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liday Macartney)。早在1862年还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马格里就辞去了在英国军队中的职务;加入了李鸿章的幕府。他担任了李的助手;协助他训练军队;在涉外事务上给予指导;充当了李鸿章与外国人之间的联络官。他还是李鸿章与戈登之间的调停人。正是在马格里的鼓动下;李鸿章才于1863年在松江建立了淮军的第一个兵工厂;即所谓的“炸弹三局”中的第一个;继而又建立了苏州和南京的兵工厂。马格里始终是对李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的。可惜在1875年;由于他与中国同事发生争端而辞职。
几乎每一次外国人与中国人发生争端时;李鸿章总是站在中国人一边的,即使是外国人是对的他也如此。他太了解中国这个社会了;太了解中国人的脾气了;任用外员;已经是“大逆不道”了;如果再“胳膊肘子朝外拐”;那“天下岂有李鸿章乎”?那是不得已的事。马士从轮船招商局辞职、琅威理从北洋海军辞职;据说都是类似的情况。但李鸿章总是要对得起朋友的;他为马格里谋得了在中国驻伦敦使馆做参赞的职位。1876年;他陪同郭嵩焘赴英;在公使馆里克尽职守地工作;常与李鸿章互通声息;前后忠诚事李达三十年之久(据前引福尔索姆一书)。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这些幕僚都跟李鸿章保持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一种似乎超越了任何隔阂的哥儿们的关系。
人们甚至至今还闹不清;他们之间是如何维系和发展这种关系的?北洋大臣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是受了洋人的影响的?洋人弟兄们为什么要这样忠实于这个拖着长辫子的中国大佬?洋人弟兄们又从老李那儿获得了什么? 但从中国幕僚的情况来看;起码李鸿章的用人方针是前后一致的;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用你;就充分信任;出了什么问题;由他挺身出来承当;或者尽可能为你洗刷。盛宣怀在收购美国旗昌洋行时;有人告发收受回扣;状告上去;清廷要李鸿章查实。李鸿章在奏折里尽讲盛的好话;里嗦地好话一大堆;但却回避了最关键的问题;即盛宣怀究竟有没有收受回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就糊里糊涂地在清廷面前为之担待了下来。 日后的盛某人;还能不为之卖死命吗?
第16节 七十大寿与盛极转衰
1892年对李鸿章来说;真是忧喜参半、苦乐胶着的一年。
首先,正月初五是他的七十大寿;李府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热闹劲就别提了。 仅清廷方面赏赐的东西;就得马拉驴驮———慈禧给的礼物是:赐以“调鼎凝厘”的匾额一块;“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对联一副;“福”、“寿”字各一方;御笔“益寿”字一幅;另有御笔蟠桃图一轴;上有“锡以大年”横批和“慈禧皇太后之宝”图章;无量寿佛一尊;带膆貂褂一件;嵌玉如意一柄;蟒袍面一件;大卷江绸十二匹。呵护自是至周至到;而且叫李鸿章的侄子、翰林院庶吉士李经畲;提前一个礼拜就“斋捧到臣”。李鸿章自是感恩不尽;“当即跪迎至署;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一纸谢恩折子奏上去;慈禧照例给了三个字:“知道了。” 光绪皇帝赐的东西也不少;有“钧衡笃祜”匾额一面;“圭卣恩荣方召望;鼎钟勋贳富文年”对联一副;“福”、“寿”字各一方;无量寿佛一尊;嵌玉如意一柄;蟒袍面一件;小卷江绸十六件。东西虽不敢超过老佛爷;但都是祝他德高望重、后福万年的好话;以及外界难得一见的顶级奢侈品。也是有劳李经畲大驾;与慈禧太后的寿礼一起;几百里地;一路送到天津。
李鸿章照例“当即跪迎至署;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祗领”。一本谢恩折奏上去;不由得感激涕零。收到这么多好东西;肉麻的话大概真的发自肺腑:“……弱龄久沐四朝之泽;喜守官于畿辅;近依九陛之光……何意衰年之渐晋;犹蒙宸注之殷;垂驿讯遥传龙章……臣惟有益奋衰庸;冀酬高厚……” 他明明是皇太后的“后党”;而给光绪皇帝的谢恩折却比给慈禧的写得更为“毛骨悚然”;可知李鸿章于官道上的路数;早已驾轻就熟。 连皇上、皇太后都如此抬举;他昔日的部下和哥儿们的腿就跑得更快了;亲朋好友们更是兴奋异常;送礼、送包、送贺诗、送贺联、送贺文的;成团成旅;奋勇争先;早几个月就开始准备了;忙得不亦乐乎。想必那一阵老李的这个生日;拉动了不少全国市场的消费。
正好又碰上大过年;双喜临门;拿张佩纶的话来说;“来贺者数日来就没停过”。反正他是不愿凑这热闹;只在一边儿冷眼看着;像是在看西洋镜。他是爱婿嘛;可以耍赖;要是别人都这样不是乱了套了吗?所以家中主持这档子庆典;忙得跑进跑出;恨不能两脚也举起来干活儿的李经方;心里那个窝火就别提了;日后准有机会要他好看! 不仅是淮军的哥儿们;京城里的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甚至平时恨不能你死我活的死对头;这时也得装模作样地意思意思。
这么一来;盛宣怀、杨宗濂、罗丰禄他们编的《合肥相国七十赐寿图·附寿言》就有了厚厚四巨册!自然都是拣好听的说;如今看来;那绝对是本“祝寿联语观止”;洋洋洒洒;漂亮极了。 庆亲王的寿联四平八稳;很符合身份;恭维别人;自己也不吃亏:“一德钧衡受兹介福;三朝将相同我太平”;“姻愚弟张之万”的寿联也很威严;恭维是恭维;但不落俗:“景武勋名临淮纪律;邺侯相业柱史仙龄”;翁同龢的寿联就言不由衷了;而且俗气:“泰运佐中兴天生以为社稷;元勋侪上寿人望之如神仙”;“姻年晚生”孙家鼐的寿联文绉绉;颇如其人:“身历中书二四考;经传道德五千年”;状元洪钧(赛金花的丈夫)的寿联气势磅礴:“椿寿八千年刚正月春王初吉,地球九万里播中朝上相威名”;张之洞的寿联写得字字扎实;也很风趣:“四裔人传相司马;大年吾见老犹龙”;“姻愚弟卞宝第”的寿联一般;可能没找到叫好的秘书:“霖雨济时帝有良弼,福星度世天锡大年”;亲家加受业刘秉璋的寿联则把李的主要功劳作了高度概括:“南平吴越、北定燕齐、二十年前人羡黑头宰相;西辑欧洲、东绥瀛海、三万里外共推黄发元勋”;“受业姻年世愚侄”杨崇伊的寿联有些故弄玄虚;不知出于哪方酸秀才;叫人颇费猜测:“帝得圣相圣相曰度;天赐纯嘏纯嘏尔常”;还是他的忠实的追随者吴汝纶说得直白而亲切:“我国有大老;是身得长生”…… 还有不少的寿文和贺诗、贺匾;满坑满谷;可圈可点;那简直就是一次不是翰林考试的翰林考试;博学鸿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拿出了各自看家的本领。大概盛宣怀等人也觉得非常开眼;丢了可惜;就集中整理出来;并且印出来;让后人如同目睹了当年李府的寿庆一般。
还有那长达二十八页的《赐寿图》;从图中所绘可知当时不仅赐寿的队伍高头大马;浩浩荡荡地从京城里出来;天津这边还有一支规模宏大的队伍;“李”帜高扬;为迎接赐寿的队伍而出城郊迎呢!可知封建帝王的各种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和惯例;一年到头真不知要花多少钱! 那些日子;不仅北洋大臣衙门里庄严华丽;红灯高悬;大摆寿筵;大开堂会;数天不止;而且京城里有关衙门也乘机大吃大喝;外国公使们也有了增肥的机会。这些;《赐寿图》里白纸工笔;清清楚楚———吴楚公所开堂会;楼上楼下;文武群臣挤满;大王庙里也开堂会;大堂包厢群僚开颜;戈登堂里各国公使也来祝寿;墙上挂着仙人神鹿;大堂里坐着中外大佬;旁边还有艺人伴唱;西式大餐;长桌待客;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只是凌空飘扬的万国旗中;有两面旗上写着大大的“炮”字;不知是不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的广告旗;居然飘到寿筵上来了。
……
翻翻当时的历史记载;那时正是“教案”频发的年头;也是清廷“大放血”的年头;因每次“教案”结案;总是以清廷赔钱而告终。先是扬州市民发布揭帖;揭露传教士欺压市民的罪恶;聚众五六千人;包围教堂;烧烧打打;发生了两次“扬州教案”。接着芜湖老百姓反对教会迷拐幼童;焚烧教堂;并包围了英国领事馆;是为“芜湖教案”。接着又有湖北武穴镇老百姓反对教会贩卖婴儿;也是烧教堂、杀洋人;发生了“武穴教案”;结果赔款六万五千两银。数月后湖北宜昌地区又发生教案;传教士开枪伤人;老百姓群起而攻之;烧了英、法、美国的好几个教堂;引来九国公使联合抗议;军舰开到了汉口威胁;最后又是赔款达十七万五千余银两;还抓了人。
数月后热河朝阳地区又发生“教案”…… 清廷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而每年用在王公大臣的“礼尚往来”上;又一点也不肯失面子。以此类推;到了慈禧办寿庆的时候;那真的是要办掉多少军舰了。如此说来;两年之后的兵败;从老李的七十寿庆上;还不看出端倪吗? 现实有时是极残酷的;繁华的尽头并不仍是繁华;高潮过后往往就是低潮了。
最厉害的打击是;老李寿庆的第二天;也就是1892年正月初六;他的一个十五岁的儿子李经进竟一病不起;离世而去了。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给李府一个响亮的炸雷!翁同龢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件事:“闻合肥相国之幼子(颂阁之婿;今年十五;极聪慧)于初六病卒;三日病耳。相国初五日寿;将吏云集;致祝之物;争奇竞异;亦已泰矣。依伏之理可畏哉!相国笃信洋医;此亦为其所误。” 接着没出半年;李鸿章的继室赵氏夫人也去世了;年五十五岁。老李简直有些懵了;几年前西医不是治好过赵氏的病吗?现在就怎么治不好了呢?这难道是什么厄运的开始吗?
不管是不是巧合;反正两年后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从此由巅峰跌落;李府就此结束了半个世纪的辉煌;开始进入了一个漫长的衰落期。
第二部分 甲午风云
第17节 北洋舰队与颐和园工程
中国海军的创办;经过了一个难以想像的坎坷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