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诡事录-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鼓其腹则雷。”到了唐时,形象一如佛教中的夜叉,面目狰狞,面青、发红、嘴尖,雷神行雨击雷,手持斧凿。
  按段成式的说法,住在洛阳至德坊的三从伯父,曾跟他念叨过一件往事。
  其少时,寓居阳羡即江苏宜兴,一日夜天降暴雨,遇阻于土地庙,向外面的夜空望去,电闪雷鸣,风疾云暗。在一个瞬间,他无意一瞥,竟望见,天空深处,闪电起时,光中隐约有人数十,面目非常奇异。
  段成式还曾听书法家柳公权说:宪宗元和(公元806年~820年)末年,柳有个亲戚投宿在福建建州山寺中。入夜后,觉得门外喧闹,便起身偷窥,见有数人,身着异服,运送斧头,制造雷车,如雷神图画中所绘。柳家亲戚看得入迷,忽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感到四周暗下来,两目再也看不见东西了。
  在古代的世界里,雷被认为是具有魔法力的。很多奇异的事,出现在雷声霹雳后。
  唐人南孝廉,最善削鱼片,薄如轻纱,细如丝缕,轻可吹起,操起刀来,自有节奏。有一天,会客时,向大家炫技,忽暴风雨,雷震一声,所切鱼丝悉化为蝴蝶飞去。在唐朝,有关雷的故事,最有趣的是下面这一则:徐智通是楚州医师,一个夏夜,在堤上散步,忽听桥上传来笑语。徐智通悄悄跟进,隐于树后,桥上一人说:“明晨何以为乐?”
  另一人答:“不如去南海赤岩山采宝珠!”
  一人说:“去南海?不太好吧。赤岩山主人嗜酒,到那的客人必会大醉一场。几天后,我们还得去西海办事,若去赤岩山,恐怕耽误事。不如在楚州龙兴寺前你我比试一下技艺。”
  另一人问:“你施展什么技艺?”
  一人说:“寺前有古槐百棵,我施响雷,只震一声,就可将那槐树劈为纤纤细块,长短粗细一如筷子。你拿什么应对呢?”
  另一人想了片刻,说:“该寺门前为楚州最大的百戏乐园,每天观众不下三万人。我发一声雷,可叫那几万人的头发散开,每缕头发上打七个结儿。”
  说罢,二人哈哈大笑,过桥往前走去。
  徐智通在明月之下的楚州桥头看到了什么?回到家,将所见所闻告诉朋友与邻人,但大家都不相信。
  第二天,天空晴朗,楚州龙兴寺门前,像往常一样,鱼龙百戏,干什么的都有:杂技、幻术、歌舞……观众也越聚越多。徐智通和朋友们都来了,一阵嘀咕:如此好天气,如何来的雷声?徐智通当时莫非出现幻听?徐智通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告诉众人,再等等看。
  一上午过去了,没任何异常情况发生。
  及至中午,远空飘来两朵云彩,大如车轮,悬浮于寺院上。徐智通叫诸人注意,也许会有不同寻常的事发生。
  说着,天空就已经昏黑下来,咫尺间不见五指。数万观众大惊。须臾,两声惊雷起,寺院外的观众、行人以及马匹无不震倒在地。徐智通和他的朋友们也被震倒。很快,云雾消散,天空明朗如初。徐智通慢慢爬起,放眼望去:寺前槐树被劈成一快一块的,分散在地上,彼此间大小丝毫不差;与此同时,数万观众头发都披散开来,每缕都打了七个结儿。当然,也包括徐智通和他的朋友们。
  这是两个雷神在唐朝的一天拿凡人找乐的故事。
  但有些时候,出现类似的情况,似乎也不仅仅是找乐。诗人元稹在襄州建有别墅,“新起堂,上梁才毕,疾风甚雨,时庄客输油六七瓮,忽震一声,油瓮悉列于梁上,一滴不漏。其年,元卒。”
  也许,这仅仅是例外而已。
  因为更多的时候,正如我们所知,雷神担负的当是润泽万物和伸张正义的角色,比如劈杀恶人,劈杀孽物。正如这个故事所讲:僧道宣于室内打坐,户外雷声不止。道宣以为有孽物藏身,于是脱衣扔到户外,但雷声依旧。道宣遍观其身,见右手小指上有一黑点。于是,将手伸出窗外,随即一声惊雷,劈掉他的半个小指,正如猜测的那样:黑点是一条潜藏的恶龙。
  可是,楚州龙兴寺上空的雷神呢?他们太无聊了。


第六卷  多维空间:
  唐朝的平行世界
  一天晚上,一官员夜宴回家,辗转街巷,四周僻静,前面突然出现一个人,戴着毡帽,赶着毛驴,驮着两个油桶,见官员后,并不躲避。如你们所想,正是卖油人。官员的侍从上前呵斥,对方也不理会,侍从大怒,手搏卖油人,哪知手刚碰到他的脑袋,那脑袋就落地,滚入旁边的一处大宅门。
  灯影怪客
  唐时有士人刘积中,居长安附近的一个庄子,其妻病重多日,刘辗转难眠。
  此日夜,“忽有妇人白首,长才三尺,自灯影中出”,对刘说:“夫人的病只有我能治,为什么不乞求我呢?”
  刘积中素有胆量,不信鬼神,大声呵斥。那妇人见此,说:“别后悔!”遂消失不见。
  转天其妻病势更重,刘悲伤不已。入夜后,他突然想起昨晚自灯影中而出的白发妇人,抱着一试的心态,在灯下乞求。妇人果然又出现,身高三尺,取一杯茶水,口中念念有词,叫刘给妻子灌下,病痛果然消失。刘家夫妇大喜,拜谢不已。
  后来,白发妇人动不动就现身刘家,周围人渐渐也习惯了。
  一年后,妇人再次现身,说:“我家有女,快成年,烦请您帮忙给她找个丈夫。”
  刘笑道:“人鬼相隔,路有不同,真的难以满足你的愿望。”
  妇人说:“你只要以上好的桐木雕刻为人形就可以了。”
  刘只好答应,用桐木雕刻了一个木头人,当天夜里那木人便不知踪迹。刘正思量着,妇人又自灯影中出来:“烦劳你们夫妇到我那里去一下,参观参观孩子们的新房,看看还差什么,若可以,明天我派车辆相迎。”
  刘心中无奈。转天傍晚,刘家夫妇感到心神恍惚,这时候听到有人通报,说有马车停在大门外。刘家夫妇上马车,行至一处,灯火通明,仆从列队,状若豪门。
  那妇人“引刘至一厅,朱紫数十,有与相识者,有已殁者,各相视无言。妻至一堂,蜡炬如臂,锦翠争焕,亦有妇人数十,存殁相识各半,但相视而已”。说的是,刘家夫妇来到一个大厅,里面坐着不少人,他们战栗地发现,这些人有的陌生,有的认识。认识的,有的竟是死去的人。大家相视无言。
  刘妻被叫到新房,里面蜡烛如臂,锦帐叠翠,妇女数十,生死者也各一半。
  刘家夫妇转了一圈儿,越来越感到阴森,拜求告辞,白发妇人也不说话,唯笑而已。及至五更,刘家夫妇在恍惚中回到家了。
  过了几个月,白发妇人再次出现,说:“我家女儿就托付给您了。”
  刘积中这一次怒了,用枕头击之,说:“恶鬼!安敢如此扰人?”
  妇人随枕而灭。
  当天夜里,刘妻旧病复发。刘只得再次乞求,但那白发女鬼却没出现。没两天,刘妻就病重去世了。随后刘的妹妹也得了跟嫂子一样的病,心痛不已。刘大恐,欲搬家躲避,但更怪异的事出现:家中的一切东西都仿佛被死死地粘在原处,哪怕是一只鞋也拿不起来。刘更恐,请法师驱鬼,但了无成效。
  这一日,刘积中正在翻药方,婢女小碧从外面进来,垂手缓步,不像女孩,喊刘小名:“刘四!记得以前的事吗?省躬我最近从泰山回来,路逢夜叉抓着你妹妹的心肝在空中飞行,我设法夺之。”于是举袖,袖内生风,直冲帘障,里面似乎有东西在蠕动。
  刘大惊。省躬,即杜省躬,与他一起考中进士,如何记不得?
  只是他怎么附体于小碧身上?刘积中遂请之入堂,“小碧”与刘积中对坐,共忆往事,举止笑语与杜省躬别无二样。过了一会儿,“小碧”说:“我还有事,不能久留。”执刘手潸然泪下,刘也悲伤不已。随后“小碧”倒地,及觉来,对刚才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但自此后,刘的妹妹也安然无恙了。
  故事中,除白发妇人惊现灯影中外,最令人震恐的桥段是刘家夫妇去那妇人宅中所看到的众死人的场面。故事最后,峰回路转,在老友的帮助下,刘家妹妹化险为夷,但其妻子却再没活过来。
  故事在最后,点明是夜叉作怪。
  夜叉是佛教中的形象,相貌凶恐至极,一说为护法神之一,又说为作孽之人下地狱后所化。细说来,夜叉分为地夜叉与飞天夜叉两大类,后者的特点是善于飞行,一如本故事中的夜叉。
  夜叉虽然可以幻化为人形,但在飞的时候,却只能恢复原形。这是有依据的。段成式有位朋友叫丘濡,据他说,汝州旁县,在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走失了一名少女。几年后才还家,告诉家人自己被一化为美男的夜叉掠到一古塔上,“经年,女伺其去,窃窥之,见其腾空如飞,火发蓝肤,磔磔耳如驴焉,至地乃复人矣……”按少女的目击,“其物在空中不能化形”。
  上面说到的是飞天夜叉。那么地夜叉呢?
  江南有吴生,曾游会稽即现在的浙江绍兴,邂逅一刘氏女,姿容艳绝,温柔可人,遂纳为妾。中间的生活可以忽略不计。只说几年之后,吴生为官,赴雁门郡即山西太原北部的一座县城赴任。刘美人最初以温柔著称,但到北方后,性格大变,十分暴烈。一天,部下送来一头鹿。在吴生窥视下,刘美人来到庭中,双目圆睁,容貌大变,裂鹿而食。当吴生招呼人持兵器而来时,刘美人赫然化为夜叉奔走而去。
  实际上,在唐人看来,夜叉即厉鬼。前面写到的望苑驿厉鬼,从其体貌特征看,极有可能就是夜叉。
  很多时候,虽然鬼怪并称,但两者形态完全不同。鬼,为死人所化;怪,亦妖或精,是动、植物或其他物件受天地灵气而修炼成人形。下面的乌郎与黄郎,跟刘积中故事中的夜叉一样,也幻化出于灯影,但已经属于精妖作怪。
  汾州有姚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