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下!”众僧人就如泄了气的皮球,纷纷后退。
王婆留叫辨因禅师命令少林棍僧后撤五里。随着辨因禅师一声令下,众棍僧如奉圣旨,老老实实,当真不打折扣地退到五里之外。出家人诚实守信,不打诳言,说到做到。王婆留也深深佩服少林武僧这种诚实守信的行为,跟这种对手交战,省心呀。
看看少林棍僧去远了,王婆留也就放开辨因禅师,并对他说:“禅师,请你别再追逐我了,我保证不会把割断你裤带的事在江湖张扬,我也下命令,不准我的手下提起这件事。大家各退一步怎么样?”
辨因禅师正为这件丢面的事情忧心忡忡,听了王婆留的话,就心领神会地罢手了。只是耍嘴皮子骂了声:“汉奸,你这样作业会不得好死的。”然后脸红脖子粗的走了。
“多谢你如此盛赞!”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王婆留面对种种非议,他只是这么淡淡的回了辨因禅师一句。
汉奸!这是中士武林人士赠给王婆留的尊号,他杀人无数,也救人无数。他始终坚持并认为源于一切善的东西没有国界,不分民族。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强权剥夺弱者的生存权,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是错。修炼圆通融合功后,王婆留的心胸变得越发宽容大度,他坚信将来世界大同,所有国家、民族都将抛弃斗争仇恨融为一体,这应该是善的最高境界。
面对千夫所指,王婆留坦然承受,我走我的路,你们喜欢说什么就说吧!对于真正的勇士来说,牺牲生命其实不难,难的是甘愿牺牲自己的名誉和清白,默默地背负汉奸的罪名遗臭万年!
只要我所做一切无愧于良心,别人怎样骂我都不在乎!这么多善良人把生命交给我,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为至善而下地狱,死又何妨?虽千万人吾往矣!
失去土地的流民、乞丐、流莺、精神病患者、老弱病残无家可归的老人、一天到晚跪在街头的小孩………这些神的弃子,也是被大明官府遗弃的人,全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父母、夫妻、儿女。
对于迷失的良心不懈地寻找,王婆留从未放弃。
他在黑暗之中,点燃了自己。借着这点卑微之光,走进地狱深处,寻求人生真谛。
这个残忍的冷酷无情的世界为什么这样?人活着的价值又是什么?
也许只有无尽的黑暗才能知道答案。
多少个无眠的夜晚,一个巨人,站在街头,擎着铁剑,等它开花。
也许我的双肩就是弱者的庇护所,我承担一切人的错,一切罪。
────()────────
在大陈岛的海盗眼中,王婆留作为一个海盗头领具备圣勇义智仁等五方面的品德。无论真倭、假倭,都对王婆留的人格魅力表示由衷的敬佩。
王婆留善于发掘开拓财源,这种有经济头脑的人是为圣;动手的时候,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冲在最前面,是为勇;得手后,自己落在后面掩护兄弟撤退,是为义;判断对某处财富不可以动手,何时动手才能成功,是为明智;东西到手后,能平均分配,是为仁。
在礼坏乐崩的年代,如何才能将一盘散沙的老百姓团结起来,凝聚成一个整体?答案是凭个人魅力倾倒众生。当王婆留把那二百个妇孺带回大陈岛的时候,许多海贼窃窃私语,表示对王婆留这种行为无法理解。如果带回的妇孺大多数是年轻漂亮的女孩的话,倒还是可以理解。因为海贼中间有许多光棍,尚未成家,让这些海贼捡个女人,养个女儿,也不失是作为一个精明上司体恤部属应干的事。但王婆留带回大陈岛的妇孺是怎么样的?要么太老,象唐婉儿这样四五十岁的老妈子,打发到厨房烧火做饭也嫌她太老。海贼们谁也不会对这种老太婆感兴趣的;要么太少,还是三、四岁流着鼻涕虫的小丫头,谁晓得朝不保夕的海贼们有没有机会把这些小丫头养大成人?更要命的是王婆留带回大陈岛的老妇人,有许多老妇人的儿子参加官军死在战场的,这些老妇人的儿子为明朝政府送掉性命,她们应该找明朝政府去哭诉,寻求救助。为什么叫我们这些海贼替他们尽孝?替他们瞻养母亲呢?
明朝政府都如些明目张胆地撕下虚伪的脸具,把为它卖命的老百姓当成随时可弃的棋子,为什么我们这些海贼替他们承担责任?
“不错,这些老妇人本来可以进入明朝政府设立的孤老院里养老,但明朝政府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我必承担帮助她们的责任。”王婆留试图说服他的手下说:“我们凭什么要照顾这些无所依靠的人?”王婆留说这话的时候,众海贼也眼巴巴的看着他的脸,象不知何从何去的迷途羔羊,希望王婆留给他们指示和答案!
王婆留按着自己胸口,对其他海贼说:“凭这个──良心!我施舍的不是钱,而是道义,良心!”于是,颇多微词的众海贼尽皆沉默下来,无话可说了。也许会有人暗地里骂一声王婆留是傻瓜,但没有海贼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众质疑有同情心和良心的人做得不对?
王婆留以他自己的独有的方式对这世界施加影响,不管有效无效。
王婆留把哪二百个妇孺安排在大陈村,并购进一批纺纱机让这些妇孺学习织布,掌握一门手艺生存下去。办成这件事之后,王婆留就发兵驰援台州,帮金尼共拒官兵。王婆留、金尼他们面对的敌人,不仅是卢镗、俞大猷、戚继光等两万多大明正规军的主力部队,还数千名协从官兵作战的客军,则广西来的狼兵和保靖、永顺的土兵,当然还有五百余名少林僧兵………无论从人马数量,器械优劣情况来看,王婆留、金尼这些海贼都处于劣势。这一战关系到海贼能否在浙江沿海一带地区立足的大事。死或生,这是一个问题!沉重的压力,让王婆留、金尼这些海贼都感到末日来临似的喘不过气来,考验着他们的承受力。
────()────────
说服少林寺主持少山大师,派出五百余名少林僧兵开赴江南前线抗倭,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徐凤仪。
士气低迷的大明官兵得到这少林寺这支生力精兵赶来支援,无疑是如嗑药一般兴奋起来,士气大振。少林寺派出五百余名僧兵到江南作战,人数确实是少了点,可谓杯水车薪,救不了大火。
少林寺派兵助战意义不在人员数量的多少。在许多人怀疑国粹无用,中国武术是花拳绣腿的时候,少林寺派兵助战意义在于,重建中土武林人士对中国武术丧失的信心;在大明官兵被倭寇打得溃不成军并把倭刀法传得神乎其神的时候,需要代表中国功夫发源地的少林寺拿出真功夫来,给把倭寇武功传得神乎其神的人还以颜色,堵住这些人的嘴。少林僧兵开赴江南抗倭的象征意义是:证明中国功夫比倭寇的刀法厉害!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寺作为中国武术的武林泰斗,它的江湖地位谁也没法动摇。
一千年来,少林寺都是天下英雄豪杰景仰的武术圣地。
作为大明朝一代武学宗师程宗猷,年轻时曾经到过少林寺拜师学艺。他对少林寺棍僧匮遗为代表的少林棍术推崇备至。他对大明官兵在抗倭前线腐败无能和掘劣下作的表现感到羞辱痛恨。因此他对少林棍僧英勇抗击倭寇的行动曾给予极高的评价,他对在抗倭前线以木棍阻击倭寇前进的少林寺棍僧从不惜赞美之词,他曾对一班武林同道人慷慨激昂发表演说:“只有少林僧人的木棍,才能阻挡倭寇登陆上岸作乱………”
少林寺的僧人对程宗猷这句溢美之词如获至宝,觉得程宗猷这话能对他们的颜面增荣益观,于是把这话稍作改动,变成“只有木棍才能阻挡倭寇前进。”并把这句名言刻在木板上,重彩鎏金,象招牌广告一样挂在少林寺门前,装饰门面。让无数前来少林寺学艺的俗家子弟受到鼓舞激励。并因此深深相信少林功夫天下第一,天下无敌。
“你有本事打败少林寺那班大家伙,这样人家才会认同或接受你鼓吹的倭人武学比中土天朝武功更厉害的说法。”当徐凤仪推崇倭刀法时,有人这样对徐凤仪说。
少林寺的高层多数是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出家人自诩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原本是不管这俗世中的是非争斗的,怎么样才能说服少林寺主持少山大师派出少林僧兵下江南抗倭呢?请将不如激将,徐凤仪到少林寺后到处宣扬倭刀法厉害。少林寺的武僧当然不服气,问徐凤仪会不会倭刀法?正好徐凤仪也会倭刀法,一言不合,双方就较量起来。
这就是徐凤仪挑起少林寺主持少山大师的肝火而采用的激将法,他并不是想推倒少林寺这座神像说服众武僧,让武僧们接受他所推崇的倭寇刀法,倭寇那些高招的杀人技巧。而是让少林寺武僧忍受不了倭刀法比少林功夫更厉害的说法!如果少林寺武僧要证明少林功夫比倭刀法更厉害,那就到前线证明吧?
徐凤仪也很争气,用他所知的倭刀法连过五关,把五个少林高手打败,让少林寺武僧丢尽颜面。
少林寺首座武师大业对于徐凤仪连过五关,打到少林寺大雄宝殿的事非常恼火。如果徐凤仪是官方人士,象俞大猷一样级别的朝廷官员,闯到少林寺嚣张一下,他们还可以容忍,毕竟人家是官嘛,有权就有嚣张的资本。但徐凤仪是什么人呀?一个白丁,默默无闻的江湖小辈,竟然也象俞大猷一样嚣张,看不起少林寺,凭什么呀,你有资格吗?你是官吗?你有这样的特权吗?
第七十七章请将激将
少林寺首座武师大业对于徐凤仪连过五关,打到少林寺大雄宝殿的事非常恼火。如果徐凤仪是官方人士,象俞大猷一样级别的朝廷官员,闯到少林寺嚣张一下,他们还可以容忍,毕竟人家是官嘛,有权就有嚣张的资本。但徐凤仪是什么人呀?一个白丁,默默无闻的江湖小辈,竟然也象俞大猷一样嚣张,看不起少林寺,凭什么呀,你有资格吗?你是官吗?你有这样的特权吗?
俞大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