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原始剑神-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是冀州侯苏沪以及其长子苏全忠。

姬发正想纳头拜下。但是姜尚却突然开口道:“黄口孺子。竟然戕害亲生大哥。此举真是灭绝人性。兄弟如手足。自古忠孝乃是人伦大常。你为了一己权位竟然能下此毒手。岂能成为一国之主。”

姬发原本就不愿下跪赔礼。听闻此言怒火冲天。就连散宜生等人的连连暗示也置若罔闻。朗声开口道:“相父姜尚。你乃是西岐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为修道之士竟然背信弃义投奔冀州。此乃是鼠辈下流行为。有何脸面直斥与我。”

姜尚轻轻拂动了下花白的胡须。脸上竟然浮现出一股正气。头顶忠贞之气悬于三尺之上。怒声骂道:“我虽为西岐丞相。但也知人伦大常。得闻你诛杀生生大哥的消息后毅然离去。并非不贞之意。而你呢。你且看看你头顶的正气何存。”

姜尚的表现让西岐大军军心大散。纷纷弃下兵刃。相互对视不知如何是好。

梵先生却道:“姜丞相。此地非是说话之地。请入营中一叙。毕竟皇位更迭事小。但人界亿万百姓的生存大计事大。”

就在人界中两位帝王争位之时。众修道者也在洪荒世界中对峙一方。有玉鼎真人为首的玄门道教弟子。以及曾发誓不出的斜月山七星洞须菩提老祖。引领着佛门众弟子站定对面。

须菩提老祖眼神一阵闪烁地说道:“玉鼎道友。当年封神一战议定了对局方式。尔等竟然背信。此举乃是为何。”

玉鼎真人檀口微张道:“老祖。当年紫霄宫中由圣人议定五方封神。阐教与西方佛教占据西岐一方。东伯侯一方由太上师伯老子站定。截教和魔族则掐中殷商王朝。然我等师母女娲娘娘则占据冀州一方。此时。我等师门协定扶助大王子伯邑考而非是二公子姬发。此举乃是天数而已。老祖又何须动怒呢。”

“果然好计策。原始道人想必为了此举筹划了很久吧。我等佩服。也罢。待人界人皇之位成为定势。我等再一较高下。”说罢。须菩提引领着佛门弟子就预退去。

“封神大劫已毕。众修道者已经归位。老祖不会再派佛门弟子下届了吧。我奉劝老祖一句。若是再次擅自派修士下届。恐怕会引起封神大劫演变成为无量量劫。老祖须得仔细了。”玉鼎随即轻声说了一句。此言正中须菩提老祖下怀。他正欲如此。听闻此言后竟然呆滞在虚空中良久。随后径自去了七星洞中。竟然不管不顾佛门弟子。众佛徒茫然若失。

随着伯邑考的回归。东伯侯、南伯侯等引领众将依次到來。东伯侯姜文焕首先表明态度支持大公子伯邑考。随后南伯侯也相继宣告了支持伯邑考。这让西岐大营中再次乱成一片。

姬发在一夜之间好似老了数岁。当年父王姬昌临死前的情形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姬昌临终前的一丝饱含着深意的眼神。心中不由地暗叹道:“当年一事之差。竟然酿造了如此局面。正是可悲啊。”

伯邑考回归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整个人界。众口铄金。当年伯邑考为何不告而别的事情原本悬疑已久。而闻听当年姬发为了争位竟然屠害父兄。大部分普通人族竟然将心意转向了伯邑考。

姬发思绪良久。久久不能入睡。而他的身体突然感觉到困乏不已。就连神情也恍惚起來。姬发何许心智。当即知道不妙。他多年和佛教弟子在一起。当然也知道气运一说。随即他想到了他亦父亦师的国师梵先生。随即姬发命人勉强搀扶起他的身体。径直向着国师的营帐而去。

此时国师营中灯火通明。姬发却无端起了一种烦躁的心思。不禁抬头看向天空。但见天空中三颗斗大的星辰对峙而立。当中一颗已经摇摇欲坠。其余两颗星光灿烂。当年他曾询问过梵先生这些星辰所表示的奥义。知晓这两颗明亮的星正对应着他和大哥伯邑考。

突然间。他发现其中另一颗突然邀放出灿烂之极的光辉。将整个世界照耀的通明如昼。他自知此星非指代自己。而是他的父兄伯邑考。姬发猛地一口鲜血喷出。随即萎顿地上昏迷过去。

侍从急忙搀扶着武王的身体急速向着国师府而去。进入营帐后。这些侍卫不禁哑然。这营帐中仅有极为佛门弟子侍立在旁。而国师梵先生已经失去了踪迹。

武王在这些佛门弟子七手八脚的救治中醒了过來。急忙询问国师的下落。佛门净长罗汉回答道:“禀告大王。国师从黄昏时分出去。说是找武王商议。却是一夜未归。”武王听后恍然间好似所有人都离他而去。随即再次昏迷过去。

翌日。武王命人宣读了一状罪己状。将他所有事情宣告与世界。随即紧闭营帐不出。

伯邑考登位。加封国号为‘周’。自封为‘周代王’。引领八百诸侯浩浩荡荡地向着商朝国都朝歌进发。纣王闻知消息自焚于摘星楼。从此周朝江山开始了。

328 释迦成佛 封神终真相大白

接引道人与混沌之极将一颗碗口大小的舍利投入洪荒世界后。在地府中平心娘娘与诸掌管者尚來不及有任何行动之前。迅速划开六道轮回竟然投身入了地府中。转世竟然成为了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取名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出世的一瞬间。天机顿时明朗。这小小孩童在离开母体后。竟然支撑着站了起來。一手指天一手之地言道:“天上地下。唯吾独尊。”众医官以及接生婆顿时惊吓欲死。而王后乃是大气之人。见到这孩童竟然口出狂言。严令守住秘密。然则他从小就表现出无以伦比的智慧。16岁时。释迦牟尼与表妹耶输陀罗结婚。后生出一子命罗睺罗。这个时期。乃是他过着最为奢侈豪华的生活。然则19岁以后。释迦牟尼多次出外游历。看到人间各种不同的痛苦。而且无论是谁。无论贫富。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最终命运。竟然起了一众要修道的念头。释迦牟尼坚信。世界上应该有一种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任何瞬间的痛苦与死亡而消失。29岁的释迦牟尼放弃了奢华的生活。离家寻道。经过6年的艰苦修行。仍然无法找到解脱之道。

斜月山七星洞中的须菩提祖师正为刚收取的几个俗家弟子讲道。突然停止不语。接而深深叹息一声。大弟子云成子接而询问道:“师尊不知为何叹息。”

须菩提祖师言道:“无常。世事无常啊。”有些迷惑地看着这些弟子。须菩提祖师竟然呆滞了些许。

云成子随即答道:“世事确是无常。不过。老师不是曾教授过弟子们。世事无常单凭本心么。”

须菩提祖师抚掌大笑。随即身形消失在斜月山。

释迦牟尼一路行來。身体疲惫至极。多年的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已经让他的身心处于崩坏的边沿。若不是脑中一种信念的坚持。他早就身体消散成为黄土一杯了。终于他昏倒在一个路边。

待到再次醒來。他发现他斜靠在一颗参天的菩提树下。身上的疲惫顿消。随即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数载。终于大彻大悟。随即一普通人的身体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这一点正合西方佛教的大宏愿术。竟然让他领略到了解脱生死之道。随即盘膝坐在菩提树下数载。继而修成六丈佛身。超脱了生死大轮回。

释迦牟尼成佛。西方极乐世界大放光明。随即领悟到本身的使命。向着菩提树恭敬地施礼转身向着极乐世界而去。

‘仙界一天。人界一年’。这个说法固然有些夸张。但是总体上。仙界就指的是地仙界。也就是现在的洪荒世界。

释迦牟尼成佛后。玉鼎真人眼中爆出了等人才知佛教接引佛祖的算计。顿时脸色都异常难看了起來。然而众阐教弟子却无甚感觉。黄龙真人此时插嘴道:“师兄。此事暂且无妨。如今道教香火鼎盛。岂是他西方佛教增添一位佛祖就可扭转局势的道理。”

然则玉鼎真人明悟天机。却是知道西方佛教大兴之势距离不远了。随即严令众玄门弟子隐藏行迹闭关修炼。他则将元神遁入虚空中再次推算了起來。

五方封神。最终以原始道人的无双的谋算获得了最大的胜利。待到西岐代王伯邑考攻陷朝歌城后。周代王宣告了商纣王的十项罪状。并且敕令将费仲尤珲等一众贪官污吏全数处死。然而寻遍了朝歌城也找不到姜王后。当然世传之惑乱朝纲之妖狐苏妲己也不知去向。显然遁去已久。殊不知苏妲己的替身小白业已回到了蓬莱岛闭关修行。

宣告令武成王黄飞虎与前商朝王叔箕子一起料理朝歌城事宜。而他则率领一众文武大臣凯旋回西岐。

回到西岐。姜尚随即入朝见代王伯邑考。奏道:“昔年老臣奉师命下山。助陛下吊民伐罪。原是应运而生。凡人、仙皆逢杀劫。遂立封神台。今大事已定。人、仙魂魄均无依。老臣特启陛下。准臣请出玉符、金册來分封众神。早安天下。望陛下恩准。”

伯邑考淡然回答道:“相父劳苦功高。当享太平之福;但此时亦是不了之局。可速行。”

子牙领命。随即身披先天道袍。顿时空中笙簧嘹亮。香气氤氲。姜尚随即腾云而起。直往西岐外桃花山而去。早有清福神伯鉴前來迎接。子牙手捧符敕进入封神台。将符敕供在正中位置。随令手下道:“立八卦纸幡。镇压方向与干支旗号。”有令手下将领三千。按五方排列。吩咐停当。子牙随即沐浴更衣。酌酒献花。拜毕先命清福神伯鉴在台下听候。然后开读原始天尊敕命。

宣读完毕敕书。将符篆供放在安桌之上。全身甲胄。手持打神鞭。站定中央大呼道:“伯鉴听令。引诸神循序而进。”

伯鉴领法旨。子牙道:“今奉太上原始天尊敕命:尔伯鉴昔年为轩辕黄帝大帅。征伐蚩尤。曾有功勋;不行死于北海。捐躯报国。忠可嘉。一向沉沦。冤尤可悯。幸遇姜尚封神。守台功茂。特赐宝篆。慰尔忠魂。今敕封尔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职。尔其钦哉。”伯鉴在坛下。阴风影里。手持百灵幡。望玉敕叩头拜谢。只见坛下风云簇拥。香雾盘旋。伯鉴至台外。手持百灵幡侍候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