这铺子在苏瑾看来,着实有些寒酸,鞋子的样式和颜色都过于单一,让她方才微喜的心绪略微沉了沉,不过随即又提起心气来,汪家舅爷那里还欠下苏家大笔的银子呢,铺子开张之后,便立马去陈家讨债,有了银子,便可以迅速将货物补充到位。

在铺子中转了一圈儿,苏瑾去后院透气。早先有些杂乱的小院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正房设为帐房和客座,东厢房则是张荀和栓子全福三个住地,西厢房成了仓房,现下里面存放着早先做好地鞋子。推门进去,映入眼睑地,屋子偏北面,竖着几个按鞋码区分的货架,上面整整齐齐放着这些日子做好的鞋子,虽然品种单一些,这么多摆鞋子摆在一处,倒也挺壮观。

张荀自铺子后门匆匆进来,走到西厢房门口儿,欢喜笑道,“小姐,第一笔生意上门了”

“是吗?”苏瑾霍然转身,有些惊喜,“怎么样,客人反应如何?”

张荀笑呵呵的道,“咱们的鞋子做工用料都是极好的,价钱也公道,比通济桥的那家鞋店一双便宜二十文呢。客人自没什么话说,不过,那鞋码子与他们好费一番口舌咧”

苏瑾举步往铺子走,想亲眼见证第一笔生意做成。张荀忙叫住她,“小姐,老爷是叫我来说,前面都是些莽夫粗汉子,不叫小姐再回铺子了,从侧门和小青回家去。”

苏瑾有些遗憾,不过转念一想,苏士贞看到了,便等于她看了。便叫梁小青出来,两人自侧门出去,雇了桥子回家。

………………………………………………………………………………

抱歉发晚了。求粉红,求推荐,求各种票子

046章讨债

傍晚时分,苏士贞回到家中,苏瑾早等着他呢,听见有人叫门,赶忙跑过去开门儿,不等他进院子,便迫不及待的问起来,“爹爹,铺子第一天开张,生意如何?”

苏士贞呵呵笑着,反手将院门关了,才道,“还算不错。共卖得四十来双鞋子,你常叔叔直夸你呢”

四十多双,苏瑾微微皱了皱鼻子。这个数字不算好也不算坏吧。今日开张,她定的营销策略,买鞋送袜子,才强强与清源山下打个平手不过对于新铺子来说,头一天开张能卖出这么多,也算不错了。再者她因没有多余的银子,也折腾不出太大的动静来。

乐呵呵跟着苏士贞进了院子,“爹爹快与我说说今儿卖鞋子时,客人们都是怎么说的?”

苏士贞呵呵笑道,“能怎么说?咱们的鞋子价钱还算便宜,鞋底又比其它铺子里的厚实,那些船工们不怎么图样子,只图这鞋底子厚实鞋面结实耐穿。尤其是鞋底子,他们常年在河岸边上行走,那岸边什么没有?鞋底子厚了不咯脚,穿着舒坦”

“有没有外地客商进铺子逛?”

“自然是有的。那永清桥头只有人不缺。前面是归宁闸,单是验税单、等过闸的客船,从早至晚,河道里内排出三里长的船队。这些人一等便是一整天,趁着空闲,自是要上岸逛一逛。”说完这个,苏士贞知道她还要往下问,索性将她想知道的一口气说了,“那鞋码子是要费些口舌与人解释,不过,这也不是甚么难懂地事儿。今儿卖的四十来双鞋子里,倒有几双是外乡人买地。”

他这么一说,苏瑾倒不好追问了。殷勤有加地侍候苏士贞洗了脸,又将常氏午饭后煮好浸在水井的绿豆汤端跟前,看着他吃了下去。才说起眼下急须办的一宗事儿,“爹爹,这几天你去打听过汪家舅爷的铺子在何处了没?咱们接下来要做好多事儿,没银子使呢。”

苏士贞斜了她一眼,故意叹道,“我就知回到家还不得消停。”

苏瑾呵呵一笑,“挣银子,过日子,哪一天得消停?这个道理爹爹比女儿懂呢。”

汪家舅爷新开的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