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 作者:15端木景晨(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0正文完结)-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怎么突然提到埋怨?
  顾煊之脑子里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七姐。
  七姐和大户人家的母亲不同。她像个乡间贫寒妇人,亲自哺育、教养孩子。孩子们有事,不是找乳娘都是找七姐。
  母亲是因此而有感而发吗?
  “娘,您又一个人在琢磨七姐的事?”顾煊之笑道,“大家都这样,又不是只有您。家务事那么多,您哪有功夫整日照顾我?我不是有乳娘和丫鬟吗,怎么会埋怨您呢?七姐她啊,她和其他人想法不同……。娘,七姐从小就和其他人想法不同……”
  他劝慰母亲。
  他七姐从小学医,很快就学了一手超高的医术,这是谁能做到的?
  七姐的与众不同,那是从小便有的。
  “你七姐对孩子那么好,生怕自己冷脸了孩子,焉知不是年少时我对她关心太少,她心里留下的痕迹?”宋盼儿叹了口气。
  顾煊之愕然。
  仔细想想,他小时候比较怕母亲,那时候有什么事,都是找七姐。
  琇哥儿也是。
  他们兄弟俩把七姐当母亲一样。
  七姐到底是不是有心结,这个,顾煊之也不敢肯定。
  可都过去那么多年,就算是,母亲还能弥补七姐不成?七姐都以为大了,弥补都来不了……。
  顾煊之便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了。
  他见母亲眉宇间有几分忧色,那是从前很少见的,心里微顿。
  他低声唤了声娘。
  宋盼儿回神,正了正心绪,把顾瑾之的事抛开,问顾煊之:“快跟娘说说,你大哥是怎么回事。”
  “大伯母说,是昨天去抓的人,直接关到了大牢里。”顾煊之端正了身子,仔细和母亲说起来,“顺天府府尹是大伯的亲信。大伯想着是误会,早朝是跟圣上表明,让放了大哥,堂堂正正的放了。
  哪里知道,大伯半夜被召进宫,就一直没有再回来。
  我和七姐去的时候,大伯母正在和大伯的门客商量事。大伯母也不避开七姐,我们坐下来听。
  昨天才抓的,今早就把大哥的罪证闹得满城皆知,大伯母说。这是有人蓄意谋害顾家和大伯。大伯母上午去探监。却被阻在门外,不给看。
  顺天府知府是大伯的门生,却客客气气把大伯母阻拦住了,大伯母说。那知府起了歪心思。已经不和大伯同心了。只怕被人收买了。
  大伯母这样的身份。小小顺天府也敢拦,这是计划已久的,背后有大人物撑腰。需要置顾家于死地……。”
  “那个丫鬟呢,真的怀了身子?”宋盼儿问,“为什么上吊的,怎么查的?”
  “那丫鬟是大嫂娘家送过来的,说是亲家太太亲自调教的。大哥不愿意,和大嫂还吵了一架。大嫂以死相胁,非要放在房里。大哥就说,既然要放在房里,就不能再逼迫他。等他先缓一缓,若是他对那丫鬟有意,自然收了她,若是没意,再打发回来。
  那丫鬟是二月份到府上的。
  二月底,大哥就去了趟河南采药。采办得不多,一个月就回来了。回来也不过十来天,大哥要清点药铺的货,又要出诊,还要制给宫里送的药,忙得脚不沾地。每日很晚才回来,早早又出去忙了,根本没沾那丫鬟的身子。”顾煊之道。
  宋盼儿略有所思。
  她觉得这样才合理。
  顾辰之性格特别倔强,和老爷子一样。
  让他轻易就接受了家里的安排,他大约是不乐意的。
  “那丫鬟是与人私通,怀了身子,事发才上吊的吗?”宋盼儿道,“果然是个狐狸精、害人精。你大嫂也糊涂,之前也不查清楚,这都是你大嫂的不是了……”
  妻贤夫祸少,这话果然不错。
  顾辰之这祸事,就是林蔓菁招惹来的。
  “大伯母说,应该是刻意安排好的,不是大嫂的错。”顾煊之否定了母亲的猜测,“那丫鬟昨天凌晨吊死的,根本没人知晓。哪里知道,大清早的,她娘家嫂子跑来说,她娘不舒服,要接她回家小住两日,她哥哥也来了,在二门等着。
  大嫂好性格,就让丫鬟带着她嫂子去她的屋子。她嫂子进门,就看到她挂死在那里。她嫂子抱着她的身子,又哭又闹,大嫂和丫鬟婆子去拉,她也不撒手。然后,她哥哥就冲了进去。
  娘,您想想,哪里会这么巧?她哥哥和嫂子好似知道她半夜上吊了一样。家里的下人说,她哥哥原先好好在二门上等着,怎么会知道里面出了事?他突然往里面跑,家丁拦着他,却都说他横冲直闯的,大家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就冲到了内院。
  她哥哥跑得飞快,家里的下人措手不及。
  他兄嫂又哭又闹,只哭妹妹苦命。当时大家都慌了,谁有去计较她兄嫂的反常?大伯母和大嫂也不知到底怎么回事,却不能把个死人留在家里。他兄嫂半句不埋怨咱们家,只说妹妹苦命,怎么想不开之类的。
  大嫂和大伯母觉得他们明事理,就说给两千两银子,让他们回去,这件事别声张。大伯母的意思是,水锦的尸身不能带走,顾家帮着下葬,到底不枉在顾家一场。她就是怕水锦的兄嫂拿了钱又起歪心思。
  水锦的兄嫂也同意了。
  当时他们句句都不埋怨顾家,看上去很好打发的。大伯母又因为家里死了人,心烦意乱,一时间疏忽,给了钱,放水锦兄嫂走了。哪里知道,没过半个时辰,顺天府的人就来了。
  大伯母连水锦的尸身都没有装殓好,就被顺天府的人抬走了……”
  宋盼儿听到这里,只觉得后背发寒。
  这真是步步算计好。
  那死的丫鬟叫水锦。
  水锦死了,大夫人和林蔓菁下意识在想到底为什么死的,是谁下的手,又对死者的亲属内疚不已,心里就对她的亲属放松了警惕。
  再者,那是首辅的府邸,谁能想到顺天府直接去抓人?
  顺天府的人胆子那么大,只怕也在大夫人的意料之外。
  一大清早,顾延韬上朝去了,顾辰之去了药铺,家里只有几个女人。她们只知道,死了人丫鬟,这可能是个内宅阴谋。
  谁又能一下子想到,是个大阴谋?
  反正宋盼儿想不到……
  

第499节伸威

  顾瑾之从大伯家回来,一直在沉思。
  大哥深陷囵圄,无疑是个阴谋。
  牵扯到这个阴谋里的人,首先是大伯、大哥,然后是那个死去的丫鬟水锦和她的兄嫂,另外便是顺天府府尹侯长生。
  而所有指向的,肯定是大伯的首辅之位。
  皇帝随时可能驾崩。
  再换太子,已经是不可能了。
  所有,现在的太子彦择,即将是那天下至尊。
  而皇帝临终前,大约是会托孤的。像大伯,定是托孤大臣之一。
  所谓孝,“父丧,子不改道三年”。
  这般推算,大伯肯定还能再做三年首辅。
  三年,对于性格急躁的太子而言,定是漫长又难以忍受的;他的恩师袁裕业,也迫不及待等着上位,大伯的首辅之位,需要及早让出来。
  这么一算,这场风暴的核心,就是太子了!
  幕后指使的,非袁裕业不可。
  顾瑾之坐不住。
  已经快到了亥正,城里宵禁,无法行走了。
  顾瑾之仍是喊了丫鬟碧凡:“你去趟外院,把石仓和祝迦匀叫进来,便说我有要事同他们商议。”
  碧凡道是,应声而去。
  石仓和祝迦匀对这么晚进内院有点拘谨。他们不似陈鼎文,不时常往内院走。而此刻又是深夜,就更叫人忐忑了。
  这两个是老实人。
  虽然顾瑾之平素行事正派,而且找他们。也肯定是公事。但心里对内宅的那份忌讳,还是涌上了心头。
  顾瑾之在正堂见了他们。
  正堂设了紫檀木富贵如意雀上枝头的屏风,挡住了视线。
  顾瑾之坐在屏风后面,影影绰绰的,也看不清两名侍卫。
  这样,大家都松了口气。
  他们进来,给顾瑾之行礼。
  顾瑾之便叫人搬了太师椅给他们坐,又叫丫鬟端茶。
  等他们坐定,丫鬟上了茶,顾瑾之的声音才从屏风后慢悠悠传来。
  “。。。。。。之前王爷说。京里有蒙古的散兵。他们都是死士,武艺高强,你们可知道从哪里再找到他们?”顾瑾之问石仓和祝迦匀。
  两人不知是这事,都微讶。仓促间哑然。不知如何回答。就相互看了一眼。
  顾瑾之这个问题,有点触犯忌讳,因为这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的。石仓和祝迦匀平素跟着朱仲钧。嘴巴很紧。
  庐阳王的规矩,是忠诚谨慎。
  祝迦匀给石仓使眼色,让石仓上前回答。
  石仓就站起身,上前两步,回禀道:“王妃,王爷的那些蒙古死士,都是从西边找来的。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在京城行走,抓住了不用审问就直接砍了头。”
  “不对。”顾瑾之声音微敛,威严顿现,“王爷曾经连夜去找他们,天没亮就将事情办妥。王爷若不是进宫,我便当面问他。你们不必遮掩,王爷什么事都告诉我的。”
  石仓和祝迦匀又是一默。
  既然什么都告诉您,为什么还要问我们?
  这是个拙劣的谎言,石仓和祝迦匀都想。
  顾瑾之也没有着急催他们。
  祝迦匀只得上前,问道:“王妃,您想找他们做什么?陈大人和王爷兴许知晓,属下二人却是不清楚。”
  “我想派人,闯了顺天府的大牢。不必杀人,抓人就行。”顾瑾之道,“天亮之前,你们能办妥吗?”
  石仓和祝迦匀又是脸色微变。
  祝迦匀也站起了身子,上前和石仓并排而立。
  这件事,只怕有点难办。
  王妃这是给他们一个烫手山芋,他们既不想接,也接不住。
  “王妃,您是想救禧平侯世子么?”石仓直接问。
  他们也听说了顾辰之被抓之事。
  这件事,在京里已经传遍。
  “不,我要那证人,就是死者的兄嫂。”顾瑾之道,“听闻,今天证人也在牢里。等着明日进一步提审。明日过后,证人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