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药天香 作者:清歌一片(晋江金牌榜推vip2013.12.04正文完结,种田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止如此。看这个人的年纪,最多也就二十四五。而她方才探捏到的骨节变形程度,多发生于久病不愈的中老年患者身上。以他这样的年纪,怎么会患上这样严重的关节疾病?
  ~~
  绣春尚在沉吟间,见那男子眉头皱得愈发紧,汗滴涔涔从发间额头滚落,双手紧紧捏拳,手背青筋暴迸,知道他疼得厉害,暂时顾不得别的了,先替他止痛要紧。
  她起身飞快解开自己的布包,从消毒过的纱布内衬里取出裹着的四寸长银针。
  “哪里最痛?”她问道。
  “膝部……”
  那男子紧闭双眼,几乎是咬着牙,迸出了这两个字——病发之时,便如万蚁齐齐咬噬。每每遭受这种非人般的折磨时,他便恨不得将自己的两个膝骨剜除才好。
  绣春命裴度将他双腿放直垫高,将裤管卷至大腿处。开始辨穴施针。主穴取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委中,配穴大椎、关元、曲池、合谷,行深刺透刺,不断询问酸麻胀痛之感,再据他所答,寻到阿是穴入针。约莫半刻钟后,明显得气,见他原本紧绷着的腿部肌肉开始放松,知道起了功效,便停针于各穴,对着边上的裴度道:“有姜片艾叶吗?姜片切成铜钱薄厚。”
  ~~
  这年轻男子接到急召,原本是要日夜兼程急赶入京的。不想到了此地,宿疾发作无法赶路,只能投宿于驿馆暂歇。裴度原本心焦如焚。见绣春施针后,他的脸色虽还苍白,但神色有些缓了过来,似乎得效。欣喜若狂。听到绣春要这两样东西,哪里会不应?急忙点头,飞奔出去命那候在外的驿丞去取。很快便拿了过来。
  绣春拔下犊鼻、梁丘两穴上的针,取姜片搭在穴位之上,将艾叶卷条,以火点燃灸之,最后堆灰其上。渐渐地,姜片渗出黄水。再换委中、血海二穴位。双腿交替。一刻钟后,床上男子长长吁了口气,终于再次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的额头汗还未消尽,但脸色比起方才,已经恢复了些血色。他视线停在绣春面上,微微一笑,沙哑着嗓音道:“多谢小先生出手相助。我已经好多了。”
  许是大痛终于过去了的缘故,他此刻双眸如濯,眼神显得愈发明亮。虽仍那样躺着,神情却轩然似若初举朝霞,将整间屋子都要照亮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  上章里的“田七”应作“黄芩”,刚回头去看才发现。是我笔误。抱歉。
  “阿是穴〃是指不定穴位,称谓来由颇有意思。
  相传在古时有中医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者於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 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程转好。於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
  根据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


☆、第 7 章

  绣春并未看他。只是唔了一声。转头叫裴度取纸笔来,提笔写了一副蠲痹汤的方剂,递给裴度。
  裴度出去后,屋里只剩绣春与那男子二人。她盯着他膝部,等着艾灸结束,道:“你这关节痹证有些不同寻常。我施针开方,不过暂时止痛而已。日后必定还会复发。倘若长久不治……”
  她停了下来,瞟他一眼。
  这里没有X射线等现代透视设备,看不到直观的关节病变情况。但凭经验和手感,估计他关节面已到了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的地步。倘若控制不善,这样的疼痛发作只会越来越频繁持续,到最后甚至可能废掉双腿。
  她没有再说下去。躺在床上的那男子却也仿佛知道了她的意思,却只笑了下而已,随即默然不语。
  “你这样的年纪,怎会患上这样严重的关节疾病?”
  绣春终于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那男子起先似乎不大想说。他抬眼之时,正好对上绣春凝望双眸。见这少年神色端凝坐于自己身畔,一举一动俨然带了大家之风。踌躇了下,终于低声道:“我年少时,在战场上曾中过毒箭。毒源来自域外,毒性奇绝,当时险些丧命。后经救治,虽拣了条命回来,体内余毒却始终难以拔除,沉积至关节各处,以膝部为最,已然沉疴不治。逢寒遇湿,时常发作。方才你虽未说下去,只我自己也晓得。再过两年,恐怕我就……”
  他略微摇了下头,便停了下来。
  原来竟是这样!
  绣春惊讶地望着他。见他躺在枕上,脸色仍是泛着苍白,神情却很平静,目光里看不出半点怨艾或不甘。仿佛早已经坦然接受这样的结果。
  她略微皱眉。停了艾炙,拔除银针。然后伸手拿过他左手,仔细搭脉,果然,觉脉弦紧涩凝滞,类于风寒湿痹阻于经络,继而痹阻气血之相。换右手,也是如此。
  难怪此人年纪轻轻,关节病变便如此严重了。原来是毒性所致。他的身份她虽不知,但看这样子,想来也不是寻常之人。既罹患此种疾病,想必天下最好的医生都替他看过了。萍水相逢,自己今日能做的,也就只是这样替他暂时止痛一次而已。
  她轻吁口气,放下了他的手腕。正要起身,却见他已经坐了起来,仿似要下地的样子,便阻拦道:“你还不能走路。躺下歇息为好。”
  那男子并未听她的,已经下榻,试着慢慢站了起来。
  他刚才一直躺着,倒没什么感觉,此刻站起来,绣春才发现他身量颀长。她的个子在女子中算是偏高的。但他比自己还是高了差不多半个头。他试着迈步时,脚下忽然微微一个踉跄,绣春下意识地一把扶住了他。二人双手相接,她感觉到了他掌心的一层薄茧,他却似乎有些惊讶于她那只手的柔若无骨,低头看了眼她,说了声“没事”,松开了她手。自己站立片刻后,等适应了,便迈步朝挂衣裳的架子而去。看得出来,脚步其实仍略带了些蹒跚。
  以绣春的估计,他先前应该是风尘仆仆赶路。估计路上没做好防护,导致病灶处发炎。此刻疼痛虽暂时止住了,但膝处已然红肿积水,不能再多走路。见他已经取了外衣开始穿,绣春忍不住正要再开口,门被推开,裴度进来,身后跟着方才那侍卫头领,手上端来刚煎好的药。看见那男子已经起身在穿衣,裴度惊讶地道:“殿下,你怎的起来了?”
  此话一出,绣春略微一怔。
  方才她只猜想这男子身份应当非同一般,却万万没料到竟被称为“殿下”。只是本朝,自太子、亲王直到郡王、将军,凡是萧家宗室,一概被臣下称为殿下。不知道这个到底是哪位皇室宗亲而已。看了过去,见他一边继续穿衣扣带,一边道:“京中事十万火急,耽误不得。眼见就要抵达。我既已好,那便继续上路。”
  裴度看了眼他的腿,极力劝道:“殿下,再急也不必急于这一时。殿下已经接连赶路数日,未曾好生歇过,此刻又是深夜,既到了驿馆,还请暂停,等天明继续上路也不迟。”
  这男子很快便衣履完毕,转身而立。灯影之中,青袍玉带,轩轩韶举,与方才便似换了个人一般。只是绣春注意到他眉宇间似乎带了一丝掩饰不住的忧色。他望向裴度,道了声“动身吧。”寥寥数字,声音也温和,却自带了一种叫人不得不从的威严之意。
  ~~
  裴度自然清楚面前的这位魏王殿下为什么会不顾病情,稍有好转便迫不及待地继续上路。确实如他所言,京中之事十万火急,便是用改天换地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就在一个月前,一直缠绵病榻的裕泰帝病情恶化,药石无功。他自知大限将至,发急召命两位皇弟,唐王萧曜与魏王萧琅急速归京。萧琅就藩于西北贺兰之侧的灵州。接到诏书之后,当即简马往上京赶去。一路风吹雨淋,加上日夜兼程未得缓冲,竟引发了宿疾。一路忍着到了这里,终于坚持不住,这才投宿于驿馆停歇。裴度亲眼见他苦痛异常,恨不得以身代受才好。此刻终于止住了痛。不想他刚能站立,便又要上路。有心想再劝阻,却也知道这位魏王殿下,看似温和文雅,实则富于主见。他决定了的事,轻易不会受人左右。
  按说,以裴度这样世勋子弟、上州刺史的身份,萧琅虽是皇室贵胄,他又何至于会如此鞍前马后地效劳?这其实,说来话长。
  先帝宣宗有三子。长子即今上裕泰帝,次子唐王萧曜,幼子便是眼前的这位魏王萧琅。萧琅的生母,并非如今宫中的吴太后,而是多年前便已病故的闵贵妃。五年前,先帝驾崩,时年三十五岁的皇太子继位,是为裕泰帝。裕泰帝出于手足之情,特下旨意追封魏王之母为惠太妃。
  闵惠太妃当年多才而貌美,颇得先帝之宠。她出身亦是不凡。闵家世代为江东应天府望族,曾出五代儒宗,书香之名,天下尽闻。萧琅不仅继承了母族的文彩,自小读书过目不忘,才华超逸,而且志向不凡。十五岁时便自请跟随当时的怀化大将军裴凯奔赴至灵州一带的贺兰山抵御西突厥的进犯。边塞风沙的磨练与天赋,让他迅速成长成为一名用兵如神的优秀将领。甘州一战,他横空出世,率三千骑兵深入漠南,以谋略破杀突厥三万精兵。消息传至金山之畔的西突厥牙帐时,全城为之震动。就在少年将军意气风华之时,同一年,却出了桩意外。当时,十七岁的萧琅随同老将军裴凯至祁连一带巡察守备情况,遭遇内奸引敌人突袭刺杀。混战之中,萧琅为救裴凯,腿部中了毒箭。便是这一箭,成为自那以后他这一生再也挥之不去的梦魇。
  五年之前,裴凯病重死于安西都护任上。临终之前,他上表至天阙云:我去之后,惟三皇子殿下可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