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灭除心闇曼殊意光论(学习问答360则)-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我无自性,其理据有三:一、所依之根本境(藏语「细)即指我,我无自性依何因而成,由何而成);二、所成之无自性义;三、能成之理据,即与蕴或一或异皆不可得之理(如执契约字据然。)由此即可通达我无自性之义。如执契约索捕,能成乃契约,所成乃取债。根本境即负债人,契约乃确证。依世俗习惯债券必须具备中证签押等严密条件,对方始无可抵赖。欲使契约成为铁证,必须具三相:一、「却趣」(藏语义为万法宗法性)如索捕对象,须是负债人者本人不误,非负债者之亲友;二、「吉跷」(藏语义为随遍同品有)如随契约载明贷金确数,无丝毫含混;三、「堕跷」(藏语义为反证异品无)如无契约则不能责其偿还。如第二相具足,则此相具足。又如索捕有三事:一、人(负债人);二、债(有债可取);三、契约(索捕之证)。如是抉择我有无自性,亦有三事:一、我;二、无自性成就;三、与蕴为自性成就之一体或异体,皆不可得之理据。欲使此理据,成为正确,须具三相:一、「却趣」(方法若具此条件,决定此我与蕴不出一异,二俱无有,即三事中第一「遍是宗法性」);二、「吉跷」(随遍,与蕴自性成就之一体或异体,皆不可得。于此得到决定,即显若具第二事,应有第二义「同品有」;三、「堕跷」(依前第二条件反证决不能成立,即显若不具第二义,即无第三义「异品无」)。 

  【二六五则】 

  问:应成派自宗,于前后念我,虽不许自性成就,然亦许刹那生灭,且许前后念我各异,亦当如弥勒、近护非一相续,而犯此(弥勒)作业,彼(近护)受果之过。试言其理。 
  答:以前后刹那之我,非自性成就,乃依蕴唯分别安立故,能成一相续。如是唯分别安立之我,以能成一相续之故,能忆宿命。此由「无自性缘起,不可思议力」,故能忆宿命。如百论释说:「如稀酪器(即酸奶糊),鸽迹可得云云。」屋上之鸟喻前生,酪喻此生,鸟酪距离喻一相续。不须鸟来酪中,喻前生之我,不须来此世。不须酪升至屋上,喻此生之我,不须溯回前生。而爪痕可得,喻此生能忆宿命之事能成(屋上有鸟,爪痕印酪,此是法性)。 
  如问:此生之我,是否由前生而来,往后生而去?又是否有由前生到此生,又由此生往后生之我耶?又前生之我,是否已灭,方到此生耶?又前生之我与此生之我是一是异?如是种种问难,审谛思维,极开理智。总之,当知若是蕴与我为自性成就之我,则每一问题,均成相违。若知非自性成就,乃依蕴唯分别安立故,则无相违之过。 
  又如外道蓄意难佛,问我与世间为常为无常?佛观其蓄意,乃其根器,不堪了解无我(依中观无自性成就之我,依蕴唯分别假名安立故,离常断二边),不为记别莂,不作答复。若说为常,恐愈增其执;若说为无常,恐彼生邪执;若说俱非,由彼不了解无我义,不堪承受内道说。佛具一切种智,佛知答彼不能作利益,故不作答。称为十四不可记莂。若求不堕彼见,则忆念宿命时,须知总念为我,不加时处、自性之简别也。但于总我,忆念昔如何,不作此时此地此种自性,如佛现时佛身等差别而念。如佛说我于尔时为月光王,此所谓我,非定指成佛时之补特伽罗(此乃特殊之我),乃泛指共通之我,依我总名而念我。如在金刚地成佛时之我,或在鹿野苑说法时之我,此种皆特殊之我,非共通总我。忆宿命时不能忆及特殊我而忆念,否则堕依前际四恶见之常见。如念我昨日在某处吃饭,不能说今日此地之我,昨日在某处吃饭。因昨日在某处吃饭时,今日此地之我,尚无有故。若今日之我,昨日已有则成常我。昨日之我,今日已无,如孩提之我,现在已无,而能忆念者,以总说我通现在过去皆有故。世俗名言之我,由昨日而来,向未来而去(否则即成断见)。然若加以今日之特殊限制,则系新生,则为昨日所无。若执我与蕴是自性成就之一体(异体过失如前所说),则说我于过去曾为某某之宿命忆念,则不合量。与前加限制之特殊我,昔为某某者鞭过相同。若说我昔为天(我今为人),则应天即是人,人即是天。若如是者,则一众生应成六趣。 

  【第二六六则】 

  问:应如何明我所无自性? 
  答:欲知我所无自性之理,先须认明我所所执之情形。我所所执,仍不外实有。凡于种种受用,起自性所成之实有想,而执着之,即我所执也。即我所身见认为自性成立之我,如眼耳等执其为我所受用之工具,此即我所执之情状。于此情状,既先认明,则于此情状之上,就眼耳等察看,究竟眼能见之我,耳能听之我,有无自性。仍依前文四扼要,暂将此自性之我,存诸心中不忘。从第一扼要,次第推寻,就身寻,就心寻,就一异寻,皆无所得,则知自性之我为无。亦即俱生我执所执之我为无。思至于此,则顿知眼耳等能视听之我为无。盖由上诸种思维,于俱生我执所执之我,知其为无自性,亦即能于我所执之我,知其为无。譬如石女儿知其为无,则其眼耳等之为无,不待问矣。中观本颂说:「若无有我者,则无有我所。」故说如是自性我既无,自性我所更无有。 



  【第二六七则】 

  问:如何明如幻义? 
  答:如幻义有二:一、胜义谛如幻。谓但可言有,而非实有。即其本体,无一毫自性成立。虽能以现量通达,寻其实义,无有一尘许自性可得,故说如幻。二、现相如幻。谓体性虽空,而显现可见。无始以来,诸世俗谛,本来是空。然有不能遮止之世俗名言量显现,如幻师所幻之幻象幻马。所谓空者,即空其幻象幻马上之真实象马执(空者,如在旷野不见房舍,谓房舍空,即说是旷野中无房舍),然幻象幻马显现之形像,吾人得见。此不能遮,亦不必遮,此种世俗显现,不算颠倒。如于无实有而见为实有,即是颠倒。因不了知其为本空,显现为有之幻有故。以具本空与显现为有之二分,故谓见之如幻。二谛如幻之理,非是各异,乃是融通。今兹所说,乃就后者世俗名言中,仅显而成之一分而言(藏语「躺涨住巴」,谓仅就其显现,内心即知为有。此与唯分别安立之义相似)。至若龟毛兔角,即此显现,亦毕竟无。故双具世俗名言量有,及自性本空之二义,方称如幻。龟毛兔角虽有自性本空之义,然不具世俗名言量有之义(仅具颠倒见其为有),故不具如幻义。龟毛兔角,具无自性之义,甚易了解,然仅法无我粗分,非是如幻空性。有显现不能如幻而空,乃胜义谛(佛境界)。因佛乃现量,所见皆不颠倒。现量所见为有,即当如其所有,不能空之为无(有显现如幻而空,乃世俗谛,此十地菩萨以下境界)。世俗现量所显现,不能如其所显现而成,反显为空,因世俗所显是实有故。今兹所说乃就世俗谛而言,须具世俗量显现,同时以理智知自性本空之二分,方能心中现起如幻之义。龟毛兔角石女儿不具世俗量显现,纵许内心颠倒显现,然其毕竟无义,亦与当体以理智知其自性本空之义不合,故不能现起如幻之义。 
  证空性之前,其空性比量智于无自性之理,了解较深,力量较强,而于显现之义,不甚通达,力量较弱,所见皆为空无之境,不能现起如幻之义。须回心住念,于补特伽罗及色声等世俗名言之境,此时心中所见色等,正是如幻,且能知其无有谛实。凡夫于所显现,同时生起彼是谛实之执,不能现起如幻之义。然通达如幻义,乃绝不可少。如阿罗汉入空性定,此时正修智能资粮;从空性定起,一切后得智中,所见一切皆作如幻观,以修福德资粮。具足此二资粮方得胜果。即世俗凡夫略知如幻义,亦可少受欺骗。若知诸法如幻,即能遮止执实之心,于贪嗔诸惑,及诸业行,皆得不起。成佛事业,亦无不由知如幻义而得。菩萨为利一切有情,而愿成佛,亦当具此二分,即等持与后得。前者是智慧资粮,后者是福德资粮。惟住空定,不能直趣佛果,及得清净涅槃,以佛须具证色法二身故。法身色身二果,乃由等持及后得二因而得故。 
  依此世俗名言量所显现之人或天,于其所显现之部份上,安立为补特伽罗。云何安立?谓仅此显现,当体一见之下而安立。若不达此理,别寻一补特伽罗,此为执有自性成就之我,不应正理。于彼人法等本体自性成就,虽下至尘许,亦不可得。然能观所观如幻一切作用,皆能成就无违。龙树说:「于何不堪空性义,彼因不堪缘起因。」若不具显现义,则于天于人不能安立为补特伽罗,色声等法,不能安立为法。若不了知于唯显现上,由分别心安立天人色声等,而以寻伺差别,别寻一自性成就之人法等,即与缘起之理不合。以如前用一异理抉择,见多过失故。于一切法无自性,若误认为一切法无,即堕断空。过去藏中说一切法,非有非无,即是断空。如是断空,一切缘起作用皆不能成。由具本空显现二义之如幻观,不堕断空。此又非「心所作空」,亦非「一分空」,乃二谛圆融之空。空如幻与显现如幻,互不相违,且为助伴。由显现如幻,愈知空如幻,由空如幻,愈知显现如幻。由此理趣,方能远离二边,现证空性,而趣清净解脱道。历代大德,勤励精修,皆为证此无倒空见。然有如理获得,能契合龙树、月称深意者,亦有不能者。故于现空双具之如幻义,应审谛思维。譬如种子生苗,种子与苗,虽唯分别安立,无自性成就,如是称之为空,然有种子生苗因果成立。如是眼见色等亦然。 

  【第二六八则】 

  问:有说:「空性离言离想,任何念想,皆不能修。」此说是否应理? 
  答:彼等误解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