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5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两州的土地,因为产出少,地卖的是非常的便宜,便宜到慎戥听说了后是jī动得四处筹钱,想要一举的将这两个州大半的耕地都收了下来,后来还岑余子的劝阻下,说是他这么做,等到以后发展起来,那些部族看了眼红,又想收回田地,最后势必要引发冲突,当然朝廷是会帮着没错,可这么一来,就和当初小东家想要以繁荣来吸引人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同样的,慎家买了那么多的田地来,可人手呢?人手你够不够?人手不够,那田地最后还是荒废在那里,白白的làng费钱财,还不若将那些钱财投到其他地方去让钱生钱更好呢,所以慎家这才打消了开始时候的念头,只买了自己有能力耕种的田地及准备用来种卡法的山地。

孙铭前早就得了王况的jiāo代,等到慎家将地买了下来后,就将昆仑奴培育出的卡法苗运过去,由慎家人种植,昆仑奴也一并的跟去,指导慎家人种植技术,不管huā费多大的代价都要做到,所以,当得知慎家人买下了按昆仑奴所描述的符合条件的山地之后,就直接开始发运卡法苗,从建安出发,取道东治港口经海路运抵唐林港,东治港的建州水军一见是建安来的东西,是建安侯吩咐的,自然是不敢怠慢,一路小心呵护着,惟恐那卡法苗被风吹了一棵走,也幸好楼船的顶上已经开了苗圃,又有昆仑奴在一边指导着,因此,卡法苗运到唐林港的时候,竟然还存活了大半下来。

至于说东瀛,长孙煜不愧是长孙家有能力的,上任初始,就开始烧了三把大火,第一把大火就是把各个部族的倭人全打散了来定居,青壮年全部充军,至于田地,没有倭人的份,全分给了移居过来的中原人,至于说倭人的青壮被chōu走后的生计问题,自有青壮的军晌供给,不用发愁,大唐这时候的军士军晌已经不是当初王况来时那可怜的一点点,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两人参军,全家不饿的地步,如果再参加一些平叛啊,或者说修路挖渠等等劳务的话,还有额外的补偿。

第二把火,就是发动了跟他而来的长孙家子弟,按王况jiāo代的地方去寻,虽然是没有寻到大量砂金,但也被寻到了不少的矿产及少量砂金,寻到金矿,只是个时间问题。当然,所有发现的矿产,第一时间全都上报了上去,现在的长孙煜,已经从王况这些年里的所作所为中理解到了一个定律,那就是如果你没sī心,朝廷就对你放心。当然,这个没sī心,那是明面上的没sī心,顺带着为家族做点贡献,也是朝廷能接受的。

第三把火就烧得大了,长孙煜以要确保石见银矿到渤海的航道安全为由,在尉迟保玮的配合下,派兵在百济占了一个港口,驻扎了一艘小楼船并着五百兵士,说是一个港口,但又有军事重地的理由,将港口方圆五十里内,全划为了军事禁区,不许百济官府chā手政务。为了这个,百济王不得不上书给李世民叫苦,结果被李世民一句大唐的安危系于此而打发掉了。此时的百济还不如半个建州大,其国主也算是听话,因此得到朝廷的答复,也是是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而建东的动静,算是闹得最大的了,大到了连安息王朝都知道了建东之事,派了使者前来打听情况。

第四五六章半年(下)

更新时间:2012…8…2623:24:01本章字数:3751

建东闹的事件之大还得从林荃淼去建东前赴任说起,林荃淼去建东前,王况就让林翰派了一队商队前往安息和大食,大肆采购香料种子,尤其指明要西奈以南的地区出产的香料种子。本章由网友为您提供更新'

结果却是闹了个大乌龙,王况只知道后世东南亚盛产香料,但以为是阿拉伯人把香料从非洲传过去的,林家商对对自家姑爷的话那是深信不疑,因此一到安息大食两国,只要逢到是大镇子,都要停下几天,用高价收购,结果一直是无功而返,但对王况的话却也一直没有怀疑,心中只以为说不会没有,而是很稀少,所以就把收购价格一抬再抬,抬到了一两种子十两黄金的价格,一路西行,所过之处无不造成轰动,而林家商队被人问起是哪来,均都是回答说大唐建东。

王况想找的是mí迭香和九层塔等这些后世西餐里常见的香料,商队里就有善辨味的厨师跟着,结果在走了半年多后,就只找到了mí迭香这一种,而且此时候并不叫mí迭香,而是叫海lù,大意就是大海赐于人类的甘lù之意。

而且,这个海lù此时并不是用做香料,而是用做一种刺jīxìngyào物,用来祭神所用,结果好了,安息国主和撒食国主见大唐人如此高价的收购海lù,以为神主的福音和荣光已经传播到了东土天国,自然是大喜过望,连忙的派了使者随同林家人东来。

事实上,mí迭香原产于地中海一带,也幸好这一趟并没有白跑,不光是找到了mí迭香,还因为随行有厨师的关系,竟然把胡罗卜也带了过来,虽然王况不喜吃胡罗卜,但不带表他不会推广。而且胡罗卜炖ròu的味道也还可以。

对王况而言,从来不会去刻意的追求某一种营养,食物怎么做好吃就怎么做,只要一日三餐不偏食,基本上很少会有人能够缺乏什么营养的。缺乏了,那就是身体出máo病了。胡罗卜里的胡罗卜素是要溶于油没错。但一个人如果只靠吃那一点就想补充,那是走偏mén了。

建东群岛,也就是后世的所罗mén群岛,物产并不是很丰富,除了椰子和木材外。其他的资源基本都贫乏,但椰子却不是建东特产,岭南道的琼山(今海南)就有出产,而且产量不低,如果从建东往大陆运,成本要比从琼山运去高了许多;只有木材还算可以。这里有许多的硬木,但建东群岛的总面积太小,其上的木材产量如果要供应整个大陆使用的话,不用几十年。就全都要被砍伐光了,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不是王况所喜的。

建东建县的初衷就是要扩张,在这一点上,王况早就和李世民沟通过了,因此,在对林荃淼以后的政绩考量上,会以开拓疆土为主。民生为辅。这里面就有一个平衡需要林荃淼去掌握,如果罔顾民生。那么哪怕你开拓了再多的地盘,最终百姓还是会和朝廷离心。又是在万里海疆之外,不好掌控,所以,事实上,如果林荃淼想要有一番作为,民生反而是最为重要。

林荃淼自己在小梅关呆了几年,加上出发前王况的耳提面授,所以他也没有急于派了船队外出探险,建东群岛上的住民原来就和周边的岛屿有往来,每年都会有几次的相互往来jiāo换物品的,如果自己把建东搞得一派繁荣,让图虎他们这一族的生活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那么其他岛上的居民对以后大唐的统治就不会那么排斥,甚至都有可能主动来投。

朝廷给建东的政策十分的优渥,十年免税,不管是商税也好,农税还是渔税也罢,通通免了,衙mén里的官吏薪俸一概由朝廷拨付,换言之,在建东县,大唐的子民在十年内不用向朝廷掏一个子儿,而朝廷还要派兵保护他们。就是要修路修渠修城墙等工作,也都是由衙mén出工钱招人来干。因此,虽然物产不丰,但前往建东的人不少,这里面还包括了前些年在家乡遭遇了旱涝而被冲了田或是田里绝收了的家庭,听说建东永无旱灾,而且一年到头不冷,雨水又充沛而举家迁移了过去的农户,十年不用jiāo任何的税赋,不用服任何的徭役,只要一个兵役,而且还不是发落到别处去,只是在建东,农忙时节兵丁还会帮着干干农活,这么一算下来,十年足够他们积累了足够的财富了,所以是不少人动了心的。

尤其是建东县令是谁?那是建安侯的内侄啊,那么建东还能差到哪去?

贞观十四年的下半年,建东除了出了那么一桩寻香料的事情闹得很大之外,其他的就都很是平淡了,建东刚立,能把建东搞好就是守土之功,林荃淼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课考会有什么问题。

皇庄这边,也有了消息,因了这皇庄所要背负的重责已经被廖小四所参透,所以他干起活来是格外的卖力气,原本按王况估计要到年底才能整治好的地块,被廖小四也不知用了什么关系,寻了那些在皇庄附近驻扎的千牛卫来帮着干,一个多月就差不多搞好了,想来也是因为皇庄里经常会有些奇huā异草的种植,廖小四平日里可能经常sī下里卖个好,所以才能叫得动人来帮忙的缘故。

从草原回来的采买小吏果然带来了整群的牛羊,而且都是到了一处地方后,也不说明来意,而是先四处遛跶几天,到处和人攀谈,观察好符合建安侯的要求的牛羊群,都是那种个高头高大,被人说长得快的,一买就是整群的买下来,只说是长安要搞大型宴会需要这么多的牛羊,几个月下来也各买到了几千头,回到长安后,又让那些养牛养羊的好手挑选了各五百头送进皇庄饲养。

加上先前已经饲养的jī鸭鹅等,如今的皇庄,已经彻底的没了以前皇庄的模样,整个就是一个饲养场,只有在皇庄的一个角落里,还种着些就连王况也舍不得刨了的奇huā异草,并圈了个地方将一些番邦进贡的动物养着,当然也包括了那头长颈鹿。

还有就是王况种的西瓜已经成熟了一批,因为担心失败,所以王况并没有把那两百多个西瓜籽全种了,而是只种了二三十棵,还好,他当日和徐国绪在离人馆里还真被他找到了几个会种西瓜的人,由这些知道西瓜习xìng的人伺候着,竟然也有十几颗结了瓜并且很顺利的成熟,当看到地里那一个个有人脑袋那么大,碧绿带着黑条纹的西瓜时,徐国绪还没等得成熟就先忍不住摘了个,结果把他吃的嘴巴一瘪一瘪的直道难吃,淡而无味。

还没等第一批西瓜成熟,璃窑里就将第一批烧好的大璃瓦给送了过来,这些新璃瓦就不是原来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了,而是真正的严格按了泥瓦的规格和样式烧造,其面积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