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雪耻-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标志着冀南大地上第一个抗日人民政fǔ正式建立,以此为标志,以南宫为中心,西起平汉铁路,东抵津浦铁路,北至沧石公路,南跨漳河51个县、3万多平方公里的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但是截至到1939年,冀南行政公署所起的作用已经很大了,但是由于韩云华所部的一切行动都属于**八路军的高级机密,所以冀南行政公署直到现在也只是知道一个模糊的大概。对于这些被日军打的像丧家之犬的八路军,整个冀南行政公署很多人都是持不欢迎的态度的,毕竟这些人一来大大加大了冀南行政公署的压力,更加重了冀南老百姓的压力。

不过冀南行政公署的领导们也清楚,不管如何,韩云华所部也是隶属于**的部队,尽管所属的系统或者是战斗序列同他们不一样,但是友军“落难”他们该帮助的还是得帮助的,再加上听说日军这次足足派了将近两千人前来围剿这批从山东或者是河南逃过来的八路军,所以冀南行政公署也派了两个步兵营过来帮忙并且知会了115师陈光陈大师长。

接到冀南行政公署来的电报后,陈大师长顿时有些哭笑不得,那个杀神还需要你们帮忙吗?就你们冀南行政公署的那些破烂还不过人家一个步兵营收拾呢。不过陈大师长也知道冀南行政公署毕竟只是一个地方的行政组织,对于军事指挥并不是作最擅长的,他们能再这样的情况下拉出两个步兵营前来帮忙已经很不错了,所以陈大师长也不好拒绝冀南行政公署的好意,只得将这个消息给韩云华,让韩云华自己处理。

韩云华的反应第一是感动,第二才是哭笑不得。感动是很感jī冀南行政公署能在大军压境的时候还记得他们这支友军,同时在他们比较“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尽管这只刚刚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有限,但是这份心意确实让人感动,因为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八路军。

韩云华也没有拒绝冀南行政公署的这份心意,因为韩云华对于时任冀南行政公署主人的杨秀峰有一定的了解,杨秀峰于1897的7年2月27日,出生在直隶省迁安县杨团堡村一个世代书香第——四知堂。曾祖父杨德,是“四知堂”的始立者,其尊崇孔孟之训,讲求为人处事不愧对天地良心,昭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称“四知”。祖父杨静修,在本县办教育一生,都是秀才出身;父亲杨叙伦,是清末举人,后毕业于北京高等实业学堂。

杨秀峰受家庭影响,5岁入sī塾读书。之后进本村初级小学学习。1911年,他在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滦县直隶第三师范,从此,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1916年,他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在史地部攻读,期间,因家庭经济拮据,辍学返迁安县立师范讲习所任教一年。1921年高师毕业,先后执教于江西省立鄱阳中学、直隶河间中学、通县nv子师范、京兆中学、北京平民中学、北京nv子师范大学、北京师大附中等学校。在读书和任教期间,他目睹了辛亥**的成败,积极求索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途径。他先后参加了五四、五卅等**运动,并在大**期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1929年秋,杨秀峰以公费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社会学院学习。在这里,杨秀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o年3月,经张畏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跃升为**者。

可以说杨秀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理想有魄力的热血青年。1934年1o月,杨秀峰回到中国。他先在天津市河北法商学院任教授,自1935年起,又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兼课。他在**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从事**活动。他把课堂作为阵地,向青年学生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宣传中国**的抗日救国主张,指出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这个时期,**中央北方局给杨秀峰的主要任务是在北平、天津文化教育界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文化教育界的上层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1938年8月,冀南行政公署成立。为便于进行统战工作,杨秀峰担任了冀南行署主任。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培养大量军事、政治、财经、文教、行政等方面的人才,经**中央北方局批准,于1938年8月在冀中深县成立了以杨秀峰为院长的河北抗战学院。他还6续创办了冀南抗日干部学校、冀南抗战学院、冀太行政干部学校、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均兼校长。

这都是杨秀峰前半生的工作经历,其实韩云华之所以能记得这位老**家很大程度上是受后世邓公的影响,邓公在1939年夏天赴延安的途中谈到杨秀峰的时候,曾这样评价他:“文官不要钱,武臣不怕死——杨兼而有之。”

对于这么一位老**家韩云华还是很尊敬的,尽管这两个步兵营所能起到的作用确实很有限,但是韩云华还是选择留下。

此时的大名县已经是风雨jīdà;ng,整个大名县的日伪军也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气息,平时一个小队就敢随意出动的他们,这几天要么呆在城里或者呆在城外的各大据点里,要么就一个中队一个中队的出动,同时还要有最少一个骑兵小队支援。

不过这一切都不在韩云华的意料之外,要是这个时候日伪军要还没有察觉到点什么的话,韩云华可真就对日军的所谓的jīng锐失望了。但是知道归知道。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爱去;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三百四十二章:战冀南(二)

更新时间:201222915:18:11本章字数:3975

第三百四十二章:战冀南(二)

韩云华所部的行动极其迅,根本就不给日军反应的时间。韩云华要的就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要的就是把小鬼子打懵、打死。

7月28日、一旅将大名县除县城之外所有的鬼子据点全部拔除了,同时将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的援军击溃于孙甘店据点外,大名县城里鬼子成了瓮中之鳖。同一天,广平县的县城被二旅攻破,一个步兵中队两个步兵小队一个机枪小队共计五百余名鬼子全部被击毙,无一漏网,缴获武器装备良多。

7月29日,三旅在魏县以西的双庙打了鬼子一个伏击,围点打援消灭了魏县日军的主力,当天晚上又将魏县的县城打了下来,消灭日伪军八百余人,同时击毙日军冀南守备联队的司令官长田顺大佐以下军官23人,其中大佐两人、中佐三人、少佐五人、蔚级军官十三人。缴获了日军囤积在魏县的大批的军火,包括日军新研制出来的毒气弹三百。

7月29日上午十点整,陈光所部两个步兵团十一支游击队,共计六千余人完成了对临漳日伪军的最后的围歼,尽管伤亡不小,但是任然取得了空前大捷,消灭日伪军一千四百余人,打下县城一座、拔除据点九个。

至于教导师的警卫团虽然没有拿下fé;i乡县,但是却意外将成安县的日伪军主力消灭在了fé;i乡县和成安县jiao界处。尽管已经暴1ù;了警卫团的此行目的,但是收获却是不小,以一个步兵团竟然将日伪军的一个步兵中队外加两个步兵团给就地歼灭了,收获不可谓不大。

韩云华也不矫情,命令所有的部队缴获的武器装备要立即装备到各部队,缺少兵员的立即收编那些愿意参加八路军的伪军俘虏,同时大军继续向前进攻,对fé;i乡县形成合围的态势。

韩云华所部的行动大大jī怒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高级将领,就连一向喜怒不形于的彬山元大将也对着桌子大骂“八格牙路”,同时彬山元大将也不得不命令邯郸日军守备司令部司令官德川康一郎少将派大军前去平。

但是韩云华有怎是好像与的,在接到日军援兵已经从邯郸出的消息,韩云华立即给冀南行政公署电报,请求杨秀峰立即调动手上所有的八路军游击队甚至是民兵立即展开游击战、破袭战、麻雀战、sao扰战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上的战术,从而希望达到滞缓敌人援军的行军度。

不管说韩云华这样的安排对还是不对,但是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原本打算乘坐火车的日军在行进到邯郸北部不足十公里的地方火车就不得不抛锚了,原因是邯郸通往fé;i乡县的所有铁路、桥梁全部被狡猾的八路军炸毁了,明明有着先进的jiao通工具却用不上,日军的第一感觉就是坑爹,第二感觉就是郁闷。

这不仅大大限制了日军的行军度,同时对于日军的士气的打击也是很大的,一支部队往往不是败于敌人的手里,而失败在自己同自己的较量上,尤其是毅力方面的考验。而徒步行军虽然是军队的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但是要是无休止的了被sao扰被袭击甚至是看着身边的队友一个个地死亡,只要是一个活着的人都会有恐惧感,都会下意识的想到下一个死亡的会不会就是他自己。

但是,日军的战斗意志还是很顽强的,用武士道jīng神武装出来的日本军人确实不是单凭一腔热血上战场的中**人所能比的。上面的命令一下来,不管是前路多少风雨阻击,日军的士兵还是会迎头赶上的。

冀南行政公署的部队无休止的sao扰破袭固然大大滞缓了日军的行军度,更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打击了日军的士气。但是也是jī怒了日伪军,日军开始用刺刀bī着伪军走在前面当炮灰,为小鬼子开路。

不过八路军对于那些畏畏缩缩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伪军一点也不留情,这些人是一些什么货,作为大部分战士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