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八百年-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物资的数量庞大,交易的金额也是极为庞大的,自治区的纸钞只是一种实验性的纸币,虽然民间接受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一张纸币只相当于十文而已,大额交易要靠金银币或是交子,哪怕如此,交易起来也极为不便。

所以由一名学经济的学生首先提出,与各地的钱庄深度合作,以整个临海的投入资金做抵押,实行先行付款,也就是说,甲地的商人将物资送到了临海,在临海进行结算,然后以一种双方约定好的密信为凭证,用这封密信就可以在甲地的钱庄里将货款取出来,然后每隔两个月或是更长的时间,临海临时管理层会与他们结算一次,这样快捷达方便。

虽然这种飞票的方式早就已经存在,但是官方与民间的合作如此之深,交易数额之大,绝对是第一次,仅仅是前三个月,交易额就达到了三千万贯,一整年的时间,交易额达到了两亿贯,绝对是超大的手笔。

同时零零散散的小型交易,也极大的促进了临海周边的市场,以一种极其快速的方方繁荣了起来,甚至已经有不少的日本人前往临海做工了。

孙阳对由这些精英学生们所引导的临海建设十分的满意,效率非常的高,虽然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无论是哪一样,都不能抹杀这些学生们的功劳。

临海现在的地下工程和地面交通工程已经结束,四周八达的道路连接了方圆五百里内的大小城镇,一条直达长安的主干道自西边进入,为了方便民港的货物转运,一条环城高等级公路已经修建完成,顺时针运动,从内地运来的货物要转港离开的,从北部的公路进入港口,而从港口离开的货物,从南部装车,一上一下两大货场已经初具规模了。

地面的建筑工作在孙阳到来的时候也已经开始了,临海由于靠海,山风甚烈,所以建筑都是以砖石为主要结构,而且还都是红砖,港口的建筑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两大货场的建筑也完工了,现在正在进行城区建筑的建设,包括未来的行政管理楼,还有两层小楼的居民区等等,一派热火朝天的势头。

为了不影响这里的工作,孙阳分批的接见了这一百五十名学生精英,原本走出校门时,还有些稚嫩的学生们现在已经是一脸的沧桑,倒不是说他们老了,而是他们成熟了,想必临海建设完成的时候,就是他们可以独挡一面的时候,同时在临海,这一百五十名学生仅仅是管理层的中心而已,还有多达数千名学生在各岗位上奋斗着实习着,可以说临海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未来天下第一城的建设,同时还是自治区未来管理人材的储备训练基地,对于这种模式,孙阳简直就是得意之极。

孙阳给了这些学生们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倍受鼓舞,同时孙阳还接见了一部分改造得非常好,已经转入了自治区公民汉籍的俘虏,其中有蒙古人,还有色目人,现在自治区的大鼻子老外已经很常见了,甚至在临海还驻扎着一支两千人的罗斯重甲步兵的防御部队呢。

虽然现在临海才算是刚刚起步,投入就已经超过了五千万贯,但是它的作用也是极其明显的,军港还处于造船阶段,但是民港已经显出了它的优越性,每天都有大量的海上泊来物资在这里转运,同样还有大量的物资从这里运送出去,港口才刚刚投入使使,每天的交易额都达到了千万,仅仅是港口的停靠费用每日收入都在数万贯以上,再加上海关的税收,每月收入已经达了三百万贯,这才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正文252轻工

252轻工

经过实地的考察,孙阳更加确认了把临海建成天下第一城的决心,这并不仅仅是炫耀自治区的能力,而是很有必要,这里在未来必然会成为东方的中心,同时也会刺激大宋努力的发展,否则的话临海取代泉州不过就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大宋是不会放弃这种海上贸易的。

“总要有一条鲶鱼追着跑才行”孙阳喃喃的低语道,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或是在商农上。

孙阳这还没有返回呢,正赶上工业区一部分投入使用,临海并不发展重工业,大部分都是轻工业,在这工业区首先投入的就是纺织业,但是这里既不是毛纺,也不是棉纺或是麻纺,而是丝纺,自治区终于有了自己的丝纺业。

而生丝多是从大宋方面买入,但是光靠这种买入,价格上有些无法承受,都听说孙阳有着一双点石成金的手,所以在这里投资的商人们大着胆子想要求见孙阳。

本以为会受些波折,甚至并没有抱什么信心,但是信才刚刚递进去,正好有时间的孙阳便请了这些投资商,多是自治区本地的商人,从长安、渭南等地过来的大商人。

孙阳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饭局当中,谈笑风声,孙阳的幽默让这些商人们着实放松了不少,孙阳着重的询问了一下他们在税赋上缴上有没有什么问题,五十税一的税可不算高了,但是达到一定的数目,仍然颇为可观,自治区对税收抓得可是相当的紧,凡是逃税者,直接罚三年交三倍的税,这个惩罚可是极重的。

在自治区有效的监督机制下,着实有不少商人在这方面落马,威力一显,这些商人们自然也就变得聪明了起来。

现在临海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基本上都是这些临时管理的学生们一把抓,孙阳这次来,一来是考察,二来也是给这些学生们来撑腰的,在席间,孙阳着实好好的敲打了一下这些商人们,只要你们守法经营,没有任何官员敢对你们下手,但是如果也欺负学生们年青耍什么花枪的话,那么他孙阳第一个就不会放过他们。

孙阳的敲打着实让这些大商人们额头冒汗,低着脑袋连连称是,眼见敲打得差不多了,孙阳这才关心起他们的困难来。

自治区拥有着畜力的纺织机,比人力的快了不知多少倍,而且纺出来的布料质量也相当的不错,只不过丝纺与其它的不同,原料才是最大的问题,临海本地所产的丝料根本就无法供应他们使用,从大宋那边购买,产生的竞争,价格又升了上来。

“这个原料问题,只要你们能挺过这一年,问题就很好解决”孙阳敲了敲桌子说道,“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原料放在自己的身上,可以向外看看,看看哪里还产丝料”孙阳提示着。

“大人说的可是日本?”一名看着很精明的商人问道。

“没错,日本,日本也产生丝,而且质量还相当的不错”

“但若是在日本收购生丝的话……”

“眼光,眼光要放得长一点”孙阳晃了晃手指说道,“我给你们一个建议,不要只看原料,还要注意培养原料产地,比如集中产丝,比如花重金请一些高手指点农户如何才能大量的产丝,再比如,培养市场,价格稍微高点收购,有了市场,我们还可以把产品反销出去。”

“再说,就凭我们大宋的丝稠,好像也不愁销路吧?”孙阳说着又笑了起来。

也确实如此,大宋的丝稠一向都不缺销路,周边的国家,哪怕是那些蒙古人,都以穿着一身丝稠而感到有面子,全靠这个撑面子呢,而且仅仅是内销就了不得了。

自治区的生活况态一天好过一天,民夫着丝覆曾经在大宋发生过,只不过连年的战乱,使得大宋的经济雪上加霜,加税再加税,民间已经不堪重负的,哪里还有什么民夫着丝履的事,但是现在在自治区,可不再是传说了,而是真真正正在发生的事情,对丝稠的需求量极大,每年大宋的商人都会将大量的丝稠运往自治区,甚至还没有走到地方就卖得精光,现在蜀锦在自治区也找到了销路。

自治区的地盘在不断的扩大,投资不断的增多,对于这些商人们来说,简直就遍地的机遇,现在的自治区,是一个充满的传奇的地区,甚至传说当中,有人四下收鸡蛋,然后把鸡蛋再挑到各工地去销售,赚了好大一笔,然后自己在学习畜牧的学院帮助下,建起了大规模的养殖厂,鸡鸭等扁毛畜生着实让他大赚特赚。

甚至现在只要在临海的临时小市场摆个小菜摊,都能让生活过得不错,在这个遍地是机遇的时代,是商人们积累资本的时代,同时也是自治区不停的完善自己商业律法,严厉打击不法商贩的时代,比如对于大规模的聚赌,超高的高利贷等都有严厉的打击。

孙阳给这些商人们出了主意之后,便着手返回自治区,他的秘书们也开始着手准备行政报告。

这对于孙阳来说,不过就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是对于这些受了指点的商人们可不一样,孙阳的指点让他们的眼前一亮,同时也有得吹了,咱可是跟孙大人孙将军一起吃过饭聊过天的。

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船只前往日本考察,把日本经营成为一个大宋的原材料产地,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原材料产地是孙阳的梦想之一,首先要让他们尝到甜头,让他们知道以农为主会让他们富起来,至于日本的战乱,并不会波及前往日本的商人。

这年头的日本人对华夏可不像后世那么虎视眈眈,唐、宋两朝在日本的心中都有着不一般的地位,这种影响一直影响到现代,在现代,甚至有人说,唐宋的历史已经不在中国,而在日本。

甚至到了现代,日本仍然认为,只有宋以前的中国才称得上是中国,现在的中国,只是一群劣等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而已,崖山以后,已经再无中国了,而孙阳,要让这个中国一直延继下去,直到现在,做得还是相当的不错。

这个时候的宋人,在日本的地位可是颇高的,甚至还有不少日本的挖门资洞的把自家的女人送到大宋来,甚至还是官方组织的,只是为了向大宋借点种,改善一下自己的民族。

大宋的商船队伍每次经过日本沿岸的时候,都有大量的日本人沿途跪拜,甚至日本还派专人驻守大宋,只要大宋才子有了新的诗词,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回日本,在他们的心中,大宋就是一个天堂一样的地方。

所以自治区的商人要借大宋的名义在日本开展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