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等李仪心间的那股气消了,再品品李纲的话,觉得对方说得还挺有理;然后,便会主动与李纲示弱修好。
李纲这个耿直哥,其实心还挺软的;见自己的族弟这般,俩人便又开始愉快的一起玩耍了。
成年后,俩人到是有一段互敬互爱的好光阴,但是现在这俩人都是已经奔六十的人了。
李纲现年五十九,李仪比李纲小三岁,也已经五十六了。
有句老话叫作,老小孩子,小小孩子,所以这性子就越活越回去了。
李纲听到李仪叫板的话后,那个誓死不屈的倔强劲就上来了,于是便一拍车板道:“好,就这么说定了。”
说起李纲这个誓死不屈的劲,还有个典故:
当年,李纲在北周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时。周宣帝宇文赟准备杀死宇文宪,召来宇文宪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不从。
等到宇文宪被杀后,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只有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然后扶棺嚎哭,并把宇文宪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到是没有与李仪讨价还价的意思,也没有对李仪要求什么;他只是单纯地觉得李仪这事办得不对,只要李仪受教就成。
小李二被这拍车板的声音惊得回过神来,他一脸懵懂地在李仪与李纲身上来回看了看;因为没有听到重点的,所以不知道俩位先生之间怎么突然间就火花四射了。
小李二看出俩位先生周身写着,本人很生气,现在想静静;他便轻轻地往边上靠了靠,以免被俩位先生之间的怒气误伤。
之后,小李二偷眼注视着做闭目养神状的俩位先生,抻出小胖手挑起了车帘,飞愉地往外看了一眼,当他看到国公府就在眼前时,心里叫苦不迭。
你说这先生早不生气,晚不生气,偏偏快到国公府了才生气,不知道的人看到后,不得以为自己闯了大祸,所以先生来家里兴师问罪来了。
同时,他暗暗地不踏实着,因为小李二不知道心情不好的俩位先生,会不会还记得之前答应他的事情。
小李二从来都没有觉得,这老牛车原来走得这么的快。一转眼就到了国公府的门口,他连应对的法子都没有想出来呢。
车夫把车停好后,便挑起了车门帘:“俩位先生,二郎君,到了。”因为看出俩位先生的不悦,所以他加着小心。
李纲与李仪对视了一眼后,异口同声地说道:“走吧!”一掸袍子,先后下了牛车。
小李二看到俩位先生都下车了,他也拖延不得了,只好硬着头皮也下了车,但引着李仪与李纲进了国公府后,他就不再说话了。
听着李仪对窦忠做着自我介绍,并表示要见李建成。
因为李建成不在前院,窦忠便把他们安排在了会客厅,然后往李秀宁那里,找李建成去了。
可是,此时的李建成已经与独孤祖母回去了,窦忠自然扑了个空。
窦忠见夫人窦惠在,自然不可能不回禀此事。
窦惠听完窦忠的话,便马上让青芝去独孤祖母那里找李建成,自己带着顾大娘跟着窦忠来到前院,先行招待俩位先生。
见面后,李仪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说有些事情想问问李建成,然后多的话便不说了。只是坐在那里喝着端上来的茶汤。
窦惠等了好一会,都没有等到俩位先生再说话,这气氛让她非常的莫明奇妙,毕竟李建成一个来月都没有去族学了,加上,李仪刚才也没有告状的意思……
于是,窦惠便把小李二招到自己的身边,想要问问他是否知道些什么,毕竟是一同回来的。
被窦惠问到了头上,小李二自然不敢隐瞒,他低头想着要怎么回话,又要从什么地方说起的时候,李建成就进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二见到李建成进来后,就一脸心虚,因为他等于变着法,在先生面前给李建成上了眼药。
……
此时的李建成看到李纲问了李仪这样一句话,便心中一动,多少猜到李纲与李仪在这方面起了分歧。
同是,他心中也有数,猜到李仪不看好这书是他写的;其实这也没有错,‘李建成’确实是写不出这样的书。
李仪在听到李纲的话后,看向李建成沉声问道:“你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
即便,听到李建成保证在别处看不到《弟子规》,李仪还是问了这么一句,而这一句不仅仅因为他不愿认头,同时还有他好奇李建成的创作灵感是什么。(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50章 李建成布局钓李纲5()
第50章李建成布局钓李纲5
哪怕让李仪自己来说,到底哪个因素占得比重更多一些,他自己恐怕都说不清楚。
李纲闻言,深深地看了李仪一眼,便含笑温声对略显迟疑的李建成道:“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必有太多的顾虑。”
从李建成进门后,李纲就开始观察。
他发现李建成身体虽然羸弱了些,但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正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李纲并不可能知道,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腹有经纶什么的,反正不是草包。
李纲有了这样的认知后,再想到李建成写出来的《弟子规》,这种规范礼仪的书,真真是戳中李纲的痒处。
让他看向李建成的目光越发地欣赏了起来。
但是,还没等李建成说话呢,已经反应过来的窦惠便一挑眉问道:“听俩位先生的意思,可是怀疑这文章不是我们家大郎所作?既然这样,那麻烦先生把这文章的真正作者告知于我,也好方便登门赔礼道歉!”
窦惠虽然说的是道歉,但实际是一个个、硬硬的刀子,话中有话。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打得骂得,但别人可污蔑不得;名声这个东西坏了,千金都换不回来。
虽然,窦惠还没有系统地看过《弟子规》,但是从小李二的口里断断续续地听到过一些,觉得稚气得很,打听之下知道那是李建成弄出来,专门教导李世民的。
她为了不打击李建成教导弟弟的积极性,就没有插手提意见;说实在的,她之前还觉得太过于稚气,不够庄重、华丽。
正因为如此,窦惠第一个想法便是,就算李建成再怎么不济,也是自己的儿子,不可能没有品味地抄袭儿歌。
不过,随即窦惠转念想了一下,觉得李仪与李纲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无中生有才是,这才给面子的说了句——要给被剽窃者道歉。
但这话其中还包含着,要是李建成没有剽窃的话,你们就算身为先生也得道歉。
李仪自然是听懂了窦惠的话中有话,顿时语塞;而李纲脸上却闪过了笑意,因为这一局自己又赢了。
毕竟,李仪与李纲不管是打赌还是辩论,一次都没有赢过。李纲的不败记录已经保持了一辈子,要是临到晚年了被打破,那才真是丢‘老’脸了。
因为窦惠说的是两位先生,李纲便第一时间,心情不错地笑着看向窦惠解释道:“窦夫人,我没见到李大郎的时候的确心中存疑,但是现在看到人后,我已经信了;至于我那族弟嘛……?”看向李仪让他表态。
李仪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后,别说是没有证据了,就有证据,看在国公府的权势上,他也不想把事情闹僵了;说道:
“我也没说李家大郎抄袭,只是这文章写得太好了……”一脸感慨:“夫人,您知道吗?这文章甚至可以做为蒙学书籍而流芳千古。我只是震惊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是我教出来的学生。”
就在刚才交谈的这一会儿,李仪已经把李建成进屋后的言谈、神态……回思了数遍。
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是理智告诉他,这次他又输给他那位善于扎心的族兄李纲了。
窦惠听了李纲与李仪的话后,便笑道:“真的有那么好吗?不瞒俩位先生说,我只从世民的口里听过那么几句,跟街头巷尾传唱的童谣似的……”转而笑道:“不过,这些东西我也不懂,你们师生聊着,我去准备些吃食,正好这个时辰了,先生们吃完饭了再走。”
窦惠虽然也很好奇,李建成的那本《弟子规》里到底写了什么;但想到刚才自己说的话有些冲动,才决定做些好吃的,算是委婉的表达歉意,等回头再看。
同时,因为儿子被夸了,窦惠很高兴,边起身往外走,脸上边泛起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李纲马上说道:“窦夫人,且慢!我们再与李大郎说几句话就回去,家里已经备下饭菜了。”有些后悔这个时候过来,让人觉得像是特意来李家吃饭似的。
李建成知道李纲的性格,于是开口笑道:“先生,学生我正好弄出一款新的吃食,可否请先生赏脸,留下来品鉴一下。”
李仪觉得师同父,虽然不是亲传弟子,但是来学生家,正好赶上饭点,留顿饭到也没什么。
尤其李家又不是缺衣少穿的人家,何必距人于千里之外。
于是,李仪点头道:“如此,我们便尝一尝,不过我们年岁大了,牙口可不好。”
李建成微笑着道:“这道吃食是我给祖母准备的,保证好克化。”
李仪都答就下来了,李纲也不好说什么,加上李建成是留他下来品评吃食的,这个理由可以接受不说,他也知道那是李建成的心意。
加之,李纲自己都不知道等下会聊到什么时候,便接下李建成的人成,想着以后多提点一、二算是了,也不算白吃别人的东西。
其实,李纲听到李建成说他研究厨艺的时候,觉得李建成有些不务正业,毕竟君子远厨房,术业有专攻,大好的青春年华,怎好浪费在别处。
李纲想等一下与李建成谈谈后,要是对方真如猜想般那样,是