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亚铁路沿线的华军部队。敌人虽然在通往图伦的铁路沿线部署了9个步兵师,但是相对于我们的约20万突袭部队而言是根本不堪一击的。只要我们切断西伯利亚铁路线,就能一下子将华军的3个装甲集团军装入口袋!”
华军的3个装甲集团军有27个带着装甲字号的师,装备有4、5000两坦克、强击火炮!要是能把这支部队包围起来,东线战场或许真的能扭转乾坤了!加米涅夫和梅列茨科夫互相看看,都觉得办法不错,立刻就和图哈切夫斯基、巴甫洛夫两人继续研究起来。这个穿越大森林突袭华军身后的作战计划是图哈切夫斯基和巴甫洛夫在来西伯利亚的路上想出来的,还只是个不成熟的草案。经过了加米涅夫和梅列茨克夫的补充后。就已经初步成型了。不过加米涅夫还是比较担忧华军装甲部队强大的突破能力,就算那3个坦克军和2个集团军的突袭得手,也不一定能抵挡住几千辆华军坦克的突围!
但巴甫洛夫却有应对的办法:“加米涅夫同志。我详细研究过中德两国装甲部队的主力车型——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这种装备了大口径反坦克炮和坚固装甲的强击火炮与其是一件进攻的利器,还不如是一件防御坦克攻击的利器。因为这种坦克歼击车其实是通过牺牲机动性和射角来换取火力和正面装甲,当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处于防御状态时,目前所有已知的坦克和强击火炮都很难打败它们的。就算是我们的su…75也很难击破追猎者的防御,而这种强击火炮实际上是以追猎者为蓝本设计的。
我想也可以反过来考虑问题,当我们的su…75处于防御状态时,敌人的追猎者同样很难击破!因为当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开动时。它低矮的车身所带来的容易隐蔽的特点就不存在了,它的75mm主炮也法开火,它的低速度则会让其即容易被命中又很难接近对手。而它的60mm呈60度角布置的正面装甲也没有办法抵御75mm或是76。2mm的长身管反坦克炮的火力。
因此我们应该将600辆最新下线的su…75强击火炮编组在三个用于偷袭的坦克军之中,当偷袭成功后,我们就用600辆su…75来防守华军的装甲突击。相信600辆su…75足以对付3倍到4倍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此外,最新运到前线的zis…2反坦克炮是一种威力极大的反坦克武器。虽然只有57mm口径。但是却拥有63。5倍的倍径,炮弹初速达到1000m/s,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90mm装甲。我想把第一批运到的300门zis…2反坦克炮也全部配属给偷袭部队。这样应该可以在防御战中重创华军的装甲集群,为歼灭华军的三个装甲集团军创造条件!”
加米涅夫沉吟了一会儿,他是沙俄时代的老上校,对于阵地战和骑兵作战是非常精通的。但是坦克战,真的,他不怎么懂行。不过图哈切夫斯基是这方面的泰斗级专家。巴甫洛夫的这个战术显然得到了他的认可,看来是差不到哪里的。
所以他点点头。立刻道:“坦克集群穿越森林并不容易,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用斧子砍出一条路,好在中国人刚刚来到这里,对大森林并不熟悉,我们的游击队控制着西伯利亚铁路线两侧的森林。只要再多投入几倍的力量,应该可以将敌人在森林地带的警戒线压缩到森林边缘,这样就能组织伐木队进去了。”
“好的。”图哈切夫斯基满意地点了点头,指着身边的巴甫洛夫道:“我建议让巴甫洛夫同志担任偷袭部队的指挥官,相信他的才华足以为苏联赢得这场决定性的战役!”
……
在乌达河以东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在7月10日白天降临之后,苏联红军的游击队和侦察训练部队就以超过以前十几的积极性忽然活跃起来了。他们似乎想要在解放全人类之前首先解放这片人迹罕至的大森林,拼了命攻击每一个在森林当中活动的华军侦察兵。数以百计的连级苏军步兵、骑兵联合部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组建起来,从苏军在森林深处的秘密据点出发,同控制着森林边缘的华军威力搜索幕打在了一起。而西伯利亚铁路线南北的大森林直接关系到华军后勤线的安全,他们如何肯拱手让出这片森林的控制权?于是华军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部也立即抽调部队投入丛林战,双方的部队交锋在全线顿时打成一团。
华军不仅和对手一样出动了步兵、骑兵,甚至还动用了刚刚投入使用的34型轮式装甲车。该车的战斗全重有4。4吨,全长4。8米,全宽1。95米。全高1。75米,可以搭载3名成员,拥有5—8毫米的装甲。配备一挺12。7mm高射机枪,还安装有线电台,是华军侦察兵手中最新的利器。
结果双方的丛林战一下子就进入了**,形势平静了好些日子的西伯利亚前线也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得到报的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官郭松龄则立即乘火车从伊尔库茨克赶到了图伦,随后又不顾幕僚的阻拦,在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陈继承大将的陪同下亲自前往一线阵地观察当面态势。因为他也知道,现在的总体战略形势正在向对苏军极为不利的方面转变。为了扭转颓势避免战败,苏军必然会利用德军在西线发动猛攻之前的这段时间,在东线放手一搏!
不过这位刚刚晋升元帅的中国名将。却没有想到俄国人会在茂密的西伯利亚大森林里用斧子砍出一条可供坦克进出的通道。在他看来,苏军有可能会动用几个师的轻装步兵从大森林里穿插到华军侧后进行攻击,不过他已经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摆了足够多的兵力。还有多达三个装甲军的预备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真正的决战只可能在正面用坦克集群的突击决出。所以他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乌达河以东的正面战场上了。
从元帅阁下的望远镜目镜当中看出去。乌达河以东的宽阔平原尽在眼底。苏军的战线明显前移了,从乌达河西岸向东推进了最少10公里,已经逼近到华军前沿附近。而且明显已经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出发阵地。铁丝网、鹿砦和壕沟中间都留有许多个可供装甲车辆进出的缺口。试探性的进攻已经展开了,出动的都是一些股部队,最多也就是营级,还伴随有远程大炮的射击,不过火力谈不上猛烈,好像也没有多少准头。东一炮西一炮的看来纯粹在浪费弹药。不过郭松龄却知道对方是在试射!估计大规模的进攻很快就要展开了。
天空中还是淅淅沥沥的在下雨,西伯利亚地区的夏季不向中国东南沿海会暴雨成灾。不过却经常会有连续个把星期的中雨。对于拥有空中优势的华军来,这样的雨天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陪同郭松龄视察前线的国防军将军们,包括前敌总指挥兼第7集团军司令官李宗仁大将,装甲集群总指挥兼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官徐庭瑶大将,也都一个个面色凝重。看到郭松龄放下望远镜就纷纷开始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一个话的是徐庭瑶,他的部队顶在最前线,也是这一路打过来的先锋。他皱着眉头摇头道:“形势有些严峻啊,茂帅。苏联人很有可能会在乌达河以东同咱们拼命了!我们现在是一个长蛇阵从伊尔库茨克一路铺过来,后勤线始终处于苏军游击队的威胁下,不得已只能投入大量步兵防守,结果造成最前线兵力不足,只有区区31个师。而对方则可以调动东方面军的全部力量,至少能投入120个师,这是四倍于我的兵力,虽然我们装甲部队有很强的战斗力,但是装甲兵毕竟是进攻型兵种,现在用来打阵地消耗战,恐怕……”他沉默了下来。这席话代表了在场大部分军官的心声,大家都在默默点头。
郭松龄却冷笑了一声:“怕什么?不就是消耗一些坦克、装甲车嘛!现在每个月追猎者系列战车的产量都超过1000台了,苏联人要用命来换是正中我们的下怀!依我看下乌金斯克一战还是消耗战,只要能达成大量消耗敌人的目的,就算获得胜利了。至于用装甲集群打出穿插包围的大规模歼灭战是想也不要想的,这里是老毛子的腹地,咱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打不出什么精彩的战术集群配合,稳扎稳打才是上上策。”
掩蔽部里顿时议论纷纷,这里的将军们大多是保定系的,和常瑞青是校友,所以不大把郭松龄这个陆大系的元帅放在眼里。但是议论了半天,还是觉得稳扎稳打是唯一可行的战术,要不是这样又能怎么打?难道穿越西伯利亚大森林奇袭吗?这里可不是比利时的阿登森林,根本没有公路从下乌金斯克周围的森林里穿过。如果追猎者要开进去,除非用斧子砍出条路来!这样的奇袭要是能成功才有鬼。森林里的老毛子又不是瞎子聋子。
“茂帅,属下以为苏联红军不会给我们稳扎稳打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用奇。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心提防为上。”
郭松龄循声看去,话的是曾经担任过装甲兵学校校长和装甲兵总监的王庚上将,他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很早就追随常瑞青,现在是第6装甲集团军的司令官。虽然学历不低,出名也很早,但却是国防军内公认的“管理型人才”。得直白些就是能管好一支军队,但却不是什么战术家或战略家,因为这位的脑子里面教条的东西太多。灵活机变却几乎没有。
郭松龄微微一笑,所谓地摆了摆手:“让他们去用奇好了,我在下乌金斯克前线摆了27个机械化师,如果再不给苏联人用奇的机会。下乌金斯克会战就打不成了!”着他笑着对李宗仁道:“德邻兄。让你的步兵收缩一下,把大森林让给老毛子吧,我倒要看看,他们打算怎么用奇!”
……
下乌金斯克前线的战局变化报到常瑞青这里的时候,已经是7月11日早上了。“现在看起来苏联人一定在打大森林的主意,他们在森林里的活动突然增加了十几倍就是为了控制住森林以供大部队通过。”赵胖子坐在汤山官邸的餐厅里面,一边蹭早饭一边分析着刚刚收到的西伯利亚方面军的报。“现在摆在郭茂宸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干脆退兵回图伦。等明年德国人进攻苏联的时候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