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嗒然垂首归去,何以见江东父老乎?问前身
何孽,人已彻骨,天尚含糊。”从这些浸透感情的诗句中,不难想象“犯规
被黜”给予士子的沉重打击,也不难理解宋某何以伤心痛哭、大呼“其命也
夫”了。

在《聊斋》中,《司文郎》是对话最多的篇什之一,对话是其表现人物

的主要手段。从上面的引述可以看出,司文郎、余杭生不但说话颇多,而且

开口就响,声态并作,形象因而鲜明突出。盲僧是幻想的奇人,却也生动如

活,清晰可见,除了嗅文以鼻的行动细节,全仗声口毕肖的个性化语言。第

一句:“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对其“最能知文”的本领既未直接承

认,也未正面否认,字面上像是否认,骨子里却是肯定,怪人多口道破秘密。

平平常常一句话,最贴切,也最传神,与人物、情境高度和谐,一字不可改

易。王请“以耳代目”,他说了第二句话:“三作两千余言,谁耐久听!不

如焚之,我视以鼻可也。”一派奇人、大家的口吻,漫不经意,神气十足。

以下品评诸作,或褒或贬,亦庄亦谐,言简意赅,各尽其妙,充分显示说话

人才智超群,不同凡响。19 世纪法国文学史家泰纳以为,巴尔扎克《人间喜

剧》中的人物比真人“还要有神气,有活力,有生气”①。我们也可借用这话

评价《聊斋》的某些人物形象。不过,巴尔扎克笔下是现实的人,《聊斋》

多写狐鬼花妖,艺术幻想的成分很大,而像盲僧,则是地道的幻想人物,却

比真人还真,比活人更活,同现实的形象一样富于立体感。

综上所述,《司文郎》不同于只写人物行迹、不讲思想结构的故事小说,

也不同于某些重思想不重人物的问题小说。它既讲思想的艺术表现,又重人

物的刻画、创造;既有发人思考的思想结构,又有给人感染的人物形象,在

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思想与形象的艺术的统一。这是它的一大长处,也是其价

① 《巴尔扎克论》,见《文艺理论译丛》第2 册,1957 年版,第51 页。

值和魅力的所在。

蒲松龄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虽然一生不得志,
功名观念却一直很重,“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72 岁还奔波百里应岁贡之
考。这决定他只能抨击试官、主考,不能否定科举制度。加上迷信佛道之说,
思想认识充满矛盾。在《司文郎》中对文场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之后,又无
可夸何地把一切都归之于不可知的命,归之于善恶因果之报。这不仅成为作
品的思想缺陷,也有损形象的完美和统一。原来生气勃勃的少年主人公,后
来大讲“修行未至”,“积善勿懈”,“冥司赏罚皆无少爽”,成了唯心观
念的传声筒。他还这样劝慰王生:“我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己。不
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当前踧落,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
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砺,天下自有不盲之人。”如此老成持重的“平恕之
论”,乃是作者自己的语言,如果赋予朴讷、厚重的王生,也许投簧合榫,
加给少年气盛、阎罗“欲以口孽见弃”的宋某,就显得生硬,与人物性格大
相径庭。所有这些瑕疵都集中在作品后半,造成前后思想、艺术的不平衡,
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

1982 年6 月

(选自《聊斋志异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

① 蒲松龄:《述刘氏行实》,见《蒲松龄集》第253 页。

李厚基韩海明
一生遭尽揶揄笑伸手还生五色烟
——蒲松龄的生平与著作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一生,是平淡而寻常的,既没有可歌可泣的
业绩,也没有动人心弦的传奇式的情节,却有着一个封建社会落魄知识分子
的鲜明个性和这种知识分子所共有的特点。从他的身上,能够看出“文章憎
命达”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遭际。

(一)

蒲松龄(公元1640—1715 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
淄川(即今淄博市)城东七里的满井庄人。

淄川,虽不是十分出名的县分,但山峦起伏,叠峰承烟,又有淄、般、
孝妇等水汩汩流过,风景是宜人的。满井庄东头有高起的丘阜,陂陀不平。
土阜上有一座龙王庙,那里的一口地下泉井涓涓不竭,虽遇大旱,也■■而
出,于是祷雨者都来挹取。泉水清冽甘芳,自深丈许的水潭涌出,“汇者渊
之,流者溪之,夏潦秋霖,客水相续,则泱泱然河矣。”庙外为泉,泉外为
河,河外为山;山族而居,作儿孙罗列,圆似米聚,方如印覆。据说泉旁本
有古柳,围以丈计,雨水浸濡,日久蚀空,被人伐作柴薪。后来,蒲姓众人
植以柳、柏多株,及长,郁郁葱葱,与溪水相映,景色相当秀美。蒲松龄生
于兹,钟爱于兹,也就以柳泉作为自己的别号了(参见蒲松龄《新建龙王庙
碑记》、《募建龙王庙序》)。

蒲松龄的祖先为元代般阳路(辖山东蒲台、淄川、掖、福山等县)的总

管蒲鲁浑、蒲居仁。相传元室将倾之际,蒲氏曾将遗孤更姓易名寄养于外家

杨氏处,明代洪武年间,又复蒲姓。后来,子孙日蕃,所居满井庄就易名为

蒲家庄。万历间,全邑诸生,食饩者(领取官府钱粮的秀才)八人,蒲氏宗

人居其六,因此,也可算是个望族。但后来同姓中贫富两极分化,斗争日益

尖锐,终致衰微下来(见蒲松龄《族谱序》)。由蒲松龄上推五服,其间没

出过什么“显赫”人物。高祖蒲世广,虽称“少聪慧,才冠当时”,不过是

个廪生。曾祖蒲继芳,才是个庠生。祖父蒲生讷,似乎默默无闻。父亲蒲槃,

据蒲松龄的记述,早年“操童子业,苦不售”,“家贫甚,遂去而学贾。积

二十余年,称素封。”晚年家居“因闭户读。。不理生产。既而嫡生男三,

庶生男一。每十余龄,辄自教读。而为寡食众,家以日落。”①蒲松龄说他父

亲“生平主忠厚,即乡中无赖,横逆时加,惟闭门而已”(见蒲松龄志,转

引自路大荒编《蒲松龄集》下册1803 页,《蒲氏世系表》)。事实上,蒲槃

的立场是反动的。明末农民起义波及山东,蒲家庄地处通往县城的孔道,蒲

槃曾与弟祝“擘画守村,条理井井,且曰:‘人孰不畏死!非重赏孰敢与贼

战者;不能战,焉能守?’乃出钱百贯,会众村南枣树下,悬贯满树,曰:

‘杀一贼者予若干。’由是,壮者争出战,淄邑城守倚以为援。”(《淄川

县志》卷十,《三续隐逸》)后来,清顺治丁亥蒲槃又参加镇压山东谢迁起

① 蒲松龄:《述刘氏行实》。

义军,事实证明他是个死心塌地与农民起义为敌的顽凶。

作者的母亲董氏,据说是“素坦白”,对诸子诸妇“抚爱如一,无瑕可
蹈”(蒲松龄语)。蒲松龄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家庭环境中。他是
蒲槃嫡配董氏所出的次子。

(二)

崇祯十三年(1640 年),山东大旱,据说“树皮皆尽,发瘗肉以食”,
蒲松龄就诞生在这年的四月十六。

我国古代一些出名的人物,常常自己或由别人给他们杜撰一些天人感
应,生就不凡的故事,蒲松龄也在《聊斋自志》中说:“松悬弧时,先大人
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黏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
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
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他的说梦故事,尽管离奇,
却也给自己描绘出一幅天生的悲惨、凄苦相。可见,他对自己的一生遭遇,
是有这样一个形象化的总估价的。

蒲松龄童年,跟着父亲学习。据说因天性颖慧,经史子集过目了然,深
得父亲的钟爱(见蒲箬《柳泉公行述》、王洪谋《柳泉居士行略》)。顺治
八年(1651 年)12 岁时,父亲亡故。18 岁,和刘氏结婚。刘夫人小他3 岁。
她父亲是“文战有声”的,因此也算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性情温谨,朴讷
寡言。入门后,夫妻感情笃厚,婆媳间关系极好。婆母逢人便夸这个儿媳,
自然,就引起了另一些儿媳的忌妒,认为婆母怀有偏私之心,从此“呶呶者
竞长舌无已时”(蒲松龄《述刘氏行实》),这样,一起相居不久,只得分
家独过。

蒲松龄19 岁那年,以县、府、道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知于学使
施闰章,文名籍甚。”(见《山东省志》、《淄川县志·文学传》等)施闰
章字愚山,是当时相当著名的人物。他比蒲松龄大二十二三岁,顺治六年(1649 
年)中了进士,授刑部主事,以员外郎试高等擢山东学政(《清史稿·列传·二
七二·文苑》)。他十分器重蒲松龄。因此,蒲松龄对他非常感激,曾在《聊
斋·胭脂》中说:“愚山先生吾师也。方见知时,余犹童子。窃见其奖进士
子,拳拳如恐不尽;小有冤抑,必委曲呵护之,曾不肯作威学校,以媚权要。
真宣圣之护法,不止一代宗匠,衡文无屈士已也。而爱才如命,尤非后世学
使虚应故事者所及。”评价极高,敬慕之情甚深。他是否自觉地以施闰章为
学习的楷模,不得而知;但施对他精神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二年后,施闰
章御山东学道任返归安徽宣城的故里,作者对他是终生怀念的。

这里,应该提到的是,就在“十九岁弁冕童科”的第二年,他和同邑的
李希梅、张历友等友人,结成了很深的文字之交。他们一起建立了一个郢中
诗社,常常相晤,在瀹茗清谈之余,“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
先生墓表》)。同时,也就开始了作者与这些挚友数十年的极深交谊。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