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建成点了点头道:“不错,如果有专门的学院可以教人如何善用华佗的开膛之术就好了。”
因为知道孙思邈著书立说,便知道其有教化他人之意,所以李建成才这么试探了一下。
孙思邈哪怕是出家人,但是听到这话,都苦笑一下:
“带数位徒弟还好,学院又会有谁来学,既然花同样的时间,自是学经史子集,会了学医便断了子弟的前程。”
“是啊,明明是救人活命,因为局限守旧而发展受阻,实是让人疼心。长此以往,如果天下没有医者,将会是什么样子?不说其它,如果当初的先人够重视,麻沸散也不会这么坎坷。”李建成感慨地道。
孙思邈见李建成说得情真意切,便叹了口气道:“建医学可没那么容易,各家例来都留一手,就好比这麻沸散,被懂岐黄之术的人得到后,又有几位舍得拿出来。”
“可是您舍得。”李建成知道孙思邈意动了:“不过,就好比商鞅变法,道阻且长,被动了利益的人,会群起攻之,往往不得善终。”
孙思邈没想到李建成小小的年纪,看得这么的深刻,不过想到对方的家氏,便也释怀,氏族子弟,又是嫡长子,同一般啊。
这些想法闪念而过,孙思邈又道:“听李大郎君之意是同意把这麻沸散公之于众了。”
李建成狡黠地一笑后道:“这方子不是我的,我哪有权利做出决定。虽说是我发现的,但却没有别的心思;最多就是我李家的军队要用这麻沸散时,想请孙道长到时指点一二。”
刘宏朗闻言向李建成直使眼色,军医都是医术不精之辈的想法,在刘宏朗心里那可是根深蒂固。
觉得李建成让自己的师祖去指点军医,大材小用不说,还怕惹恼了孙思邈。
李建成对着刘宏朗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他不认为孙思邈不明白他的用意。
上战场打仗的人,外伤是最多的,那才是麻沸散得以实践应用的好地方。
不然找个一般的百性,你说在他身上开个口子,然后再缝起来,非得被骂魔鬼,再群起而攻之不可。
孙思邈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关节,含笑地看着李建成道:
“这到是最合适麻沸散的地方,只是听闻唐国公已经不再带兵了,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说得谁,所以,这个要求我应下了。”
虽然这话听起来,像是孙思邈起了随军的心思,但是李建成知道向孙思邈对医术着迷的人,属于技术宅。
越是专研有成的人,越讨厌勾心斗角。(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30章 人性的怪圈()
第130章人性的怪圈
孙思邈自然跳不出这种人性的怪圈,不然他也不会隐居于山间不出。
有道是有老精,鬼老滑。
孙思邈此时已过花甲,人生阅历的沉淀,让其看事情更加的通透。
如果,他想的话,不是不能处理这些弯弯绕绕的事情,但不是还有几个字叫做:
我钱难买我愿意嘛!!!
修道人之本就追求洒脱,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李建成虽然心里有数,但还是怕孙思邈到时候研究麻沸散入了迷,然后因为没有合适的实验体,而跑去随军。
按理说孙思邈不会那么冲动,可李建成怕有个万一,不是还有那么一句话:
不疯魔不成活儿啊!!!
所以,李建成马上淡然含笑而道:
“看来刘道长意动了。不过就像我刚才所说,凡事都有两面。我觉得你冒然去随军非并好事。先不说无人照应的军医不安全,麻沸散一出必将惹人眼红,有人的地方就有勾心斗角。”
孙思邈突然感觉眼前坐着的不是位未及冠的少年,说出来的话很有见地。
之前听到李建成的话时,孙思邈到是动了一丝随军的想法,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李建成现在说的话,更符合他的心思。
孙思邈捋着胡子道:“哦?!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其实已经看出李建成有所安排,但总不好直接问你想做什么,毕竟是第一次见面。
“不知道您老之前验证麻沸散药效之时,用的是什么方法?!”李建成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觉得这么快便有了结果,想来不是用动物。
“我与神威服下药后,用针刺来确认方剂的用量。”
听了孙思邈的话,李建成暗道了句果然,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为了试出药性,不少大夫都以身试药。
或是培养一些药人。
毕竟动物是不能说话的,没有办法知道确切的感受。
哪怕到了千余年后,新药上市前,也会有一批试药的人。
当然了,那是有尝的。
甲、乙双方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可此时,以孙思邈的性子,自然是不会做出样的事情。
外伤才用麻沸散,才有缝合术,总不好用人来试验。
毕竟一但感染了,发热起来,可是会要人命的。
所以,当下李建成眼里带着明悟,问道:“不知孙道长您是否还想尝试华佗的开膛之术?!”
孙思邈迟疑了一下,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刻印在此人的心里。
孙思邈哪怕是出家了,也不能免俗,又不是孙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更加知道没人接爱得了开膛一说。
不过,孙思邈的这些思索及顾虑转瞬即逝,坦然地道:
“大郎君,我记得你方才说过,万事都有阴阳之分,就好比刀,本来并无好坏之说。它即可护国卫家,又可伤人害命,但看这把刀拿在谁的手里,又怎么用。”
“然!”李建成笑意深了许多:“其实如果追寻开膛之术求人之术的话,不必一定要用人。”
说到这里,李建成顿了一下,见孙思邈颔首合,便道:
“我有一些奇思不太明白,就好比人溺水,为何古方中有云,挖坑把人坑到齐胸处,或可生还呢?为何鼻子是呼吸器官,可是掐住鼻子后依然可以呼吸呢?那是不是说即可以用口呼吸,也可以用口吃饭,难到胃与肺是长在一起的吗?”
孙思邈开始时候,还真的以为李建成是在请教,听到后来他已经明白,李建成是在讨论身体自我动转方式,脸上的表情已经郑重了起来。
等李建成说完后,孙思邈眼里带着复的神情道:“先祖留下的传承因为我等惫懒,不求甚解……断了啊!!!可是先祖又是怎么知道这些的?!还不是他们……”
说到这里,孙思邈把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开膛,这与此时提倡的主流道德观是不同的。
李建成现在的心里几个呵呵哒!
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就是自相矛盾的存在,对统治阶级有用的,那便拿来用。
要知道:
从上古到战国末年人殉都处于一个比较兴盛阶段,秦始皇开始用人俑代替,到汉朝时人殉制度废止,但实际上仍大量存在。
唐宋时期人殉制度终于不再流行,只零星存在于个别情况。
但是到了辽金、元朝,人殉制度又再度兴起。
而后,明朝建立,朱元璋开了一个坏头,采用大量的人殉,直到英宗时期,人殉才从制度上彻底废除。
不过满清兴起之后,人殉制度再度泛滥,由于满清是半奴隶社会,人殉制度比较普遍,当初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就是死于人殉,顺治朝时董鄂妃死后,官方下令大批宫人殉葬。
清朝的人殉制度直到康熙十二年才正式废除,至于彻底消亡大概是到雍正时代,不过之后清朝在律例上仍鼓励节妇殉夫。
李建成当然知道孙思邈在顾及着什么,只因交浅言深多祸事,便面色一正,肃穆地说道:
“《墨子·节葬》有云:“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春秋战国时并非独尊儒术,所以有人求证人体,在彼时想来并非大恶。”
孙思邈愣了一下,然后笑了:“是了,氏族多的就是底蕴,与蒙昧无知的山村野人不同。”顿了一下后道:“难到大郎君,现在敢行这大不敬之事不成?!”
李建成笑了笑后道:“自然是怕,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我淹死,不可以用人,难到不可以用动物?要知道动物也有五脏的。”
孙思邈看了一眼刘神威后道:“怎么样?为师的方法是否是异想天开?!”
闻言,李建成便知孙思邈也有用动物做试验的想法。
然后,刘神威说了什么不同的观点。
刘神威苦笑了一下,虽然心里觉得人与动物截然不同的,人比动物要高贵,是万物之灵。不过以他对师尊的了解,对方的想法是不会改变的了。(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31章 孙思邈()
第131章孙思邈
“师尊,我并没有说不行,只是就算用动物,又哪来的那么多活特,给我样来应证……”
刘神威说到这里,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看向淡笑不语的李建成突然顿住了。
孙思邈这时捋着胡子含笑不语,一幅你终于明白了的表情。
到不是刘神威反映得慢,而是他实在了想不出为什么李建成要帮忙,便迟疑得问了李建成一句:“郎君为何如此?!”
这话问没没头没脑,但是李建成还是听明白了其中的因果。
李建成淡笑着道:“由心罢了。”
“神威啊,世事的世并不是所有的因都可见,心中一念也可成因,何况这个结果是我们想看到的。”孙思邈意有所指地道。
毕竟有外人在,孙思邈不好直白地对刘神威说:
“你管他李建成是怎么想的呢,虽然他们老李家现在没有军队,看似没有必要这么做,但是正好解决了我们的麻烦,那就收下,以后再还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