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和尚(潘元祥的绰号,江湖上流行在背后唤人绰号,朱济世的绰号是朱鬼子)老迈地不成样子,不过六十几岁,就耳聋眼花,都是几个徒弟在主持局面。听说我是王妃,还让几个徒弟扶着磕头,口称娘娘千岁……那几个徒弟也跟着一起跪下去砰砰地碰头。潘和尚就哭出声来了,冲着我说娘娘千岁哪,我们漕帮上下数十万人都是本分人,只求过个安生日子,现在漕运断绝,大家伙没了进项,苦都要苦死了,娘娘千万可怜可怜我们,赏口饭吃。我也就含糊答应了,潘和尚还让人取了几幅字画送我,里面还夹着10万元汇丰行的支票。这漕帮到这个日子,说实在的,也真有些可怜见的……看来之前咱们误会漕帮了,他们压根就没有那么大的心思。”
苏玉娘就是个江湖大佬的性子,讲义气,够朋友,吃软不吃硬。潘和尚一哭二求三送礼,玉娘的心自然软下来了。青红帮的仇怨是一二百年的老账,她和潘和尚根本不认识,哪有什么恩怨?
朱济世笑吟吟地听她说完,却又把笑意一收,摇头叹息道“玉娘,咱们毕竟都是混过江湖的,红花青叶白莲藕,三教原来是一家的道理自然知道。而且青帮的几十万众也是孤的子民,哪有看着他们饿死的道理?”
他顿了一下,又问“让青帮子弟移民婆罗洲和满洲的事情,你和潘和尚说了吗?”
苏玉娘笑道“说过了,说过了,潘和尚满口已经满口应了下来,说是会尽快说服下面的徒子徒孙,不过他们漕帮子弟安逸惯了,还是想早日能通了漕运。”
朱济世嘴角一勾,露出一丝似有似无地笑意,潘和尚装得不错,但是却没有坦白北朝使者来访的事情。这个在苏玉娘看来或者是江湖义气,然而眼下三国相争,哪里能讲什么义气?这潘和尚看来是存有些大心思的。
不过眼下还不需要点破,可以静观其变。漕帮弟子到底不是天地会和白莲教这种造反派。他们一百多年来都是安安分分的搞运输,能有多少造反的心思?即使衣食无着,多半也会向黑社会的路子发展。真正会反的,恐怕百中无一。现在可以一边看着北朝,一边梳理江南,还且看杨秀清怎么出牌吧。(未完待续。)
63 1058358148278
第440章 温水煮儒生
再三拜求保底票票了,还有月票,推荐票么?大罗罗、小萝莉一块儿求了
。。。。。。
同苏玉娘说完了话,朱济世又召左宗棠、罗泽南、骆秉章、钟子良还有王德虎等人入宫议事。
骆秉章一见朱济世就一揖到地,汇报道“王上,三省童生六万余人,已经齐聚应天,复试之后,大明便可得良才万千了。”
朱明的秀才考试,根据制度应该分成县试、府试两轮。不过眼下江南初定,地方政权并不完备,许多地区连司法官员都未曾配备,更不用说学政官了。自然无法进行县试、府试,干脆全都集中到应天府来考试。考试的地点就也不在应天城内,而是在明孝陵内。明孝陵占地面积极大,围墙之内所圈的寺院就达三十多所,有足够的地方安排这六万童生进行考试。
朱济世笑道“那就有劳骆卿了,考试的题目可曾出好?”
现在新大明的科举可不是读好《四书》《五经》就可以过关的了,还有策论和各国政治之论。如果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一定考不上的。而且变化还不仅于此,刚刚起步的新式教育也开始和科举选材制度结合在了一起。凡是新式中学毕业生,都可直接拥有秀才功名,而新式大学毕业生则拥有举人功名!
当然,现在新式学校的毕业生数量很少,不可能靠他们来掌握朝廷,而且新式教育本身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些人基本都被日益扩张的新式教育体系给吸收掉了。
因而现在的朱明政权的官员仍然以传统的儒生士大夫为主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儒生,如果不用,就会像太平天国的朝廷那样文盲遍地。杨上帝的经再好,这帮文盲和尚也都不会念啊。
骆秉章道“题目分成策论两篇。一为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二为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四书》《五经》两题。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次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另外还打算出两题考各国政治之论。这个臣下不熟悉,还请王上出题。”
朱济世思索了下道“不如就考奥斯曼帝国及埃及变法得失和俄罗斯彼得变政而国以日强之论吧。”
“如此甚好。”骆秉章又道“清明就在近日,不如在科举之后,王上就同江南士子一起祭扫孝陵。宣告大明还都应天如何?”
朱济世点点头道“是该要好好祭扫一下孝陵了,另外……《钦定大明宪法》最后一稿制定好了么?可否在清明祭陵时一并公布天下?”
《钦定大明宪法》早在朱济世夺取广东后就开始由立宪议会制定,到现在已经花了一年多时间,在参考欧洲各个君主国家宪法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三稿《钦定大明宪法》。
左宗棠道“王上,恐怕还是来不及啊,现在的立宪议会当中八成是广东人,湖南人、福建人各一成,几乎没有其他各省的代表。臣下觉得。应该在两江科举完成和两江地方政权理顺之后,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成立公局,推举出更多立宪议会议员,参与到宪法制定中来。另外……立宪议会当中还应该增加儒生代表,或者可以儒生三分之一。勋臣三分之一,商人三分之一。”
罗泽南也道“臣下也觉得该是如此。另外各省公局既然由纳税人选举,那么就不该只算商税而不论田赋。缴纳田赋超过一定数额者,也该有权参加公局。”
朱济世一时间没有说话,他知道左宗棠、罗泽南二人是在维护读书人的利益,同时也在巩固湘湖一党在朝中的地位。大明的公局制度是借着征收商税的名目建立起来的,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现在的作用只是摊派收取商税和监督地方政府。不过就是这样的权力,已经让士大夫们的地位权力下降得厉害了。一个参劾之权,一个司法豁免权,就让地方官在一帮商人议员面前矮了半截。
当然,儒生和商人并不是泾渭分明,许多儒生本身也经营商业,商人也读四书五经。在江南,在广东,双方的关系可以说是水乳交融。不过湖广地区的商业不大繁荣,湘湖党的士绅多是耕读传家,没有谁在经商的。因而湘湖党的背后没有金主撑腰,他们的基础就是地主,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就是维护湘湖党的地位。
“公局虽然由商税而来,但是无论商农,皆是大明子民,依据《钦定大明宪法》之原则,是该一体同仁,待宪法由立宪会议完成最后修订,颁布天下之后,就该研究商农税收并轨,公局一体代表之事了。”
左宗棠点头道“那商农税收合并后,征税之员,该向谁负责?”
听这话,对于商农一体,左宗棠显然已经认可了。
朱济世点了下头,笑道“商农税收合并后当成立统一的税务司,该司向官府负责,不过必须由公局严格监督。公局有权弹劾不法税官!”
弹劾之权同参劾之权完全是两码事,前者直接能让地方上的税务司长丢官,后者只能向内阁和朱大国王提出免除某官的建议,和御史言官差不多。
“如此……公局权力是否太大?主威是否会下移?”左宗棠眉头微皱。
朱济世只笑道“公局之权也该列入宪法,可以拿到立宪议会上去,由各省代表一体公论。”
王德虎插话道“王上,那立宪议会中的勋贵、士绅议员该有多少比例?”
朱济世道“立宪议会现有议员50人,其中勋贵约有四成。可再增加110人,由孤王指定勋贵40人,由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七省公局各推代表10人。一个月后齐聚应天府,共同议论《钦定大明宪法》的最终稿,5月底之前,就将《钦定大明宪法》颁布天下。”
“王上,立宪议会中的儒生是不是少了些?”骆秉章低声提醒道。
朱济世道“不少了,勋臣当中儒生就有大半(读过圣贤书的都算儒生嘛!)各省公局所荐议员之中,儒生怕是能占七八成。这立宪议会,实际上就是大明与士大夫共天下之会。”
骆秉章被朱济世说得一愣,细细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便闭口不言。副总参谋长钟子良接过话题道“王上,王家陆军军校二期、三期、四期在年内都会毕业,有学员3000余人,全都由英法等国教官严格训练过一年半以上。另外,济世大学军学院还有300人会在年内毕业。陆军的军官紧缺将大为缓解,是时候扩军以备北伐了。”
王家军校的三、四两期入学时间之相差了3个月,都是在1848年上半年入学的,到今年年底都能毕业。有了这么多军官,大明王家陆军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再上一个台阶。所以威尔。海明领导的总参谋部已经开始制定各种各样的北伐预备方案了。
朱济世被他说得心头一动,但还是强行忍了下来,道“治内攘外不可同时用力的。先内后外,先文后武,这才是正道,不能更改!北边,就先维持小规模的战争局面吧。”
钟子良微微皱眉,又道“王上,海明上将(朱明的军衔)的意思是,北边也在整顿……”
威尔。海明是恩格斯的朋友,有空想社会主义倾向并不奇怪,因而也高看太平天国一眼。
朱济世笑道“那就看咱们两边谁能把地盘治理得更好一些吧。”
63 1444238149191
第441章观阅兵而知强弱
罗罗求月票,历史分类掉到第十了,罗罗能厚着脸皮拜拜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