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魔在纽约-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嘴里一个劲念叨着最近的菜又涨价了,徐珍娣左思右想,还是在一个熟悉的摊位前蹲了下来。今天是周末,读大学的小女儿今天会回家,还是买条鱼回去红烧一下,加个菜。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在东沪这样的大城市算是很差的,但是想到一双儿女,徐珍娣心里还是美滋滋的。这也是她最骄傲的,逢人就要夸耀两句。大儿子名牌大学毕业,现在都在美国留学啦,据说已经找到了工作,以后可是要赚大钱的。小女儿也很争气,考到了哥哥一样的博旦大学,平时还会做家教帮补家用。

整个瓜钵弄社区的人都知道,徐珍娣一家将来是要享福的,搞不好儿子就要接他们去美国的。不过徐珍娣也就是嘴里夸夸,邻里街坊说话的时候笑得不晓得多开心。真说去美国她是没有想过的,老李还有好几年才退休,这工资可不能丢掉。再说那里都是说外国话的,她跟老李两口子哪里待得惯,到了那里两眼一抹黑,不就成了文盲了嘛,不去不去。还是等着儿子争气了,赚大钱了,在东沪市里买大房子给自己住就好了。那个安静路的泰豪名邸不错的,就是贵了一点,听人家讲要七万多块钱一平米哦……会不会让儿子压力太大,他将来要是在美国买房子肯定也老贵了,还是先让儿子存钱在那边买……哼,那个陈巧凤鬼精鬼精的,以前都看不起自己家里,前几天听说儿子在美国找到工作了,又想把女儿介绍给我们家小杰。想得倒美!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福气。

“你这鱼怎么卖的?”想到一双儿女,徐珍娣心里就美滋滋的,说话声音都亮了一些,胸膛也挺直了不少,好像连周围那些人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20块钱一斤,你看都是新鲜的,红烧清蒸都好吃。”鱼贩子是个粗眉大眼的大汉,大褂敞开露出浓密的胸毛,说话倒是声音很清正,看到徐珍娣立即热情的招呼。

“啊哟,哪能这么贵啊!我上次买都是15块钱,你不要乱讲价哦。”

“15块怎么可能,徐阿姨你老买菜的,肯定是记错了。我叶添龙在这里也卖了七八年菜了,什么时候乱讲过价钱……”

“便宜点好伐啦,16块钱。”

徐珍娣一边笑嘻嘻说话,熟练地杀着价钱,一边用眼角紧紧盯着自己早已经看好的那条鱼,又肥又大还是活蹦乱跳的。

“好了好了……17块一斤算给你,不能再便宜了。真是的,徐阿姨你每次都压这么低,没钱赚啊。”鱼贩子终究是粗人,杀价还是比不过老辣的徐珍娣,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不得不败退下来,还是让步了。

“怎么可能没钱赚的啦!小叶你卖徐阿姨便宜一点,将来肯定发大财的呀。你才20多岁哦,还没有谈女朋友吧,将来肯定有福气找个贤惠的。”徐珍娣眉开眼笑的飞快指了指着自己早就看重的那条鱼,生怕被人抢走了,嘴里不停地东拉西扯说着好话,眼睛却也没闲着仔细地盯着磅秤。

“行行,谢谢您吉言,我就指望着您这句话啦。”鱼贩子叶添龙显然也是老熟人了,碰到这种情况也没奈何,张着嘴哈哈大笑,就图个痛快吉利,少挣点就少挣点。他麻利地算着账,把鱼装入塑料袋里面递了过来。

“啊哟,不行不行,你这袋子都湿了,拿两张报纸给我垫一下。”徐珍娣接过装鱼的塑料袋一看下面滴滴答答的水,担心会弄湿自己的帆布菜兜,赶紧让老板给自己找东西垫上。

“好好,别着急,不就两张破报纸嘛,一句话的事情。”鱼贩子叶添龙在摊位上翻了翻,很随意地从垫筐的架子下面抽出两张皱兮兮的报纸。

“你先帮我拎一下,我来拿钱给你啊。”徐珍娣将塑料袋又塞回对方手里,一面掏出钱包,另外一只手去接报纸。

“一共37块5毛,这零钱可不能给你少了啊,够便宜了徐阿姨。”叶添龙有些不耐烦地拎着塑料袋,里面的鱼还没死透,在袋子里扑腾扑腾的。

徐珍娣好像没听见他说话一样,着了魔怔般一动不动,眼神木木地盯着手里的那叠报纸,只见脏兮兮的报纸上,对着自己那面印着一张小幅的照片,照片当中一个西装革履、身材挺拔的年轻人正在和老外握手。这张照片本来就有点模糊,再加上那张旧报纸也不知道放了多久,脏兮兮的,一般人估计都很难看清楚年轻人的长相。但是偏偏徐珍娣一眼就认了出来,自己怀胎十月养育多年的宝贝儿子,她怎么可能不熟悉!

照片的下方是一行大大的黑字标题,上面写着——10亿8千万美元!天才华裔科学家的财富神话。

徐珍娣哆嗦着手,小心翼翼地抹平报纸,生怕弄破了。盯着那张小小的照片看了又看,越看越觉得像,再三确认了那个让她心惊肉跳的数字和照片上的人自己都没有看错,千真万确就是自己的宝贝儿子啊!

(谢谢书友“天空下的流线”、“书友140413094639947”、“法则”、“韵舞”、“学生公寓”、“流天泪心龙”、“寂寞的黑夜”、“紫血妖皇”、“过了就不再”打赏!谢谢大家的留言支持和推荐票,你们太强了,一晚上起来就涨了一百多票!表示满血复活了!叶添龙,饭盒领走。)

第四章家人

“徐阿姨?徐阿姨!?你怎么了?”鱼贩子看到徐珍娣把那张破报纸拿在手里,就像丢了魂一样,呆呆站着看了半天没反应,不由得纳闷了,加大嗓门催促。“鱼你不要了?”

“啊,啊,我……我……鱼我不要了。”徐珍娣被他突然加大的声音吓了一跳,手里下意识地紧紧攥着那张报纸,生怕鱼贩子要抢回去一般。

不过鱼贩子压根没在意那张破报纸,反倒是瞪大了眼睛表示不满:“搞什么啊?我都给你收拾好了,还砍了我半天价,结果你说不要了?那怎么行啊,徐阿姨。”

“啊……不是……我要,我要。”徐珍娣终于回过神来,赶忙伸手去掏钱,摸了半天又有点尴尬地抬头问道。“多少钱来着?”

“37块5!”鱼贩子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他觉得今天这个徐阿姨怎么神经兮兮的,还算自己脾气不错,要不然早就破口大骂了。

“哎哎,好,好,给你钱。”此刻的徐珍娣就像发现了什么秘密宝藏一般,极度担心别人注意到自己,恨不得马上消失,她飞快地把钱塞到鱼贩子手里,攥着手里的报纸转身就走。

“鱼!!鱼不要啦!”鱼贩子收了钱,却发现徐珍娣鱼都不拿就走出了好几米,差点气笑了,大声嚷嚷了一句。这也就是老街坊,如果不是太熟悉了,他翻脸把鱼昧下了,徐珍娣估计都没地方说理去。

“哦,哦,要的要的,年轻大了记性不好……对不起啊,小叶。”听到喊声的徐珍娣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又掉转头,走回来接过装鱼的塑料袋,想要塞进菜兜里又怕弄湿了,手里的报纸现在更是宝贝,怎么可能拿来垫,顿时有些手足无措,只能一咬牙抓在手里拎着急急忙忙往回走。

“这徐阿姨今天是怎么了,失魂落魄的。”鱼贩子愣了半天,摇晃着脑袋,有点搞不清楚情况。

同为大都市东沪的中心城区,安静、汇徐、蒲黄是繁华商业区和高档住宅区,而北闸、浦杨区则集中了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就连月均收入几千块的出租司机都知道:“北闸、浦杨?那是穷鬼住的地方。”

作为东沪的“边缘区”,北闸这里有大批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在连片的“棚户区”里聚集了各种低收入者,比如从边疆回来的知识青年、外来打工者等,他们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据统计,北闸区申领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6%,其中大多是失业者以及老人和孩子,而这里的“边缘户”是现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总数的三倍之多。

位于北闸区目天中路749号的瓜钵弄社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里在七八十年前就是东沪的贫民区,矮小的“滚地笼”挤满了大批无家可归的穷苦人。后来一度经过改造,成为产业工人的聚居区,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瓜钵弄又变成了低收入人群的聚集区。

在瓜钵弄住了几十年,街坊邻居都是知根知底的,徐珍娣刚刚神色匆匆拎着鱼和菜兜钻进矮小的楼道,就迎面撞上了住在二楼的老街坊屈美玲。

屈美玲也是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中年妇女,看到徐珍娣急急忙忙上楼笑着喊了声:“珍娣啊,今天老早回来了。”徐珍娣却置若罔闻,没有半点反应,反倒低着头飞快地钻上了楼道,让堆着笑脸的屈美玲表情一怔。

“这个徐珍娣,打招呼也不理的。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有个国外读书的儿子嘛,还想着把你接到美国去啊,想也不要想呀。搞不好过两个月就灰溜溜的回来了,听人家讲想要留在美国不要太难哦,到时候回来上海还不晓得找不找得到工作。”嘀嘀咕咕碎碎念了半天,屈美玲感觉心里舒服多了,自觉已经不比对方差了一般,趾高气昂地出门了,浑然不察自己话里行间的阵阵酸味。

平时步伐矫健的徐珍娣,今天上楼梯却觉得自己心跳的特别厉害,掏了半天钥匙才打开位于四楼的房门。这是一套五十多平米的老房子,还是徐珍娣九十年代表现好的时候厂里分给她的。儿子还在国内的时候,一家四口就挤在这个小房子里生活,现在儿子出国留学了,女儿大部分时间也住在学校里,倒是宽松了不少。

徐珍娣急急忙忙把菜兜放下,又把塑料袋里的鱼倒到盆里。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般,返身又去确认把门锁好了。这才小心翼翼地戴上老花眼镜,抽出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看起来。只可惜她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认识的字也不是很多,读起来磕磕绊绊,半天也没弄明白上面新闻说的什么,只能无奈摇了摇头,收起来指望女儿回来读给自己听。

这一上午徐珍娣都是坐立不安、精神恍惚的,做菜的时候也有点心不在焉,还烧糊了一锅菜,幸好红烧鱼没有糟蹋掉。

“妈,我回来啦。今天太阳真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