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逼近城墙开始攻打。就这时候,来整还不忘把工程部队分成三个方向,在城西和城东两边佯攻,进一步分化守城军的兵力。
原本分化守城军兵力的计谋在正规军作战中是很常见的,交战双方都心知肚明,所以这个计策充其量也就只是减轻一小部分主攻方向上面对的敌军预备队压力而已,起不到更大的作用。谁知城内的农民军将领根本没见过世面,来整让东西两个方向的佯攻部队先动手一阵子,居然直接就骗过了城内守将,把那两个方向中的一个当成了官军的主攻方向,把所有预备队一股脑儿投入了进去。
来整带着一万多人的攻城主力对南城方向发动总攻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惊喜,南面的城头算上临时拉来的民夫和所有预备队,满打满算只能拉到不足两千人守城。官军之中纷纷开始鼓噪敌军已经中计的消息,自然士气也是瞬间爆棚,纷纷抢夺先登首功。城墙受潮塌陷之处首先被打开几个缺口,两军陷入了浴血的近战搏杀,不久之后南面的城门也被官军的冲车持续猛砸和挖掘所破坏。
到了这一刻,城内的农民军显然已经没救了。坚盾利刀的大隋官兵从破门之处蜂拥杀入,一阵短暂的腥风血雨之后,农民军残部便放弃了无谓的巷战,约莫全城还有两三千人的残兵选择了直接投降,萧铣当然也不会做屠城杀降之类的残暴事情,毕竟江西之地只有高层官员是大隋朝廷安插过来的,中下层百姓士绅还是可以为他所用。不久的将来便会成为他的又一块夯实的根据地,又怎么能过度破坏呢。
在池县仅仅耽误了一天时间。第二天也没怎么休整,萧铣军便继续沿着长江前进。因为池县是两军前沿的城池,所以好歹林士弘军部署在这里的士兵还有点儿防范意识,知道敌军随时有可能会来,做了一些防御准备;而这几个离边境线相对较远的县城显然没有这种觉悟,林士弘留在这里的虾兵蟹将自然也就更加弱鸡。
萧铣军一天之内就破了池县的神速,显然让这几处县城的农民军没有丝毫准备,第一处还作势抵抗了一下,但是很快就被官军一顿飞梯登城就破了城——毕竟这种县城连两三千守军都没有,根本连把城墙都站满都做不到。官军了解清楚虚实之后,果断使用全面围困、四面登城的战术,不用一刻钟就找到了空虚的破绽、破城杀入。
在后头的战斗,萧铣军都是直接用了伪报的法子,把前面攻破的农民军城池守军将领的印信文书之类缴获之后,伪造书函急报,让部分精锐骑兵部队在铁甲外头套了破烂旧衣,扮作农民军的斥候信使,然后诈城骗开城门。如此一招屡试不爽。直接就一路杀到了同安郡城下。
同安郡毕竟是皖江入长江的要冲河口所在,也就是后世的安庆城,著名的长江江防要塞城市——后世北方政权要从长江上游消灭盘踞在南京的南朝政权时,无论是曾国藩灭太平天国。还是别的什么时代,这里都是南京的最后一道门户所在。
如今虽然是萧铣在下游、林士弘在上游,但林士弘显然也是不会放松对这个要害的防御工作的。哪怕是林士弘军主力在西面的时候,这里也依然有将近两万的守军驻扎。所以萧铣军进入林士弘军境内第三天、到达同安郡城下的时候,势如破竹的快速推进终于被暂时止住了。
萧铣聚集众将。观察了一下城防和敌情。同安郡城池一样是靠着长江的,而且因为是皖江汇入长江的所在,所以至少有两个方向的城墙都不需要护城河——可以直接用长江和皖江作为护城河,甚至连第三个方向上都可以被河流带到那么一段易于防守的所在。因此根据情报城内的两万守军只要着重防守两个方向就行了,出现兵力空虚破绽的可能性自然大大降低。
既然如此,萧铣便下令全军扎营,并且慢慢准备重型攻城器械,并且挖掘双面壕沟、把挖出土来在营寨两面堆起土山、形成简易夹城。这么做,显然是做好了腹背受敌的打算,要围城打援一边攻城一边等林士弘带着大军赶来救援、然后与之野战了。
步兵部队所在的中军围城大营扎营完毕,萧铣马上招来了秦琼,吩咐道:“叔宝,你去选一处营地,某看着城西沿江那一带便不错,地势少有地平坦,还适合冲得开,骑军正好发挥。不过你好生带人勘察一番,别选太松软的江滩地形,选好了之后便在最东面扎营。攻城战用不到你的骑兵部队,只要在外围顶住林士弘可能回援的主力,便是算你首功。”
秦琼具甲在身,不好全礼,只是郑重地回了个军礼,便应诺领命:“末将谨遵钧命,只要林士弘敢来支援,便让他受挫于此。”
说罢,秦琼便带着自己麾下的骑兵部队主力去找地方驻扎安排了。萧铣麾下全军紧锣密鼓做了两天攻城准备,连云梯车和巢车都准备了不少,以备攻城时可以居高临下以比城墙更高的高度发挥弓弩火力压制城头。昨晚这一切时,林士弘的主力部队终于从西线战场回防到位了。
……
林士弘起兵之后虽然地盘发展迅速,但是可用的将领人才着实不多,都是跟着他的一些草莽。当初跟他一起起兵的老大操师乞已经战死了,不然也轮不到他林士弘坐头把交椅,现如今他可以信任的又有点将才的人才,无非一个是他弟弟林药师,另一个是从江北庐江郡来投靠他的贼帅张善安——张善安原本是庐江郡本地人,去年年底林士弘准备试探性往江北地区发展的时候,恰好遇到张善安也图谋在本郡起事,所以里应外合拿下了庐江郡,并且尊奉林士弘为主。林士弘看在张善安在农民军中好歹算是个能打的,而且人家是自带地盘来投奔,当然要高看一眼。
林士弘军仓促在同安郡西边与萧铣军相隔数十里的地方扎营下寨、打探清楚最新的军情之后,林士弘便也立刻召林药师和张善安来商议对敌之法。
“二位贤弟,想不到萧铣这厮居然如此犀利,出兵三天就打到了同安郡下,当初江西本地的官军与之一比,简直便是土鸡瓦犬而已,如今我军又该如何是好?若是久在城外屯驻,是否会被萧铣军逼战?可若是就此放弃救援同安郡,回到九江坚守,又心中不甘。”
张善安是庐江人,根基就在江北,当然不愿意这么轻易就放弃同安郡,当下自然是有些怨气地劝谏林士弘不要如此胆小:“主公如何不战便说如此丧气言语!此前萧铣虽胜,不过是以众凌寡而已。如今我军大军云集,兵力已然超过萧铣,而且只要用兵持重,让萧铣主动来攻,难道还维持不住么?还望主公不要轻易自堕士气啊。”
林药师没有张善安这样的动机立场问题,纯粹是就事论事,倒是两边都不讨好,一边劝着林士弘不要自堕士气,另一方面也提醒张善安不可小觑了萧铣军锐气、以及自己一方刚刚劳师奔袭回防带来的体力下降等等不利因素。
“二位贤弟说得都有道理,为今之计,纵然敌军势大,然而我军已经到了这里地界,轻易也是退不得的,不然便是被衔尾追杀的下场。听说官军当中有骑军犀利,我军都是江南百姓,无处寻觅战马,敌情不明之前,确实要回避与官军在开阔之处野战。所幸从池县到九江之间,江南都是山险之地,唯有沿江一线平原,我军背山下寨,便不怕官军冲突厮杀。”
当下吩咐了林药师和张善安进兵事宜,林士弘便让全军都安顿下来,且待恢复了远征劳顿,再图作战。
第二十八章只要胜利就很好
林士弘算盘打得不错,好歹没有犯军事上的低级错误;他弟弟林药师所说的自军远途强行军而来疲惫不堪不宜速战的道理,他也全盘接受了,当下先采取稳扎稳打的姿态,便扎营安顿。
至于同安郡方向,林士弘好歹也是知道自家实力的以同安郡的城防,只要有备而战,而且知道己方有援军在外、士气鼓舞起来的话,撑半个月肯定是没问题的,所以他有足够的时间休整,并不会被战局逼着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林士弘军扎下营寨稳扎稳打的第一天,对面萧铣军似乎并没有做出太大的过激反应,也没有派出部队来主动搦战骂阵什么的,这让林士弘稍微有些安心,但又觉得有点儿不对劲——按说以萧铣的名声和历史战绩,应该是颇知兵法的,行百里而趋利者可蹶上将军的粗浅道理不可能不懂。
就算明知林士弘军今日刚赶到不会应战,但是正常情况萧铣好歹要派人来搦战一下,一来是看看有没有可能趁着林士弘军营寨未稳工事未修捡漏捞点便宜,二来就算没有空隙可趁,好歹骂阵挑战后对方不敢出战这种事情,对于双方士气的消长总归是有好处的。一方有小二十万人的总兵力,另一方只有六七万人,而人少的一方主动挑战人多的一方,人多的那一方还不敢应战,说出去挑战的一方也长脸、怯战的一方则丢人不是?
可萧铣偏偏就是没有派人来挑战,只有攻城战中用不到的骑兵部队——也就是秦琼所部——被萧铣指派着移动到了林士弘军大营对面的方丈,即同安郡西南方长江南岸一带。面江背山稳稳当当扎营,摆出不让林士弘军增援同安郡攻城战战场的姿态。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萧铣仅仅是想阻却林士弘来碍事儿。好让萧铣有功夫慢工细活好好攻下同安郡治。
“这种打法也太求稳了,连我军远来疲惫这个契机都不趁。罢了,敌不动我不动,能够安稳相持几日也好。”林士弘扎营后,也不是没有出兵侦察过,反而还带了几千亲兵在后队随时可以接应的情况下迫近了萧铣军秦琼部的大营观察了一阵,大营中车辚马啸人马严整,林士弘确认没有诈,也就不再多想什么了。
第一天相安无事。第二天显然就会更加松懈下来。头一天晚上,林士弘还下令全军加倍岗哨值夜,把士兵们弄得疲惫不堪,暗地里各自骂娘——好不容易赶了上千里路从武昌郡赶到同安郡,都到了地方还不让好好歇息,这种待遇放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